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严峻的缺水形势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1万亿m~3,居世界第6位。但是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全国66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达380多个。唐山市是全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占有量仅为380m~3,约占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m~3的下限标准。  相似文献   

2.
李乔 《水利天地》2008,(2):29-30
一、我国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情况很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约为26000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5.8%,但人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800立方米,居世界第四住,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到20世纪末。在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存在供水不足问题的城市有400多个.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就有100个左右,全国城市缺水总量约为70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3.
赵曦 《水利天地》2009,(11):23-24
水是人类生存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资源,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战略性资源。我国河川、湖泊众多,淡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4位。但是,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2300立方米,约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年际问连续洪涝和干旱的现象比较普遍,年内分配和地区分布极不均匀,人口及土地、矿产等资源组合极不协调,是被联合国认定的世界上13个最贫水的国家之一。目前,我国有600个城市缺水,其中128个城市严重缺水,“重灾区”在华北、东北、西北和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高风 《水利天地》2014,(2):13-14
<正>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水平的五分之一,而且南北分布极不均匀,缺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缺水,其中有108个城市属严重缺水。随着国民  相似文献   

5.
王南 《长江建设》2004,(4):22-25
当前,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正面临严重的水荒威胁。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m^3。2010年后我国将开始进入严重的缺水期,到2030年我国人口高峰时,实际用水量将逼近可用水量的极限。目前,由于我们在用水、节水、再生利用水等方面都还存在许多问题,近期内水资源的紧张状况还不可能得到有效缓解。因此,建设“节水型社会”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水表大规模更新的时代已经来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资源缺乏推动水行业的变革 水资源缺乏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我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个,城市年缺水总量达60亿m3。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m3,这个数字仅相当于世界人  相似文献   

7.
中国既不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不是世界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大范围集中连片严重缺水的情况,则是世界罕见的,是中国缺水问题的实质。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排在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和印尼之后,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水量仅2400立方米,只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在世界149个国家的人均水资源量(1990年人口水平)由多到少的排序中,我国居第111位。这说明中国的水资源是不丰富的。  相似文献   

8.
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水资源不仅贫乏,而且污染严重。据统计,全国700多座城市中有近400座城市缺水或严重缺水,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我国北方及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开发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方法成为一条重要途径。因此本文以保定电谷(中国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为例,对缺水型城市水资源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 弃水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仅为2200m~3,为世界人均占有最的1/4,排在世界第121位。在全国668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有108个,其中就有烟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2001年入海弃水量达7亿m~3。那么,为什么会有7亿m~3的弃水呢?  相似文献   

10.
从全球看,水的开发与利用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日均缺水1600万立方米,到2000年这些城市年缺水将达200亿立方米,每年因缺水损失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节约  相似文献   

11.
乌鲁木齐是我国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比世界公认的极度缺水标准还要低。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资源所承受的压力仍在持续加大。对乌鲁木齐水资源供需进行了预测分析,在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提出了水资源结构的优化配置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保护知识问答(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 我国的水资源丰富吗 ?我国是水资源大国 ,年均水资源总量 2 810 0亿m3,居世界第 4位。但我国却同时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 ,人均水量为 2 2 31m3,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 3,居世界第 88位 (1998年 )。按国际通用标准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小于 2 0 0 0m3为轻度缺水地区 ,人均拥有水资源量小于 10 0 0m3为重度缺水地区。从长期趋势看 ,我国总体上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此外 ,我国的水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水土资源组合不相适应。全国水资源的 81%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 ,该地区耕地只占全国的 36 % ;淮河以北地区 ,耕地面积占全国的 6 4 % ,水资源…  相似文献   

13.
石家庄市区地下水超采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北省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省份,石家庄市作为省会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39m3,不足国际规定极度缺水地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500m3标准的8%.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深入分析石家庄市区供水现状与历程,剖析地下水超采原因及危害,提出减少地下水超采的对策与措施,对保障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与首善之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水是人类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首先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淡水资源人均只有2 200m3,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其次我国的水环境污染更是  相似文献   

15.
实现张家口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家口城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700m^2,属严重缺水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已制约了城市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从工作实际出发,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主线,分析当前水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6.
马庆斌 《治淮》1994,(4):36-37
引言 我国幅源辽阔,人口众多,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仅为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我国北方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的百分之九,其耕地面积却为全国的42%。目前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日趋严重,据对全国部分城市调查分析,我国北方地区有200多个城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缺水问题,平均日缺水量达1500万吨。仅山东、辽宁、江苏、黑龙江、陕西五省的94个城市,因缺水影响工业产值约127亿元,有300多万居民用水困难。随着城市的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徐州市地处沂沭泗流域中下游,多年平均降雨量889mm,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5.44亿m3,人均占有量仅为424m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于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和地区之一.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地表水体严重污染、地下水严重超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着徐州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强 《河北水利》2004,(3):14-15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量约2200m^3,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目前,全国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m^3;近50%的河段、90%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我省是承受着人口、环境双重压力的极度资源性缺水省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03亿m^3,可利用量仅为170亿m^3,人均、亩均分别为311m^3和1208m^3,是全国平均值的1/7和1/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均1000m^3缺水标准的1/3。  相似文献   

19.
徐州是全国40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394m^3,再生水回用成为解决徐州区域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战略性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浅谈构建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水资源短缺是全球面临的严重问题。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国家,根据2004年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405×10^8m^3,但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2180m^3,是世界平均值的31%,且时空分布不均,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