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萍乡矿务局安源发电厂属煤矿坑口电站,地处山区,小动物(特别是老鼠)较多、煤灰较多、而安源发电厂6kv母线直接连接着发电机,并经升压变压器升压为35kv供给电网。该6kv配电装置于1998年投入运行,由于开关柜(GG-1A型)设计时选型为敞开式。6kv配电装置与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连接的母线桥、柜顶主母线全部裸露在空气中,整个配电装置带电母线几乎为100%的暴露率,防灰尘、防小动物、防闪络的抵抗能力非常脆弱,灰尘较大时有闪络出现。1998年11月21日,6kvI段母线因一只老鼠而导致三相母线电弧短路的严重事故,造成全厂停电并影响电网…  相似文献   

2.
台州发电厂2004年电能不平衡率为0.7%,同比上升75%,即同比电量损失增加3270万千瓦时,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100万元。这引起电厂领导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原因分析,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减少电能损失,经过努力,台州发电厂电能小平衡率从2004年下半年的0.75%,下降至2005年下半年的0.41%,下降了0.34个百分点,电能损失明显减少,减少经济损失10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一种集监测、分时计量、数据储存为一体的智能型多路电量分时计算装置及其系统功能、硬软件的构成等。  相似文献   

4.
针对井下电量计量技术和管理存在的问题,研制一种以电力载波传输技术为核心的煤矿远程自动抄表技术。本文着重介绍了系统组成、技术特点和运行状况分析。该系统起到节能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PT二次压降产生的原因及对电能计量的影响,提出消减PT二次压降的方法,采用PT二次压降自动适应补偿装置,实现跟踪PT二次回路压降变化值,实现动态补偿,自动调节输出电压的比差、角差,分析采用二次压降补偿装置前后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山西省万家寨引黄工程发生的几起控制系统过电压案例,就几种类型控制系统操作过电压,如直流系统接地操作过电压、电磁型操作机构过电压、直流伺服机构动作引起的过电压、交流回路操作过电压等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在直流正负母线间加装电容器、交流和直流回路电缆分别布置、动力电源和控制电源应单独使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LonWorks网络是美国Echelon开发的一种新型现场总线控制网络,文章提出了采用该现场总线网络实现了工厂电表电量自动计量的一般方法,智能节点的硬件、软件PC机监测软件等的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8.
<正> 1986年10月8日,我局某矿35/6kV变电所6kV系统发生单相金属性接地故障。可是电压互感器(PT)柜上的三只相电压表却指示正常,因而给运行管理人员以错觉,延误了查找和处理故障的时间,造成接地电缆三相短路事故。该变电所6kV为小接地电流系统,单母线分段,每段母线上均装有JSJW—6型电压互感器一台。一、事故经过事故发生时,变电所主控室接地警铃响,6kV高漏保护屏上信号表明空压机两路电缆接地,同时6kV PT柜上接地信号继电器掉牌,但6kV相电压表却指示正常,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矿用电动执行器机械式过力矩保护装置标校难、精度低、寿命短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电机输出转矩的过力矩保护方法。通过电量计量芯片测量电机电压、电流、有功功率等必要参数,计算三相异步电机输出转矩,经变速箱线性放大,得到执行器输出力矩的近似值。控制主板将该数值与过力矩参考值进行对比,必要时切断电源,执行过力矩保护。该方法稳定可靠,操作简单,为电动执行器过力矩保护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萍乡矿务局高坑发电厂是一座随着改革而诞生、采用当初世界上先进的流化床燃烧技术、利用煤碎石和劣质煤发电的坑口电厂。她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东郊15km处的江南最大的煤矿──高坑煤矿的研石山下。自1982年5月第一台机组正式投产发电至今,现已累计发电15亿kwh,实现利润4200万元,成为萍乡矿务局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也成为举世瞩目的社会、经济“亮点”。1高坑发电厂沸腾燃烧锅炉,在当时是一种新型的燃煤锅炉,它设计燃用仅为0.65MJ/kg的煤歼石。1982年发电之初,萍矿允许高坑发电厂亏损额为10万元,但该厂职工团结拼搏,攻克了流化床锅炉…  相似文献   

11.
兖矿集团应用的远程自动抄表系统可以把电网各个分散计量点的电量数据实时记录下来 ,并能自动地将数据传送到主控中心。有效解决了人工抄表不准时、不同时、不准确、不到位等问题 ,摆脱了电量计量、电量统计工作繁琐、滞后的困扰  相似文献   

12.
介绍一种高精度井下智能抄表系统。使用具有脉冲输出的电量计量集成电路、高性能双音频拨号芯片,可准确地把数据从井下传送到地面。地面集中器的单片机与PC机进行串行通信,把数据送入PC机,可有效地管理井下用电。  相似文献   

