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紫外-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筛选高产淀粉酶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经紫外-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淀粉酶菌株。方法以蜡状芽孢杆菌SWWL06(Bacillus cereusSWWL06)为出发菌株,分别经紫外、亚硝基胍(NTG)诱变原始菌株,获得最佳诱变条件;经紫外-NTG复合诱变,所得突变菌株以透明圈与菌落直径比值大小进行初筛,再经摇瓶培养进行复筛,得高产淀粉酶突变株;连续传代,检测其遗传稳定性。结果确定紫外波长254 nm,照射时间120 s,垂直照射距离20 cm为最佳紫外诱变条件;NTG浓度为0.5 mg/ml,诱变时间40 min为最佳NTG诱变条件;紫外-NTG复合诱变筛选出9株突变株,其中UV-NTG-3酶活力为3.515 U/ml,增幅最高,较原始菌株SWWL06提高3.59倍;将UV-NTG-3连续传代10次,酶活性仍可达到第一代的97%。结论已成功选育出1株高产淀粉酶菌株UV-NTG-3。  相似文献   

2.
紫外线诱变提高细菌产纤维素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南京红山动物园土样及食草动物的粪便中分离出14种产纤维素酶菌株,其中F1表现出较高的酶活力.以F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处理,采用透明圈法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获得了10株高产纤维素酶的突变株Q1~Q10.经紫外线诱变处理的Q3突变株产酶活力最高,与出发菌株相比酶活力提高了15.8倍.  相似文献   

3.
采用紫外线结合氯化锂以及硫酸二乙酯结合氯化锂2种常规诱变方法对刺糖多孢菌进行复合诱变,分别筛选鼠李糖抗性突变株、2-脱氧-D-葡萄糖抗性突变株和刺糖菌素抗性突变株,并结合自然分离纯化,最终获得高产菌株D-S-23,其产量达N89.57 mg/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04.3%.  相似文献   

4.
泰乐菌素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TP-116菌株作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氯化锂和微波三重复合诱变,通过泰乐菌素抗性定向筛选,获得一株高产菌株YBT-06,并对其进行了遗传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突变株YBT-06生产代谢旺盛,遗传稳定性好,发酵效价比出发菌株提高了25%,达到11066μg/m L。  相似文献   

5.
韩小美  杨春平  姬志勤  程丹  吴文君 《农药》2008,47(4):263-266
以秦岭链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对其进行抗药性诱变.通过对致死率和活性最大提高率的测定,确定了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对出发菌株的最小抑制质量浓度(MIC),并在最小抑制质量浓度下筛选抗药性突变菌株.结合对诱变菌株的传代稳定性测定,获得了3株抗药性突变的高产菌株GS-4-04、GS-4-05和GS-4-06,其发酵液对5种细菌和4种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比原始菌株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6.
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10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辅酶Q10由于具有多种生理功能而得到广泛应用,介绍了近年来微生物发酵法生产辅酶Q10在高产菌株的筛选、传统方法诱变育种、基因工程定向育种、发酵工艺优化、提取纯化工艺优化和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生质体诱变技术选育出一株耐高浓度底物去氢表雄酮(DHEA)的高产亚麻刺盘孢菌株(Colletotrichum lini) ST-0317,并研究了其转化特性。以C. lini ST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其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最适条件,随后对其原生质体进行等离子诱变,最终选育得到优势突变株ST-0317。该菌株在底物耐受性提高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在DHEA投料浓度高达10g/L的条件下,产物7α,15α-diOH-DHEA摩尔得率可达36.9%,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0%。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弗氏链酶菌为出发菌,使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ylsulfone,EMS)和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方法用高氏培养基培养弗氏链霉菌,收集菌悬液经摇瓶发酵培养后,加入6 mg/ml 5-FU进行诱变处理,收集处理液,经10倍系列稀释(10-1~10-7)后,涂布初筛培养基平板,选取透明圈出现较早和HC(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值较大的菌株培养后,加入2%EMS,37℃分别作用0、15、30、45、60 min,涂布牛奶培养基,计数菌落数,计算菌悬液存活率,选择合适条件进行复合诱变选育高产弹性蛋白酶突变菌株,选取HC值较大的5个菌株,进行摇瓶发酵培养,采用Sacher法检测弹性蛋白酶活力。结果弗氏链霉菌菌液经0.6 mg/ml 5-FU处理后,经2%EMS作用30 min进行复合诱变,孢子存活率为16.1%;经初筛、复筛,获得高产生弹性蛋白酶菌株,酶活力达35.98 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35.6%。结论选择5-FU浓度为0.6 mg/ml,EMS浓度为2%作用30 min时,对弗氏链酶菌进行复合诱变,其诱变效率高,可获得高酶活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9.
唐慧慧  杨淑慎 《广州化工》2014,(22):102-104,158
从原始生产菌BKSFJ06出发,对其进行了紫外诱变、氯化锂与紫外复合诱变、亚硝基胍诱变和亚硝基胍与紫外的复合诱变及恩拉霉素抗性筛选工作,用HPLC检测方法,以恩拉霉素的产量为指标,筛选高产菌株。最终筛选出的最优突变菌株ERS42-101108产量提高了50%,且该菌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通过实验内容可以看出,通过亚硝基胍和紫外复合诱变的方法,抗自身产物定向筛选出的突变株具有较优良的性质。  相似文献   

