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铁国贸站“轨道+”模式改造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卫良 《城市规划》2016,(4):99-102
正土地资源紧缺倒逼建设用地使用由增量扩张向存量更新转型,加大存量用地更新改造力度已成为许多城市建成区优化功能、提升品质的重要路径。而轨道交通线路及车站作为大城市中重要的空间联系纽带与节点,将成为城市建成区更新的触媒,产生"轨道+"模式的多重更新效应。"轨道+土地"将提高车站周边地区土地使用综合效益,"轨道+环境"将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
《规划师》2015,(7)
在国家严控城市新增建设用地政策的刚性约束下,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转向存量挖潜,城市建成区的存量土地价值被重新重视。幸福路地区作为昔日西安市重要的国家军工企业聚集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如今,工业土地产出下滑、空间资源供给紧张和主干道路交通拥堵等成为该地区日渐凸显的问题,对西安市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带来了不利影响。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工业老区的生活环境,西安市政府以国民经济"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契机,借助幸福林带的修建,对幸福路地区进行更新改造,达到充分挖掘城市存量用地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以集约利用土地为导向,发展了一种分类测度建设用地碎化的指数方法,并分析了顺德城镇建设用地的碎化情况。结果显示:尽管顺德建设用地的整体破碎度较高,但相对而言,建成区内的工业用地和村镇居住用地更为破碎;在用地总量约束下,为了提高城乡空间品质以及降低建设用地的碎化度,建成区内的土地整理应作为重要的规划工具。顺德案例也表明,在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与建设用地的总量扩张相比,用地碎化对城乡环境品质的影响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资源约束一直是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上海市工业用地比重过大且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低,威胁上海的生态安全。在上海市"总量锁定、增量递减、存量优化、流量增效、质量提高"的土地管理思路下,实施用地减量化工作不仅可以调整上海土地利用结构而且能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这是实现全市规划建设用地规模负增长目标的重要手段,也是上海市经济发展转型的迫切需求。上海市规划集中建设区外零  相似文献   

5.
张延吉  林高志 《城市规划》2021,45(12):95-103
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主要沿用"单一控制"思路,除人口规模和气候区外,尚未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的其他因素。为此,本研究从职能视角出发,以全国26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对象,揭示了36个产业部门的职能指数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值、工业用地面积人均值和比重值的对应关系。回归分析表明,城市职能是决定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人均城市工业用地面积、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比重的关键因素,其相对影响已超过既有标准中的所涉变量,但各类二三产部门对土地要素投入的需求强度不尽相同。在预测用地规模及修订现行规划建设用地标准时,建议根据重点产业部门的职能标准化指数,对规划期内的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给予弹性增减,以提高规划成果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6.
公共空间是承载社会生活、体现城市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公共空间建设,盘活存量空间资源、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品质,是新时期上海实现发展转型、建设国际大都市的重要举措。从公共空间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评估分析入手,借鉴国际大都市发展经验,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网络、袖珍广场、活力街巷、文艺复兴、街区更新等规划设想和举措,探索加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长期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上海存留了很多工业用地。根据上海市政府颁布《关于本市盘活存量工业用地的实施办法》(沪府办[2016]22号),以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工业用地转型为例,结合规划实践,探讨上海存量工业用地转型的规划方法,推动上海存量工业用地在产业升级、空间优化、管理机制等方面发生改变,促进产业升级,完善公共服务配置,提升城市品质。  相似文献   

8.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存量用地挖潜成为县市级政府获取建设空间的重要来源。工业用地在增量时代扩张较为迅速、粗放,也为更新转型带来挑战。目前,存量工业用地存在评价体系单一、更新规划过程静态化、退出机制缺乏等问题,文章从发展动力和土地绩效双维度,构建存量工业用地评价体系;以动态更新式思维,提供分类型、分时序的引导策略,构建存量工业用地动态开发“一张图”;以新制度经济学为解题范式,提供存量更新的倒逼机制、激励机制和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海沧区工业用地整合规划为例,探讨用地精细治理背景下存量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评价和空间挖掘的方法,并尝试从用地与建筑物基本使用属性变更的角度解析存量工业用地"预设选项式"的简化更新机制.结合城市宏观功能承载分区与企业用地空间灵活更新的角度,研究存量工业用地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0.
以聊城市为例,利用1985,1996,2006和2017年4期TM遥感影像资料,得出聊城市近30余年城市建设用地的变化数据,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山东省其他城市和聊城市各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数据,采用增长速度法、灰色关联法分析了建成区空间扩张的动力机制。结果表明:聊城市建成区的空间大体向北、东、南发展,且2006—2017年建成区扩张速度更快,年均增长速度高达5.52%。其中,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增长最快,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9.58%;其次是居住用地,排名第3和第4的分别是工业用地和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此外,地方财政收入是影响聊城市建成区扩张的主要因素,其他驱动力按照关联度顺序排名依次为地区生产总值(GDP)、总人口和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1.
城市活力之源——香港街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剑刚 《规划师》2010,26(7):124-127
<正>1引言1.1香港城市意象香港的土地总面积为1104.3km2,人口为697.77万人,平均人口密度为6460人/km2(截至2008年)[1]。香港境内多为山地,其中只有少量土地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香港城市建成区面积只占整个城市面积的23.4%,这使得建成区内的人口密度达到了超乎寻常的程度,如九龙地区人口密度达到43290人/km2[1]。  相似文献   

