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柴北缘马海地区油气全烃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天然气组成、油气碳同位素、原油轻烃、中分子量烃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等的研究,阐明了柴北缘马海地区油气的全烃地球化学特征,区分了不同油气的成因类型和可能来源。指出南八仙油气田和马海气田天然气为同一成因类型,南八仙油气田天然气属于高-过成熟煤成气,与伊北凹陷下侏罗统煤系烃源岩有关,而马北构造主要为高成熟早期腐殖型有机质成因为主的湿气,与尕丘凹陷和尕西次凹侏罗系腐殖型烃源岩有关;南八仙油气田原油主要属于煤成油,马北构造油则主要属于混合偏腐泥型成因油。  相似文献   

2.
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川西坳陷最重要的陆相烃源层系,目前对其烃源岩分子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和认识较为薄弱。通过对川西坳陷须家河组不同层段烃源岩饱和烃和芳烃化合物组成的分析,揭示了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对烃源岩沉积环境和热演化特征的指示意义。须家河组二段至四段泥质烃源岩三环萜烷分布和二苯并噻吩/菲比值主体表现出湖相烃源岩的特征,相对较高的伽马蜡烷/C30藿烷比值(0.16~0.23)和9-/1-甲基菲比值(1.16~1.41)表明水体盐度相对较高。甲基菲指数(MPI1)、甲基菲分布分数(F1)、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MDBI)等参数是有效的成熟度标尺,其在Ro=1.35%前后分别与成熟度表现出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高—过成熟阶段须家河组烃源岩的C27—C29规则甾烷分布模式、“三芴”系列相对组成和甲基二苯并噻吩/甲基二苯并呋喃比值受成熟度影响较大而失真。  相似文献   

3.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相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利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划分成岩相类型,建立了不同类型成岩相测井曲线特征,进行了研究区须家河组成岩相纵向及平面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须家河组碎屑岩储层经历了机械压实、硅质胶结、碳酸盐胶结破坏性成岩作用及溶蚀、绿泥石胶结建设性成岩作用。将储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5种成岩相类型。低孔特低渗溶蚀相及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主要分布在须二段、须四段与须六段下部,致密强压实相、致密硅质胶结相、致密方解石胶结相在纵向及横向上封隔有利成岩相,形成岩性圈闭。平面上将川中地区须家河组储集层划分为低孔特低渗溶蚀相、特低孔超低渗压实 溶蚀相及致密强压实相分布区。  相似文献   

4.
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根据露头和井下资料并结合四川盆地的区域沉积特征,分析和总结了赤水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T3x)的地层和岩性特征,并据此推测了沉积环境和指明了油气勘探的方向。认为须家河组系泛滥平原组合中的河流沉积环境,发育辫状河和曲流河2种类型;沉积相属辫状河相与曲流河相,包括河床和河漫2个亚相类型,从中可识别出心滩、边滩、河漫滩、河漫洼地及沼泽等微相;但须家河组砂岩层段的储集条件并不理想,而泥岩和煤层又比较薄,故勘探目标应首选构造裂缝和断层发育的区块。  相似文献   

