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下斜坡和斜坡底部沉积体系是大多数海洋和湖泊盆地充填的主要组成,并且构成了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的层。7个基本岩相建造单元构成了斜坡体系:(1)浊积岩河道充填;(2)浊积岩叶状体,(3)席状浊积岩;(4)滑块、滑塌和碎屑流席、叶状体及舌榫;(5)细粒浊积岩和席状沉积物;(6)平积岩堆积物;(7)半深海披盖和充填。补给沉积物的粒径是对河道及叶状体形态、滑塌和碎屑流沉积物的尺度及重要性的主要控制因素。硅质斜坡体系有两个常规系列。堆积(移积的)体系包括扇、冲积裙和盆地底河道,组成了上覆三角洲、海岸带、大陆架或冰川体系。根据沉积物结构和补给大陆架物源的模式联合确定出移积体系的岩相结构。点源建造了沉积扇;线源建造了叫做斜坡裙的走向拉长的三角图状斜坡沉积物。大陆架边缘三角洲提供了一种特别普通的过渡物源几何形态,形成了退覆三角洲补给裙。内源体系(包括退覆裙、峡谷充填和大型滑塌复合体)记录了斜坡的再沉积和再建造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水下斜坡和坡底沉积体系是大多数海相盆地和许多湖相盆地充填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油气勘探和开发的主要目标。斜坡体系由七个基本的沉积相单元组成:(1)浊流水道相,(2)杂状浊积相,(3)席状浊积相,(4)席状、朵状、舌状滑移、滑塌及碎屑流沉积相(5)细粒浊积充填与细粒浊积席状沉积相,,(6)等深漂流相,(7)半深海坡覆和充填相。物源补给沉积物颗粒的大小是水道和朵状体地貌形态的主要控制因素,也是滑塌和碎屑  相似文献   

3.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两条实测剖面进行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分析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荆门-当阳盆地厚度约为1200m的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岩性岩相转换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等.从TS1-TS2到TS3-TS4沉积物组构从低能到高能的变化,表明层序发育特征受构造、古地理、古气候等因素的共同控制,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九里岗组以湖沼体系薄基底型含煤细粒沉积旋回为特征.盆地物源供应相对不足;王龙滩组以发育冲积体系厚基底型砂岩为主的沉积旋回为主,代表构造活动加强,盆地处于过饱和状态.  相似文献   

4.
苏北盆地晚白垩世泰州期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区域地震剖面、砂砾岩分布特征等,确定苏北盆地晚白垩世原始盆地沉积边界;研究重矿物分布特征、砂岩体展布特征及联井剖面等,确定当时的沉积物源方向;通过区域地震相与单井相的结合,来恢复全区沉积相,进而恢复当时的原型盆地.研究认为,泰一段沉积时期,以建湖隆起为界,苏北盆地分为东台坳陷和盐阜坳陷2个大盆,在这2个坳陷内的凸起控制着地层的沉积厚度,沉积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鲁苏隆起和建湖隆起;而泰二段沉积时期,整个苏北盆地可能为一个大盆,东部以湖泊相沉积为主,西部为河流相与泛滥平原相,沉积物源来自通扬隆起和建湖隆起,但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5.
西澳大利亚坎宁盆地(400000km^2)是最大的克拉通内盆地这一,在二叠纪-石炭纪期间冈瓦那大陆漂移通过南极区域时受到了寒冷气候的影响。本文叙述了盆地北部二叠纪-石炭纪Reeves组和Grant群的构造地层背景和演化。我们进行了地震相分析、井下测井响应、孢粉地层学和25口连续取心井的沉积岩相记录的研究工作。这种层序是建立在中石炭世时期广泛的侵蚀不整合上的。这个不整合面在晚石炭世冰盖扩展穿过整个盆地时由于地质侵蚀而得到了改变,但没有原始的沉积物可供识别,即使存在的话,这类沉积物也很可能在后期的分地断裂期间再次沉积。Reeves组和Grant群岩层以活动断层附近水下沉积重力流沉积的块状和变形的砂岩、混积岩和砾岩为主。在较深的地槽(Fizroy地槽)和高水位期构造断块上(Barbwire,Betty和Balgo阶地;Crossland台地)的盐塌次盆地中存在晚石炭世时期的初始岩层(Reeves组)。这些地区后来下陷,并被早二叠世时期的重力流沉积所覆盖(Hoya组)。而区域洪泛面和上覆的生物扰动粉砂岩单元(Calytrix组)记录了通过坎宁盆地北部相对水位的增长。粉砂岩向上变粗进入到下临滨风暴影响的砂岩部相对水位的增长。粉砂岩向上变粗进入到下临滨风暴影响的砂岩(Clianthus组)和河流相Poole砂岩。有潜力的石油圈闭类型主要与断层和河道有关。  相似文献   

