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通过分析黄河下游河道的实测水沙资料,对三门峡水库不同运用时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了近30年下游河道不同粒径泥沙的冲淤调整趋势,即淤积有,较大幅度地减少,其中汛期淤积量减少非汛期河道由淤积状态转变为冲刷状态;在滞洪排沙运用条件下,出现以粗泥沙为主的淤积;在蓄清排浑运用条件下,由于来水来沙减少,河道淤积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2.
近期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黄河下游河道历年冲淤变化人民治黄50年来,黄河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黄河水沙条件发生了新的变化,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变化经历了几个明显过程。(1)1950年至1960年,三门峡水库建库前,来水来沙为天然情况,河道冲淤演变与天然来水来沙条件有关,演变规律为“多来、多排、多淤”、“少来、少排、少淤”,总的趋势是河床淤积,大水淤滩刷槽,小水淤槽,淤积沿程变化、横向分布不均,年际冲淤变化较大。(2)1960年9月至1964年10月,三门峡水库蓄水拦沙,下泄清水,下游河道冲刷较快,年平均冲刷泥沙5.78亿t,冲刷范围遍及整个下游…  相似文献   

3.
运用不平衡输沙理论建立汾河水库及河道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在建立挟沙力公式、概化冲淤断面和计算方法等方面作了些新尝试,并且把非线性规划中的优化方法运用到了模型验证计算的参数调试中,用汾河水库长系列和典型水沙过程以及太原河段长系列水沙过程对水库淤积和河道变形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4.
沁河是黄河下游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三门峡至花园口区间主要的洪水来源。沁河泥沙含量较少,其下游却是地上悬河,近年来沁河下游河槽严重萎缩,排洪能力降低,防洪形势颇为严峻,主要原因是:黄河的淤积引起了沁河下游的溯源淤积,使丹河口于西张计为微冲微淤,西张计至小董为微淤,小董以下为淤积。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丹江口水库建库21年来的实测资料,对库区沿程的泥沙冲淤和河床演变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库区沿程泥沙冲淤的三个特点,即:(1)库尾卵石库段在枯水期尚无明显的淤积现象;(2)中上段的沙质推移质淤积区内的滩险河段的航道条件有明显改善;(3)常年回水区悬移质泥沙淤积区内沉降固结,使有效库容的使用年限明显增长。本文还总结了库区沿程纵、横剖面的淤积塑造持点。从汉江库区的河床演变特点看出,建库后是一个淤积重新塑造河床过程,它是在建库前的山区性河谷条件下,入库水沙按照水库调度运用的控制条件,遵循不平衡输沙的淤积规律重新塑造河床。水库淤积重新塑造的河床河型简单,具有单一河槽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河床边界条件变化对河道冲淤影响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通过系统验证的黄河下游准二维泥沙数学模型,以2000年汛后地形为初始边界条件,对1960年~1962年实测来水来沙过程可能发生的黄河下游河道冲淤情况进行了模拟计算。计算结果与1960年~1962年实测值对比,发现两者表现出的河道冲淤量及冲淤沿程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本文对其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该研究成果可为黄河下游河道整治及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岳城水库淤积问题及对下游河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城水库是漳河上的一座大型水库,位于河北省磁县与河南省安阳县交界处,修建于1959年,1987-1991年大坝加固加高后,总库容达12.2亿立方米,防洪库容9.66亿立方米,兴利库容6.80亿立方米;汛限水位134.0米,起调水位132.0米(大沽,下同);控制流域面积1.81万平方公里,占漳河流域总面积的99.4%。漳河是海河流域一条多沙河流,历史上就以善淤、善徙、善决著称。岳城水库修建后,由于水库的调水调沙作用,对下游河道的河床演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岳城水库的淤积问题 1962-2000年岳城水库年均入库沙量526万吨,年均出库沙量164万吨,平均每年淤积462万吨。1985年实测岳城水库共淤积1.35亿立方米,占总库  相似文献   

8.
刘家蛱水库调节径流对黄河河道冲淤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下游。从1969-1986年资料分析看出,由于刘家峡水库对径流的调节,总的是增加了下游河道的淤积;遇多沙系列年组,其影响较大,比无水库调节时每年平均增加淤积0.6亿t,占下游淤积总量的12%,遇少沙系列年组,其影响较小,比无水库调节时每年平均增加淤积0.23亿t,占下游淤积总量的19%,1969-1986年刘家峡水库运用平均每年增加下游淤积0.34亿t,占下游淤积总量的14%。  相似文献   

9.
2000年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及河床演变情况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1999年11月-2000年10月黄河下游的监测资料,分析了小浪底水库的出库水沙特点,全面研究了下游河道冲淤,床沙粗化,河道断面形态变化及河热变化,对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运用的减淤效果进行了分析计算。同时,就2000年10月-2001年2月向天津紧急供水对减淤的影响也作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尽管这一时期进入黄河下游的水量为历史最枯,但黄河下游仍减淤2.16亿t,而且未出现大的河势变化及工程险情。  相似文献   

