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建筑全球一体化影响,近年来我国现代建筑造型日渐趋近,传统建筑形式正逐渐因新材料、新结构的广泛应用被取代,这使得建筑风格多样化发展受到了较为负面影响。通过分析闽南传统建筑特点,以漳州市九十九湾"闽南水乡"为例,从红砖文化、燕尾脊造型、"出砖入石"等特点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14)
在闽南古建筑中,红砖厝负有盛名。燕尾脊作为闽南传统建筑中最精致、最重要的细节之一,饱含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民俗风情。根据《教育部关于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通知》的内容与精神,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对燕尾脊这一闽南红砖厝元素进行传承,将有助于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元素的传承与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叶晓臻 《石材》2023,(9):148-150
本文分析了闽南传统建筑燕尾屋顶施工管理的内容,阐述传统建筑燕尾屋顶施工特殊性。并从燕尾屋顶材料类型与屋顶铺设工艺两个方面,剖析燕尾屋顶施工管理的要点和方法。从屋顶施工技术记载缺乏、传统建筑工匠缺乏、工匠激励机制缺乏等方面,论述燕尾屋顶施工管理的不足,再针对管理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加强策略。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古代建筑脊饰中,鸱尾作为厌火辟邪的象征,常被用于象征权力和宗教的建筑之中,在中唐之前的鸱尾呈现出似鸟非鱼的特征,而在中唐之后逐渐演变成鱼形和兽形。在敦煌遗画建筑中的脊饰鸱尾大致分为凤鸟形鸱尾和鱼形吻鸱尾,这种特殊的鸱尾形象源头是摩竭鱼的变形,不仅具有功能性特征,还兼具装饰性和鉴赏性。笔者通过鸱尾形象特征和起源以及敦煌地区的独特艺术风格进行深入分析敦煌遗画建筑中凤鸟形鸱尾和鱼形吻鸱尾的特征及成因。鸱尾的形象经过不同时期和地区被赋予不同的象征内涵,成为一种代表权力和宗教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建筑市场日益活跃,大量标志性的优秀建筑作品如雨后春笋般脱颖而出,然而像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这类结合现代科技,能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作品却凤毛麟角。厦门北站"燕尾脊"屋顶设计构思,意在结合闽南本土建筑文化和艺术特征,以其形态内涵激起人们对我国传统建筑魅力的遐思。  相似文献   

6.
屋顶是中国古代最富有艺术魅力的组成部分之一,它上面的各种装饰有着玄妙和深刻的文化意义。屋顶正脊是屋顶上两坡之间相搭合之处,"鸱尾"即正脊两端头的装饰物。它的确切形象至迟在晋代就已经出现,隋唐时期得到广泛使用。本文从鸱尾形式演变的角度概述中国建筑文化中的一种现象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脊饰是中国古代建筑屋顶上的一种特殊装饰件。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着两件黑龙江宁安县渤海上京城遗址出土的文物,琉璃鸱吻和兽头。鸱尾象征着一种传说中的海生动物的尾。对照实物结合古代建筑屋顶脊饰发展变化,渤海上京城出土的脊饰应该是早期的鸱尾而不应该叫做“琉璃鸱吻”。陈列在历史博物馆的另一件文物名“兽头”,这个“兽头”究竟是垂兽还是戗兽,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燕尾的选择     
本运用叙事学的研究方法分析闽南屋脊燕尾形式所包含的化多元统一与整体协调。  相似文献   

