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普通涤纶为对比,采用3种分散染料对白竹炭涤纶进行染色,探讨了分散染料对白竹炭涤纶的提升性能、动力学以及热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计算出分散染料在纤维上的染色速率常数、半染时间和分配系数。结果表明:白竹炭涤纶和普通涤纶的染色特性很相似;白竹炭涤纶的染色速率常数和分散系数稍大于普通涤纶,半染时间比普通涤纶的短。  相似文献   

2.
涤纶是一种发展最快、产量最高的合成纤维,有良好的性能且价格低廉,在国防、工业用布和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介绍了涤纶的燃烧性能和燃烧过程,阐述了涤纶的阻燃机理,阻燃整理方法及整理方法的优缺点,给出了涤纶改善阻燃性能后的评测标准,影响涤纶阻燃整理效果的因素,综述了国内外涤纶阻燃研究进展情况。最后,指出环保、多功能型阻燃涤纶,聚酯纤维阻燃理论以及纳米层状硅酸盐/聚酯复合材料方面将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化学改性高收缩涤纶短纤维的热收缩性能测试,研究了热处理方式、温度、时间对化学改性高收缩涤纶短纤维收缩性能的影响。并与物理改性高收缩涤纶短纤维进行收缩性能对比,结果显示化学改性高收缩涤纶短纤维的收缩变化温度高5℃,室温存放三个月,收缩率无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4.
PET-SIPM和PET-SIPM-PEG改性涤纶树脂与纯PET树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共混熔融纺丝,制得仿真丝改性涤纶。讨论了改性涤纶树脂的热性能和流变性能对其可纺性的影响,并对改性涤纶纺丝工艺控制及纤维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论述。研究表明,PET-SIPM/PET和PET-SIPM-PEG(M_n=200)/PET改性涤纶的可纺性与纯涤纶相匹敌,符合仿真丝纤维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从分析涤纶性能及涤纶膨体变形长丝(BCF)生产工艺入手,提出了涤纶BCF纺丝油剂的基本性能要求,即油剂的耐热性、摩擦性能、转相点黏度、润湿性、生物可降解性;探讨了BCF地毯纱原料性能及纺丝工艺与油剂之间的关系;概述了化纤BCF纺丝油剂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分别采用纳米材料ZrC和Al2O3,运用母粒法生产改性涤纶,讨论了改性涤纶的强度、伸长和形态特征,并测试了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抗紫外线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与普通涤纶相比,改性涤纶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没有明显改变,丝表面比较光洁,没有发现大块的团聚现象;改性涤纶织物的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与普通涤纶织物相比也没有明显改变,但比普通涤纶织物具有更好的抗紫外线性能。  相似文献   

7.
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收缩涤纶与普通涤纶的结构与性能特点,推进纤维的改性和应用,利用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法、纤维强伸度仪对两种纤维的形貌、结构以及性能进行了系统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高收缩涤纶与普通涤纶表面形貌和化学结构类似,但高收缩涤纶直径更大;两种纤维的耐热性接近,但高收缩涤纶表现出更高的热稳定性,高收缩涤纶的热收缩性明显优于普通涤纶,且热收缩性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双重影响;高收缩涤纶的断裂强度要低于普通涤纶,但其断裂伸长率更大。  相似文献   

8.
张弦  徐旭 《合成纤维》2011,40(9):37-40
测试了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的红外光谱、热失重、强伸度、回潮率及吸湿导湿、溶解等性能,并与Coolplus纤维和普通涤纶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蜂窝微孔改性涤纶的红外特征吸收谱带与普通涤纶基本相似;燃烧后残留物形状不同,主失重温度427.46℃,热失重率达到80.2477%;与Coolplus纤维和普通涤纶相比,溶解性相似,但更不耐碱;强度稍低,断裂伸长率介于两者之间;回潮率及吸湿导湿性能明显改善,质量比电阻较低,可纺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远红外中空涤纶的特性,制定了2种远红外中空涤纶纱线上浆配方。对浆液性能及浆膜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并对9.7 tex远红外中空涤纶纱线进行了上浆试验,结果表明:上浆后,纱线的各项性能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
戴杰 《合成纤维》2019,48(9):8-11
系统分析评价了国产"天纺"牌涤纶FDY纺丝油剂的常规物化指标和乳化性、平滑性、抗静电性、耐热性等性能,并通过纺丝应用测试了该油剂的可纺性,通过织造应用测试了该油剂的织造性能。通过与同类进口涤纶FDY纺丝油剂在相关指标、使用性能上的对比分析,表明国产"天纺"牌涤纶FDY纺丝油剂具有较好的乳化性、平滑性、抗静电性、耐热性等应用性能,能满足涤纶FDY纺丝和下游织造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从新原料合成、新聚酯工艺、与纺织染整相结合的纤维加工技术和开拓新市场的角度,概述了世界范围内高性能聚酯纤维新产品开发的工业化进程。高性能聚酯纤维以及新产品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采用包括生物基在内的新型原料,改善纤维的物理化学性能;二是通过现有聚酯生产装置的完善改造,实施大批量低成本的"差异化"产品;三是从纤维产业链的角度,延伸纤维的可加工性能;四是不断满足包括生物可降解在内的可持续发展的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2.
石煜  沈兰萍  阳智  宋红 《合成纤维》2019,48(9):29-33,46
针对普通涤纶存在染色、吸湿性差以及易起毛起球等多种弊端,为进一步改善其性能,通常对涤纶或织物采用各类改性技术。综述了化学改性、等离子处理等改性涤纶开发方法及其研究现状,并分析讨论了功能改性涤纶在抗菌阻燃型、远红外型等纺织品上的主要应用进展,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与实例。  相似文献   

