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苎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生产和加工历史,是我国传统的纺织纤维原料。苎麻纤维细度是评定苎麻等级、纤维质量及纺织利用价值的关键性指标。目前国内外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方法主要有:中段称重法和气流仪法。中段称重法测定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操作繁琐,测试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重现性较差,且仅能得到纤维的平均细度,不能得到细度分布等指标;气流仪法测量速度快,但试验结果与气流容器的形状大小及纤维本身的状态有关,重现性差,且只能得到平均细度,不能得到细度分布等指标。用升级改造后的OFDA光学纤维直径分析仪测定苎麻纤维的…  相似文献   

2.
初步探讨了苎麻纤维经鼢,在以SHP做催化剂的条件下交联整理后,苎麻纤维的长度、细度与强度的关系变化.实验发现,交联整理前后,苎麻纤维的长度分布、细度(直径)分布都为正态分布;长度和强度、细度(直径)和强度之间的关系都为线性关系;经交联整理后,苎麻纤维的强力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强力保留率非常低.  相似文献   

3.
苎麻纤维物理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实验找出苎麻纤维的长度分布、细度(直径)分布以及长度和强度、细度(直径)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亚麻、苎麻和大麻这三种纤维之间的准确鉴别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分析这三种麻纤维的纵面、横截面形态特征,再对三种麻纤维的大量样品进行细度(直径)测量和分析,提出采用显微镜观察法并结合纤维细度分析可对这三种麻纤维进行准确鉴别。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气流仪测试苎麻纤维细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用Y14S型气流仪测试苎麻纤维细度,具有实测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摘 要:细度是苎麻纤维应用于纺织领域时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测试苎麻纤维细度的方法为中段切断称重法,该方法存在取样少、代表性不强、测试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等不足。本文致力于研究一种较为快速、准确测定苎麻纤维细度的方法。本文对WIRA气流仪测试苎麻纤维细度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探讨,试验确定了用于该气流仪的试样定量及试样放置方式;与中段切断法进行对比试验,提出了流量读数与公制支数的回归方程,并对该方程进行统计检验,用数据分析说明用WIRA气流仪测定苎麻纤维支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流仪测定苎麻/棉混纺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仪是检测纤维细度的仪器,由于苎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相差特气流仪是检测纤维细度的仪器,由于苎麻纤维和棉纤维的细度相差特别大,当两种纤维的比例相差1%以上时,混合纤维的平均细度即有明显差别,气流仪的流量读数就有差别。研究表明,麻棉混纺比与气流仪流量间存在明显的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采用气流仪测定麻棉混纺比例。  相似文献   

8.
正BEION F系列纤维细度仪是毛、绒、棉、麻、化纤等原料直径检测的优选工具BEION F系列纤维细度分析仪通过全自动扫描显微镜与专业摄像机和显微图像分析软件的完美结合可以准确、高效、快速的完成纤维直径的测试分析工作。BEION F6纤维细度仪兼顾多种测量模式真正做到一机多用,能够检测多种纤维细度,纤维定性定量分析,织物经纬向混纺比,提供直观的细度分布直方图。  相似文献   

9.
苎麻原产我国,产量占世界总量的80%以上。GB7699—87苎麻国家标准指出:原麻纤维细度在556毫特以下(公制支数在1800支及以上)的为甲类。单纤维细度在556毫特以上(公制支数在1800支以下)的为乙类。麻类形态学理论认为:原麻纤维细度千差万别,影响细度因素很多,本文就此作些初探。  相似文献   

10.
GB7699——87苎麻国家标准规定: 按苎麻(原麻)纤维细度,分为甲、乙两类。甲类:单纤维细度在556毫特克斯及以下(公制支数在1800支及以上); 乙类:单纤维细度在556毫特克斯以上(公制支数在1800以下)。类别差率:甲类以2.2条款规定的等级差率分别增加1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