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陆琦赵冶 《古建园林技术》2012,(114):35-38转47
干栏式民居是广西壮族民居的原生形态,它曾经广泛的分布于广西各地,随着汉文化的传播、生活观念的转化、族群的迁徙、人口的增长以及木材资源的枯竭等原因,干栏建筑逐渐消退,只在部分山区还保留、繁衍下来。它的基本特点是,木构为主(亦有夯土干栏等次生形态),底层架空以豢养家畜,二层住人。广西各地的壮族干栏民居,因其地域的差别、文化的差异、木构技术、建筑材料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这些差别对我们研究社会文化因素和自然地理因素对民居的影响,研究族群的来源、迁徙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民居研究中,入户方式、平面型制、构架形式是区分其差别的典型要素,下文将分类展开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进步,广西壮族传统干栏民居因其热工性能欠缺、原木材料缺乏、空间容量不足等问题,已经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但近年来随着广西旅游业蓬勃发展,壮族传统干栏民居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本文通过对桂林龙胜地区的壮族干栏民居进行室内热环境的测试,分析其现行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和验证了利用轻型木结构对壮族传统干栏民居进行升级的想法。希望通过此项研究探讨未来壮族干栏民居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刘晶晶 《新建筑》2012,(4):109-113
干栏建筑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传统民居,南蒂罗尔干栏与重庆干栏有着相似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但因地理因素和人文社会因素差异,两者沿不同轨迹发展至今,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民居形式,且适合于各自生产生活的需要。以两个地区的干栏民居为实例,从历史演进、空间形态、生活(生产)方式以及建构方式等角度进行比较,深入解读不同地区和民族干栏建筑的形制及其发展方向,以期借鉴其建筑思想为今所用。  相似文献   

4.
在云南南部的傣族民族是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的干栏式木结构民居.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傣族干栏民居的声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噪音问题成为阻碍居民提高生活品质的重要原因之一.居民已经自发的去改善室内外声环境问题,但是由于自身的技术、做法等条件的限制,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本论文从现状调研出发,重点对传统木构干栏民居声环境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干栏民居隔声做法的基本原则.因此,有必要研究既有隔声效果好又易于当地村民自行建造的隔声技术.从而为傣族木构干栏民居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我国不同民居类型文化圈之间的交融,曾催生大量的变异民居。以福建南部为例,闽南官式大厝与闽中干栏民居、闽西土楼民居、外来洋楼民居之间的相互影响,衍生出丰富多样的干栏式官式大厝、土楼化官式大厝、洋楼化官式大厝等民居变体,其中也承载了特色的民间创造经验。这些变异民居作为珍贵的草根遗产,有必要在后续的民居研究与保护工作中给予更多重视。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6)
干栏式民居是我国民居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一些传统民居在使用功能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但其所包含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却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探索。笔者以桂北地区侗族传统干栏式民居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其居住空间的解读,探究其平面组成、空间格局和空间序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一直以来湘西民居建筑独具地方和民族特色,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形成了独有的特定符号。本文从传统遗留的建筑符号——干栏式建筑出发,根据湘西干栏式建筑的历史文脉、建筑形式、以及干栏式建筑符号对现代建筑的借鉴与启发等几个方面,深入地梳理出干栏式建筑在湘西民居建筑中的运用。这将对未来采用这一建筑符号延续传统民居建筑的手法,使现代建筑在现代感十足的基础上仍能体现出其民族化、地域化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半干栏式建筑是干栏式建筑发展的新型态,作为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本文从自然,人文等方面出发,分析了干栏建筑的演进的背景,以及这种背景下演变出来的半干栏建筑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武陵山区地理环境复杂多变,自然资源丰富独特,是少数民族聚居之地,文化相互交融,乡土聚落众多。本文以位于武陵山区东部的湖北省恩施州咸丰县团坡村为例,结合山区地形,气候特点,分析村落民居的区域环境,对比山区干栏建筑建造特点,研究团坡村内民居聚落的选址布局以及干栏民居建造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0.
张文彤 《新建筑》1994,(1):43-46
干栏式建筑为民居建筑中独具特色的一支,本文从人文地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干栏建筑的起源,演变及发展。  相似文献   