9.
基于地域性建筑理论,选择具有闽南特色的红砖文化与石材文化为2个切入点,对厦门近代"嘉庚建筑"1919—1962年间的本土化历程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首先追溯其本土化历程的缘起,进而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红砖文化融入南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红砖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最后研究其如何将闽南传统石文化融入南洋与西洋建筑式样,创造出具有闽南石文化特色的"嘉庚建筑",为当代地域性建筑的创作提供有益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之间自然条件差异、物产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等,这些因素影响到建筑的布局、构造、装饰等方面。"间"是中国古代房屋习以为常的衡量房屋尺度的单位。本文主要对建筑中的"间"进行解读,以及从平面布局、房间名称、等级差别、规模尺寸这四个角度来阐述闽南建筑中"间",从而对闽南传统建筑中的"间"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以来,关于侨乡近代建筑的研究已有不少,但较少有学者将"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作为一个单独对象开展历史研究。这些历史资料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社会关注度不够等问题正在快速流失,老旧废弃的华侨工厂也面临拆除的危机。因此,以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产生背景、影响因素、发展阶段的梳理、总结和对闽南近代华侨工业建筑的普查、统计,从而推进和完善闽南侨乡近代工业建筑的相关研究,同时为当代的闽南地区侨乡工业建筑转型优化提供参考,为当代工业建筑设计提供新的创作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建筑》2020,(3)
应用分形理论解析"新闽南"建筑创作,旨在从创新性的角度提升对"新闽南"建筑创作的纵深认识,从分形建筑的自相似性、尺度层级、分维一致性与文化分形4个层面来阐述"新闽南"建筑的分形创作逻辑,最终总结出其中的分形现象,拓展了建筑师对"新闽南"建筑的认知维度与设计方法,为今后的"新闽南"建筑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近代闽南红砖建筑继承了闽南传统建筑的地方特色和营造技艺,又在装饰装修上融合了域外艺术处理方法,是近代闽南红砖特色建筑发展的产物。本文以厦门莲塘别墅文物保护工程设计为例,分析病害成因,进行价值评估,提出"修其形、维其神"的保护理念和文物修缮设计方案,探索闽南红砖特色建筑修缮设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颜才添  林怀钏 《华中建筑》2010,28(7):177-179
该文从惠安石雕艺术和传统建筑文化角度对闽南传统民居建筑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研究惠安石雕在闽南传统民居中的应用是研究闽南地域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也为闽南地域建筑的创作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黄庄巍 《山西建筑》2007,33(9):52-53
以“闽南屋顶”这一建筑形式为着眼点,分析了闽台两地具有代表性的闽南系现代地域建筑实例,通过对各种手法的归纳分类,对闽南地域建筑实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侯艳芳  侯婷婷  李婷婷 《砖瓦》2022,(2):31-32,35
闽南古厝是闽南最具代表意义的传统建筑,有着极其浓烈的地域特色.在闽南古厝的传承中,"红砖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红砖厝的建筑风格不仅是闽南地区特有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红砖文化"不只是闽南古厝建筑特色发展与成就的概括,它也代表了闽南人坚韧豁达的品质和积极向上的性格,红砖厝丰富多彩的建筑表达形成了红砖文化深沉...  相似文献   

17.
<正>"地域建筑"是当下建筑学界共同尊重的准则,但这一术语的过度使用,也使得其内涵在当代建筑创作中逐渐模糊。本期沙龙主题"建筑适应性",是对"地域建造"这一命题的具体化。"适度"的"适应"是当下应当倡导的地域建筑设计创作原则。"建筑适应性"中的"适应",强调对历史文脉与所处环境的积极回应,研究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应答关联;除此,"建筑适应性"还强调对经济、技术、材料的"适度"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厦门高崎国际机场T4航站楼的设计与建造过程。从项目的设计构思出发,探讨燕尾脊、飞檐、翘曲屋面等闽南传统建筑元素在新时期交通建筑中的转化,以及直纹曲面、对角屋脊等非传统屋面语言的创新运用。回顾从概念方案到设计深化、建造优化的过程,深入剖析本项目的设计与建造要点。  相似文献   

19.
瞿袆  王娟 《建筑与文化》2023,(7):210-212
福建南安蔡氏红砖厝是闽南红砖建筑的典型代表之一。基于从伦理角度出发,对建筑进行研究的方法,文章将主要从闽南人伦理观中的尊卑上下、内外有别、长幼有序等核心观展开对蔡氏红砖厝代表性民厝的空间排布伦理与建筑装饰伦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闽南建筑伦理观是如何影响闽南红砖厝的建筑营造。  相似文献   

20.
地域文化对建筑有深刻的影响,闽南由于受到地理气候、社会及历史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个性,闽南建筑亦有独特的表现,理解并传承闽南建筑成为当今新的任务。本文通过对闽南文化的理解,分析闽南传统建筑的原型,结合实际案例研究闽南建筑地域性的现代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