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K调和均值算法(KHM)用数据点与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的调和平均值替代了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最小距离,是一种对初始值不敏感、收敛速度快的有效聚类算法,但它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而遗传算法具有良好的全局优化能力。文中结合了KHM和遗传算法各自的优点,采用KHM计算每一代种群的聚类中心,并构造适应度函数,通过遗传算法进行一系列择优操作,成功地解决了KHM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不仅优化了聚类中心,而且还改善了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决聚类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以及增强聚类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基于KHM算法以及改进的引力搜索算法,本文提出一种混合K-调和均值聚类算法(G-KHM)。G-KHM算法具有KHM算法收敛速度快的优点,但同时针对KHM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在初始化后数据开始搜索聚类中心时采用了一种基于对象多样性及收敛性增强的引力搜索算法,该方法改进了引力搜索算法容易失去种群多样性的缺点,并同时具有引力搜索算法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可以使算法收敛到全局最优解。仿真结果表明,G-KHM算法能有效地避免陷入局部极值,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以及稳定性,并且相比KHM算法、K-mean聚类算法、C均值聚类算法以及粒子群算法,在分类精度和运行时间上表现出了更好地效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大最小距离和动态隧道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值敏感和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最小距离和动态隧道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利用最大最小距离法来优选初始聚类中心以避免由于聚类中心过于随机而导致其分布较为集中的情形,以提高划分初始数据集的效率.动态隧道法具有全局寻优能力,利用钻隧过程可跳出局部极小点得到更小值点,再由K-means聚类算法对其迭代优化,如此反复直至得到全局极值.实验结果表明了该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K均值算法是最通用的划分聚类算法,然而它有高度依赖初始值和收敛于局部最小的缺点,K调和均值算法采用数据点与所有聚类中心的距离的调和平均替代了数据点与聚类中心的最小距离,解决了K均值算法对初值敏感的问题。这样虽然解决初始值敏感问题,局部最小收敛问题仍然存在。为了获得全局最优解,提出一种新的算法: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K调和均值聚类。该算法将一种优秀的随机搜索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引入K调和均值聚类,来解决局部最小收敛的问题,并将改进后的算法用于IRIS数据集的聚类分析,聚类结果与K均值算法结果对比,证明了改进算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K-means算法随机选取初始聚类中心,聚类结果不稳定,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聚类中心的敏感性,提出一种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算法。此算法利用数据集样本的分布特征计算样本点的密度并进行分类,在高密度区域中选择K个密度最大且相互距离超过某特定阈值的点作为初始聚类中心,并对低密度区域的噪声点单独处理。实验证明,优化后的算法能取得更好的聚类效果,且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K-means算法的初始聚类中心是随机选取的,不同的初始中心输入会得出不同的聚类结果。针对K-means算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K-means算法与聚类的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算法的聚类算法(K-CBFSAFODP)。该算法是这样考虑的:类簇中心被具有较低局部密度的邻居点包围,且与具有更高密度的任何点都有相对较大的距离,以此来刻画聚类中心;再运用K-means算法进行迭代聚类,弥补了K-means聚类中心随机选取导致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缺点;并且引入了熵值法用来计算距离,从而实现优化聚类。在UCI数据集和人工模拟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融合算法不仅能得到较好的聚类结果,而且聚类很稳定,同时也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证实了该融合算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数据聚类在智能信息处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数据聚类方法,如K-means算法,存在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等问题。随着智能优化算法的发展,人们用智能优化算法进行数据聚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等问题。为此,本文将在高维优化问题中取得良好效果的竞争型群体优化算法中引入数据聚类,利用竞争型群体优化算法强大的全局探索能力搜索聚类中心进行数据聚类,在UCI的5个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竞争型群体优化算法比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不仅能得到更好的聚类效果,而且收敛性能更好。  相似文献   

