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石碧 《中国皮革》2006,35(17):1-3
介绍了植物鞣剂与改性戊二醛结合鞣法,包括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和改性戊二醛复鞣方案的优化.在试验基础上确定较优化的结合鞣条件为4%合成鞣剂DDS预鞣,10%的荆树皮栲胶鞣制,再用2%的改性戊二醛复鞣.复鞣的最佳条件为常温复鞣1h,再在40℃复鞣4h.在考虑整体工艺平衡的基础上,给出了较合理的荆树皮栲胶-改性戊二醛结合鞣生产山羊服装革参考工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一种取代铬鞣的有机鞣法。利用荆树皮栲胶与改性戊二醛结合鞣,生产出了收缩温度为94—98℃的山羊正面服装革。重点对鞣前预处理方法,改性戊二醛用量及鞣制条件进行了研究,对成革性能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通过自制三聚氰胺羟甲基醇胺树脂(melamine-methylol-hydramine resin,MMH树脂)对多种物质的溶液的稳定性能测试,发现了MMH树脂对硫酸钠、植物鞣剂、明胶及合成单宁溶液敏感,在氯化钠、戊二醛溶液中稳定。研究了MMH树脂主鞣、多种复鞣及加脂的对比实验,获得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单独MMH树脂鞣制绵羊酸皮可以获得收缩温度(Ts)为77℃。MMH树脂鞣制后进行醛、铬盐、栲胶(塔拉与荆树皮栲胶)复鞣,革的Ts都有增加。醛和铬复鞣革的撕裂强度都所增加,而植复鞣革的撕裂强度有所降低。主鞣和复鞣革加脂后的Ts都有下降。其中,未复鞣的革下降最大为6.45℃。经过加脂革的撕裂强度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扫描电镜表征了胶原纤维的组织构造。MMH树脂鞣制后有很好的纤维分散能力。经过复鞣纤维间距减小。减小的顺序是铬鞣、醛鞣和植鞣。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无铬鞣剂TWT与植物鞣剂的结合鞣法。结果表明,TWT鞣剂与荆树皮栲胶和杨梅栲胶进行结合鞣制,成革收缩温度较高。较佳的鞣制条件为:首先用20%的荆树皮栲胶或杨梅栲胶进行鞣制,然后在pH4.0~6.0和50℃的条件下,用6%的TWT结合鞣3 h,成革的收缩温度可达到94℃。本研究进一步对植-改性戊二醛、植-噁唑烷和植-TWT三种结合鞣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植-TWT结合鞣制皮坯对加脂剂的吸收率最高,成革中游离甲醛含量最低。因此,植-TWT结合鞣法具有突出的环保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制备密胺-醇胺树脂MAR(melamine-aldol resin)的方法,分析了MAR的基本结构和性能,并探究了其做鞣剂的效果以及其他鞣剂复鞣MAR鞣革的效果。经试验发现:MAR溶液的耐温稳定性及耐盐稳定性较好,在低p H下对醛鞣剂也较为稳定。MAR具良好的鞣革性能,6%MAR鞣革的Ts达78.2℃。MAR鞣革的复鞣试验发现用荆树皮栲胶复鞣时,复鞣革Ts高达97.5℃;用戊二醛作复鞣剂时,复鞣革Ts达92.7℃,说明MAR是一种很好的鞣革材料,尤其是MAR鞣革经加脂后Ts降低极少。  相似文献   

6.
