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广州火车站自然通风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多区域网络模拟工具ContamW对新广州火车站进行了自然通风设计优化。优化结果为:当室外温度低于21℃时,只需自然通风即可满足室内通风换气和热舒适要求;当室外温度为21~28℃时,可自然通风区域首先利用自然通风,当室温不能保证时再开启空调降温,其他区域运行空调系统降温;当室外温度高于28℃时,全部空调系统运行,建筑门窗处于关闭状态。  相似文献   

2.
闫海燕  杨柳 《暖通空调》2012,42(4):96-103
采用环境参数测量与问卷调查同步进行的方式,研究了混合供冷模式下人们的热舒适性。结果显示,该地区夏季实测热中性温度为27.7℃,预测热中性温度为25.4℃,由热感觉法和直接询问法得到的80%可接受温度范围的上限分别为28.8℃和29.2℃,由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期望温度分别为27.4℃和24.0℃;在混合供冷模式下,由于存在由空调环境进入非空调环境的情况,所以对热环境的不满意率要高于自然通风状态,可接受温度上限比自然通风状态低。  相似文献   

3.
以苏州科技园A-1#展厅建筑过渡季节自然通风运行为例,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和现场测试。给出了室外临界切换温度的确定方法。以夏季工况为例,讨论了室外温度高于上限切换温度时自然通风与空调系统的联合运行策略。  相似文献   

4.
建筑连廊作为现代建筑之间重要的连接构筑物,具有封闭性结构和高频性使用特点。在使用过程中,连廊经过太阳辐射,加之受热压的影响形成顶部热空气堆积现象,导致顶部温度过高,底部温度过低。因而迫切地需要运用建筑热环境和节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改善连廊内的热环境,降低设备初投资和运行能耗。以天津市滨海文化中心文化长廊项目为例,采用Airpak软件对室内热环境进行多工况、多角度的对比分析,提出4种空调方案和6种运行耦合策略,以温度为主要控制目标对连廊的室内热环境提出优化改进建议:(1)关于空调方案建议减少1层送风量,尽可能增大2层中庭内的空调送风量和送风速度并增加2层的侧送风口,提升射流覆盖面积,以期改善室内热舒适度;连廊区域风盘改为吊柜采用可调节的旋流风口,改变送风角度,利于整体温度分布均匀。(2)关于耦合策略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当室外温度低于28℃时,自然通风状态下可基本满足室内舒适度;当室外温度高于28℃时,建议采用分层空调形式,即将室内环境分隔为空调区和自然通分区,人行区设置空调系统,形成低温空气湖,人行区以上高大空间利用热压进行拔风,加速室内热空气的外排,以此实现空调系统与自然通风的全面耦...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居民夏季的热舒适状况,对银川市72户住宅进行了现场调查,在进行现场测试的同时对167位居民的热感觉以ASHRAE的7级标尺进行问卷调查。实测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夏季的热中性温度为25.9℃,比期望温度(21.7℃)高出4.2℃,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得到的80%可接受温度上限分别为28.5℃和28.1℃。处于寒冷地区的银川居民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弱,中性温度及可接受温度上限低于我国现行非人工冷热源室内热舒适标准。  相似文献   

