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薄板件共振是发动机常见的噪声问题,本文通过频谱分析、声源定位试验、仿真分析的方式锁定了导致排气隔热罩共振噪声突出的原因,通过对隔热罩进行形貌优化,降低了模态密度,提高了模态频率,降低了产生共振噪声的风险,最终降低了发动机的噪声,提升了发动机的声品质。  相似文献   

2.
为验证某型直列4缸柴油机的气缸罩盖是否是会发生共振现象,建立了气缸罩盖的计算模型,分别对气缸盖罩的约束模态与自由模态两种情况的固有频率和振型分布情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发现气缸盖罩的刚度非常高,在发动机正常运转下不会发生共振。  相似文献   

3.
唐辉  谢莹  刘勇 《机械工程师》2022,(12):112-114
针对某型钢轨打磨车分动箱联轴器频繁失效问题,进行了实物失效分析、公式计算、ANSYS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确定联轴器的失效原因是发动机在正常运转时产生的激振频率与轴的一阶横向固有频率接近,从而导致轴发生共振。提出一种改进设计方案,并运用ANSYS模态分析评估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发动机零部件设计开发前期,使用ABAQUS软件对隔热罩件进行模态和热应力分析,预测隔热罩频率、振型和热应力分布及其变形情况,其设计状态满足发动机NVH和耐热性能要求,为隔热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六缸柴油机用消声器振动特性,通过模态分析、模态测试与振动测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消声器总成的振动特性及其在发动机不同转速点火激励下的振动响应,以提高其1阶约束模态同时对消声器总成开展结构优化.研究结果发现,原消声器总成故障主要原因是前2阶约束模态在发动机点火激励频率范围内,在1000rpm、1360rpmi附近...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司研发的一款铁路维护机械,设计了共振腔型带穿孔管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首先进行抗性消声器设计,通过对中低频的噪声进行分析计算,得到消声管道直径、共振腔直径、穿孔管板厚、开孔直径、共振腔长度和开孔个数等关键参数。然后,通过在抗性消声器内增加阻性材料,便成为阻抗复合式消声器。最后,根据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消声器模型设计和制造,并装车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阻抗复合式消声器能在不同工况下有效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  相似文献   

7.
振动疲劳能够引起排气歧管的失效,发动机和车身的激励频率与排气歧管的固有频率相近,会产生共振,这种共振会增大排气歧管的振动幅度,导致其加速断裂破坏;模态分析作为研究结构振动特性的常用手段,其分析的核心内容就是确定固有频率、阻尼比及振型等模态参数;本文针对排气歧管进行模态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排气歧管的固有频率,进而能够确定引起疲劳破坏的最大激励频率,避免发动机排气歧管共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随着某汽油机的技术升级,排气歧管隔热罩由单层改进为双层中空结构,但在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过程中出现了开裂现象。通过对隔热罩的模态、应力分布、断口及振动进行分析,其开裂的根本原因为振动疲劳引起,而解决方法是采用合理布置加强筋的方式提高其局部或整体刚度以减小振动,优化后的设计方案通过了通用全球发动机耐久试验和热循环试验。  相似文献   

9.
汽车发动机用隔热罩主要对其保护的零件起阻隔外部热量、降低表面温度的作用,并且隔热罩还要有足够的耐交变振动的能力和使用寿命。这使得隔热罩本身需要满足一定的设计要求。通过列举实例的方式,概括阐述隔热罩的两种设计方法,以及设计完成后需要校核满足的设计要求。同时针对隔热罩模态优化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确保隔热罩设计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实际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一两自由度密频近线性系统主共振响应分析 ,揭示了由于密频内共振的存在 ,密集模态坐标的运动将产生复杂的非线性响应饱和现象 ,此时 ,线性模型失效 ,必须采用非线性模型 ;同时 ,讨论了线性模型失效与激励强度、系统初始条件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催化器结构对消声器性能的影响,在催化器内加入细插入管建立新催化器模型来模拟催化器的内噪声传递及损失,分析并对比了安装与未安装催化器的消声器的噪声传递损失,运用GT-Power软件建立摩托车发动机工作过程与带催化器的消声器的耦合仿真模型,得到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的插入损失和压力损失。分析结果显示,消声器在中低频段消声效果较好,在中高频段消声效果较差。根据仿真和试验结果对消声器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的消声器在发动机各转速下消声效果得到改善,插入损失增加3~5dB,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型柴油机消声器支架共振使排气接管产生断裂的问题,对比分析优化前后两种消声器支架系统,通过仿真分析计算出优化后消声器支架系统的模态,通过模态试验测量优化后消声器支架系统的模态,并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同时对比分析优化前后消声器支架系统消声器本体的振动烈度,得到优化后结构优于原结构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模态分析作为有限元分析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方法,很好的对发动机零部件系统模态进行预测,为零部件系统设计避开发动机共振频率提供建议。本文结合几个实例,针对试验出现的问题,用模态分析方法找到问题根源是因为固有频率较低,在发动机工作转速范围内出现共振导致零部件失效,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针对某新型内燃叉车在怠速工况下出现方向盘振动过大导致舒适性较差的问题,以该款叉车试验车为对象,研究从发动机到方向盘的振动传递情况,通过TPA(Transfer Path Analysis,TPA)传递路径试验确定叉车方向盘振动峰值频率,通过TPA传递路径分析确定发动机各悬置对方向盘的振动贡献量以及各条路径对方向盘振动的影响,确定该叉车方向盘振动过大舒适性差的原因是发生了共振。为了验证,对方向盘进行约束模态试验,得到的方向盘约束模态频率与振动峰值频率吻合。最后通过方向盘结构优化改变方向盘约束模态频率避免共振,基于ISO-5349进行方向盘手传振动舒适性评价,振动舒适性得到明显改善,有效解决了问题。  相似文献   

