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Alamouti提出的BPSK调制下空时分组码在Rayleigh衰落信道中的简单分集方案。推导出多发射和多接收天线系统中正交空时分组码在Rician衰落信道的BPSK调制下的比特差错率的最小距离球界,并推广到在高阶调制下衰落信道中系统符号差错率的性能。仿真分析和比较了空时分组码的多天线系统中发射和接收天线分集增益,以及信道相关参数的变化对系统误比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下2发1收STBC-SC-FDE系统收发两端的信号编码与处理结构,应用系统的频率域输入—输出模型,设计了一种最小二乘信道频率响应(CFR)估计算法。对算法均方误差的分析表明,采用Chu序列作为最优训练序列不仅能够实现CFR估计的最小均方误差,而且能保证系统具有比较低的峰均功率比(PAPR)。该算法相比那些先估计信道时域响应(CIR)再转换为CFR的方法能够节省更多的计算资源。最后,Monte Carlo 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性能。 相似文献
3.
4.
针对快衰落使得OFDM系统的误码率出现严重的地板效应这一问题,在广泛用于非视距移动环境建模的Jakes谱快衰落Rayleigh信道的条件下,对Doppler扩展所造成的子载波干扰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且对在快衰落信道条件下OFDM系统应用时间分集来提高系统性能进行了分析和仿真。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了一种新的空间分集技术在GSM-R系统中的应用,它能够很好地改善GSM-R系统衰落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层的代数方法,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应用于时间选择性平坦衰落信道下的多输入多输出系统的空时多普勒码字,该码字能在符号速率达到Nt的情况下同时获得最大分集增益NtNrNb(Q+1),也就是发送天线数Nt、接收天线数Nr、编码符号块的数目Nb以及信道复指数基的个数(Q+1)的乘积。仿真结果表明,与已有空时多普勒码字相比,所设计的码字可以获得更高的分集增益。 相似文献
8.
9.
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码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码的结构和编码原理,总结分析了基于发射分集的空时码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和性能特点,并对其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由于协作频谱感知能够更准确地确定主用户的存在与否,因此,它被认为是认知无线电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分支.在协作频谱感知中,各认知用户需要通过报告信道发送其本地判决结果(0或1)到融合中心(FC).然而,在实际中,报告信道通常受衰落的影响,这将降低频谱感知的检测性能.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文中提出一种基于认知用户选择的协作频谱感知算法.该算法通过减小由衰落信道引入的误码概率来提高协作频谱感知的检测性能.其基本思想为:只有具有较好瞬时信道增益报告信道的认知用户才将其本地二进制判决结果发送到FC,否则,该认知用户不发送其本地检测结果到FC.其次,提出一种基于空时编码的协作频谱感知方法.通过在CR网络中,利用空间分集增益来降低由衰落型报告信道引入的误码概率,从而提高检测性能.最后,对提出的这两种协作频谱感知方法的检测性能进行理论分析研究,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协作频谱感知,本文提出的这两种协作频谱感知算法都能提高对主用户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1.
基于齐次泊松点过程的节点分布模型,在不同的衰落信道模型下推导了网络无孤立点概率的闭型表达式,用作网络连通概率的上界。特别分析了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和瑞利衰落信道的相关物理参数对连通性的影响。此外,还讨论了协作通信对于网络连通性能的提高作用。最后,在仿真构造的无线网络中测试得到的连通性能的仿真值与理论分析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2.
论文将信道编码与多载波调制——滤波多音(FMT,filtered multitone)调制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图像的传输中,通过采用调整Punctured卷积码不同的码率实现图像传输的不等错误保护(UnequalErrorProtection),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又提高系统传输效率,满足在具有不等错误保护要求的无线环境下对传输图像质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14.
针对真实通信场景下的信道衰落孪生技术存在硬件成本高、实时性差的问题,基于贪婪坐标旋转数字计算(Coordinate rotation digital computer, CORDIC)算法及调频谐波叠加模型,给出了非平稳信道复合衰落序列的硬件模拟方案,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平台实现了大规模复指数实时计算。通过引入域折叠技术、贪婪角度记录单元和并行流水线结构,可减少硬件资源的使用,提高系统的实时性。此外,采用基于时分复用的多速率分级结构,进一步优化硬件资源。与传统查找表(Look up table, LUT)方法相比,本文方案消耗的硬件资源从17.89%减少到6.71%,与经典CORDIC算法相比,硬件延迟减少65.625%。硬件实测结果表明,输出信道统计特性的概率密度函数与理论值一致。 相似文献
15.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ntenna Receive Diversity in SlMO-OFDM System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This paper represents a comparativ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different diversity combining techniques for a SIMO-OFDM (single-input-multiple-output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system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OFDM is a key technique for achieving high data rates and spectral efficiency requirements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But in scattering environment, the system performances are severely degraded by the effects of multipath fading and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tenna d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technique to combat multipath fading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system performance and increase the channel capacity.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diversity combining techniques-SC (selection combining), EGC (equal gain combining) and MRC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has been analyzed and compared in terms of SNR (signal to noise ratio) and BER (bit error rate) probabilit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al ratio combining technique provides maximum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relative to all other combining schemes by maximizing the SNR of SIMO-OFDM system at the combiner output. The analytic expressions of error probability and effective bit energy to noise ratio correlated with BPSK (binary phase shift keying) modulation have been derived and formulated for N-branch SC, EGC and MRC schemes. The BER characteristics for all three combining techniques are simulated in MATLAB (matrix laboratory) tool box for varying bit energy to noise ratio. Our results also derives that SNR can be improved if the number of receiving antenna is increased, which in turn reduces BER over a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相似文献
16.
17.
多径瑞利快衰落信道下OFDM信号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在多径瑞利快衰落信道条件下,OFDM信号与单载波信号调制制式识别的方法.利用接收信号的两种高阶累积量的组合作为信号分类的特征值,有效抵消瑞利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该方法可以在中频对信号进行处理,不需要信号的载波频率、波特率等先验信息.计算机仿真表明,该方法对多径瑞利快衰落和多普勒频移稳健,识别概率高,算法复杂度低,适合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8.
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多径衰落信道的统计特性与仿真实现问题的研究中,针对目前无线信道存在的不确定性和信道衰落对无线通信质量提高有不利因素的状态,为改善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径时延扩展而引起的符号间干扰的现状.在对多径信道的传输特性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基带信号接收中多径引起的ISI进行仿真分析,并总结了利用MATLAB对无线移动信道进行仿真分析的一般方法,对多种调制方式下的诸如瑞利和莱斯衰落、频率选择性,AWGN信道等信道模型下的多径传播进行进一步仿真分析.这将为研究移动信道抗衰落技术提供基本依据,对实际工程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