6.
利用IES-VE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温州地区某住宅建筑的空调能耗进行模拟,量化分析了自然通风节能效果.鉴于外窗开启行为受室外气温、风速以及相对湿度等气象参数控制,计算中选取控制外窗开启的室外温度上限区间为26℃~28℃,湿度上限区间为80%~100%,风速下限区间为0~1.5m/s,进而探讨了外窗开启条件对节能率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自然通风可导致空调能耗至少减少30%;自然通风节能率对外窗开启控制条件变化敏感,节能率随外窗开启温度、湿度上限值的提高而增大,随外窗开启风速下限值的增大而减小,该趋势可用全年满足开窗条件小时数这一指标的变化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用建筑在夏季多采用空调间歇运行模式.本文对焦作市间歇使用空调的办公与住宅建筑的室内热环境与居民热舒适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办公建筑的空调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均高于住宅建筑,且2类建筑空调使用模式有显著差异.尽管办公建筑操作温度显著低于住宅建筑,但2类建筑有着相近的中性温度(28.0℃和27.6℃)和80%可接受温度上限(29.5℃和29.9℃),这主要是因为空调为使用者提供了大量的适应机会,从环境和心理上缓解了人们的热不适,在此基础上提出夏季空调间歇运行模式建筑室内温度动态设计策略.ASHRAE 55热适应模型更适用于评价间歇使用的分体式空调建筑.以上研究对空调混合运行模式建筑的空调控制策略和室内热舒适评价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2008年夏季对广州某高校学生在自然通风建筑中进行了501人次的热舒适现场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热感觉、热舒适度、热可接受度及潮湿感,并对相应的室内干球温度、相对湿度、黑球温度和风速等热环境参数进行了测试记录。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分析发现,自然通风建筑的夏季室内温湿度均高于ASHRAE标准的舒适区域,但人们对该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热地区自然通风建筑的热中性温度为28.1℃(ET*=29.3℃),可接受的热环境温度的上限为29.7℃(ET*=30.9℃),相对湿度上限为78%。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CFD模拟,研究风扇对上海村镇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效果与节能潜力、居民对夏季自然通风与风扇结合的接受度及适用范围。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利用风扇可以提高上海村镇居住建筑室内风速、降低室内温升并改善室内热场分布,结合自然通风可在一定程度上代替空调进行降温。当室外温度超过29.8℃时,风扇和自然通风将无法保证室内人员舒适度,建议开启空调进行降温;风扇在空调开闭情况下较单用空调制冷可分别节能13.5%~14.5%和93%~94%。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日间自然通风和夜间机械通风对室内热环境的影响,选取湖南省某高校图书馆为研究对象。用Energyplus进行了模拟分析,先研究了日间自然通风时室内逐时温度和无效时数,然后研究了日间自然通风和夜间机械通风耦合作用时室内逐时温度和无效时数。结果发现,日间自然通风模式下,4月,5月,6月,9月和10月的无效时数分别为64 h,138 h,333 h,290 h和99 h,增加5次/h的夜间机械通风后,4月和10月室内热环境可满足使用要求,5月,6月和9月可减少空调的使用时间,空调开启时间可分别设置为14:00-19:00,10:00-20:00和13:00-20:00。  相似文献   

11.
对广州地区某校园夏季室外热环境进行了现场测试。在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对环境参数开展现场测试和问卷调查研究,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 582份。研究结果表明,广州地区夏季室外中性温度为23.9℃,而期望温度为23.7℃。广州居民对温度变化的敏感与其他地区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可接受热舒适分析表明,90%被测对象可接受的热环境对应的SET*上限为28.54℃,与其他地区可接受温度上限值有明显不同。运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了当地的热环境评价指标ASV*,为环境设计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西安地区一栋典型办公建筑为例,运用EnergyPlus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相变蓄热通风技术在过渡季节和炎热季节的应用情况。采用日累计降温幅度ΔT和降温潜力百分比J两个指标对其降温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了相变材料充分发挥相变潜能时室外干球温度的日气温特征,并基于ASHRAE 55热舒适模型评价了该技术对室内热环境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当室外干球温度最大值高于相变区间上限值3℃时,最低温度低于相变区间下限值3℃,且日平均温度处于相变区间范围内时,相变蓄热通风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相变蓄能作用;该技术在过渡季节的应用效果优于炎热季节,与夜间自然通风技术相比,该技术可使整个过渡季节室内空气温度降温幅度提高14%,室内操作温度满足ASHRAE 55标准的80%,可接受温度范围的小时数提高8%,而整个炎热季节室内空气温度降幅只提高5.6%,室内操作温度满足ASHRAE 55标准的80%,可接受温度范围的小时数仅提高1%。  相似文献   

