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城村完整地保留着传统聚落选址、街巷格局以及古民居等方面的信息,是闽北古建聚落的典范。该文以城村为例,从聚落选址与结构、街巷等级与形态、建筑类型与风貌等多个方面展开闽北古建聚落的研究,指出城村选址与古汉城遗址的关联性以及村落规划中体现出"城"与"村"双重特征的原因,并归纳出城村古建筑的庭院式、单栋式与独立式三种建筑类型,为历史文化名村文化脉络的传承、历史风貌的延续乃至古民居的更新等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建筑》2019,(6)
研究选取闽北下梅、城村两个自然形态传统村落作为样本,利用VR技术搭建空间认知实验平台,实现了对人在传统村落环境中的运动、头部方向及视点的跟踪与可视化分析,进而探究了村落环境中人的空间认知与行为机制。该研究从认知视角进一步阐释了传统村落空间形态规律,揭示了传统村落中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空间要素认知特性与重要价值,为村落保护乃至当代城市与建筑空间营建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3.
谢晓玲  李亚红 《华中建筑》2022,40(4):160-165
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乡村地区的盲目收缩现象开始凸显,乡村固有的特征急剧弱化,传统村落的文脉信息逐渐模糊.该文基于文化生态学,以甘肃省天水市街亭村为例,探讨村落空间形态与自然生态、社会人文等要素的相互演进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整体保护研究、规划发展及文脉传承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4.
闽北建瓯的传统村落大都有着良好的人居环境,其中郑魏传统村落建村历史悠久,村落的空间形态布局在历史的发展中与复杂多变的山水地貌格局相互融合,从村落选址到建筑布局都蕴涵着其村落形态特征的精妙之处。通过对闽北建瓯郑魏村村落空间形态在其整体村落格局、内部空间秩序、建筑形式的特征研究,从宏观到微观视角探究其村落空间要素,解析郑魏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广西灵川县熊村作为我国第一批传统村落,目前仍较完整地保留着其悠久的聚落空间。通过调研走访和文献查阅,从物质、社会和精神三个空间层面,探讨熊村文化生态空间的内容及其属性特征,基于文化生态的视角,有针对性地提出空间保护更新策略,以实现熊村风貌特色的传承,生态肌理的延续以及文化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福建北部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至今尚存数量众多的名村古镇。它们选址考究、布局严谨、风貌古朴,是闺北先民的智慧结晶.见证了各民族文化于该区域的交汇融合.是值得载入中华文明宝库的珍贵历史遗迹。然而,快速推进的城市化进程以及现代化生活模式给这些古村镇造成很大:中击.村镇居民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宜居性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在规划改造时既保护古村镇的历史风貌又使该地区的内在文化脉络得以传承延续.如何兼顾传统民居的文化寓意与现代宜居性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本文阐述了闽北文脉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双重内涵.分析了古建聚落保护及村镇改造面临的挑战.并以福建省武夷山市城村为例.提出具体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问题是多年来困扰社会的难题,垃圾分类及后期处理工作对建设美丽乡村、保护传统村落意义重大。本文通过对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内主要旅游区域进行现场调查,观察及记录村民与旅客处理垃圾的行为;通过访谈,了解垃圾处理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其管理方法;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得出村民与旅客对当前小洲村生态环境的满意度等。全面调研小洲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分析目前小洲村环境管理不佳的原因。最后,提出改善小洲村垃圾分类及处理的建议,供其他传统村落参考。  相似文献   

8.