10.
以吸水链霉菌为出发菌株,采用He-Ne激光-紫外复合诱变对其单孢子悬液进行诱变筛选高单位突变株,经复筛选育出具有较好遗传稳定性的高产突变株11-1-6#,摇瓶效价达到401.9u/mL,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9%。  相似文献   

11.
海洋微生物溶菌酶的发酵优化与中试生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海洋细菌S-12-86为试验菌株,采用摇瓶发酵优化的方式,研究培养基组分(碳源、氮源、碳源与氮源的比例、金属离子)与发酵条件(培养温度、接种体积分数、装液体积分数、起始pH值、产酶周期)对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产量的影响,并进行中试放大试验。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佳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10 g/L,蛋白胨5 g/L,MgSO45 g/L,CaCl22 g/L;最适发酵培养温度为30℃,接种体积分数为4.0%,装液体积分数为10.0%,起始pH值为8.0,发酵周期24 h。海洋细菌S-12-86发酵优化后的产酶量(25636.8 U/mL)较优化前的产酶量(14454.4 U/mL)提高了75.4%。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中试发酵的产酶量达26697.87 U/mL。说明摇瓶发酵优化条件可以应用于海洋微生物溶菌酶中试生产上。  相似文献   

12.
以放射型根瘤菌WSH2601作为辅酶Q10分批发酵的试验菌,对其代谢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对分批发酵过程中细胞生长、产物积累、糖消耗、中间产物有机酸及pH的变化规律进行了描述:由Logistic模型方程分别建立了放射型根瘤菌辅酶Q10发酵过程细胞生长、产物合成及基质消耗随时间变化的数学模型。模型模拟计算结果与实验值能较好地吻合。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放射型根瘤菌的细胞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合成过程及其动力学机制。辅酶Q10分批发酵中细胞生长与产物合成属于半偶联型。  相似文献   

13.
Bacillus sp.W112产生表面活性剂条件优化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大庆油田油水混合样中分离得到一株芽孢杆菌(Bacillus sp. W112). 菌株发酵液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而且其表面活性剂具有较好的温度、pH和盐稳定性. 对表面活性剂产生条件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碳源为30 g/L麦芽糖,最佳氮源为1.5 g/L的混合氮源[硫酸铵+硝酸钠(1:2, j)],培养温度为37℃,在500 mL三角瓶中的装液量为100 mL,pH值为7.0,接种量为10%(j). 通过盐酸沉淀-化学试剂萃取法提取得到浅黄色固体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初步确定为一种脂肽类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4.
蒋丽丽  吴晓燕  刘毅  刘茜  焦庆才 《精细化工》2006,23(11):1060-1063,1067
考察了蜂房哈夫尼菌(H.alveiAS1.1009)的L-赖氨酸脱羧酶对L-赖氨酸的脱羧作用,分析了培养基、温度、pH、激活剂等因素对酶活力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最适培养基成分为:ρ(蔗糖)=20 g/L、ρ(玉米浆)=20g/L、ρ(酵母膏)=5 g/L、ρ(牛肉膏)=3 g/L、ρ(蛋白胨)=10 g/L、ρ(氯化钠)=5 g/L、ρ(硫酸铵)=2 g/L、ρ(维生素B6)=5 g/L和ρ(L-赖氨酸)=5 g/L,100 mL发酵液中接种量为5 mL液体菌种。最佳转化工艺条件为:转化体系温度35℃、pH=5.0,ρ(菌体)=10 g/L,ρ(吐温-80)=0.15 g/L。L-赖氨酸脱羧酶在最适发酵和转化条件下比酶活可达7 984.43 U,底物转化率可达70%。  相似文献   

