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电阻远红外辐射加热取代高温导热油加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电阻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可以克服传统的油炉加热中导热性能低、传热慢、存在大量热损失等缺陷。介绍了电阻远红外辐射加热的原理、加热装置结构,并对2种加热方式进行了经济效益比较。电阻远红外加热比油炉加热全年节电81万kWh。  相似文献   

2.
张国琪 《电器》2008,(8):I0008-I0009
电热材料的种类 电热材料的种类很多.用以制成的发热元器件形式更是多种多样,传统的电热材料如电热合金迄今仍然被广泛使用,同时.各种新颖的电热材料和电热技术也正在不断地应用到家用电器产品上。从发热机理上划分.不外乎以下几种.即电阻发热,红外光及远红外光辐射发热、微波加热及电磁感应加热等。目前在家用电器产品中常用的电热材料和电热技术可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际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新型的家用取暖器。这类取暖器完全抛弃了传统的加热方式,采用了远红外加热技术。它们具有很多优越性,如节电、舒适、加热速度快,并兼有理疗作用。适用于岗亭、船舶、别墅、旅游设施、宾馆、办公室及野外作业等。现将远红外取暖器的工作原理、基本参数和设计要求简要介绍如下。一、远红外加热原理远红外加热是七十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项节能新技术。它利用远红外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线为被加热物体吸收,直接转变为热能而达到加热目的。它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塑料、食品、化纤、烤漆等行业,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据统计,采用远红外加热技术,可节约1/2的能源,并且加热时间可缩短一半。远红外技术采用辐射原理进行热传递。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节能工作中,应用远红外加热是国内、外大力推广的一项新技术,它已在中,低温电炉、烘道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推广应用远红外加热新技术,1980年6月我厂开始着手将一座原电加热烘房改建为远红外加热烘房,于1981年10月份通过鉴定,认为改建后的烘房,结构比较合理,烘焙效果良好,被烘电机质量无论从外观或内部(解剖件)及电气性能都达到了产品技  相似文献   

5.
<正> 我厂编织涂腊用油腊缸,原来用φ1.6毫米电热丝加热,接成二路星形,电压为220伏,一路加温,另一路控温,总容量为108千瓦。由于加热方式陈旧、热效率低、保温措施差,故耗电量大。1979年,我们参考了有关远红外辐射加热技术资料,选用了碳化硅远红外加热器,并对缸体、保温等作了进一步改进,把油腊缸总功率减少到48千瓦,仅为老电炉的44.4%,其节电效果显著,安全可靠,检修方便。对油腊缸进行改造的措施是: 1.改变加热方式:采用远红外辐射元件,利用远红外线加热,提高了热效率30%  相似文献   

6.
一、SHQ乳白石英远红外加热元件乳白石英电加热器是由乳白石英玻璃管,配上铁铬铝电阻丝组成。石英玻璃管壁上制造了许多直径小于0.1mm的小气泡,形成了许多小空腔,这些小空腔均视为小黑体。根据光的量子性,我们知道黑体吸收本领大于任何物体,而它的发射本领也是大于任何物质的。乳白石英玻璃材料是把热能转变成辐射能,一种效率较高的选择性远红外加热材料,它在  相似文献   

7.
昆明市电机电器研究所最近研制成功一种“HY-1复合型远红外辐射及热风循环烘炉”该炉采用了一种新颖独特的传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复合(或组合)加热炉需用两套热源(辐射源及热风发生器);而仅采用一套远红外元件就具备远红外辐射和强制对流传热功能。该炉温度分布均匀,炉温控制精确,热损耗低,节能效果显著,比一般普通远红外及热风烘炉电耗低30~50%。该炉还有安全可靠的防爆措施,烘炉本体造型美观,是烘干电机、电器、低压电工产品理想的节能设备。此外,HY-1烘炉还有广泛的用途,在工、农、轻、化、纺、粮食、食品、烟、茶及农副产品烘干工艺中,已取得良好效果。从原理上解释:“复合烘干”技术即在同一载热体系中(包括箱式和隧道炉)主要采用远红外辐射加热,同时又采用热风强制对流加热;这样可以弥补各自弱点,发挥出能量高效转换,烘烤温度均匀,逸散速度高、(光)热物理、(光)热化学反应迅速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正> 过去,我厂挤塑机的加热保温均采用普通电阻丝,无保温层,热效率低,能量消耗大。1980年起,我们改用远红外加热保温技术,所用元件是远红外电热圈。远红外辐射元件中装有电阻丝和配套隔热材料,其基体70%以上是碳化硅,表面涂有远红外辐射涂  相似文献   