10.
综合各种实测资料,80年代黄河下游年平均淤积量小于1亿t,是1919年以来(除三门峡水库拦沙期)淤积量最少的一个时期。其中1981~1985年由于来水来沙条件十分有利,黄河下游连续五年均发生冲刷,五年累计冲刷量为4.81亿t;1986~1989年黄河进入连续枯水段,下游河道发生淤积,在年来沙量不足8亿t的情况下,年平均淤积量达2.02亿t,且主要淤积在主槽内。由于河道主槽淤积速度高于滩地,致使80年代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排洪能力都有所下降。文章最后还对河口段河道冲淤变化及其延伸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流系及其在河口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测流系及其在河口应用[美]MichaelR.Simpson等1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及其在测流中的应用美国地质调查局在1985年从RD公司购置了一台船装式1200型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其目的主要用于评价在河口的流速剖面和收...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下游大型水库对下游河道的减淤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泥沙数学模型分别对小浪底水库单独运用以及小浪底与古贤水库联合运用的20个可能运行方案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的冲淤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在黄河上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对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淤积,遏制河床抬升具有明显作用。结合三门峡水库运用以来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运用与下游河道演变的内在规律,建立了小浪底水库出库水沙与下游河道泥沙冲淤的量化关系,给出了维持下游河道冲淤平衡的临界条件,为通过大型水利枢纽工程运用来减轻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探明闽江下游天然河道河沙储量的基础上,分别从水动力作用和人为挖沙两个方面预测闽江下游河床演变的趋势,提出了基于水动力作用引发河床演变的“三类分区”假说和基于人为挖沙引发河床演变的“四区分类”假说,并分别给出了水动力和人为挖沙对河道关键断面水位变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为挖沙对闽江下游河道演变的影响大于水动力作用对天然河道的影响。闽江下游河床演变研究工作对其堤防安全、闽江口湿地保护、城市饮用水安全、跨江桥梁及沿江公路安全、航运和沿江城市污染物排放控制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小浪底水库运用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深泓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供助地貌类比方法及时空复杂响应,采用深泓指数及河床起伏度,分析了三门峡水库运用后(1960-1964年)黄河下游游荡段的深泓演变情况.预测了小浪底水库修建后,清水下泄运用阶段时,下游游荡性河段将(1)沿程深泓基本保持居中偏右趋势,(2)深泓位移具有时空复杂响应过程,(3)游荡程度降低,局部河段暂时向微弯发展.因此,必须采用"指导主溜,稳定险工",才能维护良性微弯河势,遏制回返向恶性游荡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利用黄河下游一维泥沙冲淤数学模型,对两个均为15年的小浪底出库不同设计水沙系列进行预估计算,结果表明:两个系列铁谢-利津河段皆呈冲刷状态,15年累计冲刷泥沙总量分别为6.012亿t和0.716亿t。分析得出,在今后小浪底水库调水调沙初期运用过程中,若充分考虑黄河下游河道特别是山东河道的输沙能力,利用水库的调节库容,对水沙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调节,使不适应的水沙过程尽可能协调,以便于泥沙在下游河道中顺利输送,从而减轻下游河道的淤积,甚至达到不淤或冲刷的效果,努力实现下游河床不抬高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郑州集中控制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郑州集中控制系统将多个相互联系的不同专业领域子系统有机地连接成一个整体。文中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配置和主要功能,并简单介绍了该系统所采用的网络安全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实测资料对小浪底水库异重流演进规律的初步分析,定性地提出了影响其运动的因素;同时,对某些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出了异重流到达小浪底大坝坝前的条件和时间的经验公式。验证了范家骅在水槽内异重流潜入条件试验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小浪底枢纽进入正常运用阶段后,库水位将在230~254m之间变动,随着蓄水位的升降,进水塔上游将形成高滩深槽的河床形态。文中根据1:80正态泥沙模型对1950~1970年共21个水沙系列年进行了模拟试验,对高滩深槽的形成过程及有关泥沙问题进行了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9.
河床演变的均衡稳定理论及其在黄河下游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系统分析有关河床演变均衡稳定理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指出河流熵理论的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及其表达式完整地表达了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的自动调整作用基本原理,应用河流最小可用能耗率原理的表达式封闭河床演变方程组,建立河床演变均衡稳定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了黄河下游各河段在不同水沙条件下的河槽均衡稳定断面,并计算分析了小浪底水库下游的清水冲刷、拦粗排细和水温变化及涨冲落淤等因素对河槽均衡稳定的影响,分析了河道输水输沙优化的临界指标,提出了强化非恒定流调水调沙、调控60-100 kg/m3的不利来水含沙量和以滞洪拦粗排细运用为主等改善小浪底水库运用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荆江关洲河段河道演变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熊治平  邓良爱 《人民长江》1999,30(5):27-28,39
关洲汊道位于葛洲坝工程下游长江荆江河段首部。其两汊年内水沙分配随来流少左右易位,临界流量为20000m^3/s,即20000m^3/s以上,左汊为主汊,20000m^3/s以下,右汊为主汊,水沙分配的这种变易性规律,与该河段特定的汊道河槽形态及相应的水力泥沙条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