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造柱模板通过采用在墙体上钻孔、穿对拉螺栓加固、在砌体马牙槎边缘粘贴海绵胶条合理利用18mm厚多层胶合板等措施,消除了质量通病,降低了工程成本,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第8.1.2条规定:“构造柱浇灌混凝土前,必须将砌体留槎部位和模板浇水湿润,将模板内的落地灰、砖渣和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在结合面处注入适量与构造柱混凝土相同的去石水泥砂浆”。这条规定明显是为了保证构造柱和墙体的紧密粘结。  相似文献   

3.
李扬 《山西建筑》2011,37(3):74-75
详细介绍了砖砌体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操作要点,通过采用改进的模板体系,在砖墙构造柱安模接触处粘贴密封材料等技术措施,解决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漏浆问题,成型后工程质量可达到精品工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建筑工程砌体填充墙结构所使用的脆性材料,决定了它的抗震性能较差,为了增强填充墙的整体性,提高其抗震性能,在砌体填充墙结构中设置构造柱,作为有力的抗震措施。按照规范要求砌体填充墙免支模施工方法与传统构造柱施工方式相比,解决了构造柱施工难度高,易产生漏浆漏振、蜂窝麻面隐患等质量通病,同时减少了建筑施工的人力、周转性材料的投入施工成本,提高了砌体填充墙构造柱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5.
在清水镜面混凝土接缝部位出现漏浆,烂根,错台现象是混凝土施工中比较普遍和常见的质量通病.这些对观感有重大影响的质量通病对清水镜面混凝土来讲是致命的.其原因主要有模板密封不严造成漏浆,模板加固不牢造成涨模错台,没按规范加浆施工造成烂根。解决这些问题应做好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6.
根据《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第2.1.14条规定:在多层砌体房屋墙体的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通常称为混凝土构造柱,简称构造柱。  相似文献   

7.
成湘涌 《建造师》2010,(5):58-59
结合实际工程,笔者从构造柱基础、钢筋、构造柱与墙体交接处墙体、构造柱模板、构造柱混凝土施工几个方面,较为详细的探讨了构造柱在砖混结构房屋中的应用以及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GB50203-2002《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明确规定,砖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称为配筋砌体,即说明构造柱和砖砌体共同构成了墙体,构造柱是墙体的组成部分,那么,构造柱应属配筋砌体分项工程,其分项评定时应包括钢筋原材料、加工、连接、安装和模板安装、拆除及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外观质量、尺寸偏差检验批。  相似文献   

9.
马成凤  黎莉  周生林  颜燕  梁仪 《建筑施工》2020,42(6):1044-1045,1060
针对传统采用木模板支模浇筑构造柱存在的漏浆、成形效果差等弊端,提出了基于BIM技术的砌体工程构造柱免支模施工工艺。该工艺在前期利用BIM技术对砖砌体进行排版,排版后制作混凝土砖模,砌体施工时构造柱位置直接采用混凝土砖模进行砌筑,免去后期模板支撑工序。实践证明,该工艺能有效减少后期支模、拆模、修补的工序,经济适用且节能环保,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地下车站主体结构施工存在接缝处错缝漏浆、蜂窝麻面多、孔洞、露筋、裂缝、色泽不一、大面波浪形不平整等较多混凝土质量通病,虽经装饰装修可以掩盖,但混凝土外观质量非常重要,深圳地铁5号线黄贝岭车站积极推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项新技术,改进施工工艺和方法,在深圳地铁首次应用单侧墙体模板支架支撑体系,消除地铁车站主体混凝土质量通病。本文通过黄贝岭站主体结构侧墙施工为例,阐述了明挖地铁结构单侧墙体模板支架的设计要点和施工工艺,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施工实践,对提高地铁车站主体结构外观质量具有较好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大多数建筑项目二次结构施工过程中,构造柱采用定型化模板体系进行构造柱模板支设施工。构造柱施工进度及成型质量受模板支设的影响较大,故采用定型化模板体系进行样板施工。样板成果表明,定型化模板体系可有效改善构造柱混凝土成型的垂直度及平整度质量,提高材料周转次数,可避免在砌体上开洞穿螺杆,从而影响砌体整体质量,且工具化施工节省了下料时间、缩短了工期。  相似文献   

12.
在现浇混凝土框架施工中,梁柱接头部位很容易出现跑模、漏浆等质量问题。主要原因是梁柱接头部位截面复杂,模板不易加固,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模板很容易被振移位,造成跑模、漏浆等质量通病。通过几个工程的实践,我们摸索出一种框架梁柱接头部位定型模板施工方法,以确保框架梁柱接头部位的质量。按以往习惯施工方法,在混凝土框架梁柱接头部位,用普通钢模板在阴阳角支模,常常因柱截面不符合模数.需要补充部分木模板。钢模与木模的连接困难,只能用钉  相似文献   

