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决当前大学校园改扩建中的设计问题,该研究站在以人为本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对校园公共空间的需求,通过对绍兴文理学院河西校区公共空间的调查,研究分析其学生行为特征。旨在进一步总结出现代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原则,以创造充满爱与关怀,安全、方便、舒适的校园,为今后校园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现状出发,通过前期调研与数据分析,指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基于"校园针灸"视角寻求改善校园公共空间的具体方法,总结相关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相关设计原则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某处公共空间提出初步改造方案,力求使其重新焕发空间活力,提高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3.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是实现公共空间高效使用的有力保障。文章利用Depthmap软件,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通过计算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连接值、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及可理解度,对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空间形态进行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期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5.
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问题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朱英杰 《山西建筑》2009,35(13):41-42
通过对现今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不足问题的分析,指出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营造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应注意的五个方面,以增强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提高校园公共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大学校园的不断发展建设,大学校园的空间结构越来越复杂,出现了许多视觉盲区。利用Depth map软件,在空间句法的理论基础上对江西理工大学校园的视线整合度和空间可达性进行分析,通过校园内的空间布局的分析研究,提出一系列大学校园监控布局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大学校园消极空间是校园中重要的潜在空间资源,对于满足校园使用者主体多样化的空间需求有重要意义。消极空间是存在空间的一种表现方式,具有离心性,通过合理的积极化改造再利用设计,可以有效改善其消极特性,使空间结构更加完整。文章以某大学新校区学生社区内消极或闲置空间为研究对象,从使用者需求角度出发,剖析大学校园中存在的消极空间及其特征,运用环境行为学理论寻找消极空间"活力再生"的具体改造方法。在消极空间积极化改造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实践应用,得出使用后评估状况,探索如何准确地调解使用者的需求改变与不同时期消极空间之间产生的矛盾,以期对校园空间品质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方感知是指人们通过亲身体验、深刻记忆和明确意图而对某个地点形成的主观感受。地方感知研究因研究对象、研究地域等因素的差异而产生多种维度和结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探索了北京建筑大学不同校区大学生的校园地方感知状况。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地方感知的因素有:建筑空间设计与校园文化和学科特色的融合、学生与公共空间的互动、家庭居住地等。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建设不仅要考虑设计者们的表达,也应该考虑实用功能和学生的情感需求。增加学生与校园空间的互动和交流机会,提升校园体验,有助于校园地方感知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城市扩张和高校周边建设,大学城公共空间活力逐渐陷入衰退的困境,影响了大学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文章通过对合肥大学城公共空间的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究其活力衰退的原因。并从校园文化复兴这一视角出发,期望通过一些低影响的、具备可操作性的改造手段提升公共空间活力,激活校园文化。包括:开放校园文化平台,实现大众共享;强化校园文化特色,组织主题活动;依托高校科教平台,发展文创产业。通过以上三条策略以期对合肥大学城走出公共空间活力困境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大学生公共生活的重要活动场地,在公共空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间荒废、功能变更等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就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现象,采用百度热力图及实地定点调研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避免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的规划思想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适宜的校园公共空间可以组织良好的公共生活,从而增强学生之间的团结,提高其凝聚力,并使师生们获得对校园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对北方工业大学毓秀园景观空间结构的分析,提出了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的营造必须以满足学生情感需求为设计的根本出发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场所精神的大学校园景观空间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将场所精神引入到大学校园景观空间规划中有助于营造不同功能的空间,延续校园文脉,唤起师生强烈的精神体验,发挥"环境育人"的功效。应从校园空间结构、建筑设计、景观标志设计等方面增强校园景观空间的识别性,营造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景观空间,增强人们对校园景观空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相似文献   

14.
黄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44-145
校园公共活力空间是学校公共活动开展的载体,其品质的高低、活力的大小,深刻影响着校园的学术氛围和校园文化。文章针对当今校园公共活力空间在表达方面所暴露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内外城市设计相关理论,对校园公共活力空间的主要特征因素进行简要阐述。笔者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结合空间活力营造原则,对重庆大学B区校园的主要活力空间进行表达评析,并给出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建设的不断进行,一大批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校园建设贪大、求快,致使校园建设模式化、程序化,丧失自身校园空间的特色,尤其是以校园公共空间为代表。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校园公共空间存在的问题,以场所精神为切入点,并且引入"活力场"的概念,探讨高校校园公共空间活力场的营造。  相似文献   

16.
魏黎 《城市住宅》2021,28(9):37-40
公共空间是校园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休息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校园设计与建设过程中,公共空间通常作为教学空间的附属存在,其使用价值易被忽略.良好的校园公共空间建设可提高校园面积使用率,成为校园整体规划的亮点,故有效识别和利用校园中被忽略的公共空间是研究重点.研究从校园公共空间有效利用的重要性和设计方法两方面,探讨该空间的存在价值和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17.
舒欣 《山西建筑》2010,36(3):9-11
以厦门大学三家村学生广场为例,对该广场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行为方式进行了调研分析,对其是如何感知、使用与评价校园广场空间方面进行了论述,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人性化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8.
论文讨论现代大学城新校区的发 展,以及校园规划建设、办学内涵和科技人 文等方面的品质不同,产生不同的校园特色 和社会意义影响。通过对重庆大学和四川美 术学院新校区建设的调查研究,分析和认识 山地大学校园特点建设和社会学关注的文 化价值,论及现代大学校园科技和人文协 同发展的重要性,大学校园和大学生学习和 生活相互间融合和沟通的社会问题。论文 对重庆大学城的校园规划建设和可持续发 展、学校空间品质的营造、理工科和文化艺 术类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述求、健康培养 方式等提出认识,希望对营建更加具有科学 和人文空间品质的当代大学校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基于健康理念的大学校园景观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景观作为校园人居环境及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健康问题正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基于健康理念的校园景观是健康景观从医疗领域到社会公共领域的拓展与延伸,是健康理念与景观设计结合的产物。高质量的校园空间环境的设计不能局限于考虑校园景观,而是要更加注重人在校园中活动的影响因素及景观建设过程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文章以健康和健康景观的理念为背景,针对大学校园景观建设中现存的相关问题,从生态环境、空间环境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着手,探讨适宜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景观设计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发展从重规模增量扩张到高品质存量提升的大背景下,大学校园空间的有机更新和环境再造,应以既有建筑和校园空间为载体,以填充新功能、解决新问题、满足新要求为重点,以提质增效融合生长为目标,立足于空间肌理的梳理和空间形态的重构,通过融合、共享、整合、关联、重构、织补等技术手段和设计策略来重新激活既有校园空间的生机和活力,从而达到彰显文化内涵、重塑场所特征、优化空间结构、提升环境品质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