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内蒙古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调查与研究,对包头地区的藏传佛教寺庙建筑个案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藏传佛教建筑的特点,为包头地区藏传佛教建筑资料立档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包头藏传佛教建筑与传统藏传佛教建筑相比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集中表现在建筑风格上。这里既有传统藏式风格建筑,又有中原汉式建筑风格,还有将两种风格有机整合在一起独具浓郁地方特色的汉藏合璧的建筑风格,该文将包头保存相对完好的藏传佛教寺院的六座汉藏合璧建筑风格藏传佛教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从建筑的平面形制与立面风格两方面探究其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3.
宗教文化类建筑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能够从特定角度体现出特定时期内其所在区域的政治体系、文化结构以及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藏传佛教文化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自13世纪传入蒙古后,藏传佛教历经几个世纪,对蒙古人以及整个蒙古民族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寺庙建筑的建立、发展和消亡见证了一个地区在一段特定的时期所走过的路程,其发展、变迁中折射出藏传佛教的历史及社会生活的变迁。文章对现蒙古国境内较典型的寺庙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各个寺庙的单体建筑的现状及特点作出相应总结,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作为主体蒙古文化区的漠北蒙古地域,该地域内的藏传佛教寺庙是兼具蒙、汉、藏等多种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对漠南蒙古的藏传佛教统治在不同时期的政策变化,致使漠南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在数量与规模、建筑选址、建筑形态上受到了影响。为了能够更好地利用宗教来统治,清政府倾力扶植藏传佛教,鼓励广建寺庙;与此同时,清统治者又不希望宗教势力太过强大而导致清政府的统治力下降,所以就出现了各种限制与引导政策,这些政策促使漠南蒙古地区的藏传佛教建筑出现了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分析额尔德尼召寺院布局、三殿的院落组成以及建筑结构,讨论了额尔德尼召的原型为俺答汗在呼和浩特所建寺院,指出额尔德尼召的建造是俺答汗家族支持下藏传佛教传播的重要一环,排除了近代两地寺庙建筑形象变异所带来的各种猜测,从建筑学角度厘清了蒙古额尔德尼召的蓝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席力图召是清代漠南蒙古有影响力的寺庙,在蒙古宗教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席力图召汉藏结合式大经堂的资料查阅及田野调研,并对其建筑艺术进行解读。大经堂建筑是受西藏五世达赖时期格鲁派寺院建筑及装饰影响下的产物。同时,由于席力图呼图克图在漠南蒙古宗教地位的崇高,在大经堂建筑中融入了诸多政治、民族寓意的高等级装饰,使这座大经堂成为了蒙古汉藏结合式殿堂的经典作品,对蒙古地域藏传佛教建筑发展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建筑是文化的反映与表现形式,西藏佛教建筑更是藏传佛教文化的的典型代表以及物质空间与佛教文化结合的范例。15世纪初到18世纪中叶,藏传佛教的发展到达顶峰,同时藏传佛教寺院建筑也逐步成熟,有了自己较成型的建筑形制。可称之为佛教寺庙建筑的繁荣期。选择在此时期对佛教寺院中的殿堂进行空间文化分析,探索佛教文化所赋予西藏佛教建筑空间的内涵性,为西藏地域性建筑创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地域是中国藏传佛教建筑分布最为广泛的地区之一。作为内蒙古地域建筑文化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藏传佛教建筑是基于藏传佛教能够进入蒙古地域并得到自上而下传播、发展的首要因素—政治因素的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在有明确政治考虑的各朝各代统治者的政治优礼下,特别是在藏传佛教传播盛期—明、清时期统治者的尊崇与扶植下,藏传佛教建筑或间接或直接地以特定类型方式迅速植入蒙古地域,并显现出强烈的政治色彩。  相似文献   

9.