6.
Menno  J.  De  Ruig  曹卫东 《国外油气地质信息》2007,(1):26-37,74
奥地利磨拉石盆地的主要天然气储层为渐新世一中新世Puchkirchen组及其下伏Hall组地层的深海相沉积物。我们根据一个面积为2000km^2的区域性3D地震资料集建立的一种新的地震地层模型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对这个典型的深海前陆盆地沉积过程和储层分布的理解。 用近350口并的资料标定的区域性3D地震属性图揭示了沉积作用主要发生在磨拉石盆地前渊一个低弯度大范围(宽3—5km,长〉100km)的河道带内。河道主要被含浊积岩的砾岩和砂岩以及由滑塌沉积物和岩屑流沉积物组成的杂岩所充填;漫潍区则主要由细粒浊积砂岩和泥岩组成;深切谷和阻塞的斜坡扇沿盆地南缘展布。在盆地北部,侧向分流河道与轴向河道带相交。大型天然气藏形成于河道轴向带及斜坡扇砂岩中的地层圈闭和构造圈闭中,少量天然气聚集在漫潍扣分流河道沉积物中。 盆地几何形态对河道带的结构及后来的沉积物分布具有重大影响。大型深水河道体系在前陆盆地中极不发育,利用高质量的地震资料和广泛的钻井取心数据库可以为Puchkirchen组地层建立沉积模型。该沉积模型可以为其它狭长的深水盆地,特别是那些缺乏大量的现代资料的盆地提供类比。  相似文献   

7.
基于塔里木盆地晚泥盆世—二叠纪形成的原型沉积盆地地层沉积相研究结果,按照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原型沉积盆地进行了五级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原型沉积盆地下部上泥盆统—下石炭统滨岸-混积陆棚是典型的三级层序并建立了层序发育模型;研究发现三级层序实际是海侵体系域-高位体系域旋回组合层序,Ⅰ型层序(无低位体系域)是三级层序的典型发育模式,识别标志是从海向陆存在巨大的泥岩+灰岩楔形体。五级准层序是基本层序,为单旋回层序;混积陆棚区较易识别的薄层灰岩等时沉积体是最大或次级海泛面的等时沉积物;混积陆棚区属于内源和外源沉积物均衡沉积剖面,没有凝缩段,外源碎屑沉积物在海域内倾斜大前积沉积现象在混积陆棚区减弱或消失;三级层序底部古地貌为阶地-坡折带,这种古地貌特征既是造成东河砂岩段穿时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东河砂岩段与其上含砾砂岩段构成海侵-高位多个四级旋回层序的主要原因。图6表1参21  相似文献   

8.
湘相盆地中的层序、体系域与隐蔽油气藏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湖相盆地层序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升降、湖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应速率的变化。叠合盆地区域构造体制的转换是划分一级层序的基础,构造幕的产物构成了二级层序,三级以上层序主要反映岩相古地理与沉积风格的变化。 湖相盆地的体系域在不同条件下等时性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一个沉积物源控制的“沉积场”或多个物源控制多个“沉积物”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变化的比值都小于1或都大于1时,所定义的体系域是等时的.但在不同的“沉积场”之间的可容空间与沉积速率的变化存在着明显的非均一性,在同一等时单元内,可以有不同体系域共生。 湖相盆地中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目标主要为断陷型盆地坡折(带)下方的低位砂、砾岩体和坳陷型盆地中两个最大洪期泥岩夹持的三角洲前缘相带砂岩体。  相似文献   

