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原有高海拔模拟试验平台,建立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燃烧特性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柴油机0-6km海拔高度进气模拟,以及对VGT叶片和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的控制,柴油机进气温度的调节以及缸内燃烧参数的实时采集与存储等功能。制定了VGT叶片和高低压级涡轮旁通阀开度调节方案,列举了燃烧参数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二级可调增压系统调节参数对某中型柴油机高海拔燃烧与性能的影响,在传统柴油机性能试验台上,设计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高海拔模拟试验平台。平台主要包括进、排气低气压模拟系统、增压空气温度控制系统、冷却液恒温控制系统等。为了验证试验平台的实用性与可靠性,进行了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5500m模拟海拔下不同转速全负荷工况试验,结果表明二级可调增压柴油机试验过程中运行正常,发动机冷却液进口温度、低压级以及高压级进气中冷后温度等参数偏离设定值在6%以内,控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许翔  刘瑞林  董素荣  刘刚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17):2403-2407
通过柴油机高原性能模拟试验,分析了柴油机的动力性、经济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高原环境对柴油机起动性能和热平衡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高原增压、供油系统调整及优化、低气压低温起动、热平衡控制、电控柴油机高原标定等提升车用柴油机高原性能的技术对策,为研究进一步提高柴油机的高原环境适应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排气系统设计是否合理对柴油机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探求某型增压柴油机采用不同排气系统的优越性,本文以内燃机性能仿真软件GT-Power为平台,建立了工作过程仿真模型,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柴油机采用脉冲增压系统,针对定压增压系统和MPC增压系统对原机的排气系统进行了重新设计,建立了定压增压系统和MPC增压系统的柴油机模型,并分别对其进行了稳态工作过程计算,着重分析研究了采用不同排气系统对该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为该柴油机排气系统的改进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PCL-818HG型总线数据采集卡和S3C2410型高性能低功耗微处理器,开发了一种便携式柴油机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ycle,简称EGR)瞬态参数的采集与诊断系统.运用DASYLab和Linux软件编写接口、标定与诊断程序,实现了对柴油机EGR系统的位移、压力、温度和转速等信号实时采集、处理与诊断等功能.依据柴油机瞬态测试循环法进行增压柴油机废气再循环系统的EGR阀自诊断、EGR率过大诊断和瞬态响应特性等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性能可靠、处理能力强、诊断精度高,能满足增压柴油机EGR性能瞬态参数的采集与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6.
针对两级可调增压柴油机在高海拔变工况条件下"油气配合不当"的问题,总结比较基于模型、基于试验、基于模型结合优化算法3种柴油机多参数协同优化方法的特点,探讨其在喷油与增压系统控制参数高海拔优化研究方面的可行性,并指出基于模型与优化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对于柴油机多参数优化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对增压和喷油系统参数进行高海拔协同优化,是提高柴油机高原性能最为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12V190增压天然气发动机沿用柴油机匹配的20GJ型增压器,增压热力参数不够合理,增压效率明显偏低。故对12V190天然气发动机的增压系统进行优化设计,在增压热力参数计算过程中,舍弃了以往的传统经验方式,参照柴油机增压匹配计算数学模型,结合天然气发动机的性能特点,对相关的经验参数进行了修正,从而建立起适合天然气发动机的增压热力参数计算数学模型,以指导190系列天然气发动机增压系统的匹配。在计算结果指导下,对12V190天然气发动机进行了增压匹配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其动力性和经济型均达到预期匹配效果,并且热负荷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8.
为了验证超临界氦加温增压技术在运载火箭上应用的可行性,建立了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了增压系统试验。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超临界氦贮罐压力和温度、增压孔板入口压力、模拟贮箱内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的增压性能。试验中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工作压力较小,并且系统中的电磁阀与孔板组合能将贮箱压力维持在设计范围内,表明该系统增压性能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液体火箭增压系统。  相似文献   

9.
为了验证超临界氦加温增压技术在运载火箭上应用的可行性,建立了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试验平台,开展了增压系统试验。通过分析试验过程中超临界氦贮罐压力和温度、增压孔板入口压力、模拟贮箱内压力等参数的变化规律,获得了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的增压性能。试验中超临界氦加温增压系统工作压力较小,并且系统中的电磁阀与孔板组合能将贮箱压力维持在设计范围内,表明该系统增压性能稳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液体火箭增压系统。  相似文献   

