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对用于无菌检查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灵敏度进行评价。方法采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Streptococcus hemdytis-β)、短芽孢杆菌(Bacillus brevis)、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6个质控菌作为评价菌株,对92批国产和进口的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脱水商业化成品进行灵敏度评价,以6个菌株检测结果均能达到的灵敏度判定为该培养基对6个菌株的总体灵敏度。结果所有培养基对短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生孢梭菌的灵敏度均达到110 cfu水平,有2批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灵敏度未达到110 cfu水平,有2批培养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灵敏度未达到110 cfu水平;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促生长能力差异较大,灵敏度达到110 cfu水平;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促生长能力差异较大,灵敏度达到110 cfu水平的比例仅为6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枯草芽孢杆菌检查92批培养基的灵敏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金黄色葡萄球菌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查92批培养基的灵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用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检测培养基的灵敏度表现出显著差异,部分国产培养基对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的灵敏度较差,需引起药品检验工作者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硫乙醇酸盐培养基系为培养、分离需气菌、厌气菌的培养基。它由酪胨、葡萄糖、ι-胱氨酸、硫乙醇酸钠(或硫乙醇酸)、酵母浸出粉、氯化钠、琼脂、亚甲蓝(或刃天青)和水等制成。它是被国际卫生组织推荐,并为美国药典及食品、生物制品管理条例所规定使用的培养基,并被我国1985年版药典规定为药品无菌试验用培养基。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于1976年配制了这种培养基,并于1980年制成干粉培养基供应全国。无论是新鲜配制的还是干粉制剂,质量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分装容器内培养基的热穿透、灭菌效果、灵敏度差异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将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中试管和血浆瓶,用TMI温度探头比较两种容器的热穿透差异,用灭菌指示剂比较不同容器中培养基灭菌效果,灵敏度试验比较不同容器中培养基灵敏度。结果血浆瓶热穿透力中试管热穿透力;两种容器内培养基灭菌效果和灵敏度结果均无差异。结论 116℃蒸汽灭菌30 min不会破坏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的有效营养成分,且能达到灭菌目的;两种培养基的热穿透性因分装容器种类而异,但灭菌效果、灵敏度与分装容器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
吴九玲 《广东化工》2009,36(6):109-109,259
文章对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的成分及特点进行归纳,对该培养基在使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结,并对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在药品无菌检查过程中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使用半固体培养基进行生孢梭菌菌落计数的方法,使菌落计数结果能够接近最大活菌数。方法 :接种生孢梭菌的新鲜培养物至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中,30~35℃培养18~24小时,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稀释生孢梭菌菌液至与标准比浊管相同的浓度,用10倍稀释法分别稀释至1×10-6、1×10-7、1×10-8三个稀释级备用。分别配制琼脂浓度为0.2%、0.3%、0.4%、0.5%、0.6%、0.7%的6种硫乙醇酸盐培养基,分别取三个稀释级的菌液1m L接种至配制好的上述6种硫乙醇酸盐培养基中,同时在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等量菌液,并放入厌氧袋中,将接种好的上述培养基至35℃培养18~24小时,进行菌落计数并比较结果。结果 :半固体培养基计数法比厌氧袋计数法效果好,使用琼脂浓度为0.5%的硫乙醇酸盐培养基,30~35℃培养18小时,菌落计数最多,最接近最大活菌数。结论 :生孢梭菌半固体培养基计数法适用于生孢梭菌计数。  相似文献   

6.
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可以有效抑制南方根结线虫对植物的危害,促进植物生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采用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分别对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的发酵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发酵培养基的最优配方为:可溶性淀粉3%、豆粕3%、氯化钙0.05%、氯化钠0.25%;最适发酵初始pH值为8.5,最适发酵温度为28℃。将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在优化培养基中的发酵上清液稀释5倍后,作用根结线虫48 h的校正死亡率为87.15%,比优化前提高了61.61%;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在优化培养基中发酵48 h后的芽胞数为2.5×10~8 cfu·mL~(-1),是优化前的6.25倍,芽胞率达到100%时发酵周期为48 h,优化效果十分显著。该研究为多粘类芽胞杆菌KM2501-1的中试和大规模发酵生产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成品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用于无菌检查的外观、有效性及稳定性进行评价。方法选用1批成品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以3个月为1个时间节点,连续进行5次无菌检查,每次试验采用3个不同厂家的生物制品。结果使用该批培养基进行5个时间节点的无菌检查结果均合格,且外观良好。结论该成品培养基用于无菌检查具有良好的外观、有效性和稳定性,完全可取代自行配制的培养基进行无菌检查,提高工作效率及减少人为误差。  相似文献   

8.
