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6 毫秒
1.
循环塑性应变能作为疲劳损伤参量用于疲劳过程研究已经多年,但其演化规律的数学描述至今尚不完善.本文在分析循环塑性应变能循环相关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它的损伤演化方程,并利用实验结果对该二元非线性方程进行了拟合.  相似文献   

2.
论疲劳损伤演化的力学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疲劳现象的力学基础。在建立了描述广泛力学现象的Larange方程之后,又进一步地推得了材料疲劳损伤的演化方程。并在均匀,各向同性及一维损伤情况下对演化方程作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疲劳损伤过程中能量参数的分析,得出了一个用循环滞回能描述疲劳损伤非线性过程的损伤函数,并分析了其损伤演化规律.应用本文得出的损伤函数预测低循环疲劳寿命与试验结果符合较好①.  相似文献   

4.
金属材料的疲劳损伤是工程界早已发现的问题,金属结构的疲劳破损问题正日益突出,为了较好地预测金属结构和构件的剩余疲劳强度与疲劳寿命,必须建立疲劳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来完整描绘其应力场、应变场以及损伤场的变化全过程.针对金属材料的特点,从损伤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通过切实可行的疲劳损伤演化规律实现损伤理论与有限元软件的结合,建立适用于金属结构的疲劳损伤有限元分析模型,最后通过疲劳试验结果与理论计算比较,对模型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5.
基于塑性应变能的钢支撑疲劳损伤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罕遇地震下,框架-中心支撑结构中的钢支撑常因局部屈曲位置的低周疲劳开裂而过早退出工作.在焊接工字形钢支撑低周疲劳试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可用于框架-中心支撑体系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中钢支撑疲劳损伤评估的经验方法,并给出了相关步骤的算法流程.研究结果表明:以钢支撑滞回环塑性应变能为损伤参量,能实时估算在随机位移荷载下钢支撑的低周疲劳累积损伤发展,并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6.
通过应变控制疲劳试验,对1种900MPa级高强钢的循环软硬化行为、循环应变机制及塑性应变能与循环软化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试样的循环软硬化行为随应变幅增加而发生改变,应变幅低于0.3%时,试样主要发生弹性变形,循环行为表现为循环稳定,应变幅为0.4%时,试样的变形行为由弹性变形为主过渡到塑性变形为主,循环行为由循环稳定过渡为循环软化,应变幅高于0.6%时,试样主要发生塑性变形,循环行为表现为循环软化;试样的塑性应变能密度受应变幅的影响且具有循环相关性,应变幅高于0.6%时,试样的塑性应变能密度较高,但随周次变化较小,应变幅低于0.4%时,试样的塑性应变能密度较小,但随周次变化较大;试样的循环软化率随塑性应变能吸收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7.
用Monte Carlo方法建立了疲劳短裂纹演化过程的物理模型,实现了材料疲劳损伤微观物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表征材料损伤的疲劳损伤参数,提出一定面积上的裂纹总长度可以作为材料损伤的疲劳损伤参数。并拟合出裂纹总长度与材料相对寿命之间的关系及曲线,用于材料的疲劳寿命预测。  相似文献   

8.
利用疲劳分析的临界平面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手段,以塑性应变能密度为损伤参量,计算混凝土疲劳试件在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累积损伤,得到损伤累积规律,结合实验结果建立疲劳损伤累积方程,并得到临界最大累积损伤及其产生的位置.考虑载荷水平的影响,得到规范化的临界塑性应变能密度和应力水平的关系方程.结合疲劳损伤累积方程和损伤与应力水平关系方程,对试件疲劳寿命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概率守恒原理,推导出疲劳损伤和随机参数联合概率密度函数服从的演化方程。据此计算的随机疲劳损伤概率密度曲面和累积概率分布函数等值线可以给出疲劳损伤概率结构的演化规律,并用以分析给定损伤阈值的疲劳可靠度。常幅疲劳可靠度的数值解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给定二级载荷各自的常幅疲劳寿命概率分布参数,根据Miner准则可以较好地预测二级低高加载变幅疲劳可靠度。  相似文献   

10.
几何-拓扑法建立的Riemannian空间弹性损伤连续性方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损伤力学发展至今,涌现出了各种各样的损伤力学理论,但尚未出现比较公认的普遍的理论.并且在解决更复杂的损伤问题时碰到了更多的困难.用几何-拓扑的方法将弹性损伤缺陷与Riemannian空间建立了对应关系,把材料的这种物理缺陷转化为几何缺陷.由连续损伤变量定义了拟塑性损伤因子张量,再由拟塑性应变张量出发,推导出了Riemannian空间中的弹性损伤连续性方程.从而将一个非线性问题转化为一个线性问题和一个弯曲空间的叠加.  相似文献   

11.
采用连续损伤力学的方法,在著名的王-楼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高分子材料的循环软化特性,得到了高分子材料三轴应力场中的低周疲劳损伤模型.由该模型可知:应力控制的低周疲劳中,循环软化现象表现为平均应变随循环数的增加而增加,材料的损伤包括循环塑性损伤和由随循环数增加的平均应变引起的蠕变损伤,同时得到了三轴应力场中的疲劳失效准则和损伤演化方程.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了试件在单轴加载,双轴比例、非比例加载、三轴比例、非比例加载情况下六种常用疲劳损伤参量的累积规律,同时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损伤参量.结果表明:在单轴、比例载荷作用下累积规律是线性的,而在非比例载荷作用下累积规律是非线性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MTS810型电液伺服试验系统对沥青混凝土小梁试件在低温下进行了常应变的等应变率加载模式的拉伸疲劳试验.试验时按三角波形加载,并考虑了不同拉伸应变水平.由试验结果得到了不同应变水平下的沥青混合料峰值拉伸应力值并计算了每个循环内的耗散能.由疲劳试验结果结合能量原理提出了一种考虑拉伸应变水平的疲劳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铁磁构件的疲劳损伤与其技术磁化性能的关系,比较了主要磁检测技术的各自优缺点,指出了研究漏磁法监测工程结构疲劳损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