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是中国3G标准TD-SCDMA产业联盟(TDIA)的主要芯片成员,日前宣布开始提供自主研发的TD-SCDMA射频与模拟基带工程样片。鉴于这是全球首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CMOS TD-SCDMA射频芯片组,芯片设计业顶级技术峰会”国际固态电子电路大会”(International Solid State Circuit Conference,ISSCC)有史以来第一次发布来自中国大陆企业的完整核心芯片。鼎芯通讯CEO陈凯博士曾表示“在这个会议上发表论,被比喻为‘荣获国际芯片设计奥运金牌’,这是国际权威机构对我们开发出的全球第一枚单芯片CMOS TD-SCDMA收发器的认同。”  相似文献   

2.
《集成电路应用》2005,(3):21-21
我国第一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芯片“中视一号”,日前在上海通过了由国家教育部主持、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参与的技术鉴定。“中视一号”数字电视芯片,基于清华大学研创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MB-T,由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以及设在该校的中国唯一的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  相似文献   

3.
近日,由海信集团自主研发的彩电视频处理芯片——“信芯”(hiview)诞生,将于下月初开始在海信的5个生产基地大批量生产。这是中国音视频领域第一款可以正式产业化的芯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行业动态     
中国首块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芯片通过鉴定中国第一块自主设计、自主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电视芯片"中视一号",近日在上海通过了技术鉴定。"中视一号"数字电视芯片,基于清华大学研创的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标准DMB-T,由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等设计,由上海宏力半导体和中芯国际采用0.18微米工艺制造。  相似文献   

5.
鼎芯半导体近期宣布成功开发了用于PHS/PAS(俗称“小灵通”)手机终端的射频集成电路收发器和功率放大器(PA)芯片组,芯片参数和系统测试表现优异,在手机上通话质量清晰。鼎芯已为数家合作伙伴提供工程样片,以启动基于此射频芯片所开发的新手机的测试和认证工作。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第一次提供国际公认最难设计的完整射频集成电路收发器工程样片,这标志着中国企业在无线通讯的核心技术和高端芯片设计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  相似文献   

6.
徐上峰 《广东电子》2012,(22):73-73
“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前科技部部长徐冠华的话依然激荡在国人耳边。这里的“芯”是指芯片,“魂”是指操作系统。为了打破“缺芯少魂”的局面。最近几年,中国涌现出不少吃螃蟹者,如汉芯、龙芯、新岸线等。不过,汉芯的谎言已被揭穿。而龙芯则未能折腾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近日,半导体测试方案提供商安捷伦与中国国内第一家专业芯片设计公司中国华大成立了北京地区第一家系统级芯片(SOC)测试服务基地。目前,中国共有389家芯片设计公司,其中有80余家落户北京及周边地区,这些芯片设计公司之前设计的芯片都需送交到国外测试,这并不利于国产芯片降低成本。发展芯片产业是中国“十五”计划中的重点项目之一,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在2005年,中国芯片年产量将达到500亿块,成为除美国之外最大的芯片市场,因此设立芯片测试基地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设计的数字电视芯片“中视二号”投片由复旦大学微电子研究院自主设计、上海宏力半导体和中芯国际制造的、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视一号”数字电视地面传输芯片,最近在上海投片成功。“中视一号”芯片集成了70多块存储器、200多万逻辑门,总晶体管数超过2000万个,芯片设计复杂度极高。  相似文献   

9.
信息与动态     
联想亮出中国安全“第一芯”联想集团对外发布了中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恒智”。其重大价值在于能为个人计算机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级的、全方位的单机安全保护。预装该安全芯片的电脑,在系统遭受破坏时,能通过软件的配合自动修复、赋予唯一主机平台身份识别,使之类似于人的指纹识别、能防止加密使用的密钥被破译或黑客攻击。预测到2007年,全球超过70%的PC产品将配备安全芯片,它甚至有可能成为未来计算机的标准配置之一。但目前国际上能够设计安全芯片的企业屈指可数,而在仅有的几个供应商中,只有联想能提供全套技术和产品,这标志着联…  相似文献   

10.
业界要闻     
我国首枚实用化CPU芯片通过鉴定 科技部、信息产业部、中国工程院、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联合宣布,我国首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2位实用化微处理器(CPU)芯片“方舟-1”通过了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技术鉴定。这是我国微电子与计算机领域的重大突破,它将结束中国信息产业无“芯”的历史。 我国首枚实用化的CPU芯片是由中芯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于今年4月底研制的。同时推出的还有基于“方舟-1”上开发的网络计算机NC2000。  相似文献   