13.
液晶聚酯纤维的性能与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美荣 《合成纤维》1998,27(2):33-36
本文论述了液晶共聚酯纤维的力学性能与分子量、纺丝加工参数及热处理条件的关系,并揭示出纤维结构特征.指出液晶共聚酯纤维具有比全芳族聚酰胺纤维高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4.
《合成纤维》2016,(7):38-44
初步研究了物理法再生涤纶和原生涤纶的鉴别方法。通过“溶解-沉淀法”提取涤纶中游离齐聚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检测聚酯齐聚物的分布;在HPLC数据预处理中,依次采用小波变换法、相关性优化规整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达到基线校正、信号对齐和数据降维目的;建立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物理法再生涤纶的自动识别。该模型不能识别化学法再生涤纶,仅对物理法再生涤纶有效。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处理涤纶中齐聚物分布可用于鉴别物理法再生涤纶。  相似文献   

15.
陆军  赵付平 《合成纤维》2006,35(8):42-44
介绍了一种新的测试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的膨松性能的方法——抽真空法。指出抽真空法可以较好地评价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产品的膨松性,对生产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适用于沙发用中空纤维、需要抽真空处理的以及对膨松性要求较高的三维卷曲涤纶短纤维的膨松性的测试。  相似文献   

16.
产业用聚酯短纤维制造技术和产品开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鸣义 《合成纤维》2007,36(4):6-11
广泛应用在纺织和非织造布业的涤纶短纤维直接纺技术、复合纺技术以及熔体改性、超短、三维成型、回收、无机添加等技术的成熟发展,为产业用短纤维开辟了良好的市场前景。产业用纤维的产品开发主要重点是非织造布用基础材料和粘合材料,填充和过滤材料以及道路建筑用材料等。新聚酯和功能性纤维是产业用短纤维的发展希望,目前正从超前开发逐步回归理性,并注重市场开发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As we know, finished polyester fibers are very difficult to dye, especially at low temperature (including room temperature). An exception is processes for dying undrawn fibers. We have studied use of the crazing method to dye polyester fibers at low temperatures with water-soluble dyes not having an affinity for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We have studied the effect on sorption of cationic dyes from the composition,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f the adsorption-active medium, and the dye concentration in the dye bath.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the basis for developing a production process for obtaining colored special-purpose polyester fibers.  相似文献   

18.
聚酯纤维的改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综述了聚酯纤维的改性方法。简述了改性聚酯的发展概况及其改性的目的、原理。聚酯纤维的主要改性方法有染色改性、抗起毛起球、抗静电、防污、吸湿、阻燃以及外观风格的改进。  相似文献   

19.
《合成纤维》2016,(8):41-45
为了探究化学法再生涤纶和原生涤纶间的差异,应用"醇解-过滤"的方法将聚酯大分子异质链节解聚出来,并经高效液相色谱测试;测试数据经基线校正、信号对齐和数据降维后,转变为两类纤维的特征向量;建立反向传播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实现化学法再生涤纶的计算机自动识别。结合所建立的物理法再生涤纶鉴别方法,可以建成一个再生涤纶"两步法"鉴别流程。尽管其存在步骤繁琐的缺点,但势必启发出更为高效的再生涤纶鉴别方案。  相似文献   

20.
丁玎  吴倩  王新  王进美 《合成纤维》2022,51(1):4-8,18
为获得具有孔隙结构的涤纶,利用碱处理的方法将具有中空结构的涤纶浸入NaOH溶液中,通过NaOH对涤纶的水解作用在中空涤纶的表面产生刻蚀,从而形成多孔的纤维结构.分别考察了不同质量浓度、温度及浸渍时间条件下,所形成多孔纤维的形貌特征、孔隙率、力学性能及所制备织物的亲水性.结果 表明,采用碱处理法能够有效地制备多孔涤纶,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