8.
针对K‐means算法随机选择初始聚类中心所出现的样本聚类结果随机性强、稳定性低、容易陷入局部最优和得不到全局最优解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均值与最大距离乘积的初始聚类中心优化K‐means算法。该算法首先选择距离样本集均值最远的数据对象加入聚类中心集合,再依次将与样本集均值和当前聚类中心乘积最大的数据对象加入聚类中心集合。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K‐means的算法以及另一种改进算法相比,新提出的聚类算法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9.
针对模糊C均值(FCM)聚类算法具有初始聚类中心敏感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遗传算法(GA)的加权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采用高斯变异算子,提高了遗传算法在每个峰值附近的局部搜索能力,用基于复相关系数的加权欧式距离代替欧式距离,改进了FCM算法的聚类目标函数.用改进的算法对国际标准测试数据Iris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算法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健壮性,提高了聚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和随机性,造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聚类结果波动性大的问题,结合密度法和最大化最小距离的思想,提出基于最近高密度点间的垂直中心点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选取相互间距离最大的K对高密度点,并以这足对高密度点的均值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再进行K—means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排除样本中含有的孤立点,并且聚类过程收敛速度快,聚类结果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针对传统K-Means聚类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和随机性,造成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和聚类结果波动性大的问题。结合密度法和最大化最小距离的思想,本文提出基于最近高密度点间的垂直中心点优化初始聚类中心的K-Means聚类算法,该算法首先选取相互间距离最大的K对高密度点,并以这K对高密度点的均值作为聚类的初始中心,然后再进行K-Means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有效排除样本中含有的孤立点,并且聚类过程收敛速度快,聚类结果有更好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遗传算法与FCSS相结合的模糊球壳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球壳聚类(FCSS)算法广泛地应用于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等领域。由于其采用基于梯度法和交替寻优策略,对初始化比较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从而影响聚类效果。将现代全局优化方法之一的遗传算法(GA)与FCSS算法相结合,得到一种新的球壳聚类算法GA-FCSS。数值实验表明:新方法对球壳形数据有令人满意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遗传模糊聚类算法对医学图像的分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遗传算法全局随机搜索的特点,可以解决模糊C均值聚类(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但确定遗传算法的初始搜索范围时,需要借助于人的经验。为此,用收敛速度快的硬聚类算法得到的聚类中心作为参考,上下浮动划出一个较小的数据范围,作为遗传算法的初始搜索空间。该方法在避免FCM算法陷入局部最优化的同时,也加速了遗传算法的收敛过程。实验表明,该方法相对于标准的遗传模糊算法,效果要好得多。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微型机与应用》2011,30(20):71-73,76
传统K-means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取和样本的输入顺序非常敏感,容易陷入局部最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K-means聚类算法GKA,将K-means算法的局部寻优能力与遗传算法的全局寻优能力相结合,通过多次选择、交叉、变异的遗传操作,最终得到最优的聚类数和初始质心集,克服了传统K-means算法的局部性和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K-means算法易受初始聚类中心影响而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萤火虫智能优化和混沌理论的FCMM算法。首先利用最大最小距离算法确定聚类类别值K和初始聚类中心位置;然后以各聚类中心为基准点,利用Tent映射构建混沌空间,通过混沌搜索更新聚类中心,以降低初始聚类中心过于临近的影响,并改善算法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FCMM算法的平均聚类精度相较于经典K-means算法和FA算法分别提高了7.51%和2.2%,成功避免算法陷入局部最优解,提高了划分初始数据集的效率和寻优精度。  相似文献   

16.
改进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k-均值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敏感很大,极易陷入局部最优值;利用遗传算法或免疫规划算法解决初始聚类中心是较好的方法,但后期容易出现收敛速度缓慢.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文章将免疫原理的选择操作机制引入遗传算法中,使个体浓度和适应度同时对个体的选择施加影响,以此提出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K-均值聚类算法,该方法利用K-均值算法的高效性和改进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搜索能力,较好地解决了聚类中心优化问题.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能够有效改善聚类质量,并且具有较好的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迭代最近点(ICP)算法在存在严重遮挡的情况下容易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对最近点规则(CP) 进行了修改,提出双向最近点规则(DCP).DCP 规则包含两次CP 规则对应,使计算量增加了一倍.为了降低算法 的复杂度,继而提出基于聚类的迭代双向最近点(IDCP BoC)算法.IDCP BoC 对扫描数据进行聚类,在聚类的基础 上进行数据精简.在相邻两次迭代的残差之差小于某个阈值之前,用精简数据进行迭代以提高计算速度,之后再改 用非精简数据以保证精度.实验结果表明,IDCP BoC 算法能够有效避免陷入局部最小值的问题且其实时性也是可 接受的.  相似文献   

18.
一种基于粒子群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丽娟  罗可  孟颖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2,48(13):150-153,175
针对K-中心点算法对初始化敏感和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和密度初始化改进的K-中心点聚类算法。该算法初始化时选择距离较远的k个候选范围作为k个聚类中心的选择范围,即粒子的初始值都在该k个范围内。通过粒子群算法优化聚类中心,以解决K-中心点算法因为聚类中心迭代计算较为复杂而导致的时间复杂度较高的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正确率,较小的时间复杂度,综合性能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模糊C-均值聚类(FCM)应用广泛,但是它容易陷入局部最优,且对初始值很敏感。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模糊聚类方法,首先用遗传算法对模糊聚类中聚类中心的个数和聚类中心的选取进行指导,然后利用FCM进行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FCM算法对初始值敏感和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缺陷,使聚类更合理,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0.
模糊C均值主要考虑距离函数,即点与点之间的关系。在样本集中,不同样本点对于聚类的影响不同,加权模糊C均值通过对点本身加权来体现这一点。(加权)模糊C均值对初始中心敏感,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而遗传算法则是全局最优。所以,将二者的思想结合,利用遗传算法得到初始聚类中心,再用加权模糊C均值进行分类,可以得到更好的聚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