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李保峰:多年来您一直关注生态城市规划与绿色建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以及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建筑环境的场所性与地域性等,您还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建筑设计奖,请您从建筑师角度谈谈"绿色"与"建筑(architecture,非building)"的关系。您对中国当下的绿色建筑研究及实践有何建议?绿色建筑作为一个概念,在中国被广泛提及已不止10年。在今年它甚至被写入了国家的"八字方针"。然而绿色建筑并不是一个概念,也不是一种特定的类型,  相似文献   

2.
正李保峰:作为国内著名设计院的总建筑师,您有非常饱和的设计任务,在时间紧、任务重、资金未必充裕的客观条件制约下,您是如何看待和操作"绿色建筑"的?时间紧,任务重是大多数中国建筑师所面临的"常态",需要超常规的身心投入,作为大院总建筑师的有利条件是可以和更多的建筑师合作完成合适的建筑项目。建筑是为人服务的,也是城市的基本要素。以人为本、安全适用、舒适健康、环境和谐、节能环保可持续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绿色建筑不应简单地  相似文献   

3.
正李保峰:您多年来一直聚焦地域建筑研究,您还在香港大学和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做过访问学者,可否请您谈谈地域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您如何从国际化视野评价中国当下的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关于您提到的绿色建筑和地域建筑的问题,让我想到前段时间学界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地建筑设计",其实建筑设计本应该是在地设计的,只因后来的设计分工等原因,以及不"在地"或不尊重场地等设计造成的异  相似文献   

4.
记者:有人一直存在误区,觉得绿色建筑就是高成本的建筑,是很多高新技术的堆砌,请您结合您的经验谈一下看法?叶青绿色建筑的成本不是指一次性建造成本,而是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其中包括运营成本和未来维修、改造、拆除的成本,以及环境和资源的成本.国外研究资料表明,在建筑50年的使用周期里,一次性的建造成本占25%,75%的花费消耗在漫长的使用过程中.而我们面对的现实是,建造成本往往按一次性交易成本计算,这成为发展绿色建筑的阻障.  相似文献   

5.
正李保峰:您所在的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与德国具有悠久的学术渊源,德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始绿色建筑研究及实践的国家,华南理工大学是中国最早建立基于地域气候的建筑学研究平台的学校,您曾在中国和德国学习建筑学,可否谈谈两边在绿色建筑教学上的差异性?近二十年前的留德经历给了我比较和反思两个国家建筑教育和设计实践的机会。当时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建筑节能及新能源技术已是热门课题,也是我回国后便开始致力于绿色建筑研究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记者:请您谈谈什么是绿色建筑? 智能建筑与绿色建筑的关系?赖明:随着绿色生活理念的日益普及,人们开始向往在绿色建筑中轻松愉快地生活、工作,但对于什么样的建筑才算绿色建筑,学术界、产业界始终没有定论。一般来讲,绿色建筑是指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空间,同时实现高效率地利用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最低限度地影响环境的建筑物。绿色建筑是实现“以人为本”、“人-建筑-自然”三者和谐统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建筑是绿色建筑重要的实现手段和方法。以智能化推…  相似文献   

7.
虽然我们对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建筑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绿色建筑具体是什么样,有没有实际的应用,应用的效果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为了配合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解读,我们在这里介绍美国2013年评出的十大绿色建筑,以期增加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AIA COTE)是美国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机构,从1997年开始,每年评选全美十大绿色建筑,迄今已有15年了,应该说对绿色建筑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我们两国国情不同,绿色建筑的行动方案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通过交流与借鉴,也会使我们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8.
正欧雄全:谭老,您好!很高兴能访谈到您。作为咱们湖湘建筑界的资深前辈,我们想您在湖湘建筑发展史上肯定也经历过着许多的故事,我们也希望您能跟我们讲讲,您那一代建筑师的创作环境应该是很艰苦的吧?谭正炎: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建筑师来说是走过了很艰苦的旅程的,特别是在湖南,不开放。50年代我们对苏联是很崇拜,西方建筑是不准提及的。59年以后,又反对苏联化的建筑,因为我们跟苏联的关系破裂,一切援助、资料、专家都撤走了,我们的建筑创作走向一个迷茫时期。这个时候的建筑,就世界建筑来说正逢现代建筑潮流,功能是第一的,实用、经济,在  相似文献   

