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胡楠  王宇泓  李雄 《风景园林》2018,25(3):25-31
绿色校园建设是推进校园可持续发展、促进环境教育开展的校园重要建设工作之一。校园绿地是校园环境营造与教育功能表现的重要载体,也是绿色校园建设的直接体现。在分析《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中对校园绿地建设评价指标的基础上,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将校园绿地建设现状与指标要求进行对比。认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建设在校园绿地总体规划、校园绿地营造、校园植物配置3个层面不仅满足指标要求,也形成了自身校园绿地建设特点,包括以植物观赏型绿地为基底、结合互动参与型与科教示范型绿地的建设体系,与科教场所相得益彰、与生活空间相互渗透、与实习基地相辅相成的3种特色绿地营造形式,以及植物与地形、道路结合形成特色的校园植物景观空间。通过以上研究,希望对当前绿色校园视角下的校园绿地建设提供借鉴,同时提出北京林业大学校园绿地未来的建设愿景与方向。  相似文献   

2.
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赋予高校全新的历史使命,不但要承担教育和科研的基本功能,更是构筑地域性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刻变革和"科教兴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全国各地高校纷纷以原址改扩建、建设新校区等方式应对和缓解扩招带来的校园环境压力。很多校园景观的改造建设在前期未全面分析校园文脉和精神、中期规划过于理想化、后期施工建设工期短等情况下仓促实施,导致诸多问题的产生。如何在满足日益增长的使用人群对校园景观需求的同时,提升和重塑富有活力和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以广西医科大学校园景观改造项目为例,从校园景观改造的策略到方法给出一个相对较完整的思路,供今后校园景观改造的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高等教育快速发展,我国高校师生数量持续增加,在普及高等教育的同时,也给原有办学空间和有限资源带来压力,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近年来,在教育强国战略的指引下,部分高校积极筹建新校区,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对高校交通组织规划进行研究分析,旨在为高校新校区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哈尔滨河柏小区是黑龙江省最早按照节能65%标准进行节能改造的既有居住建筑,也是我国"十二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改造示范项目。本文对其改造前后的建筑概况、改造的技术措施进行了介绍。基于热流计法和红外热像仪对改造后保温墙体传热系数、结构缺陷进行了检测,同时对改造后整体能耗水平进行实测。结果表明:改造后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为0.39W/(m~2·K),达到设计要求;该建筑在整个供暖期的单位面积耗热量为15W/m~2,相比改造前降低了47.2%,节能效果显著,且供暖期住户室内温度维持在18℃以上,平均温度22℃以上,保证了室内热舒适。相关成果为"十三五"期间严寒地区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宜居改造及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了降低校园供水系统的电耗,在分析校园用水特点以及供水系统节能潜力的基础上,提出节能改造的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了分析。基于充分利用水厂管网余压的考虑,提出一次直接供水与二次供水相结合的改造方案,并且提出在二次供水时充分利用管网余压的方法。现场实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的供水能耗可比改造前降低50%,节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绿色校园"是指在实现其基本教育功能的基础上,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纳入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并持续不断地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资源和机会全面提高师生环境素养的学校。近年来,东北大学积极开展节能工作,从管理与机制创新、加强宣传和引导、新技术推广及改造等方面入手,扎实推进,努力建设节能环保型绿色校园。  相似文献   

7.
校园景观需要为师生提供学习、观赏、运动等不同的功能空间,好的校园景观能够很好地体现出学校的文化,激发想象与创新,促进交流和参与.文章以复旦大学景观改造工程系列为例,阐述设计师在参与设计、施工全周期的工作中,通过逐步挖掘场地精神,与各参与方不断沟通,充分利用现有场地资源:生态水资源、植物材料资源、相关设备资源等,以传承校园文化、以人为本、增强景观参与性等为原则,设计合理的更新改造方案,并且在施工阶段也要充分参与工作,及时与各方进行沟通,积极应对实施过程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造成的变更,及时进行动态调整,以保证项目设计理念的准确表达,确保最终的实施效果,打造受欢迎的校园景观.  相似文献   