13.
梁家煤矿井下卸载站变电所是井下供电的中枢之一,其电源由两路各长1890m的高压电缆引自地面6kV变电所。下井二回路电缆在春季预防性试验时发现耐压试验不合格,泄漏电流超标,故障相对地绝缘在50—500Ω之间不稳定,此电缆从地面变电所至井底车场段为钢丝铠装交联聚氯乙烯绝缘电缆。从井底车场段至卸载站变电所为钢带铠装交联聚氯乙烯电缆,在井底车场用热缩头连接。外观检查无缺陷,经过对井底车场处原连接头断开试验,判定从地面变电所至井底车场段的1200m电缆有故障。由于下井高压电缆在井筒内不允许出现接头,平段接头严格限制,所以不能用分段断开电缆的方法查找故障点。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无轨架线辅助运输系统环节众多,漏电检测相互干扰,定位不准的问题,通过分析各子系统的电路组成和结构,分别提出了交直流供配电系统、架空接触网、架线电驱车辆的漏电检测方法,介绍了一种长达几千米的直流接触网漏电检测方案。研究结果表明:交流高低压回路采用选择性漏电保护,整流能馈回路采用差流法漏电保护,接触网回路采用补偿切换电桥漏电保护,架线车辆采用二次绝缘加母线绝缘检测,可以实现漏电分级断电保护,减小故障范围。  相似文献   

15.
刘晓晖 《煤矿机电》1998,(2):29-29,31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每一矿应有两回电源线路。正常情况下,其中的一回路带电备用,以保证井下生产过程供电的连续性。我矿初期实行两国供电方式时,6kV两回电源均采用干线供电方式.两根高压电缆均进入井下中央变电所,在中央变电所母线段设置多台分路高压配电箱向各采区变电所供电。图1为中平切6kV两回经井下中央变电所集中供电方式。井下中央变电所向各采区变电所图16kV两回路井下中央变电所集中供电示图供电,若发生故障,采区变电所将无电。查找故障,影响生产24h。针对干线供电存在的问题,我们对中平切井下6kV系统进行了改造。将…  相似文献   

16.
根据安源煤研石发电厂最终规模为3×6MW发电机组+3×35t/h沸腾炉,综合安源地区的环境状况,1985年2月萍乡市环境保护工程技术咨询公司在《萍乡矿务局安源煤拜石发电厂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要求“安源发电厂建一座120~140m高的烟囱,以满足安源地区环境保护的需要。”为解决环保、施工、投资三者的矛盾,安源发电厂使用了一种内部设有导流装置的新型烟囱也达到了环保要求,简介如下。一、安源地区自然环境和环境状况安源镇位于萍乡市中部,座落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峡谷地带,东北与西南方向为峡谷的出口,峡谷长5km.宽1km,海拔高度150m,…  相似文献   

17.
非同期并列,是在发电机并列时没有满足同期条件之一,或者几个同期条件同时不满足的情况下产生的。这时由于冲击力很大,与发电机相串联的变压器、断路器等电气设备受到巨大电动力作用引起强烈发热,因此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严重时会将发电机绕组烧毁,还可造成系统振荡,甚至会使整个系统崩溃。着重分析了发电厂同期回路中因转角变压器极性错误造成相位差而引发非同期故障的案例,并提出了技术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井下三相三线制的电网设计的一款基于串口屏的多回路电能检测装置。结合多回路单计量芯片的设计思想,使得整个系统在开发设计成本降低。串口屏的应用打破传统人机界面必须依附MCU的设计方案;串口屏不仅具有井下防爆的应用优点,还能实现井下多回路实时采集远距离显示、历史电能动态曲线显示。装置经校验后,以计量误差小、开发成本低、较强的抗干扰性、稳定运行于现场。  相似文献   

19.
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对配电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及其智能化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供配电管控一体化系统(下称"系统")利用先进的具有交流采样微机技术的小型PLC LM3317电量采集模块,完成电力设备的正常及事故情况下的测量、保护、控制、电量计量、电网质量分析。该系统可以同智能楼宇系统BAS、厂区综合自动化控制系统融合在一起,以达到良好的管理作用,以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和发展方向。可广泛应用于工矿企业、智能建筑、智能电网行业。  相似文献   

20.
一、问题的提出在采用两井定向的方法时,一般是将井下连接导线某一点的坐标和某一边的方位角作为井下平面控制导线的起算数据,它们的误差对井下平面控制导线各点的坐标都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起始方位角误差的影响最大。一般来讲,井下有几条甚至几十条边。因此,搞清楚井下连接导线的误差分布规律,以便结合巷道布置情况合理地选择井下方位起始边是一件有意义的工作。对此,在现有的矿山测量教科书中已经得到如下的结论。 1、当井下连接导线为等边直伸形时,导线各边的方位角误差呈对称分布,中间方位最强,两端方位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