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前景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低渗透油藏的储量是难采储量的主要部分,如何提高低渗透油藏采收率已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特点,介绍了国内外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情况及实例,分析了低渗透油藏注气方式,认为先注气效果好于先注水,段塞的长度、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度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实,文章还对我国低渗透油藏注气提出了若干建议,这为低渗透油藏注气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C油田C55区块是典型的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目前处于一次井网加密后的中高含水开发阶段,主力油层水淹严重,层间矛盾较为突出,层间干扰型和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富集.目前尚缺乏有效动用低渗透储层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的水驱挖潜方法.通过检查井岩电对应、加密井测井水淹解释和注入剖面资料发现该区块5个主力油层存在发育上、下2个砂体的情况,为此应用河道砂体精细解剖技术进行储层细分,将层内矛盾转化为层间矛盾,使高水淹韵律顶部型剩余油转化为层间干扰型剩余油,通过注水井的精细分层调整,改善了层间动用状况,提高了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3.
柳北中低渗油藏岩性以砂砾岩为主,非均质性强、水敏性强、水驱含水上升快、水驱效果差。为了进一步认识CO_2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可行性,基于地质及储层流体特征,运用可视化注气增溶膨胀相态配伍性实验、长细管驱替实验、多功能长岩心驱替实验和高压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等多种方法,分析了注CO_2增溶膨胀和溶解抽提的相态配伍性和近混相驱程度;对比分析了注水、注CO_2等不同驱替方式的驱油效率以及微观驱油效果。评价结果表明:注CO_2有利于增溶膨胀和萃取抽提驱油;相态配伍性分析显示在原始地层压力条件下主要形成近混相驱;微观可视化实验显示,砂砾岩CO_2近混相驱过程具有较好的微观驱油效果,油流主要沿连通性较好的大孔道被驱替,也能驱替中小孔道的原油,驱替具有不连续性,呈现为一波一波的流动状态,可进一步通过提高驱替压差来增强驱替效率,使部分封闭的微观剩余油恢复流动;长岩心驱替表明原始压力下CO_2驱和衰竭至目前地层压力下CO_2驱的驱油效率均大于同等条件下水驱驱油效率,砂砾岩储层注入增黏水增加水的黏度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采收率,但仍低于CO_2驱效果。  相似文献   

4.
火烧山低渗裂缝性油藏开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烧山油田是一个低渗裂缝性砂岩油藏,开采难度大,水淹水窜严重,采出程度不到5%时,含水比就已达到52 2%。多年来,为了寻找与油田配套的开采技术,开展了3种开采方式的试验,打密闭取芯井2口,进行了10多种堵剂的调、堵水实验,2种压裂液,2种分注管柱,3种酸化技术以及高能气体压裂,复合射孔等现场实验,实施压、挤、堵、酸化等措施281井次,累积年度措施增产量7 28×104t,综合含水比由治理前的64 5%下降到40 3%,目前稳定在53 4%,水驱控制程度由51 1%提高到68 2%。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基本上扭转了开采被动的局面,改善了开发效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确定轻质油藏注空气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在海塔油田贝中次凹区块应用的可行性,根据注空气的主要技术原理,设计了水驱和空气驱驱油效率对比实验、细长管空气驱低温氧化实验、燃烧管空气驱高温氧化实验和产出气体溶胀实验.研究表明:海塔油田空气驱比水驱驱油效率高22.19%;注空气后油藏中可以发生低温氧化反应,且氧化随温度升高加速进...  相似文献   

6.
王德辰 《油田化学》1996,13(3):238-243
石油沟油田M层是裂缝、低渗透、高含盐油藏,选用增粘、耐盐、抗剪切性能均较聚丙烯酰胺好的生物聚合物(黄胞胶)为驱油剂。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浓度递减的多个段塞注入,驱油效率较高;多管岩心驱替试验表明,0.125%黄胞胶+0.15%甲醛从高Sor/Kw比岩心中驱油的效率最高。在单井注入的矿场先导试验中,每注入1吨黄胞胶增产原油248吨。在四井注入的矿场扩大试验中,根据1994年10月底前的统计数字,驱油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针对低渗高泥油藏容易受到损害而且难于处理或恢复的特点,实验研制了一种新型的可有效防膨的三元化学复合体系配方:2SY重烷基苯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0.5%)/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质量分数1.0% )/NaOH (质量分数1.5%)/KCl(质量分数1.0%),实验采用蒸馏水和经过严格脱活性物质并过滤处理的非极性模拟油.该体系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机理是:转变岩石润湿性、降低油水界面张力、增加油水相对渗透率、提高波及系数、防止黏土膨胀等.低渗高泥天然岩心的驱油效率实验表明,采用该三元防膨复合体系驱可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1.7%,比常规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5.2%.  相似文献   

