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华南理工大学建于1952年,校址为原中山大学石牌校区旧址,即如今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随着数十年的办学历程,华南理工大学整体风貌较建校之初又有了一定的调整和变化。进入21世纪,又分别建立了大学城校区和广州国际校区。本文从传统礼乐文化思维对建筑规划设计的影响角度,梳理了华南理工大学在新老校区规划结构设计上的发展、变化与创新,对比各校区规划结构的异同,指出"礼乐相融"规划思路下营造的规划结构更能适应未来高校建设的发展需求,可供未来更多高校校园的相关拓建规划建设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早期校园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和文化价值,是我国近代大学校园规划和设计的典范,然而关于其校园规划思想的研究却比较匮乏。本文根据设计师开尔斯和莱文斯比尔的设计手稿以及多种关于校园建设的原始文字档案,从时代背景、建校理念用地环境三个方面分析影响早期校园规划和建筑形制形成的因素。旨在全球视阈下解读武汉大学早期校园规划思想,凸显出武汉大学校园规划及建设的全球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罗瑜斌  李丹阳 《华中建筑》2014,(10):155-158
东莞高校校园建校模式大体分为传统集中式和现代自由式。两种不同的高校建校模式在校园规划、建筑形态、绿化景观和道路交通上各具特点,从而体现出不同的校园建筑文化。为了研究两种高校校园建设模式给使用者带来的影响,该文采用问卷统计的方法对东莞6所高校校园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使用者对现代自由式高校作出了相对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该文详细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团队对北京工业大学图书馆的改扩建设计方案。设计针对旧图书馆的现状问题,基于校园与师生的共同愿景,通过改扩建工程实现了图书馆与校园的空间融合以及图书馆建筑自身的新旧融合,塑造出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的大学校园交往活动场所。设计为在校师生创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空间的同时,强烈激发出大学校园的内在活力。设计团队通过该次实践,希望能够为我国校园建筑的改扩建设计探索一种参考和借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5.
华南理工大学五山校区(下称华工)校园办学历史悠久源长。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创立国立广东大学(国立中山大学)。国立广东大学即华工的前身。自国立广东大学创办至今,校园物质空间形态经过了数代变迁。本文通过对在华工档案馆及以往文献资料中查询得到的历史地图的解读,串联起华工校园物质空间形态的变迁历史:校园早期规划确立"钟"型布局;根据校园"山峦叠翠、池沼荡漾"的特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校园;发展过程确定了校园南北中轴线及东西向轴线;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建设密度不断加大,向东南西北各个方向拓展。本文创新性地通过历史地图的读图发现,拟为华工校园规划建设提供详实的历史资料,进一步丰富岭南近代规划与建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传统校区是高校历史文化的载体,有着特有的文化底蕴和场所精神,正是这种特点决定了它不同于新校园建设,必然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华南理工大学历史悠久,研究石牌校园历史建筑以及与之相关的普通性和特殊理论问题,不仅是这一处于岭南地区近代高校建筑遗产保护本身的需要.而且可以为其他的近代大学校园历史建筑的保护提供参考与借鉴,积累相关保护经验。这样有助于揭示出校园内部各要素相互间的关系,从而把握其发展规律,发现校内规划的场所精神,为校园的发展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7.
何健翔,蒋滢     
正第一次独自远离家乡,第一次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龄人共同学习、生活,第一次自由地在某种未知但令人神往的综合性学科中畅想和游历。在华南理工大学(华工)求学阶段的回忆极其丰厚,这段回忆以及相似的经历构成了我们今天共同生活和创造的基石,尽管这种记忆对我们俩而言不尽相同。对于当年未谙世事的建筑学子,校园的景物、场所和氛围给了我们一个独特的建筑起点;而校园中5年自由的梦想和学习时光则赋予我们今后的建筑人生一个不断开放和求知的  相似文献   

8.
很多大学都坐落在蒙特利尔,如康考迪亚大学、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QAM)以及蒙特利尔大学(UdeM)。自从这些大学建校以来,其校园就是一直是主要建筑作品的栖息地。本文将围绕着康考迪亚大学的工程学、计算机科学和视觉艺术这几个学科的综合大楼(EV-Complex)、UQAM市区校园的扩建建筑以及作为UdeM的扩建项目——高等综合理工学院一部分的Claudette MacKay Lessonde和Pierre Lassonde馆展开论述。虽然这些工程都拥有相似的建筑感,但它们也展示了极为不同的设计技巧。  相似文献   

9.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沙龙坐落于华南理工大学校园的东湖边上,建筑面积约为450平方米。建筑沙龙的建设主要考虑了三方面的理念:在物质建设层面上,希望通过建筑沙龙的建造,形成一座桥梁,将建筑设计研究院、  相似文献   

