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利用煤泥制备生物质型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正交试验法着重考察了煤泥种类、粘结剂含量及成型压力对生物质型煤机械强度的影响,并对其热稳定性、灰熔融性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研究表明,粘结剂含量是影响型煤机械强度的主要因素,其次是煤泥种类和成型压力。当以焦作煤泥为原料,粘结剂含量为10%,成型压力为25 MPa时,生物质型煤的跌落强度达94.6%,抗压强度达1182.3 N/个,热稳定性达70.7%,灰熔融性达1315℃。 相似文献
2.
3.
4.
生物质作型煤粘结剂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生物质型煤技术的研究 ,确定以稻草为粘结剂来制备生物质型煤的方案 ,并对稻草粘结剂机理进行了探讨 ,试验结果证明用生物质作为型煤粘结剂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6.
生物质型煤粘结剂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变生物质型煤粘结剂生产条件,以及生物质型煤成型压力等因素来考察对生物质型煤特性的影响。用正交试验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获得生产生物质型煤添加粘结剂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7.
8.
9.
通过对煤泥(饼)再脱水几种方法的比较,提出用远红外烘干方式,以偏硅酸钠为主的防水粘结剂生产煤泥质工业型煤,其强度、防水性等指标上均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选用三种不同产地的无烟煤为原料,加工成造气型煤,对其进行实验室及工业造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采用MS型无机添加剂生产工业造气型煤效果良好,适当地优化添加剂的配方可改善型煤的气化性能。 相似文献
12.
13.
14.
煤泥颗粒表面水化是煤泥脱水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弱化煤泥颗粒表面水化膜促进煤泥高效脱水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法。为掌握基于弱化水化膜促进煤泥脱水机理,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模拟了不同长链烷基季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煤泥水主要矿物颗粒表面的吸附,通过对吸附构型、Mulliken键布局及电荷的分析,研究了水及药剂在高岭石(001)面、α-石英(001)面和蒙脱石(001)面的吸附机理;通过开展煤泥脱水试验和接触角测试,探讨长链烷基季铵盐药剂对煤泥水分和表面润湿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水分子在不同种类矿物(001)面的吸附稳定性顺序为石英>高岭石>蒙脱石,石英对煤泥脱水影响大于高岭石和蒙脱石;长链烷基季铵盐药剂在矿物表面的吸附稳定性明显高于水分子,说明药剂与水分子的竞争吸附作用顺序是蒙脱石>石英>高岭石;长链烷基季铵盐与几种矿物(001)表面吸附均是以静电引力为主,弱氢键为辅。随着长链烷基季铵盐药剂用量的增加,煤泥滤饼水分先减少后增加,当药剂用量为500 g/t效果最好,水分降低2.25%以上;随着药剂用量和链长的增加煤泥表面疏水性显著增加。控制药剂用量是实现高效煤泥脱水的技术关键,添加适量的表面活性剂有利于弱化矿物表面的水化膜,过量长链烷基季铵盐阻碍煤泥脱水。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选煤技术》2016,(5)
为了进一步了解煤泥低温热解过程,考察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对煤泥半焦性质的影响,通过研究煤泥的低温热解特性,揭示其低温热解规律,并确定制备半焦的最优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煤泥的低温热解温度在380~600℃之间,热解温度在450℃左右时热解速率最大;随着热解温度和热解时间的增加,半焦的产率和挥发分逐渐降低,而其灰分和固定碳不断增加;随着热解温度的增加,半焦中的C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随着热解时间的增加,其含量逐渐增大;随着热解程度的增加,其中的N、H、O等元素含量逐渐降低,回吸水含量不断增加。在热解温度为450℃、热解时间为30 min的条件下,煤泥低温热解效果最好,半焦产率为85.54%、灰分为29.3%、挥发分为16.29%、固定碳为53.89%、回吸水含量为1.67%;与原煤性质相比,其水分下降27.07个百分点,这对提高其发热量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9.
干扰床分选粗煤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粗煤泥分选机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对粗煤泥的分选实验研究和粗煤泥的分选实验研究,得出了粗煤泥分选机对粗煤泥分选的机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对粗煤泥进行有效分选的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