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正强  卢任贵 《山西建筑》2009,35(24):38-40
基于广州市轨道交通近期线网建设规划,在分析与轨道交通衔接的其他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定位的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轨道交通衔接功能区划分策略,以指导衔接设施的规划、设计及建设。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功能定位及客流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峰 《规划师》2002,18(9):30-34
针对广州市轨道交通三号线进行了功能定位的研究,分析了沿线土地利用的基本特征,根据轨道交通三号线功能特点提出了客流预测的技术路线,预测了轨道交通三号线基本客流指标,并从实现城市战略发展规划和支持轨道交通三号线客流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李洪斌  何冬华 《规划师》2012,28(3):86-90
轨道交通及其衔接设施的无缝衔接是影响轨道交通水平的重要因素,交通衔接设施的设置应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与轨道交通运输特点两个方面。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从城市空间层面,通过衔接功能区划建立与城市空间优化耦合的衔接设施;从轨道交通运输层面,通过设定零距离换乘的衔接标准、一体化的轨道交通衔接布局、人性化的换乘设计,实现轨道交通服务的无缝化。  相似文献   

4.
基于轨道交通网的地下空间开发规划探析--以广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广州市正处在大规模迅速发展地下轨道交通时期 ,本文通过分析广州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历史及其意义 ,指出广州市非常有必要借助地铁建设的契机大规模开发地下空间 ,并结合广州市实际 ,提出广州市的地下空间规划建设的具体看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协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快速轨道交通是解决大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一种对策,而高架快轨交通的存在势必会对城市景观产生影响。本文针对国内外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的协调性问题,提出了高架快轨交通景观规划理念及建设原则,并以广州市轨道交通六号线工程为例,提出城市高架快轨交通与城市景观协调对策,试图为国内高架快轨交通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赵小阳 《城市勘测》2015,(5):115-117
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地形图测量复杂且禁止测量区域较多,文中提出了以静态GPS、水准测量、广州市城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测量系统(Gzcors)及广州市似大地水准测量成果(Gzgeoid)相结合的控制网建立方法,介绍了轨道交通地形图碎步点采集特点及精度检验方法,最后利用影像来局部替代禁止测量地区。结果表明,本项目所采用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满足特大城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地形图测量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轨道交通建设已成为解决广州市交通问题一个刻不容缓的有效措施。为解决地面客流的快速运送,缓解地面交通压力,提升到拉开城市布局,促进城市健康发展,2000年提出了广州东站-禺市桥南北向贯通的轨道交通三号线规划建设的构想。  相似文献   

8.
江泓  殷小溪 《建筑技艺》2021,27(5):118-120
随着广州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深入发展,其相关的配套设施也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基于TOD视角,为促进城市土地与空间的高效利用,鼓励地铁车辆段上盖住区设计实践.以广州萝岗车辆段品秀星樾为例,梳理了一系列设计难点,并提出相应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城市地铁车辆段上盖住区设计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广州市按照"拉开建设,优化布局,新区先行,带动老区"的发展思路,采取交通引导发展的模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轨道交通初具规模,截至2006年底,开通了1、2、3、4号地铁线,线路长度达到116公里.通过轨道交通线串连了城市主要发展区域,拉开了城市布局,推动城市空间拓展与人口疏散;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渐趋合理,客运服务能力不断增强,日客运量突破110万人次.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旧城更新改造与轨道交通线网优化加密的有机融合,以及新城新区功能区的轨道交通发展需求,采用案例分析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立足运营轨道交通城市各类功能区的轨道交通发展情况,从功能定位、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规划指标等方面总结城市功能区轨道交通的规划特征,并提出了轨道交通规划过程中,各类城市功能区轨道交通发展应考虑的基本要素与规划特征指标。同时,选取了北京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进行案例的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11.
物流配送车辆对广州城市交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中城市交通拥堵情况日趋严重,"城市交通拥堵"和"如何治堵"已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也不例外。事实上,广州市一直致力于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积极采取多项措施加以解决,近期更是研究制订《亚运后广州中心城区缓解交通拥堵方案》。但是,广州治理城市交通拥堵一直以来都忽视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如何科学缓解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对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本文试图深入了解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对广州城市交通造成压力的程度、结构及特点,分析造成压力的原因和内在机理,判明合理与不合理的因素之所在,提出科学缓解城市物流配送车辆对城市交通压力的基本思路和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吴岩  钟纪刚 《重庆建筑》2006,(12):33-38
文章以重庆城市交通空间作为研究对象,提出了若干改善公共交通的策略。如以“大重庆”的空间概念来构筑城市区间高速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建设城市地铁交通系统及公交优先策略等等。文章选取了大量国内外优秀实例来探讨重庆交通空间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看法。此外,文章还从城市美学的角度探讨了宜人交通空间的营造。本文立足于重庆“大城市、大农村”的现状,放眼于世界先进的交通解决策略和方法,为重庆的交通改善提出了新的视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13.
高密度土地开发对交通系统的影响——以广州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蒋兴  阎小培  王芳 《规划师》2004,20(12):99-104
广州市在城市土地高密度开发的影响下,形成了“棋盘 带形 双环”的交通路网格局。在这样的格局之下,广州市选择了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模式。  相似文献   

