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研制的新型高强韧性耐磨钢,铸态空冷及淬火回火处理均可获得细小或隐晶马氏体,少量贝氏体和残留奥氏体以及碳化物,铸态淬火回火处理样品的U-型缺口冲击韧度αk=38~50J/cm^2,无缺口冲击韧度αk=140~290J/cm^2,HRC=53~56;锻后淬火回火处理样品U—型缺口冲击韧度αk=50.70J/cm^2,HRC=52~54,抗拉强度σk=1850—2000Mpa,所研制钢的冲击韧度较相近成分的贝氏体钢提高40%,采用高分辨电镜对新型钢的纳米结构原子像进行了观察,确定了贝氏体铁素体亚片条尺寸.  相似文献   

2.
根据我国重载铁路辙叉发展要求,在已有发明应用的客运铁路贝氏体钢辙叉基础上,研究重载铁路辙叉用新型贝氏体钢,满足辙叉心轨大尺寸下,热处理空冷态得到贝氏体组织,获得高强高韧性能,代替传统高锰钢辙叉材料。研究表明:研制的新型重载辙叉心轨贝氏体钢成分设计实现了在正火空冷态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贝氏体组织为无碳化物贝氏体;奥氏体-贝氏体复合组织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断裂强度高达1 400 MPa,V型缺口的锻后回火态试样的冲击强度高达39.8 J。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高硅中碳低合金钢空冷态和空冷+回火态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试验钢在860℃保温0.5 h奥氏体化后空冷处理,随后分别在250℃和400℃保温1 h回火.结果表明:试验钢空冷后组织为贝氏体/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硬度约为41 HRC;而250℃回火后组织变化不大,硬度明显升高,约为49 HRC,韧性明显增加,由44 J/cm2增加到66 J/cm2,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明显下降.回火温度进一步增加对力学性能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钎具产品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采用OM、TEM、冲击和拉伸试验,研究了正火后不同回火温度对25SiMnNi2CrMo钢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5SiMnNi2CrMo钢920℃正火后不同温度回火,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材料的硬度和抗拉强度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冲击韧度值呈先升高后降低、复又升高的变化趋势,300℃回火后冲击韧度出现峰值,450℃回火出现回火脆性.试验材料在300℃回火后,具有最佳的强韧性配合,具体性能为:抗拉强度σb1391MPa、硬度HRC40、冲击韧性AKV72.5 J.300℃以下回火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贝氏体+残余奥氏体;超过350℃回火,残余奥氏体开始发生分解,组织中有碳化物析出,随回火温度提高,碳化物有聚集和球化趋势.提出了25SiMnNi2CrMo钢最佳回火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5.
将不同淬火态的EA4T钢试样进行高温系列回火处理,加工成夏比V型缺口冲击试样进行系列冲击试验.结果表明,EA4T钢经880℃油淬,550℃回火后表现出了明显的回火脆性;在高于回火脆性温度区回火时,EA4T车轴钢的AKV2值将急剧增大;并且提高淬火温度可以降低EA4T车轴钢的高温回火脆性温度区间.  相似文献   

6.
新型铸态贝氏体钢的抗磨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制了一种新型铸态贝氏体钢农机耙片,以代替原65Mn钢及传统生产工艺,研究表明:耙片在土壤砂石中的磨损属于低应力冲击磨粒磨损,而新研制的铸态贝氏体钢的硬度、韧性和抗磨性都明显优于热处理后的65Mn钢。  相似文献   

7.
利用热膨胀仪测量试验钢Ac1、Ac3等相变温度,借助显微分析方法和力学性能测试方法研究热处理工艺对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910℃/25 min油淬+200℃/h回火处理后得到的组织为回火马氏体+残余奥氏体,试验钢洛氏硬度值为HRC 52,冲击韧度aKU值为45 J.cm-2,综合力学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高锰钢犁铧耐磨性较差,为了提高犁铧的韧性及耐磨性,降低犁铧的断裂与磨损,在改变碳元素的基础上研究淬火方式对耐磨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碳含量升高,局部水淬/空淬钢的硬度逐渐升高,而冲击韧性逐渐降低。碳含量为0. 344%,热处理工艺为"940℃淬火×1. 5 h+局部水冷/空冷+200℃×3 h回火"试验钢的综合力性能最好,水淬部分硬度为49HRC,冲击韧性ak值为145 J/cm2;空淬部分硬度为30HRC,冲击韧性ak值为260 J/cm2。经过装机应用试验,局部水淬/空淬钢材质犁铧的使用寿命是高锰钢材质犁铧的2~3倍。  相似文献   

