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市地处长白山余脉,松花江上游。市域面积27120km^2。市区面积3636km^2;全市总人口451.4万人,市区人口198.5万人。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城市滨水区发展历程和阶段特点的基础上,提出滨水区更新中包括功能、环境、运行模式的多层面的研究探索,并以白莲泾两侧地区的规划为例,对基于这些研究重点所做的规划实践进行介绍,并对已实施的白莲泾滨水区域更新改造的建设成果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3.
水是自然生态中的"血液"与"灵魂"。城市滨水区景观带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是市民活动的"城市"客厅。文章以思南县乌江景观风貌带为例,从规划现状的优劣势分析入手,阐述了该滨水区景观带规划的理念与策略,最后进行总结与反思,为城市滨水区景观带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乔飞 《四川建筑》2009,29(5):28-30
遵循新农村居民点建设应达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要求,结合陈集村居民点规划设计实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它的设计原则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5.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后世博时期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重要战略部署。面向转型和发展的总体要求,2010年闸北区开展了苏河湾地区城市设计的国际方案征集和深化工作。回顾了城市设计工作中,通过多种理念和技术手段的创新研究,在重新审视定位、转变产业结构、拓展发展空间、传承历史文化、推进规划实施等方面,进行的规划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城市滨水区更新与复兴是当前我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热点.本文以杭州市江河交汇区城市设计为例探索城市滨水区的更新设计.规划以"文化休闲、现代活力、生态和谐"为设计理念,着力打造多功能滨水公共空间以及宜居的滨水住区.  相似文献   

7.
张剑龙  彭阳 《华中建筑》2010,28(3):125-128
该文通过挖掘滨水区的独特性,分析滨水区在城市开发中的深层矛盾,总结出面向市场与开发的城市设计共性经验,进而结合武昌滨江区域的实际特殊情况,提出了武昌滨江区域综合开发的设计方法和控制手段,以促使武昌滨江地区的有序发展和形象塑造。  相似文献   

8.
实施效果是城市设计编制和实施管理的核心内容。文章试图通过厦门市城市设计的实施效果检讨,探讨城市设计应对实践要求的编制与实施管理方法,以期促动对城市设计可操作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乔飞 《江苏建筑》2010,(1):6-7,73
遵循新农村建设规划应达到"布局合理、用地经济、设施完善、生活方便、便于管理、环境优美"的要求,结合陈集镇伏尧村规划设计实例,较为详细的介绍了它的设计原则和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0.
黄国贞 《华中建筑》2008,26(10):189-193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重要的生态、景观敏感地区。如何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滨水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该文通过在无锡渔港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引入生态安全格局的理念,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规划控制方法,期望对同类案例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1.
目前,基于CAD的规划设计模式尽管满足了快速绘图的需求,但是由于其图形数据语义模糊、难以规范而不能够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和规划地理分析所直接使用,从而影响到规划设计和管理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传递,以及规划分析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为此,提出了基于规划地理信息建模的规划设计模式,该模式实际上是对城市的现状和规划进行建模。统一的规划地理信息模型可以在数据层面将规划设计、管理、监督、评估等各阶段工作有机衔接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共建、共用,以完成协同工作。该模式还可以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随时为地理分析供给数据,方便两者的有机地融合。之后,基于Arc-GIS软件平台在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初步实践了这一模式,探索了相关技术路线,总结了该模式的特点、效果和可能面临的阻力。  相似文献   

12.
在国土空间治理背景下,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生态系统不健康等问题,实现健康可持续的城市物理环境,已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议题。风环境、热环境、声环境的数据综合分析及城市物理环境与空间形态的耦合优化研究,为城市空间品质提升提供了技术方法支撑。从城市物理环境量化模拟入手,结合多尺度城市设计整体性实践,构建物理环境现状模拟-耦合优化-设计提升的方法框架,并通过钱塘江滨水区的实证研究,探索了城市设计过程中基于城市物理环境模拟优化的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及多尺度优化策略,以期将精细化的城市设计思维融入空间规划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作为城市首选的亲自然环境,滨水区成为人居环境建设关注的焦点。合理的范围界定是滨水区相关研究开展的关键,也是滨水区更新与开发的首要任务。该文在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多维度视角出发,分析滨水区空间界定影响要素,结合生态特征、要素布局、空间格局、可达性、感知性构建“五维一体”界定体系,制定界定标准,进而归纳出合理的滨水区界定方法。同时,该文以沈阳浑河滨水区为例,依托新技术方法开展实践探索,结合现状情况获取多维度协同下的综合界定结果,明确滨水区空间界域,为滨水区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推进,乡村地区的村庄规划成为下一阶段的重点工作。文中以厦门市为例,通过梳理村庄规划的发展历程,剖析以往村庄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进行全域统筹、面向实施的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可行做法,包括加强村庄编制体系衔接、编制内容指引和动态实施管理等,并提出村庄规划编制管理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杨文敏 《安徽建筑》2006,13(3):30-32
仙居新区重点地段滨水区城市设计以保护生态、发展旅游休闲配套产业为核心和切入点,重点发展与控制滨水岸线空间形态、土地利用、景观物质与空间格局等,形成既保持山水特色,又具有现代景观效果,富有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山水生态型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16.
遗产地与其他城市建设片区不同,其资源具有唯一性与不可复制性的特征,是城市特色的重要体现。因此,遗产地的规划落地尤为重要,需要审慎对待。为了遗产地规划更好地落地,规划的编制和实施需要走两步:一是走得更深;二是走得更远。走得更深指的是在规划阶段除了风貌尺度等空间形象的控制之外,更要着力去协调解决更深一步的各专业落地技术问题;走得更远是指从单一的规划成果管控向总包协调、陪伴式引导与控制转变。  相似文献   

17.
在新时期住房建设的背景下,以“好房子”作为目标,指引我国住房建设新方向,也亟需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本文以高品质住区规划设计为主题,借金泰山河砚住宅项目的实际应用,探讨了品质住宅规划的特色、可持续设计的理念以及集成建造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在存量发展阶段,城市由快速扩张转向"修补、调整和更新",使得致力于空间品质提升和公共活力激活的城市设计作用日益突出。当前,城市设计实施表现出单一的强制性实施特征,这与城市设计遵循的"活力公共、人本回归、多元创新"等理念背道而驰。文章检讨了当前城市设计的实施机制与潜在问题,倡导从静态蓝图向实施行动转变,注重设计实施的主动性和诱致性,构建基于多方协作与共同行动的系统性实施路径,并以深圳观澜河生态文化走廊规划设计为例,探讨实施组织和协作行动中的成效与困境,以期为城市设计实施机制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小布镇受苏区振兴政策的影响,城镇建设日趋活跃,本次规划以面向实施为基调,以红色、绿色、古色小布建设为主线,以具体项目为抓手,解决规划与实际建设脱节问题,促进规划能够真正落地实施。  相似文献   

20.
某些城市滨水区的开发建设给生态环境和城市结构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并导致滨水环境"国际式"模式的出现。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重庆市滨水区建成环境为例,针对"隔""断""割"等问题,提出绿色设计理念和"连通性"设计方法。在改造设计过程中,尝试重构自然生态和水文的连通性、城市设计的连通性、历史文化的连通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将人、河流与城市紧密联结起来,达到人、社会同自然生态的和谐,从而为居民提供一个特色鲜明、功能多样、绿色生态的滨水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