以甲醛、戊二醛、噁唑烷、坚木栲胶为鞣剂,分别对绵羊皮进行醛鞣、植-醛结合鞣。得到的革样采用中性水、0.5mol/L脲溶液、2.5%十二烷基硫酸钠、菜油、甘油、机油做溶剂处理。通过对处理后革样耐湿热稳定性(Ts)的测定,探讨溶剂对醛鞣革及植-醛结合鞣革耐湿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对革样Ts影响最大,其次是脲溶液和甘油。十二烷基硫酸钠对干态下噁唑烷革样的Ts降低了9.4℃、干态下植-噁唑烷结合鞣革降低了3.6℃。非极性溶剂表现出有趣的作用结果,植物油和机油对醛鞣革样作用后Ts升高,对植-醛结合鞣革样作用后Ts降低。说明不同极性的溶剂对鞣剂与胶原的结合有着各不相同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在前期对有机酸蒙囿铝鞣液的性质以及铝-京尼平(genipin)结合鞣制皮粉的试验基础上,进行了Al-genipin结合鞣生产牛鞋面革的小试—用柠檬酸蒙囿的硫酸铝预鞣,再用genipin复鞣,同时将革染成蓝黑色。结果表明:当Al2(SO4)3·18H2O的用量为软化皮坯的40%(折合Al2O3为6%),genipin的用量为削匀白湿皮的6%时,结合鞣革的收缩温度(Ts)可达到92℃,DSC分析的onset温度为89℃;其柔韧性、手感、粒面平细度等综合物理机械性能以及加脂后革的耐水洗性能,都优于铝-戊二醛结合鞣、荆树皮栲胶-铝结合鞣的革。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经醚化改性的N-羟甲基丙烯酰胺(简称EH)与栲胶进行结合鞣革,首先研究了具有代表性的三类国产栲胶:水解类的橡碗栲胶、缩合类的木麻黄、落叶松栲胶和混合类的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革对Ts的影响及鞣得成革样品耐水、酸、碱溶液洗涤性能,然后研究了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制时,栲胶不同用量、介质pH对Ts的影响;最后,对EH与杨梅栲胶结合鞣革的水洗液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先经栲胶鞣制然后用EH处理,可以提高样品革的湿热稳定性,使革的Ts达94℃,样品革耐水、酸、碱溶液洗涤性能好。其中杨梅栲胶与EH结合鞣制效果最明显。结合鞣革的初步研究表明:EH对革中的栲胶有固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军  单志华  陈慧 《西部皮革》2010,32(5):12-15
合成了不同反应物浓度的间苯二酚-噁唑烷鞣性模块(Tanning Matrix,TM),确定了产生TM沉淀的反应物临界浓度。研究了不同反应物浓度合成TM的鞣性及其溶解性,通过成革收缩温度(Ts)的测定考察分散剂、机械作用、温度对TM鞣制浸酸绵羊皮块的影响,并讨论了间苯二酚-噁唑烷结合鞣提高Ts的机理。结果显示:TM反应物沉淀的临界浓度为0.01mol/L;合成的TM难溶于水和有机溶剂;0.5mol/L间苯二酚和0.1mol/L噁唑烷合成的TM鞣制效果最好,收缩温度能达到75.9℃;改变鞣制条件对Ts有影响,其中鞣制温度影响最大,最佳鞣制条件下成革Ts为78.9℃。  相似文献   

10.
厚皮香属热带野生山茶科植物,皮含鞣质高达25—30%,厚皮香鞣质属缩合类。厚皮香树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的蓄积量最大,开发厚皮香鞣料制造栲胶有着实际的经济意义。本文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对新品种厚皮香栲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鞣革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厚皮香栲胶的渗透速度略慢于杨梅、荆树皮栲胶,而远比落叶松栲胶快。2.厚皮香栲胶鞣革的Ts大于85℃;鞣制系数大于60%,在对比试验中大于杨梅、落叶松栲胶,与荆树皮栲胶接近。3.厘皮香栲胶鞣革坚实。丰满、弹性好,得革率大,革色呈棕红。4.厚皮香栲陂在物理化学性质方面与荆树皮、杨梅锥胶比较接近。综合这些结果。可以认为厚皮香栲胶是一种比较优良的栲胶,值得开发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结合鞣机理研究——协同效应与顺序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协同效应是制革结合鞣的一个重要特征,它与各鞣剂加入的顺序有关。本文研究了几种金属盐与植物鞣剂结合鞣革,由于鞣剂间加入顺序不同,获得革的耐湿热稳定性不同。这被认为与各鞣剂和胶原之间是否能够形成某种有效的构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绵羊无铬结合鞣服装革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3种鞣剂在相同鞣制顺序不同用量下的鞣制过程中,皮或革收缩温度的变化对结合鞣制效果做了研究,并对鞣制后成革耐老化试验前后的物理机械性能做了测定,同时考查了不同复鞣剂和加脂剂对结合鞣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鞣剂间能产生好的协同效应,能形成稳定的Matrix;成革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复鞣剂对结合鞣产生的协同效应影响很小,而加脂剂却对此影响较大,能破坏形成的Matrix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两种鞣性比较弱的鞣质进行结合鞣制,得到的成革的耐湿热稳定性大幅度提高,原因是在这两种鞣质之间形成了协同效应,即Synergistic Effect,这是提高成革稳定性的一个比较新型的研究理论体系。本实验使用自制的水杨酸-金属配合物对皮粉进行模拟鞣制,使用DSC对鞣后皮粉测定其相变温度,从而证明了鞣性模块的存在以及模块的协同效应对提高成革耐湿热稳定性的作用。结果发现:水杨酸铬在提高成革收缩温度方面最为明显,其作用后皮粉的热变性温度为146.7℃,其次是水杨酸铝,为145.7℃。  相似文献   

14.
