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信息系统是新兴而独特的学科,发展迅速且情况复杂.我国在本领域的研究与国际水平差距很大.这里首先定义了研究的概念,在此基础之上给出了IS研究的框架,描述了研究的过程、研究主题的现状,讨论了研究方法的选择以及研究团队问题,介绍了主要学术会议和学术刊物以及学术论文的撰写,为信息系统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了信息系统研究的基本过程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自顶向下协同装配设计的含义,简述了以"齿轮减速器"为例的,自顶向下协同装配的设计过程,并将其与传统设计进行了比较研究,采集了研究的数据,总结了研究的结果,提出了研究需要深入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研究高速泵的结构优化、水力性能与运行稳定性,本文综述了高速泵的研究现状。高速泵的研究主要采用了试验研究、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文内总结了高速泵的主要研究内容:高速泵结构的优化选型,高速泵内部流场的研究,汽蚀性能的研究以及高速泵工作稳定性的研究,并对高速泵的发展作了展望,提出了今后高速泵的主要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国内外修理级别分析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国内修理级别分析研究的特点,指出了国内研究的三个转变,同时阐述了国外修理级别分析在应用和理论方面的研究特点,着重介绍了国外典型的数学分析模型及研究思路,指出了国内外研究的异同,并提出了同时考虑非经济性和经济性因素运用数学模型及算法进行系统分析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作为管理科学、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热点和难点,生产调度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分析了生产调度的内涵,对生产调度进行了分类,研究了生产调度策略。全面综述了生产调度建模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阐述了生产调度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生产调度系统和工具包研究现状,指出了生产调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6.
生产调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管理科学、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热点和难点,生产调度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分析了生产调度的内涵,对生产调度进行了分类,研究了生产调度策略。全面综述了生产调度建模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阐述了生产调度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生产调度系统和工具包研究现状,指出了生产调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设计重用水平,总结了国内外主要的设计重用理论和方法,指出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应加强的方面。总结并系统评述了设计重用研究的五个方向,分析了五个研究方向各自的优缺点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总结并评价比较了八种典型的设计重用实现方法;从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成果类型和研究方法四个方面指出了设计重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应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MOCVD反应器的基本概念和国内外对反应器中输运现象的研究情况,重点论述了垂直喷淋式MOCVD反应器的研究,并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生产调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管理科学、机械工程、应用数学等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热点和难点,生产调度有着深刻的实际背景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入分析了生产调度的内涵,对生产调度进行了分类,研究了生产调度策略.全面综述了生产调度建模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深入阐述了生产调度方法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生产调度系统和工具包研究现状,指出了生产调度未来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在二十世纪末中国书院研究勃兴的过程中,陈谷嘉先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主持和组织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书院研究的兴起和书院学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探讨书院研究理论,提出了书院学的概念,对书院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教育史研究视角的局限,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梳理以书院制度为主线的书院发展历史,深入研究书院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提升了书院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出版了书院研究的重要著作;积极探索传统书院现代化的道路,使古老的岳麓书院成为现代学术研究和人材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全国书院研究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崔浩  张骏  张通 《机电一体化》2011,17(1):26-29
传统的目标检测方法只能检测出运动的前景目标,而进入监控场景后停止或移动缓慢的目标将被更新到背景里.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差和多层背景模型的前景目标持续检测方法,将背景分为动态背景和参考背景两层,采用改进的Surendra算法快速提取背景;曰标检测中,采用动态背景检测运动前景,通过动态背景与参考背景之差检测出静止前景.对...  相似文献   