5.
蔡杰  张敏 《石油实验地质》2013,35(3):325-330
通过对四川盆地须家河组33个煤系气源岩芳烃馏分GC-MS分析与研究,揭示出研究区煤系气源岩芳烃的组成特征与典型的煤系源岩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芳烃组成中表征高等植物生源输入的卡达烯、惹烯、1,2,5-三甲基萘、1,2,5,6-四甲基萘等化合物含量极低;而三芴系列相对百分含量表现出高硫芴与芴、低氧芴的特征,与典型煤系烃源岩中高氧芴含量之特征差异迥然.造成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气源岩芳烃组成的特殊性原因可能与该地区曾经遭受过海侵作用和高热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依据天然气化学组分及碳、氢同位素等地球化学资料,分析了四川盆地东北部马路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天然气成因及来源。研究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含量介于92.60%~99.04%,平均为97.59%,干燥系数普遍高于0.990 0,平均为0.992 2,热演化程度较高;与邻区须家河组天然气对比,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碳同位素明显具有甲烷碳同位素偏重、乙烷碳同位素偏轻的特征,δ13C1值介于-33.70‰~-28.60‰,平均为-30.88‰,δ13C2值介于-36.40‰~-28.90‰,平均为-33.11‰,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多表现为倒转分布。天然气成因鉴别及气-源对比研究表明,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为Ⅲ型和Ⅱ型干酪根生成的煤型气和油型气的混合热成因气,天然气主要来源于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及上二叠统吴家坪组海相烃源岩,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倒转正是煤型气及油型气混合所致。马路背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高产富集与该区海相、陆相烃源岩双源供烃及深大断裂有效沟通海相、陆相多套优质烃源岩关系密切,沟通海相、陆相烃源岩的通源断裂在该区天然气成藏富集及后期调整改造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砂岩储层虽然普遍具有低孔、低渗透-特低渗透的特点,但仍发育孔隙度相对较高的优质储层。从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该区优质储层的形成条件,为预测优质储层的分布提供了依据。研究认为:波浪和湖流作用较强的高能地带是该区形成优质储层的最有利区域,其中沉积形成的砂岩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高,原生粒间孔隙发育,有利于在后期成岩改造中向好储层发展;在成岩过程中,这部分砂岩抗压实能力强,绿泥石环边对阻止早期石英次生加大胶结的进行和残余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也起了重要作用;虽然晚成岩期自形或半自形石英胶结损失了部分粒间孔隙,但仍能形成孔隙度相对较高的储层。后期多次构造运动形成的裂缝改善了储层的渗透性能,是构成产层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8.
摘要以官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沉积相特征、岩性特征以及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类型、储集物性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指出: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中-细粒石英砂岩,主要形成于湖泊三角洲前缘环境,储集空间主要为粒缘缝、次生粒间孔、次生粒内孔及填隙物晶间孔,孔隙度在2%~4%之间,渗透率在0.011mD~0.729mD之间,储层类型为裂缝-孔隙型。并从成岩、沉积及构造方面对储层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须家河组储集岩以Ⅲ-B、Ⅲ-C类为主。  相似文献   

9.
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包界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储层为研究对象,在实测剖面和详细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沉积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集物性特征等方面对储层进行了研究.须家河组储集岩主要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岩屑长石砂岩,主要形成于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中,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孔、次生粒间溶孔、次生粒内孔及填隙物晶间孔,孔隙度主要分布在5%~7%,渗透率主要分布在(0.1~0.5)×10μm2,储层类型为低孔-特低孔,低渗-特低渗裂缝-孔隙型.包界地区须家河组以Ⅲ类、Ⅱ类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10.
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沉积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沉积学和石油地质学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测井、录井、钻井和岩心资料,对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和四段进行了高精度的沉积相研究,探讨了储集砂体的展布规律。川中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产油气层主要分布于浅湖砂坝、三角洲前缘河口砂坝、水下分支河道,部分席状砂、水上分支河道以及心滩微相也是良好的储层。建议今后勘探应注重三角洲平原亚相和前缘亚相的分支河道砂、河口砂坝中的块状粗一中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1.
辽河双南油田的原油大多属于正常比重的原油,其生物标志物分布与组成上呈现出姥鲛烷、植烷和甾烷的C27R和C29R均势,而重排藿烷、新藿烷和伽马蜡烷具有含量较低的特征。这种均势和特征表明原油来源于淡水环境条件下形成的混合型有机质。甾萜烷和芳烃成熟度参数表明部分原油属于成熟原油,如双201等井的原油;另有部分原油则属于未成熟原油,如清5井和锦135井原油。不同成熟度的原油具有明显不同的轻烃组成,油源对比结果表明这些原油主要来源于该地区的沙三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2.
黄骅坳陷孔店南区低熟油伴生气地球化学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骅坳陷孔店南区低熟原油及其伴生气进行了饱和烃色-质分析、天然气组分分析和气体组分的碳、氢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天然气甲、乙、丙烷的组分含量分别在37.99%~68.89%、1.82%~6.01%和0.83%~3.43%之间,甲、乙、丙烷和正丁烷的1δ3C值分别在-45.8‰~-40.8‰-、27.6‰~-25.3‰-、29.2‰~-26.9‰和-28.9‰~-27.7‰之间,甲、乙、丙烷的δD值分别在-254‰~-202‰-、204‰~-180‰-、208‰~-178‰之间;3个样品乙烷、丙烷和正丁烷的1δ3C值均发生了倒转,即1δ3C2>1δ3C3>1δ3CnC4,1个样品甲、乙、丙烷氢同位素组成也发生了倒转,原油生物标志物特征表明其为低成熟油[OEP>1.22,T s/(Ts+Tm)<0.30,20S/(20S+20R)C29甾烷<0.28]。结合该区油气生成的地质背景特征,认为所研究低熟油伴生气为本区低成熟烃源岩(下第三系孔店组二段)所生天然气与成熟烃源岩(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所生天然气的混合气。  相似文献   