8.
以无锡市为例,基于问卷调查和模拟计算,分析宾馆建筑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方向;选取典型宾馆建筑,针对外墙、屋顶及外窗等节能改造措施,计算其节能改造效果,提出外围护结构节能改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兰俊 《建筑技艺》2020,(1):54-59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是一座非典型的城市校园,由于其近年来发展迅速,而该地区用地紧张,校园空间扩建的可能性较小,故校园建筑空间重构、功能改造和品质提升等方面的需求逐年增加。基于上述背景,对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关村校区的四个建筑空间改造项目进行分析梳理,探讨在权属关系和使用功能相对复杂的建筑空间中依据需求渐进式地实施改造的可能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我国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结合我国高校校园建设的现状,在推进新校园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老校园的节能改造,特别是室外微气候改善、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应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当前低能耗、高性能的建筑已经成为建筑发展主要方向,对于郑州市既有居住区绿色改造的生态优先,合理规划,技术先进原则,文章提出了墙体改造、门窗改造、房顶改造、给排水改造和地下空间利用的绿色改造策略.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具有建筑面积大、功用与其他建筑差异较大,能源消耗较大的特点。随着时间、使用要求的转变,或多或少都需要对其进行改造。2017年,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针对医院能源消耗较大的特点,通过节能改造从而降低能耗的举措必须实行。绿色建筑在医院的应用对提升医院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十分重要。对医院建筑进行改造,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医疗环境,而且有利于促进我国医疗行业的发展。本文对医院绿色改造中的特点、基本原则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对提升医院的绿色建筑综合性建设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生活理念的转变,绿色环保建筑已经成为大多数人群理想健康生活的基本需求。通过对以往一般性绿色节能措施的运用分析,结合本项目中具体施工的节能措施进行探讨,促使与环境的融合并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望在新时期继续完成技术优化,从而确保更多更好的节能措施在小区工程中得以推广,最终实现未来建筑绿色节能施工,在环保当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体育馆建筑照明和空调能耗巨大,如何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是体育馆建筑节能的关键问题。广东药学院多功能体育馆在设计中考虑了多种被动式节能措施,如东、西向立面设置带有垂直遮阳的条形采光窗,南、北向立面设置可开启的外窗,附馆屋顶采用种植屋面等。该体育馆的实测结果表明上述被动式设计方法可以增加比赛场地自然光照度,防止眩光;提高观众区自然通风风速,改善舒适度;降低附馆屋顶内表面温度,减少热辐射。  相似文献   

16.
疏于人工管理的城市闲置用地会自发生长出一些植物,混杂无序的生长状态形成荒野自然景观.在荒野状态下自然生长的植被特征最能反映生态自我修复发生的特征.本文对北京林业大学校园一处闲置用地内的自生植被进行了研究,调查分析其生成变化特征、植物种类、优势植物群落、生长条件及周边同种成株的情况,探讨了城市闲置地生态自我修复的初始特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能源危机的情况日益加剧,低碳生活、环保节能等理念得到倡导.一些既有建筑或是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问题开始受到建筑设计师的关注.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避免能源的浪费,提高建筑热舒适度更是设计师的责任.在既有建筑改造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节能改造问题提出综合性改造思想,以重庆大学B区1号学生公寓为实例进行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特殊用途的公共建筑在无人情况下仍正常供暖,造成能源浪费的现状,将公司自主研发的分时分区控制系统在供热系统中进行节能改造工程应用和跟踪实测。本文通过实测对科研所办公楼分时分区控制系统节能量、不同控制方案对住户温度的影响,以及分时分区控制系统整体节能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时分区控制系统使办公楼供热节能高达25%以上,实现科研所锅炉房总节能提高8.7%,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科学准确地了解要进行热计量节能改造的供热系统和建筑物能耗现状,针对某小区进行了节能诊断,分析了燃煤锅炉效率、补水率、循环水泵耗电情况、室外管网水力工况、室外管网热损失率、外围护结构热工缺陷、围护结构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建筑外窗气密性和建筑物室内平均温度状况。根据实测数据,得到了既有供热系统和建筑物能耗水平与现行节能标准之间的差距,提出了节能改造的方案建议,分析了节能效益,为节能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校园建筑的绿色生态化发展是贯彻实施绿色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展示中心设计为例,对校园绿色建筑进行了一次设计探索。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校园绿色建筑的相关背景。提出发展校园绿色建筑的意义。其次结合对上海地区的气候特征分析,针对性的阐述了方案的绿色设计策略,并模拟分析绿色策略的实施效果。最后结合方案简要总结了校园建筑的绿色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