15.
某型航空发动机管路振动特性的有限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发动机工作过程中一段管路重复发生泄漏的情况,利用有限元方法对该段管路模态进行了计算,得到了管路的固有频率及模态振型。结果表明,该段管路的固有频率与发动机的工作转速频率很接近,管路与发动机工作产生共振,是造成管路损坏泄漏的原因。在此结论的基础上,采用了相应的措施,解决了共振问题,提高了发动机工作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吴群  吕岩  李耀祖  谭龙龙  仪垂杰 《机械》2021,48(6):8-13,19
为解决某制氧厂增压机组隔声罩通风问题,需要在隔声罩壁上开孔并安装通风消声器.首先利用NOR848声阵列成像仪识别了主噪声源为二级压缩机,继而采用近场声压测量对增压机二级压缩机进行了详细的噪声测试与频谱分析,并结合噪声源特性与降噪要求设计了一款三层串联式微穿孔板消声器.依据三维有限元理论和管道声模态理论初步确定了消声器结...  相似文献   

17.
陈立娜  张维刚 《中国机械工程》2013,24(22):3014-3018
为提高轿车CNCAP行人保护性能,应用拓扑优化方法对某款轿车的发动机罩内板进行结构改进,以达到降低行人头部损伤值的目的。先以发动机罩内板、外板、加强板及铰链的壁厚为设计变量,采用最优拉丁方法生成样本数据,通过仿真分析,构建了关于发动机罩质量、头部损伤值及模态的Kriging近似模型;然后利用NSGA-Ⅱ(非劣分层遗传算法)多目标进化算法寻优求解。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发动机罩不仅安全性和防振性得到改善,而且质量减小,模态值提高,实现了安全、防振及轻量化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某轿车发动机罩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得到发动机罩的固有频率和振型。运用HYPERMESH与NASTRAN软件对发动机罩进行了模态分析计算,得出发动机罩的低阶模态特性。总结优化发动机罩模态特性的方法,以解决发动机怠速时发动机罩的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降低离心式风机的噪声,首先分析了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的噪声特性,确定了风机的频率范围为250~8 000Hz时的声能占总声能的72%,且噪声的频率峰值为1 000Hz;接着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确定柱状壳体结构消声器不会产生共振现象;最后采用噪声测量系统对五种阻性消声器分别进行了倍频程分析和总声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第五种消声器时,对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降噪效果最好,在距离消声器1米处,噪声总声级降低了约8.27d B(A)。此时风机的主要噪声频率为250~8 000Hz,此频率范围的声能约占总声能的66.2%。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离心式风机的噪声,首先分析了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的噪声特性,确定了风机的频率范围为250~8000Hz时的声能占总声能的72%,且噪声的频率峰值为1000Hz;接着采用有限元模态分析确定柱状壳体结构消声器不会产生共振现象;最后采用噪声测量系统对五种阻性消声器分别进行了倍频程分析和总声级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当采用第五种消声器时,对AY7-41N056A型离心式风机降噪效果最好,在距离消声器1米处,噪声总声级降低了约8.27dB(A).此时风机的主要噪声频率为250~8000Hz,此频率范围的声能约占总声能的6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