12.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成为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重要趋势。为了加快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通过分析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国际大都市转型发展的趋势和特征,提议构建"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创新导向的城市空间格局,并从明确科技创新的城市功能定位、优化以人为本的科技创新空间、完善创新人才的宜居环境、打造新型国际社区、创新土地管理政策5个方面提出上海建设科技创新中心的规划土地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城市比较赋予空间的意涵,是城市比较研究领域近年来的新热点方向。同济大学石忆邵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开展"国家大都市建设用地规模和结构的比较研究",无疑为这一领域的深化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对全世界14个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规模及结构的分析,作者得出了一些基本结论值得上海在城市建设和规划过程中认真思考和借鉴。该书指出,决定国际大都市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非常复杂,尽管人口增长和工业化是规模扩张的基础动力,  相似文献   

14.
《规划师》2015,(8)
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存在建设用地粗放扩张、新增建设用地不足等问题,因此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挖潜和再开发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传统增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评定主要强调对新增用地开发条件的评定,对存量建设用地再开发缺乏考虑。文章结合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构建存量型规划的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体系和空间管制体系,并提出优化存量建设用地、统筹减量与增量的空间管制政策,以探索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中建设用地再开发综合评定与空间管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对照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考察近年来上海和重庆工业用地比重情况,指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超常规发展的典型现象,运用理论模型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作用原理和合理性,最终根据“时间、职能、空间”三个要素提出“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结构”合理取值的三种思路,并以“眉山市工业新城概念性规划”作为案例进行佐证和解释。  相似文献   

16.
城市建成区土地空间资源紧缺,存量为主的社区营造,需要以新的视角重新审视。多年前的规划标准与市域范围的专项规划跟社区现状实际情况已产生较大偏差,需要以新的规划思路再思考。本文通过现状分析、规划解读,针对存量空间为主的中心城区,探析社区营造的新方法,提出建议措施,促进社区人本化营建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上海存在土地资源稀缺的客观现实,城市转型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住房用地需求仍在增长,传统的扩张式发展已经不适于上海。国际大城市住房发展大多曾经历或正在经历与上海相似的情况,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以纽约、伦敦、东京、新加坡、香港、首尔6个国际大都市的住房用地规划和发展空间为例进行研究,从住房规划的发展历程及侧重点、住房用地规模与住房结构、住房用地空间布局特点和住房规划实施政策等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其先进做法和可借鉴之处,以期为上海市新一轮住房发展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国际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朱韵涵 《城市住宅》2021,28(5):185-186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触及建设用地的"天花板",增量滞涨与存量博弈成为现阶段我国大城市发展的两难状态,大规模、低密度建设的存量工业用地成为开发困境中的最大主体.通过分析不同视角下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需求及存量工业用地更新的困境,并以杭州市的存量工业用地为例,解析相关政策与地方实践,总结创新用地分类、编制专项规划、配套"读地云"平台3个方面的规划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朱杰 《城市规划》2012,(8):32-39,62
空间引导效能历来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的核心内容。基于历年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城市生长极核模型、用地调控效力指数、Logit回归和用地经济效益等定量方法,对常熟几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总体布局、重点地区用地增长、中心城区用地置换和乡镇撤并等空间政策的调控效力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现实城市总体布局与规划构想存在一定偏差;建设用地扩张与土地经济效益空间不相匹配;规划调控和区位条件成为影响地块闲置率的主导因素。规划对建设用地的调控效力有所增强,但对重点镇的用地调控却出现较大偏差;中心城区工业用地的"退二进三"政策效果显著,"乡镇撤并"对城镇生活性用地的调控绩效明显,但却未能抑制工业用地的散点蔓延,"一镇多区"格局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20.
<正>以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为标志,我国城镇化即将进入以提升质量为主的转型发展新阶段1。新型城镇化要求以有限的空间资源和多元的资金来源,达到更高的城镇化质量。这就意味着未来的城市建设不能仅仅着眼于新增土地,必须重视城市建成区的存量空间资源2的规划利用。当前,除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超大城市外,大量城市尚处于增量建设远远大于存量建设阶段。但随着城市建成区的不断增加和环境资源约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