9.
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期沉积模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岩石学、测井相、地震相和砂岩时空分布研究,对苏丹Muglad盆地Fula凹陷白垩纪断陷沉积体系分布进行预测,建立两期断陷沉积模式。Fula凹陷白垩纪发育两期断陷8个三级层序,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等5种沉积相。Fula凹陷西部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东部断阶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相,凹陷中央发育湖泊和浊积扇相。比较两期断陷沉积模式认为:早白垩世Abu Gabra组沉积期断陷活动强烈,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大,沉积物搬运堆积存在优势通道和有利地区,晚白垩世Darfur群沉积期断陷作用减弱,沉积体系分布受同沉积断层影响较小,沉积物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0.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分析化验和地震等资料,分析了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白垩系泉头组储层特征、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体系的空间配置。东南隆起区泉头组岩性以氧化较强的紫红色砂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储层成分主要由石英、长石、岩屑及微量造岩矿物组成,属低孔、低渗型致密储层。结合重矿物组合和砂岩百分含量分析法确定了盆地主要受梨树-桑树台、长春-农安和榆树-扶余三大水系控制,自东向西,沿着沉积盆地边缘至凹陷区方向,砂岩百分含量逐渐变小。泉头组沉积整体上表现为沉降速率快、粗粒沉积物快速充填的特点,具有陡坡成扇、缓坡成河的沉积特征。层序V-q1主要发育辫状河沉积和冲积扇沉积,层序V-q2和层序V-q3为从辫状河沉积过渡为曲流河沉积的过程,主要发育了冲积扇、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体系,层序V-q4辫状河到曲流河的过渡结束,完全表现出曲流河沉积特征,长春-农安与榆树-扶余两个水系在此时期于长春岭背斜带汇聚,形成了泉头组末期的河流沉积。  相似文献   

11.
虽然海平面的低水位很有利于深海扇体系的发育,但是,这些体系中浊流事件的计时和类型,可能不仅依赖于海平面的变化,而且也依赖于现有沉积物的、构造环境的、以及盆地大小和坡度的自然属性.因而,在大陆或过渡地壳带的,或者在提供粗粒沉积物物源区附近活动边缘的陡坡盆地中,于海平面低水位时期,沉积的是与上倾河道或河谷不同的非河道的浊流叶状砂岩体.在海平面上升时期,这些盆地中,沉积的是与河道相通的叶状砂岩体和河道冲积复合体、相反,诸如印度河扇的那种大型扇体远远位于具有缓坡的、远距离沉积物物源区的、细粒沉积物占优势的大洋盆地的被动边缘.这种大型扇体拥有低水位期沉积的、高水位期有所发展的与河道相通的叶状体、河道冲积体和漫滩复合体三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地震地层学原理和沉积特征,对BQZ盆地(BBW盆地、QDN盆地和ZJK盆地的合称)第三系砂岩储集体地震相和沉积相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在第三系中确定了四种主要砂岩储集体,即三角洲砂体、滨岸砂坝、河道砂体和浊积岩体。这四种砂岩储集体是砂质沉积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聚集的有利相带。可作为进一步寻找非构造油气藏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中新生界沉积物源研究中,通过薄片鉴定、碎屑岩类法、沉积学法及碎屑骨架三角图等方法,对研究区各层段砂岩中石英、长石和岩屑百分含量及各种碎屑成分进行统计,直接获得了物源证据,确定了物源区物质形成时期、范围及组成,为后期盆地储层性质、沉积相分析及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搞清渤海湾盆地莱州湾凹陷古近系沙三上段沉积特征及展布规律,应用岩心、粒度、薄片统计、录井、地震等资料,总结层序格架下的沉积相类型和展布特征。结果表明:垦利A油田发育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前辫状河三角洲3种亚相,并进一步划分出辫状河道、冲积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及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应用层序地层学,将沙三上段划分为1套三级层序,低水位体系域(LST)以水下分流河道厚层砂岩为主,水进体系域(TST)和高水位体系域(HST)以薄层砂岩为主。不同体系域砂岩厚度及展布规模,受控于湖平面升降及沉积物供给速率。该认识可为断陷湖盆斜坡带的砂岩储层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松辽盆地南部东南隆起区登娄库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开展了层序格架内的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研究。研究表明,登娄库组物源具有四周向中央汇聚的继承性特征,沉积相分布受盆地构造演化控制明显,主要发育了5种沉积相--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层序Ⅳ-d1为断-坳转换期的早期,沉积受断陷控制明显,致使沉积物快速卸载,各沉积体系向盆地内部进积的距离受到了限制,共发育了5个规模较大的分割式断陷和2个小型断陷。断陷周缘古凸起为冲积扇沉积体系的主要发育区,扇三角洲沉积分布于断陷的四周,扇三角洲前缘延伸到入湖处。沉积相主要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相为主;层序Ⅳ-d2为断坳转换期的末期,研究区基本上形成了统一沉积物卸载区域,湖泊范围扩大,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扇三角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相沉积。以泛滥平原与滨浅湖的接触带为界,该界限以西主要发育来自西部和北部物源高地的冲积扇、辫状河沉积体系,该界限以东湖泊相大面积发育,伴随高地物源区碎屑沉积物陆续注入湖盆,构成了规模不等的退积式扇三角洲。其中,扇三角洲前缘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带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是今后该区登娄库组油气勘探的有利相带。  相似文献   