9.
第二讲远红外加热元件我国从七十年代后期开始推广远红外加热节能新技术。当时采用的远红外加热元件只有两种,一种是SiC(碳化硅)板式元件;一种是TG(金属管)管式元件。近几年,我国陆续研制成功许多新型元件,它们具有较高的节能效果。本文主要介绍新元件设计、制造、应用技术及应用实例。远红外元件设计原理匹配吸收是远红外节能的基本理论。匹配吸收理论对元件的要求有两点,一是要求元件具有较高的远红外发射率K_λ;二是要求元件  相似文献   

10.
远红外加热技术是近年来广泛采用的一种节能措施,其加热效果对有机物质尤为明显。涤纶在远红外波长范围内有几个强烈的吸收峰,因此在七九年将远红外加热技术用于同时双轴定向拉伸机的热定型处理段,代  相似文献   

11.
《电气技术》2010,(11):93-93
《工业加热》(原《电炉》)杂志,1972年创刊,1991年更名为《工业加热》。由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合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是我国电炉行业唯一的专业技术期刊。  相似文献   

12.
远红外加热烘烤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远红外线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为被加热物质所吸收,引起物质分子,原子的振动和转动,使被加热的物体温度迅速升高,从而达到加热烘烤目的。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有机物质、高分子物质以及含有水份的其它物质的加热烘烤。应用在漆膜固化、脱水干燥等方面。它具有高效快干、烘道占地小、干燥  相似文献   

13.
远红外线加热与干燥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远红外辐射器发出的远红外线给具有这种波的吸收峰的被加热物体吸收。直接将光能转变为热能达到加热干燥的目的。它特别适用于各种有机物,高分子物质以及含有水分的各种物质的加热和干燥,具有  相似文献   

14.
远红外加热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节能技术,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已把远红外加热列为全国新技术推广项目。最近,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将远红外加热技术,视为独立学科与电阻、感应等加热技术并列。远红外加热专利,每年数以千计。远红外加热与传统的电阻、蒸汽、热风和火焰加热相比,可节能30~50%,缩短干燥时间30~50%,缩小设备场地30~50%。其应用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选择优良的远红外元件和正确的使用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电气技术》2010,(10):93-93
《工业加热》(原《电炉》)杂志,1972年创刊,1991年更名为《工业加热》。由西安电炉研究所有限公司、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炉分会、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热专业委员会、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炉及工业炉分会合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是我国电炉行业唯一的  相似文献   

16.
丁宇 《电气制造》2012,(6):64-68
电炉是现代工业中重要的工艺装备,它的用途十分广泛。在冶金工业中,电炉用来熔炼优质合金钢和铁合金等,在机械工业中,电炉用来铸钢、铸铁和合金熔铸等。电炉种类很多,数量最多的为电弧炉和电阻炉。电弧炉加热原理是利用气体电弧放电产生热,  相似文献   

17.
高国兵 《电力建设》1999,20(9):16-18
大型火电站大直径厚壁的四大管道安装焊接接头,焊后热处理多采用远红外辐射加热方式。温度控制要点在于两方面:一是测量温度与实际温度的一致性,它主要取决于热电偶的安装形式;二是温差的控制,包括工艺参数的选择,测温点、控制点的选取,以及加热器的分布,较小的温差是焊后热处理质量的重要保证。只有合理安装热电偶,正确选取有关参数,才能保证焊后热处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讲对家用远红外电热器具的工作原理、设备构造及制造技术作一简要介绍。有关油漆烘道的设计技术,将在下一讲重点介绍。远红外电热器设计原则远红外电暖器、远红外家用食品烤箱、远红外烘手器、远红外理疗器是远红外技术用于家用电器行业的主要产品。它们的工作原理大同小异。远红外电热器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加热效率,并使人们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享受和方便。如何提高加热效率成为家用电器的首要问题。从设计思想讲,辐射加热和局部加热是第  相似文献   

19.
汽车涂装烘干设备在汽车涂装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汽车漆膜的质量、能源消耗及经济效益等。早在1938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就首先把红外线加热技术用于汽车漆膜的干燥。远红外加热技术在国内外工业上目前已普遍推广应用。我国七十年代广泛采用碳化硅板远红外元件、氧化镁管远红外元件等;八十年代相继出现了电阻带远红外元件、半导体远红外元件、乳白石英远红外元件及灯型辐射器等。远红外加热技术应用和远红外元件更新速度之快以为国内众多厂家所瞩目。  相似文献   

20.
射频加热技术及其在医学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射频电磁波有选择性加热的特点,可实现前列腺局部深层加热,射频加热生物体主要是一种由位移电流引起的介质损耗热,加热与外电场频率,电场强度及介质本身的物理特性有关,其特点是加热迅速,均匀,而传导电流引起的欧姆加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这是一种综合效应,为了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应使温度梯度维持在2~3℃/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