采用BA栲胶与ZE鞣剂结合鞣制绵羊服装革,探讨了鞣剂用量、结合鞣加料顺序及鞣制温度等因素对成革Ts的影响。结果表明,15%BA栲胶鞣制,温度50℃;6%ZE鞣剂复鞣,温度40℃,所得坯革收缩温度大于95℃,抗张强度、伸长率及撕裂强度等鞣革性能指标良好。  相似文献   

15.
京尼平与栲胶和铝盐的结合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克毅  李杰 《中国皮革》2007,36(11):8-11
在前期对京尼平(genipin)与皮胶原反应性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其与缩合类的荆树皮栲胶、水解类的栗木栲胶和铝盐的结合鞣时,各种鞣剂的用量和使用先后顺序对皮粉湿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栲胶预鞣、genipin复鞣的效果,要优于genipin预鞣、栲胶复鞣的效果;缩合类栲胶与genipin结合鞣的效果,要优于水解类栲胶;用铝盐预鞣、genipin复鞣的效果,要优于genipin预鞣、铝盐复鞣的效果。本研究为全植鞣工艺和铝预鞣白湿皮工艺提供了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不浸酸铬鞣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陈占光  陈武勇 《中国皮革》2002,31(11):19-22
通过对不浸酸铬鞣剂 C- 2 0 0 0溶液的耐碱稳定性、不同电荷的铬配合物的组分随陈化时间的变化规律及鞣制过程中皮内 p H值及皮收缩温度随鞣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的研究 ,对不浸酸铬鞣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用氨基树脂、醛和铬对酸皮进行结合鞣制 ,坯革的收缩温度高 ,增厚明显 ,丰满性好 ,粒面平细 ,色泽浅淡 ,鞣制废液中铬的含量低。该结合鞣制工艺属一种清洁型的少铬鞣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改性木素磺酸金属盐鞣剂应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李书卿  单志华 《西部皮革》2007,29(10):12-14
木素磺酸钾和木素磺酸钠是由木素磺酸改性的金属盐鞣剂,研究了2种鞣剂与荆树皮复配时鞣制效果以及与铝盐结合鞣效果。研究表明,木素磺酸钾能部分代替荆树皮鞣制,成革效果近似荆树皮鞣制,且抗张强度和撕裂强度还略有提高。同时,木素磺酸钾与铝盐结合鞣,成革收缩温度以及外观手感可达服装革和鞋面革要求,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清洁化鞣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非铬鞣法的意义和对非铬鞣体系的要求。从配位化学和鞣革化学的角度阐述了常用的几种金属盐鞣性差异的原因,提出了钛(Ⅳ)盐的鞣性应该高于锆(Ⅳ)、铝(Ⅲ)、铁(Ⅲ)等盐而仅次于铬(Ⅲ)盐的观点;从常用几种金属盐鞣革的综合性能差异和它们的资源、毒性等方面综合考虑,认为钛(Ⅳ)盐是理想的铬盐替代品,钛鞣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无铬结合鞣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罗建勋  单志华 《中国皮革》2006,35(13):39-42
对近代无铬结合鞣理论与工艺的探索、研究现状以及无铬结合鞣的发展前景作了综述。针对植-铝结合鞣法和植-醛(唑烷)结合鞣法的优缺点及在工艺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有新意的观点,即是否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或者引入新的无铬鞣剂如膦盐鞣剂等,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