12.
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汽车的关键技术之一,单独使用视觉传感器或激光雷达在目标检测和目标定位方面存在局限性。本文在图像和激光雷达目标检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立体视觉与激光雷达的车辆目标外形位置融合算法。首先,采用深度学习方法对图像和点云数据进行目标检测,再通过基于目标三维点和目标种类的目标外形位置估计方法确定目标的外形和位置,最后在数据关联后对同一时刻的图像目标及点云目标进行融合处理,获取目标的外形和位置。在KITTI数据集以及实际道路场景上验证了本文算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在检测精度上分别比YOLOv3网络、Point-GNN网络提高了5.72%和1.8%。另外,在20 m内目标外形及位置平均误差分别为4.34%和4.52%。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现有的基于线性空间的目标跟踪方法对于跟踪经历大幅度非平面位姿变化的目标容易发生跟踪偏移的问题,利用李群空间的非线性特性,提出了基于Grassmann流形和投影变换群(SL(3)群)的双模视频目标跟踪算法。运用Grassmann流形状态空间的内蕴几何特性,建立目标表观模型,采用SL(3)群建立目标的几何形变模型,将目标的状态变化看作是流形上的点沿着测地线移动,设计双模粒子滤波算法完成目标跟踪。基于流形上的测地线距离度量提出目标特征空间更新策略,确保特征空间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对目标在经历大幅度非平面的几何形变、光照变化及部分遮挡情况下,都能够实现稳定的跟踪。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采集目标物体的运动图像,根据移动物体运动场和光流场的关系,由运动主方向的原理,确定出物体移动的方向;采用一种基于金字塔式的L-K算法对移动物体的光流速度进行计算;把图像中的光流速度转化为物体的实际移动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检测出物体的实际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15.
雨夜条件下的红外可见光视频融合目标跟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雨夜条件下目标外观特性衰退,造成目标搜索与跟踪过程中难以适应混杂背景干扰及雨滴突变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背景抑制的红外可见光融合目标跟踪方法。该方法考虑了目标跟踪时间和空间两方面的外观分布特性,采用了多通道成像数据对前景目标进行特征表示,有效抑制了夜间条件下的混杂背景干扰。在目标模型更新过程中,本文通过分析雨滴突变造成的目标表示变化规律,采用突变检测模型,降低了雨滴突变对模型更新的干扰。实验采用了真实环境采集的雨夜条件的红外可见光视频,实验结果说明,本文方法优于现有目标跟踪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雨夜条件下的目标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移动机器人对目标的导引,提出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机器人视觉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对目标实时、准确的提取,而目标提取的实质是图像分割。该文介绍了一种基于色彩空间参照表的适用于机器人视觉系统目标提取的图像分割算法,通过图像处理计算出主动目标图像特征的质点来实现对目标的定位,利用神经网络建立了目标从图像空间到摄像机空间的坐标对应关系,从而对空间运动目标进行了定位。仿真结果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建立一种实用的视觉引导下的工业机器人对一般形状、任意轨迹运动物体的跟踪系统。视觉系统采用合作目标识别的方法从图像中提取出目标物体,基于直接线性变换方法实时计算得到运动物体的位置信息。利用机器人关节空间的路径规划和路径修正命令实现对物体跟踪。  相似文献   

18.
切削参数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切削加工理论的研究,建立了相应单目标优化数学模型。根据所得单目标数学模型,建立多目标综合优化数学模型,采用复合形优化方法,在约束限制可行域内搜索满足目标函数的最优切削参数。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中对物体的辨识与定位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语义分割技术的物体位姿估计方法。将RGBD传感器拍摄的RGB图像放入语义分割网络中,完成对图像的分割与物体分类;将分割出来的目标物体与深度图配准,得到目标物体点云图;将点云图与模型库中的模型运用ICP算法完成对物体的位姿估计。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分割准确率可达82.26%,完成一次位姿估计时间1.35 s。  相似文献   

20.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multiple non-redundant rigid robot manipulators performing cooperative work on a single dynamical object of which the motion is constrained by a dynamical environment is presented. The coordinated robots have to simultaneously move the object along a predetermined known trajectory on the constraint environment, exert a prespecified contact force on the environment, and regulate the internal force in the object. The manipulator dynamics, the object dynamics and the environment dynamics ar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together with the material constraints imposed on the system (contact conditions between robots and object and between object and environment), and program constraints (specified internal forces, contact forces, object motion). The modelling procedure is illustrated by an examp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