15.
为了增强运载辅酶Q10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CoQ10-NLC)的透皮效果,采用促渗剂——壳聚糖季铵盐(QCS)对CoQ10-NLC进行了表面修饰,并结合QCS分子链的自聚集行为,明确了壳聚糖季铵盐修饰的包载辅酶Q10的纳米脂质体(QCS-CoQ10-NLC)的形成机制,得到了粒径在500 nm左右的脂质载体。进一步通过体外透皮实验,考察了QCS-CoQ10-NLC的透皮吸收效果。结果显示,经质量分数0.5%的QCS修饰后,脂质载体可将CoQ10在皮肤中的渗透总量由1.36μg/cm~2显著增加至5.14μg/c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一种化学合成泛醌(辅酶Q10)的简捷方法,以茄呢醇为原料,经溴化、缩合、水解和加成反应得到合成泛醌(辅酶Q10)的关键中间体--4-十异戊烯基-3-羟基-3-甲基-1-丁烯.该化合物再和2, 3-二甲氧基-5-甲基-1,4-苯醌偶联后得到泛醌(辅酶Q10).  相似文献   

17.
应用低能氮离子(N+)注入技术对纤维素酶产生菌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进行诱变选育,在能量为 10 keV,注量为150×1014和200×1014 N+/cm2的条件下分别筛选得到3株纤维素酶高产菌株,连续5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高产菌株遗传稳定性较好,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力均提高到3.300 IU/mL 以上,较出发菌株 (2.698 IU/mL) 提高了20.0%以上。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设计法和旋转中心组合设计法系统地研究高产菌株 150-1-1 发酵营养因子组成,得到了纤维素酶产量随葡萄糖、麸皮和微晶纤维素等营养因子的变化规律及相应的响应面分析图。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麸皮和微晶纤维素浓度与纤维素酶活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当葡萄糖浓度为4.9 g/L,麸皮浓度为23.0 g/L,微晶纤维素浓度为7.7 g/L时,150-1-1纤维素酶滤纸酶活力达到2.439 IU/mL,较优化前 (2.000 IU/mL) 提高了22.0%。  相似文献   

18.
荣艳  郭静  苏春  管义娜  朱孝霖  蔡志强 《化工进展》2018,37(10):3988-3994
为了提高安丝菌素P-3(AP-3)的发酵产量,通过紫外诱变并运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建立96孔板高通量快速筛选体系对原始菌株(Actinosynnema pretiosum ssp.auranticum)进行育种,筛选获得了一株产量较高的突变菌株B24-13。发酵7天后,其发酵液中AP-3的含量为112.5mg/L,是原始菌株的2.03倍。随后通过单因素优化与正交实验设计对突变菌株B24-13进行发酵培养基优化,得到最优发酵培养基组分:蔗糖25g/L,甘油15g/L,玉米浆25g/L,CaCO3 7g/L,异丁醇2g/L,缬氨酸0.5g/L,MgSO4·7H2O 0.5g/L,FeSO4·7H2O 0.01g/L。对优化结果进行验证实验,发酵7天后AP-3的产量为(127.5±6.3) mg/L。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生产菌株的诱变育种与发酵培养基优化可有效的提高AP-3的发酵产量,也从侧面验证了该研究所建立的96孔板高通量快速筛选体系用于AP-3高产菌株的初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筛选了植物蛋白加工用蛋白酶产生菌,为酶的分子改造和植物蛋白加工提供材料基础。通过不同菌株筛选,获得了一株蛋白酶的高产菌株枯草芽孢杆菌X12。经过单因子实验,确立了产酶的最适培养基配方:蔗糖7.5 g/L,黄豆粉6.0 g/L,MnSO40.04 g/L,初始pH=7.0,装液量75 mL/250 mL。结论:按照所优化的产酶条件于37℃,180 r/min,经60 h培养,发酵液最终酶活达1 868.4 u/mL。  相似文献   

20.
一株聚乙烯醇降解酶产生菌的产酶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枯草芽胞杆菌WSH-062在摇瓶培养中能产生胞外的PVA降解酶。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对其进行了发酵条件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菌产生的PVA降解酶为诱导型酶;2 g/L的复合氮源(NaNO3和酵母粉的配比为1∶1)就能满足细胞生长和产酶的营养需要。正交实验分析得到最优的发酵培养基为:PVA 30 g/L,酵母粉12.2 g/L,NaNO3 10.1 g/L,MgSO4.7H2O 0.35 g/L,KH2PO4 3 g/L,pH值7.2。优化之后的PVA降解酶酶活达到5.00 U/mL,比优化前提高了4.75倍,并且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