11.
干栏是一种形式独特的中国传统民居,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它和采用板筑技术的“生土建筑”并称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两大基本形式。鄂西干栏和云南干栏,两者都是起源于远古时期的“树屋”形式,只是随着地理位置、气候环境与其他文化交流等因素的不同而在发展上略有区别。从建筑形式、空间、建筑材料及技术、文化等方面将鄂西干栏与云南干栏进行比较,从中看到住屋文化由西南到中原逐步相融合,建筑形式从干栏式到半干栏式再到合院式的变化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德靖台地上的壮族村寨以及干栏民居特征,和桂北、桂中壮族干栏对比,探讨壮族干栏的演变过程,对研究壮族建筑的发展以及岭南地区建筑的发展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吊脚楼是鄂西山地民居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特色鲜明的民族性与地域性。文章从土家族吊脚楼这一传统建筑风貌的传承问题进行切入,并以湖北咸丰县打造"干栏之乡"为例,从传统民居遗存保护、新建干栏建筑风格等问题,延伸到传统营造技艺的保护及其文化传承等,从更多视角对其进行讨论,提出相应思考与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4.
桂北传统干栏式民居夏季通风透气,具有排湿隔热效果;冬季气密性差,保温效果不佳。为了比对分析桂北干栏式民居热工性能的优劣势,设计了四种生态建筑。建筑A为传统干栏式民居、坡屋顶、木质外围护结构;建筑B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平屋顶;建筑C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坡屋顶、外围护为自保温砌块;建筑D条件与C相同,但多设置了百叶系统。经过斯维尔能耗模拟分析,得到一种较为理想的冬冷夏热地区多层生态民用建筑形式:带有隔热顶层,隔热顶层开窗并设置百叶系统,外墙采用自保温砌块。  相似文献   

15.
蒋佳 《山西建筑》2009,35(36):15-17
通过调研分析重庆地区干栏民居的文化背景和现实意义,以位于重庆渝中区的“十八梯”老街民居为例,探索旧区改造中的民居建筑的生存矛盾和可行的改造方式,以促进传统民居的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赵冶  熊伟  谢小英 《华中建筑》2012,(5):146-152
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是决定壮族人居文化呈区域性分布的关键因素。自然条件对聚落人居的选址、规模以及外观形态等影响较大,而人文环境则对于聚落人居的空间组织秩序、民居内部的空间序列关系、建筑结构等起决定作用。基于这些因素,以聚落形态、民居平面型制与构架形式作为依据,该文将广西壮族人居建筑分为桂西北干栏区、桂西及桂西南干栏区、桂中西部次生干栏区与桂东汉化地居区等四个分区,并从聚落、民居平面、构架形式等方面比较其异同。最后,就广西建筑文化分区的特点进行了总结,指出了建筑文化分区并不等同于文化分区、族群分区以及方言分区,而具有其自身的独立性与包容性。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团队对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利村3户侗族干栏式民居进行冬季室内热环境物理实测,并运用PHOENICS软件对民居室内风环境进行模拟,结合PMV-PPD指标,对自然通风状态下的侗族干栏式民居室内热环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有室内热源的情况下:传统与新建民居冬季室内热环境均较冷;较小的体形系数有利于室内热量留存;冬季房间内宜引入适当的通风;阁楼层局部设置隔墙以及过高的阁楼空间不利于阁楼通风。  相似文献   

18.
黔渝地区土家族与苗族民居属于干栏式民居,本文从建筑空间形态、建筑空间平面布局、建筑装饰及细部特征出发对苗居、土家民居进行分析比较,归纳它们的异同性,从而深入了解黔渝传统坡地民居,为现代山地城市建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石晓娜  杨林红 《四川建筑》2010,30(3):38-39,42
广西都安壮族民居是桂北地区的传统民居之一,主要是"半干栏"建筑。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改善居住环境条件,传统民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对当地建筑进行分析,为传统民居在保护与发展的问题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徽州传统建筑由南方干栏式建筑与北方四合院逐渐融合发展而来,现存最多的就是徽州古民居。王必成宅是典型徽州明代民居,在分析勘察现状的基础上,采用测绘、修复等手段,从其平面布局、屋顶形式、月梁形态等方面探讨明代民居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