晋东南传统村落数量众多,古村内祠庙建筑种类繁多。文章以金代遗留的屯城村东岳庙为代表,试图以点触面,实现对晋东南其他传统村落内村庙建筑认知的触类旁通。文章首先简述东岳庙背景概况,并以碑刻史料和实物为依据,对屯城村东岳庙进行特征研究,总结了屯城村东岳庙在建造过程、历史沿革、选址原因和场所记忆等方面与村落之间存在历时性、共生性、统一性和复杂性的基本特征。由于村庙的修缮营建与村落演变中的人居环境建设、宗族结构演变、心理精神需求等有关,故而在一定范围内村庙的修建发展史可视为村落的变革发展史。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是在长期的农耕文明传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传统街巷作为支撑村落形态"骨架",既是遗产的物质载体,又是一种文化空间.文章以太行山区平定州的上董寨村、宋家庄村、下马郡头村和西锁簧村四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运用类型分析、空间尺度量化等方法,对街巷的生成原因、平面形态、比例尺度、界面特征等进行分析,揭示了太行山区传统村落街巷空间内在的地域性特征,以期有效传承与保护传统村落的原生性特色,使地域性空间特色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
<正>传统村落,是中华文化千年农耕社会的历史产物,承载了千百万国人的文化血脉和乡愁归宿。村落的公共空间,是居住在内的村民日常生活的活舞台,它不仅承载着村民多方面的交流活动,还融合了多元地方民俗文化。由于城市发展快速,大量劳动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农村人口空心化,生产力低下,发展缓慢。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美丽乡村”,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传统村落的更新与保护被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任彬彬  谢超 《建筑与文化》2016,(11):160-161
传统村落有着丰富的自然及历史人文景观,其中蕴藏的生态智慧正是传统村落价值的体现,是村落文化价值认同的根基,也是传统村落保护与传承下去的内在驱动力。以河北省井陉于家石头村为例,分析研究冀南山区传统村落的生态智慧及其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以生态适应理论为基础,对辽宁省阜新市佛寺村的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建筑特色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从合理利用地形条件、适应地域气候特征、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和适应当地风土人情、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及民族文化传承延续等方面的自然生态适应性和社会环境适应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析初探——以肇庆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文化景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的两个层次和三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祈求实现传统村落的有机发展。以肇庆为例,首先分析其在广东的文化形态分区区位;再以肇庆辖区内22个传统村落为例,运用该分析框架进行文化景观解读。最后,本文提出传统村落的动态发展结论,并指出传统村落未来发展的两大类型及其发展方向。其一是城镇化的传统村落,应在变化中传承村落原生的文化基因。二是再村庄化的传统村落,应建立“环境-产业-社会”协调互动的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水窑洼村的石窑洞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绘、问卷和建筑性能分析等方法,学习前人建造智慧的同时,整理发现石窑洞民居普遍存在的通风、采光、潮湿等问题,综合考虑当地石窑洞建造特点、传统村落保护条例、村民意愿以及改造成本等因素,提出节能改造策略,为传统村落民居建筑更新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威  李翅  王静文 《风景园林》2018,25(8):91-96
生态适应性研究是剖析传统村落生态理念的重要角度。介绍生态适应性的概念及研究进展,传统村落生态适应性研究包含2个部分:自然生态适应性和人文生态适应性。概述京西古道沿线传统山地聚落的宏观生态适应特点。以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为例,立足于5个研究视角分析其自然及人文生态适应性,引入软件模拟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山地村落的生态适应理念予以总结,以期对中国今后的山地村镇规划与发展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福建省北部山区的传统村落具有独特的山水环境格局,其村落公共空间体现了村落的生命力与核心力。本文以闽北传统村落下梅村为研究区域,在分析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的基础上,研究村落滨水公共空间形态与功能的发展矛盾,进而对将来传统村落滨水公共空间的良性发展提出若干思考和建议,以促进村落保护和发展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邯郸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其传统村落中古建筑的形式、风格、色彩彰显了其古城个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村落风貌。为了保护传统村落古建筑色彩,引起人们对建筑色彩保护的重视,本文以固义村为例,对其古建筑色彩现状、成因进行了深刻分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出古建筑推荐色谱图,最后提出了具体的保护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村落的发展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生态力量,它们影响着中国50%以上的人口生活。土家族传统村落是土家族人生产生活的聚居地形式之一,承载了该民族的数千年历史文化。研究土家族传统村落的生态性不仅是对其民族文化、技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为如何在建设发展中保存其生态性打下基础。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乡石堰坪村是一个典型的土家族传统村落,保存着良好的乡土文化、村落及建筑状态。其生态性的研究,是可持续发展生态村建设科学的基础背景资料。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研究传统村落,取其精华,为能源供给、生态技术引进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所需要改进、提高的方面给出了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