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陶瓷的元素组成能很好的反应陶瓷的种类、产地以及烧制工艺等信息,是古陶瓷科技研究中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不断面世,然而,每种分析技术都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如何针对古陶瓷样品的自身特点和具体的研究目标,正确选择和应用相应的元素组成分析技术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通过比较分析XRFI、CP-AES、湿化学方法在不同类型古陶瓷研究中的实际应用,总结得出了不同特点古陶瓷样品所适宜的测试技术和方法,为古陶瓷科技研究获取更为准确和丰富的元素组成信息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主要简述了XAFS的基本原理,国内外学者应用XAFS研究古陶瓷结构信患的相关工作,旨在推动我国XAFS在古陶瓷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挖掘更多的"潜"信息,丰富古陶瓷研究的内涵,更好地探讨古陶瓷呈色机制和烧成制度.  相似文献   

3.
高力明 《中国陶瓷》1992,(2):57-61,48
本文首先回顾了中国古陶瓷研究的进展,数学方法在地质、考古等领域中的应用和新学科的形成、发展,国内在这些方面的起步等情况.接着,对于一些可以或可能在这一领域中应用的数学方法,诸如数据库技术、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图象分析处理技术、显微结构定量化研究方法-体视学和分形几何学、热力学和动力学过程的计算机模拟、专家系统等作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近年来国内在古陶瓷,特别是景德镇地区古陶瓷研究领域中计算机应用、有关数学方法的进展情况和所得到的一些重要成果作了详细的综述.最后还对其应用前景和发展动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概述了古陶瓷研究所涵盖的科技和人文元素,并分别探讨了科技和人文元素在古陶瓷研究中的作用及意义.本文结合古陶瓷的研究现状,阐述了运用科技和人文元素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古陶瓷,对挖掘古陶瓷的优秀传统工艺、恢复失传的名瓷品种及研究古陶瓷在人类社会中所形成的文化渗透、技术传播和审美观念变迁等理论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系统地介绍了古陶瓷研究中常用的各种仪器分析方法,其中对XRF、PIXE、NAA和EPMA等方法的原理及其在古陶瓷研究和鉴定中的应用作了详细的介绍,比较和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  相似文献   

6.
李蔓  王丽琴 《陶瓷》2013,(2):13-17
古陶瓷的断源研究一直是古陶瓷研究的重要方向。主要分析步骤包括陶瓷元素成分分析以及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两个过程。从我国陶瓷研究的历程来看,所使用过的元素成分分析方法主要有核分析技术如中子活化分析法(NAA)、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ICP-MS)以及扫描电镜微区成分分析法等。这些分析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文物研究中的使用率也不相同,其中以核技术分析手段中的XRF最为常用。而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主要是应用SPSS软件的相关处理方法。笔者将对这些元素分析方法的原理、特点及局限性、应用现状以及数据处理手段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应用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基于不同产地、时代的古陶瓷在原料配方、原料的来源和处理技术的变化和不同,其最终的元素组成模式也存在相应的特点和差异。这种差异使得利用古陶瓷的元素组成来进行古陶瓷的断源断代成为可能。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发展,可以提供快速、便捷和良好重复性的X荧光成分分析技术已日渐成为古陶瓷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本文提出了X荧光成分法能真正应用于古陶瓷的断源断代的3个前提条件:(1)完备的古陶瓷物理化学数据库;(2)一套适合于古陶瓷无损测试分析的标准参考物;(3)分析者具有良好的古陶瓷工艺知识和多元统计分析知识的基础,并进行了系统的剖析。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中国古外销陶瓷研究会1982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于10月16日在古代著名的吉州窑故乡江西吉安召开。这是继浙江金华、广东新会学术会议之后的又一次古陶瓷研究盛会。到会代表140余人,交流论文105篇。会议期间,代表们还前往永和镇看了吉州窑窑址。吉州窑是宋代著名民窑,现正在研究恢复。  相似文献   

9.
随着古陶瓷研究领域的不断发展,传统研究手段难以满足科研者的需求.因此,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古陶瓷进行科学化研究已然成为常态.统计了国内从2015年至2019年间发表的古陶瓷科技研究论文.总结归纳现代科学技术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应用概况,结果显示在古陶瓷研究中常用到的科技手段主要有X-射线衍射分析(×RD)、能量色散×射线荧光...  相似文献   