为促进超高浓度乙醇发酵(350 g/L起始葡萄糖),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发酵培养基成分,结果为8.2 mmol/L Mg2+,1.0 mmol/L Ca2+,30.0 g/L蛋白胨和27.1 g/L酵母浸出膏。采用该优化培养基,实验测得发酵终点乙醇体积分数为18.3%,比未优化时提高约58%,同时,菌体生长和葡萄糖转化利用等其它参数也明显提高。实验进一步探索与发酵状况改善有关的酵母生理方面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过程中生长于优化培养基的菌体的质膜ATP酶活力和胞内海藻糖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二者在促进发酵中的重要作用。这是超高浓度乙醇发酵培养基优化引起酵母质膜ATP酶活力和胞内海藻糖含量变化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巨大芽胞杆菌(Bacillus megaterium)和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 cereus)分别与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r)共培养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将金针菇接种于固体发酵培养基(啤酒糟、甘蔗渣和梨渣的比例为5∶4∶1)中培养5 d,再分别接种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发酵培养5 d,提取发酵产物,MTT法检测发酵产物对SGC-7901细胞的体外抑制作用。结果巨大芽胞杆菌和金针菇共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7.75%;蜡样芽胞杆菌与金针菇的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为78.88%,分别比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的抑制率提高了11.45倍和13.04倍,比金针菇单独培养的固体发酵产物经121℃处理后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率(52.02%)分别提高了49.46%和51.63%。结论巨大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分别与金针菇共培养的发酵产物对胃腺癌SGC-7901细胞具有较高的抑制作用,为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及指导临床应用开辟了更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鉴定从SPF鸡分离出的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从成年SPF鸡胃肠道的不同部位选择性分离 13株芽胞杆菌 ,并进行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  ( 1)所有菌株均能在含 5 %、10 %和 15 %NaCl的LB平板上生长 ,其中 11株能在含 6 %NaCl的LB平板上生长 ,7株能在含 7%NaCl的LB平板上生长。 ( 2 ) 2株能在pH 4 0的LB平板上生长 ,8株菌能在pH 5 0生长 ;所有菌株均能在pH 6 0~ 10生长 ,其中 12株能在pH 11生长 ,11株能在pH 12生长 ,而不能在pH 13~ 14生长。 ( 3)所有菌株在 75℃水浴中均能活存 2~ 5h ;11株能活存 10h ,9株能活存2 7h。所有菌株在 10 0℃水浴中加温 ,均能活存 0 5~ 2h ,其中 11株能活存长达 3h。 ( 4 )所有菌株在pH 4 0和pH11 0的LB培养基中均能存活半年以上 ,在pH 2 0和 13 0环境中能存活 1周和 3周以上。 ( 5 )菌体以沸石粉做载体常温保存 ,1年之内含量基本不变。 ( 6 )所有菌株均具有蜡样芽胞杆菌的特性。 ( 7)所有菌株对链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氯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均敏感 ,对青霉素、土霉素和黄胺药均有抗性。结论 所有菌株均有望成为制备微生态制剂的候选菌株。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以黄铜矿为主的低品位硫化铜矿中温硫杆菌生物浸矿体系的细菌优势菌群的研究,探讨了黄铜矿的细菌作用机理. 采用9K培养基从细菌浸出矿浆中分离出了14株中温硫杆菌,其浸矿能力都弱于分离前的自然混菌菌种,在浸矿过程中自然形成的混菌群落中各菌株之间存在着协同效应. 从上述菌株中随机挑选出氧化浸出能力有较大差异的YK8, YK12和YK14进行了16S rDNA克隆测序分析,显示它们与Acidi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的同源性均达到99%,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 由此说明该浸矿体系的优势菌群为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细菌氧化作用机理以直接作用为主. 各纯菌株对Fe2+的氧化率存在较大差异,对菌浸矿浆用不同能源诱导培养后的混菌浸矿能力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被污染的蝴蝶兰初代培养基中分离筛选苏云金芽孢杆菌伴胞晶体产生菌,并进行鉴定。方法分离自被污染的蝴蝶兰初代培养基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经富集后,筛选伴胞晶体产生菌BZ-1,显微镜观察进行鉴定;采用PCR法分析菌株BZ-1的16S rDNA和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DS-PAGE分析菌株的伴胞晶体;制备菌株发酵粗提液,提取活性物质,分别置于不同温度(50、60、80、100℃)30 min、用不同的蛋白酶(蛋白酶K、胰蛋白酶)于37℃处理30 min,以枯草芽孢杆菌作为指示菌检测菌株的抑菌活性;并检测菌株对小菜蛾的毒力。