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白族民居     
WS@WeqMNffiN3@gnWW WW H”Zfr /yti3Zaids 一j”5$he77lyw一一——;白族民居  相似文献   

2.
1白族民居建筑的具体特征 白族民居建筑相当讲究,其充分利用自然地形,依山而立或临水而居,与山水融于一体,构成了良好的自然居住建筑环境和群体村落.在建房平面规划布局上也有一定讲究,常见的有"一横式"、"一正两横式"、"三厢一照壁"、"四合院"等庭院式的传统民居建筑.在房屋立面装饰上也常追求造型别致,典雅清秀,特别是门楼斗拱重叠,飞檐串角,造型精巧雅致,别具一格.其照壁也形式各异、各具特色,常有独立式和庭院式之分.饰面多用彩绘,门窗走廊均雕刻精细剔透.  相似文献   

3.
白族民居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充 《小城镇建设》1996,1(1):25-26
云南大理是全国首次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名胜区之一。大理的白族民居建筑形式古朴、典雅,独树一帜,其中喜州白族民居建筑群是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全国的一件稀有古代建筑珍品。这种古老传统的白族建筑至今仍大兴广建。 大理位于云南的西北部,地形西高东低,西耸苍山,东有洱海,南北自形成绿色的平川,恰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大理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的风格特点,从自然适应性、社会适应性、人文适应性三方面,对大理白族传统民居的审美文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展现了大理传统民居独特而富有人文魅力的民族建筑品格。  相似文献   

5.
大理周城白族民居建筑文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铮  王炎松 《华中建筑》2001,19(6):79-84
通过对周城民居的实地调查与分析,该文从“尚白、夸饰、混融、实用”等四个方面探寻了白族居民的建筑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6.
白族民居是独立封闭式的住宅。院落主要由大门、照壁、正房、左右厢房、两坊一耳(即两幢楼交接处建有耳房)组成。三坊当中以西房为正房,正房对面砌有一堵照壁,照壁左前侧开有大门,房和照壁围成的院心称为天井。正房厢房、门楼及照壁相互搭配、映衬、对比,使整个庭院显得富有层次。白族民居装饰绚丽,其中又以门楼和照壁最为讲究。  相似文献   

7.
正白族人建房,无论是一户或多户建造,都必须在正屋中建一间堂屋,拟为红白喜事、供奉祖先之用。白族民居,一般一户或多户共一个堂屋。堂屋中柱顶部有一根木梁,其俗名较多,称之为主梁、大梁、脊梁、顶天梁等。其木梁的制作及安装程序也非常讲究,一般分为选梁、制梁、搭梁、踩梁、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是发展乡村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白族民居因其独特的地域性而成为大理地区乡村旅游的特色资源。通过对大理市喜洲、双廊三种不同类型白族民居进行深入地研究、分析与对比,总结出乡村旅游影响下白族民居空间形态的演变特点,为白族民居的传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照壁大量的出现在传统建筑中,在西南地区的云南大理白族民居也不例外,但其中融入了白族浓厚的地域民族特征,形成用照壁与厢房围合的合院形式,被称之为三坊一照壁的白族特色民居,因此可见,照壁在白族民居中既对外又对内的特殊位置,其装饰艺术也更为受到关注,本文主要从形式美、色彩美和雅致美三个方面浅谈到它装饰艺术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白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解放前自称“自子”、“白民”,俗称“民家”,主要聚居在今云南大理市洱海地区以及洱源、剑川、鹤庆等地。白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中,亲仁善邻,善于广泛学习和吸取其它民族,特别是中原汉民族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为我所用,既保持了本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又与汉民族和其它民族融为一体,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作出过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喜洲白族民居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六月初,踏上了南下的旅程,一去三千里,来到了彩云之南,在苍山洱海畔的大理古镇实地察访了喜洲的白族民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祖国辽阔广袤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在创造自己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自己民族璀璨夺目的精神文化。深深植根于各个民族文化沃土之中的体现率直品格、富含深邃哲理、散发诱人魅力、充满旺盛生机的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是各族人民聪明才智的结晶,是各族人民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这些异彩纷呈、姿态万千、风格迥异、形式独特的传统民居建筑承载了各民族不同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宗…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自然观的角度出发,分析白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阐述白族民民居建筑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以及传统自然观对白族民居建筑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国掀起的城镇化建设的浪潮,农村在发展和建设上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同时给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建设和发展上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冲击下,民族村落生态文化的保护与建设是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主题。本文通过对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内涵与城镇化对民族村落生态文化的影响,分析了民族村落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社会意识形态影响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建设重要性,并提出了民族村落生态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3,(16)
在城镇化进程中,由于观念和制度等原因的影响,乡村文化建设往往被忽视或者歪曲,现实中,乡村文化建设面临文化建设主体缺失,乡村文化建设后继无人,文化产业开发不足,农民文化需求满足度低,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等挑战;需要通过劳动力就地转移,留着乡村文化建设的根本,做大乡村文化产业,加强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来合力推进建设乡村文化。  相似文献   

15.
聚居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四十多万白族人民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热情和爱好艺术的民族。白族人民在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62年秋,我们对白族民居进行了调查,调查地点选在下关市与剑川之间,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的中心地带。这一地区西倚苍山,东临洱海,自然环境优美。常年多吹西南风,风力最大可达12级。本地区地震较多,有时烈度达到七八  相似文献   

16.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满意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地农民对政府征地的满意度是关系城镇化建设能否顺利推进的重要因素。文章构建以农民预期、公平感知、质量感知为前因变量,以失地农民满意度为结果变量的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以济南市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取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对假设的结构方程满意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确定影响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质量感知是对失地农民满意度影响最大的变量,其影响系数为0.70,其次,农民预期对失地农民满意度不产生直接影响,通过质量感知对其产生的间接影响为0.58,公平感知对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影响最弱,其直接和间接影响之和为0.41。提出通过改善质量感知、合理农民预期、提高农民公平感等途径提升失地农民满意度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前,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征地拆迁、农民集中居住、政策性搬迁等原因,产生了大量“涉农社区”,这类社区虽实现了居住方式的城镇化,但居住人群没有改变,仍保留着乡土文化记忆,探索乡土文化空间的重塑,有利于传承乡土文化,提升社区治理水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之路。研究发现,实施涉农社区乡土文化空间重塑,官方要发挥主导作用、居民要发挥主体作用,要根据乡土文化设计相应空间载体,并与时代文化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8.
苍洱间的白族传统民居多见“一坊一廓”、“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形式,其中以“三坊一照壁”最为常见和最具特色。这些建筑不论是朝向的选择,还是建筑材料,抑或是外观构成,都有着较强的防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以白族民居的建筑形式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白族民居的构成要素和特征、民居形象的表达、建筑艺术形式美的体现,指出在新建民居时保持传统建筑的艺术形式和元素,是寻求未来白族民居发展的主要途径,使其逐步达到尊重历史,修旧如旧,保持地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20.
《门窗》2016,(7)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大理白族民居从明朝到现代的木构体系演变过程,分别是木构构架体系、构架尺度及装饰特征。探讨了白族匠师对外来先进技术的采纳和对原有传统不合理做法的摒弃,并在这个过程中展现出白族匠师的智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