10.
以2020年以前CNKI数据库收录的"中学化学教学"为主题的硕博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借助ROST6、python语言和Ucinet社交网络分析软件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对该主题研究的时间演化及发展现状、培养单位、基金资助、关键词共现、论文题目共现以及师生关系分布等进行了探索分析,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物理化学的原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在古陶瓷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应用成果,特别是在古陶瓷釉的呈色、分相釉、陶瓷釉中的气泡和坯釉过度层形成等的机理研究,并介绍了古陶瓷烧成温度和烧制年代测量的原理。随着物理化学的发展,新理论和新方法不断涌现,努力掌握这些新方法和新理论,并探索将其应用于陶瓷科学技术史研究中,将有可能出现更加显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2.
吴彤 《山东陶瓷》2021,44(1):17-20
陶瓷产业是广东清远的支柱与民生产业,但受人工成本提高、原材料涨价、能耗等因素影响,清远陶瓷产业发展面临瓶颈.随着环保要求的不断提高,清远陶瓷企业实现了"煤改气"的技术改造,陶瓷企业信息化程度也有了一定的提升.现以清远2020年34家陶瓷企业为研究样本,对清远陶瓷企业的信息化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对清远陶瓷企业的信息化现...  相似文献   

13.
BIM技术在近十年属热门研究主题,在设计阶段的应用也被广泛认可,但应用的频次却较低,基于该疑问的存在,本文首先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外关于BIM主题的文献进行国家共现、关键词共现、主题分类计量分析,利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专家咨询等方式反复去同求异,最终筛选出BIM技术在设计阶段应用的20个阻碍因素,并针对阻碍因素提出了实质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专业委员会于1986年11月6日至10日在重庆市召开了全国高温结构陶瓷学术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从事高温陶瓷和高温结构陶瓷研究、生产等部门和有关院校的工程师、教授等共120余人,会议收到论文93篇,并将摘要汇编成册。会议在报告之后,就超细粉料的制备和高温陶瓷的发展前景进行了专题讨论。会议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交流了学术思想,收到良好效果。会议由优秀论文评选小组依据创新程度、分析条理性、对实践的意义及文理情况,评选出十篇优秀论文。现将部分论文摘要介绍如下: “喷雾热分解法制备氧化物细粉的研究”,“ZrO_2超细粉性能的研究”等8篇论文介绍了超  相似文献   

15.
熊露  吴琳  袁枫 《佛山陶瓷》2016,(7):50-53
古陶瓷形态的形成和发展随着人们的视觉、心理、应用和审美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这种表意的性质为陶瓷形态的千变万化创造了可能。本文通过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和"通感"理论,探讨了不同时期古陶瓷带给受众的多感官感受,挖掘出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中的潜在信息,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得以传承和保护,把古陶瓷视觉感受提升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陶瓷工艺精湛、种类丰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因此,古陶瓷的科学鉴定一直是文物鉴定研究的热点.针对当前古陶瓷断代方法的不足,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提出利用深度学习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对古陶瓷文物图像进行器型分类和断代的方法.该方法打破了"古陶瓷断代特征量确定依赖人工完成"的技术瓶颈.测试试验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古陶瓷,分析古陶瓷元素成分检测分析存在的问题,对各种类别古陶瓷样品元素组成分析技术选取开展探讨,旨在为如何促进古陶瓷辨别中元素成分分析有序开展研究适用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8.
对古陶瓷研究的再反思宋伯胤(南京故宫博物院)1986年10月,我为在西安召开的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年会写了一篇题为(对古陶瓷研究的反思)①的论文.对我国古陶瓷研究的现状和发展的标志,从五个方面表述了自己的粗浅的看。法。这五个方面是:一、从纵向向横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陶瓷壁画     
古陶瓷学术会中国古陶瓷学术讨论会今年四月在河南巩县召开。会议的三十余篇报告反映了我国近年来在古陶瓷研究方面取得的新成就。会上还展出了各地名窑复制品及继承传统的创新产品三百多件。龙泉窑、官窑、钧窑、定窑  相似文献   

20.
为有效实现古陶瓷无损分类识别,提出了一种基于光谱特征映射矩阵古陶瓷分类方法。基于采集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数据,采用Sigmoid映射将其变换为可在二维特征空间反映古陶瓷纹理及其结构关系的光谱特征映射矩阵。利用Sigmoid函数良好的非线性特性,平滑光谱数据中存在的异常值,以提高二维光谱特征映射矩阵的区分度。采用滑动窗口检测机制,通过扫描光谱特征映射矩阵,检测并定位异常光谱数据。为避免因直接剔除异常光谱数据易导致光谱信息丢失,采用邻域矩阵插值法计算近似正常值并修正异常光谱数据。在此基础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对二维光谱特征映射矩阵数据进行分类,实现对古陶瓷的无损识别。通过与同类古陶瓷分类方法的客观定量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