10.
废气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广泛应用于海上油气开发,在柴油机运行过程中,增压后空气温度下降可以提高进气空气密度,进而提高柴油机功率以及效率。通过现场运行分析发现,随着柴油机功率提高和空冷器换热效率下降,增压空气温度上升,而柴油机低温水出口温度设定为50℃不变,导致了柴油机性能降低。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实验等方式对该柴油机进气温度可变性进行分析研究,寻求最佳进气温度以提高主机燃油效率、降低排气温度及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11.
针对小样本、贫数据下柴油机性能参数预测问题,以TBD234V12增压柴油机为试验对象,采用灰色预测方法分别建立了不同柴油机运行参数的等间隔GM预测模型和非等间隔GM预测模型,并通过MATLAB语言和GUIDE自主设计和开发了相继增压柴油机性能参数预测仿真平台。通过试验及仿真验证表明,该仿真平台能够较高精度的实现小样本下的柴油机性能预测,为柴油机的性能优化研究提供了新的有效平台。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高原地区大气环境特点,开发了柴油机高海拔模拟试验系统。该系统由柴油机低温舱、进气低温调节子系统、进排气压力调节子系统组成,可模拟0~6000m海拔的大气压力和温度。利用该模拟试验系统,对某电控共轨柴油机进行了不同海拔(0m、3000m、4000m、5500m)全负荷速度特性试验和不同转速负荷特性试验,研究了不同海拔大气压力对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动力性、经济性的性能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海拔高度的变化对电控共轨柴油机低转速动力性造成严重影响,在海拔低于5500m、转速低于1000r/min的情况下,功率下降超过57.31%。  相似文献   

13.
增压中冷柴油机润滑系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增压中冷柴油机润滑系统关键部位的机油流量、压力与温度进行台架测试;建立该柴油机润滑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润滑系统的流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表明:该柴油机润滑系统机油泵供给充足,关键摩擦副的流量、压力满足要求,最小油膜厚度明显高于许可值。在满足关键摩擦副润滑要求的前提下,优化了活塞冷却喷嘴尺寸和机油泵流量特性,解决了活塞冷却喷嘴冷却过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柴油机涡轮增压器的出风口温度会随着压力增大而升高,温度提高反过来会限制空气密度的增大,要进一步提高空气密度就要降低增压空气的温度。试验证明,在相同的空燃比条件下,增压空气温度每下降10℃,柴油机功率能提高3%~5%,还能降低排放中的氮氧化合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柴油机在试验中,中冷温控系统对增压空气温度控制不够精确而且温度调整速度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检查分析。原有的中冷温控系统冷却水循环系统结构原理较简单,无法满足柴油机中冷后进气温度的需求,因此对试验室中冷温控系统进行了改进。试验和监测数据表明,改进后,试验室中冷温控系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满足了柴油机中冷后进气温度的需求,实现了快速响应和精确控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燃油温度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以及燃油温度自动控制在柴油机性能试验中的重要性,并针对大功率柴油机试验台架设计了一套燃油温度自动控制方案,在传统试验台架燃油系统中加装预热和冷却水控制装置,利用台架数据采集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并通过参数优化提高控制精度。该燃油温度自动控制方案具有成本低廉、操作简便、高效灵活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对大功率柴油机试验台架燃油温度的自动控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顺序增压技术可以扩大柴油机功率运行范围、提高低工况经济性以及降低柴油机有害排放,是改善柴油机低工况性能的重要方法。文章分析了船舶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的工作原理,针对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的喘振故障特点,采用故障树方法,建立了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的喘振故障树,可为船舶柴油机顺序增压系统的实际管理和故障排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增压技术能提高柴油机功率和改善经济性能,某型柴油机增压技术非常先进,是该公司核心技术之一。本文分析了其增压系统的特点,并介绍了增压器的特殊功能和先进结构。  相似文献   

19.
针对增压直喷柴油机开展全面净化的研究,设计了一套废气再循环(EGR)结合机外废气净化(EGC)系统,该系统能在柴油机较宽转速和负荷范围内有效净化废气排放。根据试验结果得出EGR结合EGC技术在降低柴油机的废气排放方面具有很大突破。  相似文献   

20.
可调增压系统能提高增压压力,增加进气流量,提升柴油机动力性,但由于喷油参数未作调整,进气量增加易导致最高燃烧压力超限,且柴油机动力性仍有提升空间。因而本文基于仿真模型研究喷油量、喷油提前角及VGT叶片开度的联合调节特性,分析三者协同调节对柴油机性能的影响,为下一步增压与喷油系统控制参数协同优化提供了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