10.
一、《绿色校园评价标准》编制情况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我国"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绿色校园建设"的方针政策;实现校园设施的全寿命周期内节地、节能、节水、节材、保护环境、保障学生和教职员工健康以及加强学校节能运行、教育推广管理的要求,引导我国绿色学校的健康发展. 2010年6月,受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托,由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绿色校园学组会同同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20多家单位,绿色校园学组组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教授担任主编,何镜堂院士和刘加平院士担任编制顾问,开展中国绿建委学会《绿色校园评价标准》(以下均简称为《标准》)编制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2014,(4):92-93
<正>学研中心位于林大校园的东南角,它的双重性表现在面对清华东路的城市表情和回应校园的亲和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它在"角部"的控制力以及重构校园秩序的新策略。建筑风格选择了一条"中性"路线,建筑色调与主楼趋同,对外保持校园沿街的统一性;对内调和着红砖和灰砖的老建筑。均质化  相似文献   

12.
1999年,埃尔曼.朱尔特和吕克.罗伊斯完成了科特赖克VTI、DBSO、BUSO和VIVO等学校的校园总体规划。不久以后,新的地区技术中心(RTC)规划就启动了。地区技术中心是一个教授高级机器人技术业余课程的自主性非营利组织。而包括多个不同技术学院的大校园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建筑组合,其中容纳了旧工厂和工厂主管住宅、校园建筑,以及一系列风格不同而质量参差不齐的其他建筑物。  相似文献   

13.
南方科技大学自2012年教育部同意建校以来就因先锋教改的观念而备受关注,但迄今为止其校园空间建设还未能将教育理念充分物化。因此在2017年11月由本校人文科学中心唐克扬教授牵头邀请国内著名校园建设专家于南科大举办"创新高校校园规划建设前沿研讨会",为即将到来的校园二期建设出谋划策。本文以师生"对话"的文体展开,通过"设问"与"反问"的方式探讨未来南科大校园规划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及教育事业的发展,校园不仅仅是一个能遮蔽风雨的场所,它更承载着积累知识、塑造人的品格、极大满足人们认知和探索的欲望、紧随时代脚步的职能,然而原有的校园建筑、校园环境及分散式的小型中学校区已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现以实际工程为例,提出"结合实际地形及规划条件"的原则,分析山地校园建筑在地形复杂及规划实...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历经百年之久,校园建筑承载着办学的发展沿革,成为历史文物保留下来,见证了我国高校办学的百年历程。现存校园历史建筑几经维护、升级改造后,继续为教学科研服务。以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历史建筑为例,总结校园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索如何改善建筑档案管理,以充分发挥档案在历史建筑维护改造、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东红 《安徽建筑》2011,18(3):55-56,90
按建筑功能划分,校园可分为教学科研区、学生生活(公寓)和运动区、教工生活区、行政及后勤管理区(它分散于校园各处)、科技园区等5个区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决定着校园建筑规划,20世纪80年代的那种学校建筑以单元来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已不适应新的校园现状,合理规划建筑群进行综合智能化统筹管理,已成为当今教学区建设的首要决策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华南理工大学古老而雄伟的校园里,当你漫步在湖滨路上,一座具有时代气息的岭南新建筑便呈现在眼前,在湖光山色、绿树繁花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秀丽,这就是逸夫科学馆。它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加之政府及学校投资兴建的一座现代建筑。 在华南理工大学古老而雄伟的校园里,当你漫步在湖滨路上。一座具有时代气息的岭南新建筑便呈现在眼前,在湖光山色、绿树繁花的辉映下显得格外秀丽,这就是逸夫科学馆。它是由香港知名人士邵逸夫先生捐助,加之政府及学校投资兴建的一座现代建筑。 一座优秀的校园建筑,应是一座有文化的建筑。不但在使用上要满足各种教学功能的要求,而且要表达物质、艺术、精神的三重内涵,传译一定的思想和意境、体现传统文脉的延伸,塑造一个优雅、宁静而又富有文化和时代气息的校园环境,给人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 华南理工大学逸夫科学馆的建筑创作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该馆总面积7335m~2,由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两大部分组成,总的设计构思,既考虑与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保持校园文脉的延续,又着眼于现代功能的使用和室内外文化气氛的创造,在建筑艺术上突出时代和科技特色。 一、校园环境与总体规划 1.校园传统文脉 华南理工大学位于广州东郊,前身是国立中山大学,始建于1931年,  相似文献   

18.
<正>墨尔本文法学院GeoffHandbury科技中心的造型简洁,如同一座雕塑作品。科技中心的设计符合文法学院的历史传承和建校风格,在建筑外型和色彩上使"蓝石校园"特征更加突出。曲线形的建筑外形和面对的椭圆运动场地在风格和色彩上相互呼应,自然地融入到校园四周的景观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就广州大学桂花岗校区校园提升规划进行探讨,重点论述了如何通过以"大学在城中,城在大学中"的开放性理念、文脉与生态的基本理念,以及具体的建筑、景观措施,实现提升校园的环境美感、文化品质、舒适程度、社会服务的规划目标。  相似文献   

20.
求索一座实用,经济而具特色的高校建筑──华南理工大学逸夫工程馆设计反思叶荣贵一、乱中求治的定位布局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地域广阔,依山傍水,风景绮丽。校园总体规划可分为四区。中区为校的主要行政、教学区,以校办公大楼为核心,周围簇拥着一群教学大楼。东区为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