8.
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油藏压裂改造井网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庆肇源油田属于低渗透油田,渗流规律偏离达西定律,往往表现出启动压力现象,流体渗流阻力大,油水井之间难于建立有效驱替系统.从人工裂缝走向出发,研究了适合大庆肇源低渗透油藏改造的井网类型和井排方向,确定了合理的井网密度和井距;考虑油藏各向异性强烈,优化了不同程度的渗透率各向异性所对应的最优井排距比,并绘制了相应的理论图板,这些研究成果可以为油田现场的井网部署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适合低渗透油田完井使用的油层保护完井管柱。介绍了研制的油层保护完井控制管柱、井下防喷管柱及组成管柱的主要工具。这项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清蜡、洗井等入井液及压井液对油层的伤害问题,对低渗透油田开采过程中的油层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运用PVT分析仪分别测定了不同压力条件下CO_2在油水中的溶解度,并测定了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采用非稳态相渗实验方法,分别进行了饱和CO_2前后的油水、油气、气水相对渗透率测定实验,明确了CO_2溶解作用对相对渗透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油藏条件下,CO_2在原油中的溶解度约为地层水中的7倍。CO_2溶解作用使得原油黏度急剧降低,水相黏度略微增大,原油体积膨胀系数显著增大,而水相体积膨胀系数基本不变。溶解CO_2后,油水性质的变化,使得油水相渗曲线向右偏移,油相相渗提高;CO_2溶解于原油后,使得油气相渗曲线与水相相渗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地层水溶解CO_2后气水相渗曲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
莫北三工河深层低渗非均质强水敏油藏注水开发效果较差。为探索更有效提高采收率技术,以莫109区块为目标区,开展了水驱后注CO_2提高采收率可行性研究。首先进行流体相态测试和模拟,分析了地层原油注CO_2相态配伍性和混相程度;然后模拟油藏高温高压条件下注水和注CO_2驱油效率对比长岩心实验;最后在实验基础上运用多组分模型数值模拟技术,在历史拟合基础上对CO_2驱注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通过5口注水井转注CO_2,10 a内原油阶段采出程度比水驱增加7.15%,目标区注CO_2比注水具有更好的提高采收率潜力和开发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低渗透储层超前注水开发过程中应力敏感现象,在模拟实际地层条件下,开展超前注水应力敏感实验。实验选用某油田储层天然岩心,分别模拟超前注水阶段、降压开采阶段和压力恢复阶段应力敏感现象。实验数据处理中,考虑轴向应力和径向应力对岩心共同作用。实验结果表明:超前注水过程中,岩心有效应力降低,岩心发生塑性变形,渗透率增大,有较强应力敏感现象,渗透率越低,应力敏感程度越强;当流体压力降低时渗透率降低轨迹大于超前注水阶段渗透率增大轨迹,当流体压力低于油藏初始压力时岩心渗透率并未发生强应力敏感现象。同时引入应力敏感系数,得出应力敏感与储层渗透率呈幂函数关系。因此,低渗透储层超前注水不仅提高油藏压力,而且可有效增大储层渗透率,减小储层伤害。  相似文献   

13.
目前预测低渗透底水油藏油井见水时间没有考虑渗透率应力敏感问题,基于低渗透底水油藏的渗流特征和储集层介质的压力敏感性等特点,推导出了考虑应力敏感等多因素影响的低渗透底水油藏底水突破时间预测公式。分析了应力敏感、启动压力梯度及油水黏度比对底水突破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应力敏感系数越大,底水突破越早;随着启动压力梯度增加,底水与井底之间的压力差值越大,底水突破的时间提前;油水黏度比越大,油井见水时间越早;油井见水时间随着产量的增加而提前,因此合理地设计生产井产量,可以延长油井无水采油期。  相似文献   