9.
以A3钢边角料为原料添加锰铁、硅铁、铬铁和钼铁以及少量的稀土,通过中频感应熔炼及相应的炉前处理,设计了1种铸钢,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制度,在空冷条件下获得了贝氏体组织.通过16种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热处理对组织的影响规律,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硬度计和冲击试验机等手段分析研究了试验钢热处理态、回火态以及不同热处理工艺规范下的力学性能,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分析研究了空冷贝氏体组织组成以及析出的碳化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合金元素C,Si.Mn,Mo,Cr的合理有效配合,可使钢在空冷条件下,在较宽的成分范围内得到以贝氏体为主的显微组织.TEM分析证明基体组织以下贝氏体为主,兼有部分上贝氏体,同时还有少量的残余奥氏体存在,贝氏体中的碳化物有渗碳体和ε-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硬度在40~49HRC范围内变化,冲击韧性在44~70J/cm2范围内变化;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一种Cr-Mo系的低合金结构钢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该新型的射孔枪管用钢进行完全淬火,研究了淬火温度、保温时间和回火温度对实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钢的晶粒随淬火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硬度先增大后减小;在相同的淬火温度下,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钢的硬度和晶粒度变化不大;回火温度升高,钢的硬度和强度逐渐降低,断面收缩率和冲击功逐渐增大。当淬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40 min、回火温度为560℃保温时间为80 min时,钢的屈服强度达到927 MPa,大于130 ksi,硬度达到31.2 HRC,同时纵横冲击功分别达到了74.5 J和119.7 J的水平,综合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1.
本文研究了图中两个重要的参数联结数和韧度,以及两个参数与因子和分数因子之间关系,并证明了图有分数因子的一个充分条件;还探讨了子图的结构,得出了子图的任一分支的韧度与图本身的韧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韧化方法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NiAl金属间化合物的韧化方法,主要包括合金化、细化晶粒、制备单晶等。同时介绍了这些方法的研究现状,并且分析了每种方法的韧化机制。提出了采用适当的制备方法和加工工艺可以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NiAl基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前原位聚合(PI)刚性齐聚物改性BMI的新方法,以BMI的共聚单体(RS)为溶剂,前原位聚合了不同分子结构的PI齐聚物对BMI进行改性,研究了PI齐聚物的分子结构,混容工艺对改性BMI树脂性能的影响;为了证实这种改性新方法的优越性,研究改性BMI树脂工艺、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还采用传统方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并用热熔法使之在BMI共聚单体中混容并用于BMI树脂改性进行对比.在PI分子结构相同的条件下,前原位聚合法合成聚酰亚胺齐聚物改性得到性能较好的改性BMI树脂,特别是固化物在增韧的同时,其HDT高于未增韧树脂固化物.这一点与其它方法改性所得到的结果不同.采用前原位聚合PI齐聚物对BMI树脂改性,改善PI齐聚物分子结构的柔顺性,有利于提高BMI树脂的韧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为钢纤维混凝土(SFRC)力学性能的重要特性——韧性的定义及其在设计中的应用。其次,介绍和分析了ACI、JCI和ASTM等提出的韧性指标,并提出了评价韧性指标的依据。最后,作者建议在制定我国《钢纤维混凝土抗弯韧性试验方法》时,应在ASTMC1018(85)基础上,引进承载能力平均变化系数Ka,使韧性指标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5.
为了将超高韧性水泥基复合材料(UHTCC)应用于大跨径钢箱梁桥,研究双材料界面的力学性能. 采用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研究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裂缝扩展过程. 利用数字图像相关法(DIC),验证该方法用于定量测定双材料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可行性,探究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复合试件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采用UHTCC-钢材无切口单边对称加载复合试件,结合DIC技术可以实现界面纯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定量测试;不同界面处理方式对UHTCC与钢材界面剪切型断裂韧度的影响均较小;UHTCC与钢材界面具有较高的剪切断裂韧度,抗剪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不同粗合成纤维用量下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弯韧性,采用四点弯曲试验对粗合成纤维用量分别为4.75,9.5,14.25,19 kg ? m -3的纤维活性粉末混凝土试件进行了研究,同时与不掺入纤维的素活性粉末混凝土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掺入纤维的素活性粉末混凝土弯拉试件发生脆性破坏,试件一裂即断,未得到荷载-挠度曲线的下降段;而粗合成纤维掺入后能够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韧性,使弯拉试件转变为明显的延性破坏,荷载-挠度曲线都可得到稳定的下降段,同时曲线还出现了二次强化现象,有2个峰值;随着粗合成纤维掺量的增加,弯拉试件荷载-挠度曲线的下降段愈加平缓,韧性指数增大;粗合成纤维掺量(体积分数)为1.0%~2.0%时,剩余强度在抗折强度的85%以上,此时粗合成纤维对裂后基体具有较强的阻裂能力,能够大大提高弯拉试件开裂后的韧性。  相似文献   

17.
The method, in which a few carats of diamond grits are placed inside a capsule together with a steel ball, shaken for a number of times, and the unbroken ratio of the grits is then used to evaluate the quality of the diamond, has been well established for many years. However, the unbroken percentage, in an equivalent view, represents the impact toughness of the grits and cannot reflect the value of the crushing energy. Most of the previous empirical formulas obtained from experiments by scholars cannot be applied to practical tests. In this paper, a dimension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toughness experiment, and the dimensionless relationship has been built among those variables such as the toughness index, the impact time, the impact frequency and the crushing energy per unit area.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 large number of experiments with synthetic diamond grits of mesh size 45/50, the percentage of the broken grits H is proportional to the impact time T1.14 when the impact frequency is 2400 r/min, and the impact frequency f2.576 when the number of impacts is 2000.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屈服强度σ0.2对32CrNiMoV钢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屈服强度σ0.2对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应力强度△Kth,断裂韧性KIC和冲击韧性αK都有较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用3,3′———二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DEDADPM)、均苯四甲酸二酐(PMDA)和马来酸酐(MA)为原料采取化学亚胺化法合成了具有良好加工性能和耐热性能的聚酰亚胺低聚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可证实亚胺环已形成.采用活性稀释剂和不饱和聚酯改性该低聚物,热分解温度达490℃以上,拉伸强度提高,韧性得到了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用圆形紧凑拉伸试件测试弹塑性断裂力学中的J积分值,并系统地研究了圆形紧凑拉伸试件的J积分测试方法。具体内容包括:①当试件尺寸较小不能直接记录施力点位移时圆形试件的柔度标定问题;②圆形试件的极限载荷和J积分计算公式以及实验验证;③断裂韧性测试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