从明末至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由于统治阶级为了社会稳定、巩固边疆的政治目的,在内蒙古地区大力发展藏传佛教,因此藏传佛教建筑得以大量修建;同时,该建筑在以北京为核心的汉地也屡有建树。但由于设计理念的差异,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与承德外八庙在建筑等级、意义、建筑布局、建筑形制以及建造技艺上都有明显的区别,文章就二者在宏观的建筑等级、意义及建筑形制上的区别及形成原因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和实地调研对包头藏传佛教建筑文化的历史渊源进行了分析,从藏传佛教的传入,中原汉地文化的北渐,蒙古草原文明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对佛教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牛婷婷  汪永平 《华中建筑》2010,28(12):159-162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物质载体,从佛教传入西藏到今天,经历了不同的发展时期。该文以藏传佛教发展的三个主要时期为阶段,分析在萌芽期、发展期和繁盛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发展情况。并通过对史料和现存寺庙建筑相关数据的整理,总结在各个时期拉萨地区寺庙建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清朝时期为巩固满蒙关系,更好的统治西藏和蒙古,清统治者实行尊崇黄教的政策。在全国兴建大量黄教寺院及建筑,做为政治中心的北京也不例外。以琉璃阁和智慧海为代表的藏传佛教的建筑,它不仅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也是满蒙藏族民族关系融合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拥有400余年历史的席力图召,是藏传佛教在内蒙古地区传播与发展的见证。其寺院布局与建筑单体集满、蒙、藏、汉民族艺术之大成,承载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文中以席力图召历史沿革为脉络,研究其布局与建筑单体艺术特点,包括藏传佛教精神的彰显、皇权至上思想的植入、蒙古族文化的融合及汉式工艺的辅助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剖析其艺术特点形成的三大原因:政治与宗教的结合、人民对宗教的崇拜、以及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4.
席力图召牌楼是内蒙古地区保存完整的一座清代召庙木牌楼,是席力图召建筑群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由于清代席力图召在内蒙古地区的显赫地位,使其天王殿前的牌楼呈现了四柱三间七楼的高等级规格,为体现其藏传佛教寺庙的特征,在牌楼的装饰中融入了大量的藏传佛教装饰语汇,使其成为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一种牌楼形式,对研究清代内蒙古地区,尤其是呼和浩特地区藏传佛教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陈未 《建筑师》2022,(4):95-105
本文归纳和总结了20世纪以来藏传佛教传播区域内寺院建筑的主要研究情况。提出了以人为主线及建筑空间性为原型的研究方法、多学科交叉应用研究方法和从广域文化视角研究藏传佛教建筑的方法,以期学术界可以更有机地和深入系统地研究藏传佛教建筑,推动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玉坤  徐强 《新建筑》2022,(2):145-149
位于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的美岱召目前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人神共居,城寺结合”的藏传佛教寺庙。美岱召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其建筑空间独具特色,在维系与信众间联系的同时也象征了特有的宗教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章选择仪式为视角,展开美岱召寺庙内建筑整体布局及空间关系的考察、梳理,通过对寺庙内场所空间与仪式行为的相互性关系进行分析,探寻美岱召寺庙建筑所蕴含的丰富含义及礼仪特征,同时也例证了建筑空间和仪式所具有的深层联系。  相似文献   

17.
结合文献资料,对内蒙古席力图召古佛殿的正殿属性进行了研究,从建筑角度得出其具有正殿属性,是明末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早期寺院的正殿遗存,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8.
归纳总结了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建筑的相关研究成果及方法。提出3点研究蒙古藏传佛教建筑的新思路:以历史不断演进的眼光看待藏传佛教建筑遗存;采用既见"物"又见"人"的方法研究藏传佛教建筑,以更大的文化圈视角思考和审视藏传佛教建筑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大雄宝殿是按照某种即成规定的方式,将汉式、藏式两种建筑语汇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建筑。正是这种“即成规定”的组合形式表达了藏传佛教的宗教含义,并给予信徒特殊的宗教体验。本文以呼和浩特市乌素图召建造于不同年代、现在保存完好的三座寺庙的大雄宝殿为研究对象,进行对比分析,将三个建筑的空间秩序简化成抽象规则,阐释大雄宝殿为达到特殊的宗教体验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对土默特地区藏传佛教寺院营建历史及发展脉络加以梳理的基础上,就该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地区分布特征、选址特点做了初步探讨,并与青藏地区同类寺院做对比研究,对整个蒙古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及景观的后续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