14.
低渗透油藏有效驱动半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由于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渗流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如何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来确定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是提高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应用一源一汇的产量公式推导出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计算公式,可以确定在一定的注采条件下有效驱动半径与地层物性的变化关系.实例应用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的有效驱动半径与压差、油藏厚度成正比,与启动压力梯度成反比.  相似文献   

15.
氮气泡沫驱能有效改善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和水驱后期的开发效果.以辽河油田某区块莲花油层稠油油藏为对象,开展氮气泡沫驱研究.通过岩心驱替实验,确定了氮气泡沫驱的最佳气液比;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进行了目标区块历史拟合.在此基础上,优化了氮气泡沫驱注采设计方案,预测对比了方案实施后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目标区块宜采用注泡沫2个月后开井生产4个月的周期氮气泡沫驱开发方式,注入最佳气液比为1.3∶1,发泡剂最佳使用质量分数为0.45%,单井注入速度为45 m3/d;与同期注水开发预测结果相比,周期氮气泡沫驱的预测阶段采收率可提高6.09%.氮气泡沫驱技术可显著提高该区块稠油油藏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控制CO2的排放已经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科技人员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一项声势浩大的国际行动.在我国实行CO2高效利用与地质埋存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是缓解环境污染压力、提高石油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在分析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研究现状和趋势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大多数油田非均质性强、渗透率低、原油黏度和含蜡量高、原油与CO2的混相压力高等特点,分析了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适合中国地质特点的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评价体系问题、中国地质特点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的基本地质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过程中的物理化学理论问题、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驱动过程中的渗流力学问题及CO2分离、运输与防腐的相关科学问题,指出了在研究过程中需遵循的思路对策与途径,为中国CO2提高石油采收率与地质埋存一体化研究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7.
坪北低渗透油藏开发井网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坪北油田长8<,1>油藏是典型的渗透率低、储量丰度低、产能低的三低油藏.合理选择"三低油藏"的井网形式、井网密度以及井排距关系到油田的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为了经济有效地开发此类油藏,应用油藏工程、油藏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方法开展研究,得到了坪北油田低渗透砂岩油藏不同原油价格下合理井网形式、井网密度及井排距....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利用水气交替技术提高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的采收率,引入注入速度差异控制(AOIR)、段塞比变化的水气交替驱(TWAG)和AOIR-TWAG技术研究了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越大,水气交替驱相对于连续注气驱的效果越好,3种技术的采收率均高于常规的水气交替驱.但是,如果考虑经济效益,则只有AOIR和AOIR-TWAG技术的净现值高于常规的水气交替驱.通过新疆油田某油藏的模拟验证了概念模型研究的可行性,对提高低渗透、非均质性油藏气驱波及体积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理庄油田高89块低渗透滩坝砂油藏CO_2驱先导试验取得较好开发效果,基于区块驱油井日产油量、吸气剖面、气油比、井口CO_2含量等数据,研究了连续CO_2近混相驱油井生产特征和气窜规律。结果表明:先导试验较好利用CO_2驱提高采收率机理,原油流动性得到较大改善,增油效果明显,油井见气差异较大;建立高89块CO_2近混相驱气窜标准,根据气窜标准和矿场实践提出各气窜阶段改善气驱效果的主要措施和做法。  相似文献   

20.
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优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低渗透油藏是目前乃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勘探开发的重点领域,水力压裂是开发低渗透油藏的有效方法之一,压裂优化设计方法对压后效果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低渗透油藏特点和开发中存在的特殊性,制定了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优化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对渗透率等9个影响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压后产量的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各因素影响压后产量的敏感性程度.以国内某低渗透油藏C-A井为例,通过油藏特性分析,结合产量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设计诊断注入测试、低排量支撑剂段塞替挤天然裂缝、短的射孔间隔、压裂液和支撑剂优选、井下微地震裂缝监测,研究制定适合该低渗透油藏的水力压裂优化设计.压裂裂缝监测和压后产量对比表明,压裂设计合理且具有针对性,对低渗透油藏水力压裂设计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