结果菌株BZ-1能产生芽孢,并在芽孢旁形成多个无规则伴胞晶体;该菌株的16S rDNA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经与GenBank中登录的16S rDNA核苷酸序列进行BLAST比对,与B.anthracis str.Ames(NR_074453)、B.cereus(NR_074540)和B.thuringiensis Bt407(NR_102506)菌株相似度达99%,表明菌株BZ-1属于芽孢杆菌属,结合扫描电镜观察结果,可初步确定该菌株为苏云金芽孢杆菌;该菌株可扩增出脂肽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sfp、mycB、ituA、fenB;该菌株从培养2 d芽孢形成后开始分泌相对分子质量约130 000的晶体蛋白,4 d时蛋白表达量增加,6 d后蛋白表达量基本达到稳定;该菌株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对蛋白酶K具有一定的耐受性;该菌株于30℃培养6 d,对小菜蛾表现出较高的毒力。结论从被污染的蝴蝶兰初代培养基中分离筛选的苏云金芽孢杆菌伴胞晶体产生菌BZ-1所产的抗菌物质主要抑制革兰阳性细菌,具有较高的毒力,可作为原始菌株发酵进行田间生物防治,也可为构建杀虫基因工程菌以及培育抗虫转基因植物提供高毒力的候选基因,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培养基氨基氮(amino nitrogen,AN)/总氮(total nitrogen,TN)值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产毒的影响。方法选用不同制备方式的动物源性氮源,在TN相同且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分别按AN/TN目标值0.25、0.35、0.55配制培养基,用于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培养,分析不同AN/TN值与产毒的关系。结果不同AN/TN值与产毒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呈高度负相关(r=-0.85,P0.001)。当AN/TN值在0.25~0.55范围内升高时,产毒呈下降趋势。AN/TN值为0.25时,产毒最高,平均值达105.5 Lf/m L。结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培养基AN/TN值有利于产毒。  相似文献   

14.
锌离子对自絮凝酵母乙醇耐性和絮凝颗粒大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薛闯  赵心清  葛旭萌  袁文杰  白凤武 《化工学报》2008,59(10):2582-2588
研究了6种金属离子在合成培养基中对摇瓶培养的自絮凝酵母乙醇耐性的影响,发现锌离子对高浓度乙醇冲击下的酵母细胞活性有保护作用,并进一步研究了乙醇连续发酵过程中锌的添加对自絮凝酵母乙醇耐性的影响。发酵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01、0.05 和 0.1 g·L-1的硫酸锌时,自絮凝酵母颗粒平均粒度减小,同时乙醇耐性和高温耐性都得到明显提高,并且发现细胞活性的提高与酵母细胞内麦角固醇和海藻糖的增加密切相关。对酵母细胞内锌的含量的分析表明,3个添加组胞内锌的积累量基本相似,比对照组均增加了6倍。相关性分析表明,酵母胞内锌含量与酵母细胞的胁迫耐性密切相关并显著影响其胁迫耐性。各添加组的乙醇产量均有提高,其中添加0.05 g·L-1的硫酸锌时乙醇产量最高,比对照组高8.4%。以上研究结果表明,调控连续乙醇发酵过程中培养基中锌离子浓度,是提高酵母细胞乙醇耐受性、高温度耐受性和乙醇产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采用鼠李糖乳杆菌为发酵培养菌株,在特定生长培养基中进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并提取抗菌活性物,凯氏定氮法测定其蛋白质含量为0.246 4%。抑菌实验表明,该提取物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一定的抑菌性能;将提取物用于护肤乳液,添加5%提取物的乳液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  相似文献   

16.
高地芽胞杆菌CQC1是从车前草中分离获得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菌株。研究了菌株CQC1发酵液上清液中抗菌肽成分的最佳提取方式、抗菌效果及其稳定性;通过检测胞内大分子物质(核酸和蛋白质)释放量和β-半乳糖苷酶活力,考查抗菌肽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来探究其抗菌机制。结果显示,通过不同方式提取的菌株CQC1抗菌肽类成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抑制效果存在差异性,其中正丁醇提取的抗菌肽类成分抗菌效果最好,抑菌圈直径为(28.6±0.2)mm;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正丁醇提取抗菌肽提取物经不同pH、温度和3种酶(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和蜗牛酶)处理后组间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为29.073,40.466,34.028,P<0.05),121℃处理30 min活性仅降低了14.3%;抗菌肽类成分处理金黄色葡萄球菌后菌液中大分子物质释放量增加,β-半乳糖苷酶出现泄漏,表明抗菌类成分可能通过改变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达到抑菌作用。综上所述,高地芽胞杆菌CQC1正丁醇提取的抗菌肽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且较稳定,具有一定的市场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7.
