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建筑外围公共空间中的图底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一珺 《华中建筑》2003,21(6):13-14
由完形心理学的“图底关系”引入,分析了建筑及各种造型与空间的关系,揭示出存在地建筑外围公共活动空间中的多级图底关系,并提出以此作为指导城市空间设计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是由看得见的建筑和其他各种城市构筑共同组成的,实体部分和空间部分相辅相成。所有的城市空间都有图底关系,不同的图底关系使得城市的空间特征、记忆特征有所不同。公共空间讲的是图底关系中的空白部分与公共活动的关系,仅有当空白部分对外开放,能够用于公共活动时,才称之为公共空间;它可以分为室内公共空间和室外公共空间两部分。今天着重讨论室外公共空间,即公共开敞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的布局和结构,还有自身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3.
网络世界的图底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费菁  傅刚 《建筑学报》2002,(10):28-29
图底关系,从格式塔心理学引进到建筑领域,经过几十年在设计研究中的运用,建筑学人早已熟悉。一说图底关系,脑海里会浮现一幅轮廓清晰的图像,图像的具体形式无关紧要,重要的是,我们早已认可这种黑白分明的表达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分析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建筑使用空间和结构设备体系的关系,分析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的关系,分析形形色色城市空间的用途、规模、形状和模式,图象外表性格一样,内容却多种多样。图底关系作为工具,今天仍然发挥作用,但是人的感觉和生活实际都有了变化。20世纪60年代初,媒体文化研究者麦克卢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图底关系”理论的初步介绍,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空间的对比分析,探寻“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同时指出在现代城市设计理论与实践活动中,对“图底关系”的误解与误用的现实,最后,结合“图底关系”理论的基本特征和实际案例,对“图底关系”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城市设计和场所设计相关理论,以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广场—成都舞台为例,通过分析其图底关系,空间围合,人群活动类型,进而论证出成都舞台杰出的场所精神的营造。  相似文献   

6.
王凌 《规划师》2011,27(Z1):29-32,37
大型文化建筑集聚区是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场所的营造可从静态的空间环境、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两个大的方面入手.在静态的空间环境方面,需构建公共空间体系,处理好公共空间与建筑形体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关系.而在空间环境中的活动与寓意方面,则考虑空间环境的使用价值和社会价值,激发空间活力,使之成为功能多样、...  相似文献   

7.
探究“虚实”空间关系,创造个性化的城市空间场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黄春华  周安伟 《规划师》2003,19(3):39-41
作者利用空间的“虚、实”概念,结合格斯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类比分析中国水墨画的留白艺术手法及生态系统中的细胞繁衍规律,通过张家界城市绿化广场周边地段的概念设计的创作实践,提出创造个性化的城市空间场所工作中虚实空间的理念与原则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图底关系理论理论自产生之后就开始广泛的运用于城市设计、景观设计、建筑学、社会学、美术学等领域。在城市规划中用图底关系理论来分析城市空间与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在平面设计中分析图与底之间的关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现代化进程加快,城  相似文献   

9.
陈源林 《山西建筑》2010,36(32):15-16
以图底关系理论为基础,结合《拼贴城市》中对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图底关系的研究,分析了现代城市设计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及原因,并对图底关系理论在现代城市设计中的适用性及对城市外部空间设计的指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创造更加和谐的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10.
重回城市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栋 《中外建筑》2004,(5):17-20
二十世纪是个数字的世纪,城市空间亦成了更纯自然科学的产物,众多现代建筑理论对城市中具体的生活环境及其意义忽视或冷漠,从而不能从精神的高度把握城市的本质意义.本文通过对建筑现象学场所精神概念的探讨,试图将场所精神结合到现代城市空间的塑造中去,展现给人们一个本真的好的城市空间的可能:城市就是"场所"的创造与组合.  相似文献   

11.
黄灏 《福建建筑》2013,(2):22-24,65
当代城市空间形态正朝向系统化、立体化渐进,一种开放的城市与建筑共通的场所观念被人们所接受。处于城市空间中的建筑界面设计,就是处理建筑和城市空间的关系。本文提出,对于建筑界面设计,我们不能仅仅是满足建筑自身功能需求,还应该更多给予公共价值层面的考量,注重建筑空间和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整体考虑。  相似文献   

12.
文化体育建筑作为公共建筑的类型之一,历来都是城市中极具精神意味和充满活力的场所,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通常占有重要的地位。文化体育建筑及其内外部空间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组成单元,应当与城市空间以及其他城市空间环境单元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共存、对话和相互促进的积极的关系,以达到建筑与城  相似文献   

13.
崔静 《城市规划》2007,31(2):50-54,61
通过对道路、交通、兴趣区和零售业场所布局的关系分析,围绕零售业场所布局基本因素的人性化设计手法,结合天津城市商业建筑实例,探讨未来城市商业建筑的规划方法与购物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分析了厦门鼓浪屿街道空间的人性化特点,其街道与建筑形成良好的图底关系,值得建筑设计师借鉴。  相似文献   

15.
骑楼,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地区的城市里,随处可见,是这个地区和城市的一大特色。本文以厦门中山路骑楼建筑群为例,从建筑边界、立面韵律、空间感受三个角度出发,结合格式塔心理学的图底关系,接近性与连续性原则以及街道美学浅谈其优势。  相似文献   

16.
运用城市设计三大理论即图底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对天津市和平路商业街的建筑风格、街道空间尺度进行调研分析,对整合城市设计的方法提出见解,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共化建筑空间以建筑作为其"边界",是如广场、庭院等只有底界面和侧界面而无顶界面的建筑外部空间.人性化的城市公共化建筑空间给人一种"场所"和"领域"感,既不浪费土地,又能满足人们所需要的归属感,理应是一个供人分享欢乐、看与被看的领域.  相似文献   

18.
学校建筑和校园空间,是一种相互间围合与被围合的关系,正是由于建筑的分割和围合,才有了可戏耍的广场;反之,校园建筑也在各校园空间的围合之中,这也是一种互为图面与图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行为场所理论描述了人与场所之间的抽象关系,城市设计师的任务是将这些抽象关系具体.化,即用空间与实体的元素清晰、具体的表现出来,并且赋予不同的场所以不同的建筑环境特征.文中通过分析玉屏侗族自治县火车站片区城市设计中场所理论的应用,探讨实现这种具体化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科技馆的特性及几城市的发展,提出建筑空间形式与城市空间环境、地域文脉、功能空间与流线、绿色建筑技术等方面的设计策略,使得甘肃科技馆在现有的社会、经济、文化、技术、材料等条件下,将建筑自身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特征表达出来,达到建筑与城市相互交融的体验空间。通过建筑将周边的空间与城市生活环境带动起来,同时也是文化活动一个场所和载体,也是建筑场所环境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