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花生抗氧化活性肽制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采用Alcalase及Neutrase蛋白酶酶解花生粕中的蛋白,制取花生抗氧化活性肽。在相同条件下,通过测定水解度得出Alcalase的水解效果比Neutrase好。通过正交试验得出Alcalase最佳水解条件为:底物质量分数8%,酶加量4%,pH8.0,温度55℃,时间2h。在最佳条件下水解度为17.95%。通过油脂的抗氧化试验,证明花生抗氧化活性肽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5%的花生抗氧化活性肽抗氧化效果与3%的VE抗氧化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2.
以芸豆蛋白为原料研究芸豆抗氧化活性肽的酶解工艺。首先以DPPH.清除率和水解度为评价指标筛选最适用酶,并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设计优化酶解工艺。结果表明,Alcalase碱性蛋白酶对芸豆蛋白水解能力最强,酶解产物的抗氧化能力最高;最佳酶解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4.0%,温度55℃,加酶量2000u.g-1,pH9.0,时间6h,该条件下水解度和DPPH.清除率分别为16.16%和74.10%,比优化前分别提高4.95%和7.63%;芸豆活性肽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豌豆蛋白双酶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及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豌豆蛋白粉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出双酶分段水解豌豆蛋白的工艺条件,并初步研究豌豆肽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双酶法制备豌豆肽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底物浓度10%,复合蛋白酶加酶量3.0%,pH 9.0,温度55℃,酶解3.5 h;用碱性蛋白酶酶解,加酶量3.0%,pH 9.5,温度50℃,酶解4.0 h。由此酶解得到水解物的水解度为39.61%。水解液蛋白浓度0.125 mg/mL时,其对Fe2+螯合能力为83.22%。试验表明和单酶水解相比,双酶水解工艺可提高豌豆蛋白的水解度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4.
采用固定化碱性蛋白酶水解花生蛋白制备ACE抑制肽。以短肽生成率和ACE抑制率作为评价指标,通过响应面优化设计获得最佳的酶解条件为:加酶量1767μ/g蛋白,酶解时间143min,酶解pH为10.00,酶解温度取45℃,获得的短肽生成率和ACE抑制率为82.67%和83.48%。此外,适当增加水解度可以提高酶解产物的ACE抑制活性,但过度水解会导致ACE抑制率下降。  相似文献   

5.
以玉米蛋白粉为原料,研究底物浓度、加酶量、水解液pH值和水解温度对酶解产物水解度、可溶性蛋白含量、抗氧化活力和蛋白转换率的影响.首先将玉米蛋白粉顺次进行碱洗、α-淀粉酶去淀粉和高温蒸煮预处理,以破坏蛋白高级结构和去除淀粉,然后以碱性蛋白酶Alcalase为生物催化剂进行玉米蛋白(10%~15%,m∶V)的限制性水解.结果表明,最适酶解条件:底物浓度13.5%(m∶V),加酶量2%,水解温度68℃,反应体系pH值7.7,总水解时间210min.在上述条件下,蛋白水解度为28.81%,水解液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为31.69mg/mL,水解物抗氧化活性为547.83U/mL,蛋白转化率为36.92%.获得的玉米蛋白水解物的溶解性显著增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显示了其在食品和药品等行业应用的潜力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熊柳  赵云霞  孙庆杰 《食品科学》2013,34(3):207-211
研究碱性蛋白酶(Alcalase)和风味蛋白酶(Flavourzyme)分步水解花生粕制备花生抗氧化活性肽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lcalase的添加量为0.048AU/g pro,其最佳的底物质量分数为4%,pH值为8.0、酶解时间180min、酶解温度60℃。然后向Alcalase水解液中添加Flavourzyme,添加量为15LAPU/g pro,pH值为7.0、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180min。在此条件下,花生抗氧化肽得率为90.28%,体系水解度达33.73%,所得花生肽分子质量在5000D以下的为96.92%,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
以脱脂鮟鱇鱼肝为原料,以水解度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为考察指标,用木瓜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性蛋白酶、胃蛋白酶及胰蛋白酶进行单酶解筛选试验。以水解度及对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为指标,应用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试验研究加酶量、酶解时间、pH值及温度对制备鮟鱇鱼肝抗氧化肽工艺的影响。综合考虑水解度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活性因素,最终确定碱性蛋白酶酶解鮟鱇鱼肝制备抗氧化肽的最佳工艺条件是:加酶量3000U/g,酶解时间6h,pH8.5,酶解温度55℃。该条件下制备的鮟鱇鱼肝抗氧化肽产物水解度和对羟自由基的清除分别为69.52%、76.74%。  相似文献   

8.
双酶酶解制备黑小麦麸皮抗氧化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妍  路清宇 《食品工业》2021,(1):135-140
采用双酶法分步酶解黑小麦麸皮蛋白制备抗氧化肽,以水解度、肽得率及总抗氧化活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法优化其最佳工艺条件。第一步采用碱性蛋白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9,时间2 h,温度50℃,酶添加量18000 U/g;黑小麦麸皮蛋白水解度为11.46%,肽得率为38.33%,总抗氧化活性为6.65μmol/g。第二步采用风味酶酶解的最佳条件为pH 6,温度50℃,时间2 h,酶活添加量10000 U/g;此时水解度为22.74%,肽得率为52.36%,总抗氧化活性为8.47μmol/g。  相似文献   