16.
综合应用测井、岩心、地震剖面等资料,分析泌阳凹陷下二门油田南部H3^1层序沉积体系及沉积相。共识别出3种主要的沉积体系:三角洲、湖泊及深水重力流、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根据H3^1层序不同位置的体系域单元所包含的沉积相类型,结合层序内部各体系域单元的砂岩等厚图所反映出的空间展布特征,可分析研究区沉积物的物源通道及主要的供给方向。  相似文献   

17.
1前言在世界上,许多作为形成主要油气藏产层的水下砂岩,沉积于陆架斜坡或者盆地平原的低水位期间。已经突出表明作为油气储层的低水位沉积物的确定和预测分布的重要性,不仅能从中获得重大油田的发现,也会出现勘探井的失败。因为这些良好的砂岩储层存在于复杂的地质环境中(深海环境),拥有多源沉积物供应。利用层序地层学、地震岩相——属性分析和层速度分析,在常规的二维地震剖面上可以识别低水位沉积物,并在勘探的早期进行应用。可以从地震上预测含砂的部位。我们拥有两块三维地震资料区域(图1略),第一块覆盖了含砂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18.
在沉积层序、砂岩储层、测井识别和物性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江汉盆地东部白垩系砂岩储层的展布规律及沉积物源、沉积相带对砂体的控制作用,评价了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储集性能。提出采用砂岩储层“有效容积系数”作为砂岩储层直接定量化评价参数,避免了以往多参数定性综合相对评价的无序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南部下白垩统层序构型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综合分析地质、地震和钻井资料,将松辽盆地南部中生界下白垩统地层从沙河子组到泉头组(K1sh-K1q1)划分为5个二级层序、14个三级层序,建立了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其构造演化特征,将5个二级层序划分为断陷型、断坳转换型和坳陷型三类。研究表明,构造运动控制了松辽盆地南部的沉积相类型,沉积相展布特征为火山岩-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扇三角洲-湖泊-水下重力流、冲积扇-扇三角洲-湖泊-水下重力流组合,以及曲流河-辫状河组合。该区的碎屑岩储集体(层)主要包括沙河子组的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体、营城组的冲积扇体系储集体、登娄库组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储集体以及泉一段的曲流河沉积体系储集体。储集层岩性主要以含砾中、粗砂岩和中、细砂岩为主,粉砂岩次之,油气显示多存在于细砂岩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砂岩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特征和沉积特征,对酒泉盆地西部下白垩统砂岩体划出13种成因类型,分属五个沉积体系,即洪积扇、河流、三角洲、湖滨及浊流.根据沉积相演化的研究,早白垩世经历了两次水体扩大和缩小的过程.前期水体扩大遍及全盆地,形成良好的生油条件,后期水体规模较小,有利于各种砂岩储集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