13.
阿克1气藏是在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喀什凹陷油气勘探中发现的工业性气藏,这是该区天然气勘探的重大突破。根据天然气组分的含量、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值及稀有气体同位素数据,分析了阿克1气藏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阿克1气藏天然气为典型干气,甲烷占优势(占80%~91%),重烃含量极低(不超过0.3%),非烃含量高(一般为20%左右),甲烷和乙烷碳同位素重(分别为-25.2‰~-24.7‰和-21.9‰~-21.1‰),稀有气体同位素比值高(3He/4He值达8.34×10-7、40Ar/36Ar值为1438)。结合地质背景,应用碳同位素动力学模拟计算结果,探讨了阿克1气藏天然气的成熟度和气源,为天然气成因评价提供了新思路。认为阿克1气藏天然气是烃源岩过成熟演化阶段的产物,其RO范围为2.0%~3.6%,属于混源气。  相似文献   

14.
苏北盆地盐城凹陷天然气和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根据对盐城凹陷上白垩统泰州组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和碳同位素组成特征的综合分析和对上白垩统泰州组、下第三系阜二段不同有机质类型烃源岩热模拟气态产物的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认为盐城凹陷泰州组天然气属于干酪根高成熟阶段热裂解成因的干气,气源岩层主要是下伏的上古生界,但部分泰州组烃源岩对产气也可能有贡献;与天然气伴生的凝析油则主要来自于泰州组烃源岩,这与高成熟的干气在上侵过程中对油藏原油的气洗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ϵ��Ȼ���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川西地区白马庙气田侏罗系的天然气,以往大都认为是来自上三叠统煤系地层,但对具体来源于上三叠统哪一个层位却存在较大的分歧。有的认为是须二段气藏破坏后形成的次生气藏,有的则认为是来自须五段地层。根据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凝析油(天然气浓缩烃)轻烃和储集层沥青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分布特征的综合研究,表明白马庙气田侏罗系气藏的天然气主要是上三叠统煤系地层中不同烃源层生成天然气的混合产物,其中以须二段气藏气为主。天然气组成甲烷含量高,干燥系数大,碳同位素组成重,储层抽提物的甾烷成熟度参数都表明侏罗系的天然气成熟度较高,是高成熟阶段的产物,具晚期运移和聚集成藏的特征。从区域地质背景上看,大兴⑤断层对天然气的向上运移聚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嘉二段天然气成因与来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川中-川南过渡带西部的磨溪-潼南地区嘉二段天然气组成、碳同位素组成、高演化天然气储层沥青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系统分析测试和混合成因气的定量估算,阐明了该区嘉二段天然气主要属于二叠系腐泥型有机质成因气,来源于二叠系过成熟为主的碳酸盐岩烃源,主力气源与嘉陵江组自身的碳酸盐岩烃源无关,并具有油型裂解气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7.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对济阳坳陷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的组分及其碳、氢同位素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研究表明:该洼陷天然气重烃含量较高,显示出正常的原油伴生气的特征,不应为来源于高成熟―过成熟源岩的天然气;天然气的碳、氢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该区深层天然气为生物气、油型气和煤成气3种不同类型混合的天然气。另外,通过对渤南洼陷深层天然气中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的分析,表明该区伴生气为典型的壳源成因,幔源挥发份加入的现象不明显,深层断裂活动也不发育,是在深层聚集成藏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8.
通过将四川盆地赤水地区与其他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烃源岩分布特征、有机质类型及丰度的对比研究,并根据赤水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主要地球化学特征,揭示了赤水地区须家河组的源岩特征,初步探讨了该地区须家河组天然气的成因,预测了进一步勘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川东南官渡构造中侏罗统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轻烃、饱和烃、芳烃和碳同位素的系统分析资料,全面剖析了川东南地区官渡构造中侏罗统原油的地球化学特征,并通过油源对比确定了其主力烃源层.研究结果表明,该原油的C5—C8轻烃中以正构烷烃占优势,异构和环烷烃相对较少,几乎不含苯和甲苯,正庚烷明显高于甲基环已烷;其Pr/Ph值较低(1.56),C27—C29甾烷呈"V"字型分布,伽马蜡烷较高,表征油源岩为较深湖相沉积,成油母质生源构成中水生生物占有较高比例;正烷烃系列分布轮廓线呈上凸状,且碳同位素随碳数增加呈变轻趋势,具有一般陆相原油的特征;经轻烃、生物标志物参数对比,认为该原油与本区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沥青和天然气没有成因上的联系,其油源来自下侏罗统烃源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