13.
北京地区大学教室热舒适长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北京市某大学的教室进行调研,对室内热环境参数、受访者服装热阻及受访者热感觉投票进行了为期1年的跟踪调查。试图通过探索教室热环境参数与受访者热感觉之间的关系了解受访者对教室内热环境的需求,结果发现,不同季节受访者对环境的需求存在差异,夏季空调环境人体中性温度为26.9℃,过渡季节自然通风环境中性温度为23.5℃,而冬季集中供热环境中性温度为22.9℃,着装量不同是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对于室内环境控制,在春秋过渡季节的绝大多数时间,自然通风可满足人员对室内热环境的需求;在非自然通风季节,将室内温度控制到可接受的范围就可以满足多数受访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某项目自然通风情况下气流组织的数值模拟分析,说明通风竖井的设计改善了建筑内部的热环境,提高了人体的舒适性。与未设有通风竖井的建筑物相比,两者温差约3℃。当室外空气温度一定时,可减少空调的开启时间,具有较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自动记录仪,对厦门某海滨住宅夏季自然通风与室内热环境进行实测。根据测得的自然通风时段,分析了自然通风对房间风速及室内热环境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在自然通风条件下,房间白天室内风速均值及波动值较夜间大。(2)房间在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略低于室外,室内气温波动明显低于室外且各房间气温波动差别不大;房间在非自然通风时段,室内气温均值与室外气温相当,室温变化相当平缓。(3)无论是自然通风还是非自然通风,房间的黑球温度与室内空气温度差别很小。(4)当房间处于非自然通风状态时,室内热环境总是处于"不可接受"水平,当房间处于自然通风状态时,其室内热环境几乎全时段达到"可接受"水平,且有的房间在某些时段可达到"热舒适"水平。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海口自然通风建筑夏季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对海口某大学教室室内热环境与热舒适性进行了现场调查研究,应用统计回归分析得到海口自然通风建筑夏季热中性操作温度和新有效温度分别为25.58℃和26.48℃,80%可接受范围分别为23.34~27.82℃和23.98~28.97℃,根据实测不满意百分比计算得到海南地区夏季80%可接受的操作温度和新有效温度范围分别为20.91~28.61℃和21.28~29.85℃,以期为长达7个月之久的海口夏季空调系统设计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哈尔滨地区办公建筑夜间机械通风能耗及室内热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EnergyPlus软件对哈尔滨地区典型办公建筑在常规空调系统运行模式与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运行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和能耗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在哈尔滨地区,白天室外最高温度高于24℃时都适合进行夜间机械通风,一共约60d,占空调运行期的72.3%;整个夏季空调运行期内,采用夜间机械通风系统该办公建筑节电量指标为1.15kWh/(m2.a),节省运行费用指标为1.02元/(m2.a);在人工制冷阶段,夜间机械通风模式下的室内热环境明显优于常规空调模式,且房间体积与表面积比越小,越有利于提高室内环境的热舒适性;当室内空气设计温度较高时,室内温度下降大,延迟人工制冷开启时间长,但是节能量未必比室内设计温度较低时高。  相似文献   

18.
在供冷季对应用于西安某交通岗亭改进后的单元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的实际使用效果进行了实测。测试结果表明,当室外干球温度为40℃时,出风口温度可维持在29℃左右,平均湿球效率为65.68%,耗水量为5.85 kg/h。并与制冷量3 500 W、耗功率960 W的分体式空调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空调运行费用仅为分体式空调的1/8;该空调单台每年可减排CO_2 290.304 kg,SO_2 1 536.192 g,NO_x 133.056 g,节省标准煤244.34 kg;其能效比为29.8。该空调在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方面比分体式空调具有明显优势,为一线工作者提供了一种实用且经济的降温方式。  相似文献   

19.
多联机空调系统以其特有优势广泛应用于办公建筑,对办公建筑中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特征与能效比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夏热冬冷地区某办公楼第4层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能耗及能效比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办公楼多联机空调系统年能耗强度为31. 23 kW·h/(m~2·a),加班情况多,且加班时间空调负荷率在25%左右,远低于正常上班时间;制热/制冷运行时,工作日空调系统日能耗与室外日平均温度近似呈线性关系,且制热制冷过渡温度区间远小于集中式空调系统;机组绝大部分时间运行在负荷率低于60%的条件下,而部分负荷率在40%~60%区间制冷能效比最高,在60%~80%区间制热能效比最高;由于室外温度与部分负荷率的共同影响,夏季室外温度在32~34℃时制冷能效比最高,冬季室外温度在12~14℃时制热能效比最高。  相似文献   

20.
以地表水和冷却塔构建的复合冷却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设备建模和系统仿真平台,对其运行控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表明,不同冷源的启停主要受室外气候条件、地表水源与空调机房距离的影响。以上海地区某建筑为例,应用基于地表水源和冷却塔的复合冷却空调系统,当地表水源与空调机房距离小于154.7m时,复合冷却空调系统单独运行地表水源空调系统较为节能;当地表水源与空调机房距离大于1 237.8m时,单独运行冷却塔冷却的空调系统较为节能;当地表水源与空调机房距离在154.7~1 237.8m之间时,启停策略与室外气候相关,如室外空气温度为26℃,地表水源与空调机房距离不足773.6m时,宜运行地表水源空调系统,而当距离大于773.6m时,宜启用冷却塔冷却空调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