14.
轨道交通设施的投资管理体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嬿  牛志平 《施工技术》2004,33(12):25-26
分析了国际上已有的轨道交通设施的投资融资方式和运营管理体制,以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现状,探讨了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融资和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解决公益性和运营管理的盈利性这对矛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杜洪涛 《城市规划》2006,30(7):85-88
广州铁路枢纽是我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广州铁路新客站的规划建设,不但改变了广州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而且对广州市城市规划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下的城市协调发展。本文以广州铁路新客站为例,从城市的总体发展战略、土地利用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等各方面出发,初步探讨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涉及的工程选址、土地利用、规划调整、交通衔接、工程设计等一系列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城中村形成、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过程,是一种"城—乡"相互融合的渐进式演进过程。文章以回顾的视角,分析了广州城中村形成、发展的社会经济背景,重新审视广州城中村的演进历程及基本类型,以此作为理解城中村改造政策的基础;之后,系统梳理了广州城中村改造政策,并对其实施效果进行客观评价;最后,对城中村改造政策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姚圣  曾春霞 《南方建筑》2019,(3):108-113
针对国内城市轨道建设中站城分离的现状问题,研究日本城市轨道站城协同的开发策略和方法,借鉴其轨道建设和城市开发一体化的经验。日本通过逐步进阶的轨道发展过程,轨道站周边区域已经成为了城市的发展核心,轨道网络主导了城市空间的架构。通过多元化的国私企业经营方式,土地区划调整和再开发工程等发展策略,日本不断完善站城协同的建设方法。具体来看,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城市开发分为两种模式,分别是枢纽站开发模式和郊外新城开发模式,其中前者包括了大规模TOD一体化开发城区、交通枢纽站中心和地区站点中心3种类型,体现出多线集聚型开发的特征;而后者体现出沿线型开发、新城模式、公共交通主导的特征。希望借鉴日本高密度城市的轨道城市发展经验,为促进国内城市轨道事业的高效集约化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8.
靳伟 《城市建筑》2014,(12):24-2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也在逐渐加强,城市的道路交通环境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本文对道路设计的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城市发展过程中道路设计的原则,为道路设计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州地铁四号线高架站——东涌站钢结构吊装方案介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莫莉  周仲强 《钢结构》2006,21(5):85-87
高架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节点,是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广州地铁四号线东涌站钢结构吊装方案,阐述地铁高架车站采用钢结构的吊装方案。  相似文献   

20.
大城市空间发展交通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经卫 《规划师》2005,21(8):5-9
当前,我国大城市空间发展面临着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土地资源紧缺、城市机动化水平低、城市开发强度高等困境。应确定合理的大城市主导交通方式,从“区域”入手整合城市群发展与交通体化的关系,从“结构”入手形成城市空间与交通发展的互动,从“控制”入手实行用地分区与交通需求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