王君  马挺  李蔚  刘静  梁凤来  刘如林 《化工学报》2008,59(3):694-700
从油田地层水中分离出一株能在高温下降解烷烃并产胞外多糖的细菌 DM-1,初步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 sp.)。该菌能在55℃高温缺氧条件下乳化并降解原油。在以原油为碳源的培养基中55℃培养5 d,经红外分光测油仪测定,对原油的降解率达到61.51%。 在高温和特定营养条件下,菌株DM-1可产生胞外多糖,经高压液相色谱分析,其组成糖为甘露糖(91.87%)、葡萄糖(7.95%)和半乳糖(0.18%)。对该菌产多糖的最适碳源和温度进行了优化,多糖产量可达1.7 g·L-1。同时进行了岩心调剖和驱油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菌株产生的胞外多糖能够将岩心注入压力由0.01 MPa增加到0.40 MPa,渗透率从3.856 μm2降至 1.589 μm2,在驱油模拟实验中岩心后续水驱采收率为3.9%。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了模拟岩心中该菌株的封堵效果。菌株DM-1在微生物采油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自然发酵筛选对小米改性起主要作用的菌种,并对发酵菌株的特性进行分析。方法用培养基筛选小米自然发酵液中主要菌种,分离纯化后,进行菌株生理生化鉴定、26S r DNA、16S r DNA序列测定,菌株纯培养后的p H、微生物菌落数曲线绘制,发酵菌株有机酸含量检测,并对不同菌株的产酸、产胞外淀粉酶的能力进行检测。结果从自然发酵液中筛选出的菌种主要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戊糖片球菌(Pediococcus pentosaceus)、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芽孢菌(Bacillus)。植物乳杆菌在发酵12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迅速下降;戊糖片球菌及屎肠球菌在发酵24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迅速下降,培养40 h时戊糖片球菌的p H明显低于二者;酿酒酵母及芽孢菌在发酵36 h时菌落数达到生长的指数期,之后p H略有下降。相同时间内,戊糖片球菌的产酸能力植物乳杆菌屎肠球菌,而酿酒酵母和芽孢杆菌不具产酸能力;戊糖片球菌有较强的产酒石酸及乳酸的能力,植物乳杆菌具有产酒石酸及乳酸的能力,但弱于戊糖片球菌,而屎肠球菌有较强的产乳酸的能力;植物乳杆菌、戊糖片球菌、屎肠球菌、酿酒酵母不能产胞外淀粉酶,而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淀粉降解能力。结论确定了自然发酵小米中的主要菌种,为研究自然发酵小米淀粉老化特性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排硫硫杆菌对天然橡胶胶粉脱硫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多处土壤中筛选培养了3株排硫硫杆菌(X 4、HB 062、HB 122),观察了其形貌,考察了天然橡胶(NR)胶粉的加入量对排硫硫杆菌生长的影响,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核磁交联密度仪分析了NR胶粉的脱硫效果,并研究了脱硫胶粉填充NR硫化胶的物理机械性能。结果表明,3株排硫硫杆菌均为杆状的化能自养菌;随着NR胶粉用量的增加,其对排硫硫杆菌的抑制作用加大,NR胶粉加入量宜为0.02 g/mL;排硫硫杆菌生物脱硫过程不破坏橡胶的主链,专一氧化C—S和S—S,使胶粉的交联密度降低,其中HB 122对NR胶粉的脱硫效果最显著;与用未接种的培养基处理的胶粉填充NR硫化胶相比,经排硫硫杆菌脱硫的胶粉填充NR硫化胶的邵尔A硬度略有提高,拉伸强度和300%定伸应力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20.
从大庆油田各聚驱区块取样256个,从中优选出4株以聚合物和原油为碳源的菌株,鉴定P24为志贺氏茵(Shigellasp.)、P150为脱蜡棒杆菌(Corynebacteriumdeparraffinicum)、P178为野油菜黄单胞茵(Xanthomonascampestris)、L510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菌株在聚合物条件下生长,活茵数达lO6^~107^个·mL-1,聚合物溶液粘度由18.6mPa·s降至1.0mPa·S。菌株在模拟油层厌氧条件下生长繁殖,作用后原油全烃色谱分析表明,∑C21/∑C22比值增加了61.7%,(C21+C22)/(C28+C29)比值增加了60.8%,饱和烃含量平均增加11.37%,芳烃含量降低,非烃和沥青质含量分别减少6.6%和2.9%,含蜡量、含胶量分别降低了17.56%和26.54%,恩氏蒸馏的初馏点下降了80℃,凝固点由41℃降至28℃。物理模拟驱油实验表明,聚驱后微生物驱可比聚驱提高采收率3%~5%(00IP),聚驱后微生物驱再加上后续聚驱保护段塞的注入方式可进一步提高采收率7%(00IP)以上,模型实验的重复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