9.
正采访上海维卡技术总监陈祺的方式是别致的,约了几次,他都忙于工程项目或外出讲学,就连电话采访的方式也难以实现,我们只好将采访提纲发电子邮件给他,让陈总抽空回答。陈总学识渊博,尤其对UPVC门窗和绿色建筑富有独特的见地。记者: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建筑已不仅仅是个名词,而是在整个建筑过程中需建筑、建设部门遵循的标准。您如何看待《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对于整体塑窗行业未来的影响?将在哪些方面对于塑窗产生利好?陈祺: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是当前或在今后一段时间,行业内讲得很热的话  相似文献   

10.
《中装》:您如何看待国际、国内绿色环保设计发展现状?您认为绿色环保设计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如如?单:绿色环保设计是以节约能源、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来建造低环境负荷下安全、健康、高效。舒适的环境空间.是人、环境与建筑共生共容、永续发展的新建筑模式,是“四节两环保”的建筑。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们对近年来兴起的绿色建筑已经耳熟能详,但是绿色建筑具体是什么样,有没有实际的应用,应用的效果是什么,对这些问题我们还没有明确的认识。 为了配合对“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解读,我们在这里介绍美国2013年评出的十大绿色建筑,以期增加我们对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认识。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AIA COTE)是美国建筑环境方面的权威机构,从1997年开始,每年评选全美十大绿色建筑,迄今已有15年了,应该说对绿色建筑的建设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然,我们两国国情不同,绿色建筑的行动方案也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但通过交流与借鉴,也会使我们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12.
黄宁:罗伯特·威尔教授和布兰达·威尔教授你们好,我想代表《智能建筑》杂志对您二位做个通讯采访.我知道你们夫妇是享誉世界的绿色建筑权威,上世纪90年代初你们在国际上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现代绿色建筑理论,今天能对二位进行采访也是我的荣幸.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绿色建筑需要住宅产业化强有力的支撑 记者:武汉是全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试验区,这几年的城市建设的力度很大。在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的同时,积极发展绿色建筑。您在很多场合说过,"发展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4.
建筑是人类赖以居住的栖身场所,建筑环境的好坏自然是我们每个地球人必然关心的问题,绿色的建筑环境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在搞建筑设计时,绿色的建筑环境是每个建筑师当前值得重点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绿色建筑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或者是生态建筑,这样的建筑必将会成为建筑设计的主流,在未来会受到许多人的认可。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这个概念,对绿色建筑的研究这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在建筑过程中引入绿色策略,这是一种创新,也是我们每个人所希望看到的。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绿色”、“生态”成了社会的时髦用语,建筑界也是如此,几乎每个设计方案说明书都要用到“绿色”、“生态”这些词汇。是的,我们需要绿色建筑,绿色建筑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访     
徐朋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装饰装修》杂志社长兼总编辑《中装》:您觉得绿色环保设计百强企业的评介活动对行业有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协会为什么要力促此次论坛的举办?徐:我觉得这个活动非常好,因为实现绿色建筑的这样一个目标需要我们做很多的工作和极大的努力,而设计是一个  相似文献   

18.
正UED:我们知道您在少年时期就十分擅长演奏手风琴。您也曾经说过最喜欢在五线谱上作画,甚至在您的某些平面作品中也体现出了对音乐和建筑关系的探索。音乐对于您的建筑生涯究竟意味着什么?丹尼尔·里伯斯金:我热爱音乐。音乐是建筑的灵魂。两者都令人产生情与理的共鸣,因此直击人心。没有建筑,音乐就如同噪音一样喧闹;没有音乐,建筑亦沦为一件普通的商品。UED:在《破土》一书中,您向我们呈现了纽约建筑师全然不同的一面。在您的笔下,建筑师更像是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甚至是流行歌星,这与公众最初对于这一职业的认识大相径庭。至少在东方人的眼中,建筑师们通常是谦逊、稳重的代名词。您认为对于一个好的建筑师而  相似文献   

19.
1 建筑电气:您是上海市建设系统学科带头人.也是全国建筑电气行业从事电能质量研究的权威,、最近几年。您和您的团队进行了一个规模很大的研究课题,对上海市的医院、高(超高)层办公等多类建筑进行了系统的谐波测试和数据分析工作.这是一项辛苦的工作.同时也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相信课题的成果不光是上海受益,全国的建筑电气从业人员希望从中获得借鉴。我们《建筑电气》一直很关注这项研究.我们杂志的读者朋友也很希望了解研究内容.尤其是谐波计算经验公式等具有实用价值的成果。您能就这方耐的情况给我们做些简单介绍吗?  相似文献   

20.
CHF记者: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态势,请您做简要分析。宋凌:我国于2006年制定了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008年正式始绿色建筑的评价和推广工作,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是2012年后为加快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绿色建筑的发展目标和推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