13.
杨锋 《云南建材》2012,(3):163-164
针对砌体工程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的特点及其性能,并与传统普通粘土砖进行比较,分析加气混凝土砌块质量通病一墙体开裂的机理及主要发生部位,提出相应砌筑和抹灰方面的防裂漏措施,保证了墙体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龚进  周鲁敏 《工业建筑》2011,41(4):30-33,49
前期研究表明,采用销键使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相互咬合,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剪强度。在设置芯柱的条件下,可明显地增强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是一种新型的砌体结构。通过对4榀在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带构造柱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进行的低周往复侧向加荷试验,对采用新型结构形式的墙体和普通结构形式的墙体的变形、延性和耗能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提出设置构造柱的新型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试验公式。试验证明:在设置构造柱的条件下,采用新型结构形式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抗震性能要优于采用普通结构形式的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结合前期研究得出:这种新型砌体结构可以有效地提高砌体结构的抗震能力,值得进行工程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15.
徐明  彭翥  陈忠范 《工业建筑》2013,43(3):61-66
发明一套新型的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提出一种采用异形复合保温砌块组砌圈梁、构造柱模板的构造方式,有效解决了现有自保温砌块砌体结构中圈梁、构造柱的冷桥问题。通过对四组分别采用新型构造方式砌筑及按照传统方式砌筑的足尺混凝土复合保温砌体墙体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墙体的破坏过程、滞回特性、延性、耗能能力以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指标。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混凝土复合保温砌块承重墙具有与传统方式砌筑墙体相同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砌体结构作为主体结构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构造柱的施工又为重点中的关键节点。文章以蚌埠市戴湖村农民安置小区南区工程施工为背景,采用预制U型模块成型构造柱施工技术,通过对二次结构构造柱传统施工技术问题(如操作难度大、费材费料、容易错台、漏浆等)进行研究分析,探索一种基于预制U型模块施工构造柱施工工艺,模具采用可分离便于拆卸的定型模具,现场预制模块,预制小构件做空腔模壳作为构造柱外模,预制模块与砌体同时砌筑,待砌筑砂浆达到一定强度后,进行细石混凝土浇筑。经实践,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张志坚 《安徽建筑》2002,9(6):39-39
在混凝土框架结构中,框架梁柱、主次梁交接处,模板固定困难,几何尺寸难以控制,处理不好,框架梁柱、主次梁交接处就会出现混凝土跑模、漏浆等质量通病.轻者,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重者,柱头部位出现缩颈、梁柱露筋和孔洞.即使采取补救措施,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质量.况且,框架梁柱节点处内力较大,受力复杂,处理稍有不妥,对结构将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模板刚度不够造成的混凝土成型不佳,模板固定不牢,造成混凝土跑模、漏浆、混凝土构件表面凹凸不平,影响美观,粉刷前必须进行处理,费工费时,施工成本增高.如何避免上述质量缺陷的出现,笔者根据工程的管理经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曲江·诸子阶一期住宅楼工程。剪力墙结构高层住宅项目结构施工顺序为先墙体,后梁板,墙体采用大钢模板完成,梁板混凝土采用竹胶板配木方子满堂支撑体系,并力求达到清水混凝土效果,不再抹灰。此工艺流程使墙体与现浇板阴角砼接槎处较容易出现错台、漏浆、胀模等现象,这一现象已形成质量通病,严重影响主体结构混凝土观感质量,并给住户后期装修带来很大麻烦,也影响到施工单位的声誉。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震性能(抗剪承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对混凝土砌块砌体剪力墙结构(以下简称砌块砌体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为研究砌块砌体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对2000年以来配筋和约束砌块砌体剪力墙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总结,主要得到以下结论:对于配筋砌块砌体剪力墙,提高竖向钢筋配筋率可以提升墙体抗剪承载力,竖向钢筋间距和布置方式对抗剪承载力和延性等影响很小;水平配筋可以有效地改善墙体的整体性;提高轴压比可以增加抗剪承载力,但是会降低延性;设置边缘构件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对于约束砌块砌体剪力墙,芯柱和构造柱都可以提升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延性,构造柱-芯柱体系结合了构造柱和芯柱的优点,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墙体的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20.
砖混结构是我国传统建筑的主要形式,广泛应用于多层建筑中。但构造柱烂根与漏筋、墙体裂缝及屋面渗漏等质量通病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及耐久性。分析了质量通病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预防措施,对工程实践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