11.
罗茜文 《移动通信》2006,30(12):86-86
在11月1~2日举行的“2006中国手机多媒体大会暨手机多媒体应用大赛”中分别获得“最佳手机基带芯片自主创新奖”的互芯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和摘取“最佳手机多媒体芯片”的深圳安凯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各以其独特的芯片解决方案在中国芯片产业界脱颖而出。两家公司的愿景都是立足超低成本价位和成熟稳定的产品,为中国低价位手机的市场竞争增添决胜的砝码。  相似文献   

12.
中国报道     
IC设计长虹研制成功虹芯一号长虹日前宣布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虹芯一号”数字自动会聚芯片进入整机批量应用阶段后,据长虹技术中心副主任张恩阳介绍,长虹第一块自行开发的“虹芯二号”智能遥控芯片也已开始投入规模生产。同时,获科技部863计划专项资金支持的“虹芯三号”网络数字音视频处理SOC芯片和“虹芯四号”数字高清图像自动处理专用芯片,均已进入仿真测试、流片阶段,并将陆续运用于整机生产中。张恩阳表示,目前全球仅有2家公司具备该类芯片的设计生产能力,国际售价在10美元左右,而长虹成功开发出来的同类芯片成本下降至10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3.
《中国集成电路》2007,16(1):1-2
在刚刚在京落幕的中国信息产业年度盛会“2006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上,鼎芯通讯(上海)有限公司总裁兼CEO陈凯荣幸地荣获“2006中国信息产业年度新锐人物”这一殊荣。鼎芯通讯在即将过去的2006年中,在业界全速备战中国3G的前夜,以坚持不懈而卓有成效的努力取得了令业界为之瞩目和振奋的成绩:率先实现了自主研发TD射频芯片在TD—SCDMA网络上成功通话;10月,鼎芯的CMOSTD—SCDMA射频收发器和模拟基带芯片又被国际芯片业顶级技术大会ISSCC(国际固态电子电路大会)发布,认可其为世界一流水平,成为该大会接近53年历史上首次接受的来自中国本土企业的完整核心芯片方案!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同样在芯片领域也是“芯”事重重。我们回顾一下2008年的“芯”事,笑看谁是真“芯”英雄。  相似文献   

15.
在2006中国手机多媒体大会暨手机多媒体应用大赛颁奖典礼上,互芯集成电路(北京)有限公司从1209个参赛方案中脱颖而出,一举夺得了”最佳手机基带芯片自主创新奖”。互芯的获奖,开创了中国手机基带芯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6.
据报道.上海一家由海归人员创立的、研发微机电系统(MEMS)陀螺仪的芯片企业——深迪半导体公司最近宣布.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MEMS陀螺仪——“动芯”诞生,这是国内第一个手机传感器芯片.将改变我国手机MEMS陀螺仪完全从国外进口的历史。而且.该公司有望于2010年进行融资、量产.并于2012年登陆国内创业板市场。  相似文献   

17.
在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大院里一栋平常的三层办公楼内,诞生了国内第一枚具有全部知识产权、完全国产化的IC电话卡芯片和国内第一枚完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GSM手机SIM卡芯片,一个牵动这“民族芯”的微电子公司从这里迅速崛起,并成为国内首批销售额过亿人民币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之一,如今已成  相似文献   

18.
孙永杰 《通信世界》2014,(18):14-15
近日,中国的华为、展讯等厂商在芯片市场高调发布自己的产品,加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的出台及中国4G初始的快速发展,中国“芯”似乎正利用手机芯片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相似文献   

19.
天蔚 《半导体技术》2004,29(4):96-97
2004年被认为是“硅周期”中的增长年,对于我国代工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由于中国的IC设计业将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过渡,从而使得芯片制造产能全面释放,中国大陆将成为全球主要的芯片制造基地之一,而中国大陆也将很快成为世界主要的芯片制造基地之一,IC卡芯片、数字电视系统及汽车电子产业、3G的启动将为芯片代工市场带来新契机。为此,2003年我国代工企业一直从产能、工艺等方面做“跳跃”前的起跑准备,与此同时也涌现出来了一批象中芯、宏力、华虹一样的芯片代工龙头企业。 作为三驾马车龙头的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SMIC) 中…  相似文献   

20.
近日,由科技部“中国亚太经合组织合作基金”资助、重庆邮电大学与中国台湾达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的支持三大国际工业无线标准的物联网核心芯片渝“芯”一号(UZ/CY2420)在渝正式发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