9.
利用制备的牡丹籽粕蛋白为原料,对其进行酶解以获得具有抗氧化活性的多肽,为牡丹籽粕的精深加工提供理论依据。首先进行蛋白酶的筛选,选取最佳的碱性蛋白酶对碱溶酸沉法制备的牡丹籽饼粕蛋白进行酶解;以水解度和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指标进行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底物浓度、酶解时间、加酶量、pH和酶解温度对制备抗氧化活性肽的影响;以DPPH自由基清除力为响应值,对牡丹籽粕蛋白抗氧化肽的制备工艺进行响应面法优化,确定的最佳制备工艺为:底物浓度0.7%、酶解时间2 h、酶用量4.60%、酶解温度56℃和pH8.0。抗氧化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的抗氧化肽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为52.49%;经17种水解氨基酸组成分析证明,必需氨基酸占水解氨基酸总量的32.24%,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酶解荠蓝籽蛋白制备抗氧化肽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制备荠蓝籽抗氧化肽,以荠蓝籽分离蛋白为原料,碱性蛋白酶Alealase 2.4L为水解酶,综合研究了酶解pH、温度、加酶量、底物浓度和时问等因素对荠蓝蛋白的水解度及产物还原能力的影响,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实验优化水解条件.结果表明,制备荠蓝籽抗氧化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pH8.44,温度48.95℃,加酶量1198.96U/g蛋白,底物浓度1:20,时间3.5h.该务件下的酶解产物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酶解液浓度为2.997mg/mL,其还原能力与0.326mg/mL的Vc相当.  相似文献   

11.
我国花生产业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立伟 《中国油脂》2020,45(11):116-122
详细论述了我国花生生产、消费和贸易状况,花生榨油行业和食品加工行业发展历史与现状,分析研究了当前我国花生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花生产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近几年我国花生产量超过1 700万t,花生产量和单产位居世界第一,花生消费整体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我国花生出口贸易在世界花生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贸易以出口为主,进口为辅。尽管我国花生产业近年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专用花生及高产优质品种较少,未形成优势性的产业带,花生加工基础相对薄弱,以及花生生产、收获、储存、运输、加工过程中农药超量使用和黄曲霉毒素污染等问题。为此,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花生育种研究,扩大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强花生加工技术创新,实施花生油精品名牌发展战略以及标准化建设,以促进我国花生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花生蛋白的开发和利用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花生是公认的优质植物蛋白资源,花生蛋白的营养价值与动物蛋白相近。对花生蛋白的成分、功能特性、营养价值、提取方法以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花生蛋白的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中国花生制品及其工业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综述了目前国内花生蛋白,花生油,花生酱,花生皮壳的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介绍了花生系列产品的生产。分析了中国花生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我国花生工业化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花生及花生蛋白的制取技术进展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对花生蛋白进行了介绍,对制取花生蛋白的各种技术进行了综述,提出了制取花生蛋白的新思路:采用水酶法制取花生蛋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花生种衣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原花色素和白藜芦醇等多酚活性物质.本研究以花生种衣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水浴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对花生种衣中多酚物质提取效果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对提取多酚工艺加以优化;结果表明,提取多酚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5%、料液比1:20、水浴温度60℃、提取时间2h,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16.
花生蛋白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该文从花生蛋白组成、功能特性、提取方法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对花生蛋白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花生蛋白提取方法改进和功能性质改善将成为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7.
花生过敏严重影响了过敏人群的生活质量,而在过敏反应中花生的交叉过敏现象非常普遍。本文综述了花生过敏的物质基础、交叉过敏的机理及花生相关的交叉过敏反应研究情况,为花生过敏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About 1.2 billion pounds of peanut butter are consumed annuall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2008 to 2009, an outbreak involving Salmonella Typhimurium in peanut butter led to a recall of over 3900 products by over 200 companies. More than 700 people became sick, 100 were hospitalized, and 9 people died from this outbreak.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icacy of high-pressure processing (HPP) to decrease S. Typhimurium 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ATCC) 53647 inoculated into peanut butter and model systems. The viability of S. Typhimurium in peanut butter stored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investigated. A culture of S. Typhimurium (6.88 log CFU/g) was inoculated into peanut butter. Following 28 d at 20 °C there was a 1.23-log reduction. Approximately 10(6) to 10(7) CFU/g S. Typhimurium were inoculated into 4 brands of peanut butter, 3 natural peanut butters and peanut flour slurries at 2, 5, and 10% peanut flour protein in peanut oil and in distilled water. All were treated at 600 MPa for 5 min at 45 °C. Whil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natural peanut butter and peanut protein mixtures, the reduction was <1.0 log. The peanut flour/oil mixtures had a 1.7, 1.6, and 1.0-log reduction from HPP (2, 5, and 10% protein, respectively) whereas peanut flour/water mixtures had a 6.7-log reduction for all protein levels. Oil had a protective effect indicating HPP may not help the microbial safety of water-in-oil food emulsions including peanut butter.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ere have been multiple outbreaks of foodborne illness involving peanut butter products. This study looks at the potential use of high-pressure processing to reduce the bacteria that may be in peanut butter.  相似文献   

20.
加工花生高级烹调油的原料油可以为二级花生油、预榨花生油和浸出花生油,对于不同的原料油加工成花生高级烹调油要采取不同的工艺,这样得出的各项质量指标才能稳定,白土、磷酸、液碱、柴油等辅料消耗也低,从而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