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对比分析了国内外不同生物稳定性控制指标与配水系统中水的生物稳定性关系,并分别就BDOC(可生物降解溶解性有机碳)、AOC(生物可同化有机碳)、TP(磷)以及AOC-TDWMS和用细菌生长潜力(BGP)各自的测定方法及工程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饮用水生物稳定性作为一个新兴研究课题尚处于探索阶段,对各控制指标的监测方法的研究和改进以及寻求更好的控制指标及体系来控制饮用水生物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饮用水AOC与BDOC测定方法的比较与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同化有机碳(AOC)和生物可降解溶解性有机碳(BDOC)是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研究的重要指标。该文简述了AOC与BDOC的含义和关系,总结了AOC与BDOC的测定技术的原理和发展,并对不同测定方法进行了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3.
以太湖流域某水厂常规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臭氧活性炭,O_3-BAC)出水为研究对象,以可同化有机碳(AOC)为生物稳定性评判指标,对比研究了常规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出水在氯胺消毒过程中生物稳定性的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尽管臭氧活性炭工艺提高了出水的浊度和耗氧量等常规水质指标的去除率,但出水在氯胺消毒后水质的生物安全性降低。当接触时间为120 min时,氯氮比为5:1和3:1的氯胺消毒后,水中细菌灭活率分别为3.26 lg和2.90 lg,AOC分别为94.87μg/L和107.31μg/L,表明采用高氯氮比(5:1)的氯胺消毒后水质生物稳定性优于使用低氯氮比的氯胺(3:1)。氯胺(5:1)消毒时当氯胺投加量为0.50 mg/L、CT值为90 mg·min·L~(-1)时,出水生物稳定性最佳。  相似文献   

4.
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分析讨论了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评价指标,包括AOC、BDOC、MAP、BGP和AOC—TDWMS等。论述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生物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常规处理对AOC和BDOC具有有限的去除能力;预处理工艺、强化常规处理工艺及深度处理工艺可有效地提高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同时,描述了管网中饮用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特性变化,得出管网水中水质生物稳定性呈现规律性的变化;AOC和BDOC浓度沿管网延伸逐渐降低,或先升高后降低,这主要由水中余氯含量和微生物活性的占优势的一方决定。  相似文献   

5.
饮用水中AOC测定的优化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对目前可同化有机碳(AOC)测定方法中存在的检测时间长、效率低、前后接种测定值大于实际值,检测过程复杂等问题进行了部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接种温度28℃,接种液量30mL,接种时间P17:40h、NOX:60h,AOC-NOX修正值计算公式:y=0.1337x 7.9414,可使测定方法在时间上缩短1d,消除了缺氧和差值两个误差,试验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6.
饮用水中AOC快速检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路  卢益新 《净水技术》2004,23(5):42-44
介绍了国内外AOC检测方法的发展。推荐一种应用发光菌快速检测AOC的方法,这种快速检测方法能在2~3h之内完成检测。  相似文献   

7.
周娜  孙志民  卢静 《净水技术》2020,39(3):28-35,81
建立紫外消毒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技术(CFD)模型,用于模拟供水管网中水体和微生物群落的关系,通过计算该模型的UV剂量,并基于4种UV剂量(138.26、260.88、273.91 mJ/cm~2和471.64 mJ/cm~2)开展饮用水UV消毒试验,研究饮用水消毒前后主要水质指标TOC、AOC在不同UV剂量下的变化,评估饮用水的微生物风险。试验结果表明:UV消毒后出水AOC浓度随UV剂量的增加而增大;高UV剂量(471.61 mJ/cm~2)可分解水中的有机物,从而降低出水TOC;高UV剂量在降低TOC浓度的同时,将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从而增大了AOC占TOC的相对比例。试验结果为后续饮用水安全消毒研究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周超 《净水技术》2014,(3):22-29
亚硝胺类是饮用水消毒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典型含氮消毒副产物,其强烈的"三致"毒性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浓度分布和生成机制两个方面对亚硝胺类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针对现有亚硝胺类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和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介绍粉末活性炭在给水处理中起到的作用,粉末活性炭的选用,投加点的选择,投加量的确定,处理后的再生。粉末活性炭在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方法及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扬州万福闸水源地闭闸期间的高藻期考察了采用高锰酸钾(PP)预氧化和粉末活性炭(PAC)吸附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优化了PAC的投加位置。试验结果表明,取水口投加1.5 mg/L的PP,混凝前投加15 mg/L的PAC,该工艺与常规工艺联用对高藻水的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常规工艺。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南汇自来水厂从青草沙水库取水,原水加氯后在输送途中反应生成的消毒副产物(DBPs)使得原有处理技术和工艺难以达到上海市的新版地方标准DB31/T 1091—2018,为此,需要进行研究改进DBPs的控制方法和工艺.试验以水厂原水为研究对象,分析活性炭的吸附、多点加氯等工艺对消毒副产物生成的影响,同时研究了温度与消...  相似文献   

12.
国内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国内几个大中城市的自来水厂为调查对象,测定了不同水厂各工艺出水中AOC浓度,分析了不同水处理工艺对AOC的去除特性,并对国内饮用水的生物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水源的污染程度对饮用水中AOC浓度有重要影响。原水AOC随着污染程度的增加而增加。2)常规处理工艺对AOC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且去除率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加。3)活性炭处理对AOC去除率较高,活性炭对AOC的去除包括物理吸附和活性炭上附着的微生物降解两部分。4)水厂工艺出水加氯消毒后,AOC浓度均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应该重视开展加氯消毒对管网水质影响的研究,寻求采用科学的消毒方法以控制细菌的生长。5)目前国内大多数饮用水属于生物不稳定饮用水。应在加强水源保护的同时,增加深度处理工艺如活性炭或膜处理来提高饮用水水质。  相似文献   

13.
王勤 《净水技术》2011,30(5):155-159
通过对乌鲁木齐红雁池水厂原水水质和工艺现状分析,确定水厂扩建工程的目标。通过对处理单体和总体工艺的多方案比较,确定采用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和超滤膜工艺的推荐处理工艺,并进行相应的工艺设计。  相似文献   

14.
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在饮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工艺对北江水域常规处理后的滤后水进行消毒的工艺,通过研究紫外线消毒的持续时间,紫外线与氯联合消毒工艺的副产物及紫外线对氯投加量的影响等,探讨该消毒工艺在大中型给水厂中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是饮用水氯化消毒的典型副产物。该文结合国内外学者对三卤甲烷和卤代乙酸的研究成果对这两类物质的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检测方法及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UF膜活性炭组合工艺自来水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采用超滤与粉末活性炭组合工艺,研究了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超滤膜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粉末活性炭投量的增加膜稳定运行时间延长,通量下降率降低。粉末活性炭的投加对膜过滤阻力影响不大。采用粉末活性炭和超滤组合工艺处理饮用水,调整适合的参数,其中CODMn、UV254、TOC和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56%、76%和98%以上,粉末活性炭超滤膜组合工艺可用于制备优质饮用水。  相似文献   

17.
夏萍  张东  周新宇  王铮 《净水技术》2012,31(4):17-19,101
通过砂滤池出水后接UV/H2O2高级氧化中试试验设备并投加特征污染物,考察了UV,UV+颗粒活性炭(GAC),UV/H2O2,UV/H2O2+GAC工艺对阿特拉津、嗅味物质及消毒副产物生成量的去除效果,发现UV/H2O2+GAC工艺对土臭素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高达95%以上;对MIB和阿特拉津的去除效果比较接近,去除率在70%以上;UV/H2O2能有效去除消毒副产物前体物、减少消毒副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