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增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立方体溴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都有明显提高(Sd/S0≥1.5),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颗粒的灰雾水平都不高;(3)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与甲酸根掺杂的溴化银乳剂相比,产生的增感效应相差不大;(4)与甲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相比,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颗粒的制备方法明显较前者要简单得多,颗粒形状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2.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考察其实验过程和测试其感光性能,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用染料进行光谱增感后的乳剂,感光度均有明显提高(Sd/S0≥1.8),且其灰雾水平都不高,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草酸根掺杂的乳剂可以与常规的硫加金化学增感,以及染料光谱增感一同进行协同增感,把乳剂的感光度提高到更高的水平。(3)草酸根掺杂的八面体溴化银乳剂的感光度增益,明显高于草酸根掺杂立方体溴化银乳剂。 相似文献
3.
草酸根掺杂板状溴碘化银颗粒乳剂的增感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在晶体生长过程中一定时间内,加入一定量的草酸盐,制得了草酸根离子处于晶体颗粒次表面的板状溴碘化银微晶乳剂.对其实验过程的考察和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1)草酸根掺杂于次表面的溴碘化银乳剂与未掺杂乳剂相比较,经过化学增感后,或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有明显提高(Sd/S0≥1.5),即具有明显的增感效应;2)无论是经过化学增感,还是经光谱增感后的乳剂,草酸根掺杂溴碘化银颗粒乳剂的灰雾水平都不高. 相似文献
4.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乳化仪,制备了甲酸根离子掺杂于颗粒次表面的立方八面体溴化银微晶乳剂,经计算此类颗粒上的(100)面与(111)面之比约为2:3,感光性能测试结果表明,甲酸根掺杂乳剂,无论是原始乳剂,还是经过化学增感,或染料光谱增感后的乳剂,其感光度都要明显高于相应的参考未掺杂乳剂(Sd/S0≈2),而灰雾水平则无明显增长。 相似文献
5.
6.
使用反馈式微机控制双注仪,在晶体生长不同时期,依次加入不同量碘盐和一定量甲酸盐,制得了两个系列的溴碘化银乳剂:一系列为碘含量分别为乳剂颗粒总银量的0、2×10-2、3×10-2、4×10-2和5×10-2I-mol/Ag mol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另一系列为碘含量与上述系列乳剂相同,并掺杂有1×10-4mol/Ag mol甲酸根的溴碘化银颗粒乳剂.对其感光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化学敏化和光谱增感后,甲酸根掺杂的溴碘化银乳剂较未掺杂甲酸根的乳剂,感光度显著提高,在一定量的I-掺杂范围内(0—4×10-2I-mol/Ag mol),灰雾没有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改性泥炭对Pb(Ⅱ)和Cd(Ⅱ)的单一及竞争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 相似文献
8.
《应用化工》2022,(2):243-246
以强碱改性泥炭,研究改性泥炭对Pb(2+)、Cd(2+)、Cd(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的吸附效果及竞争吸附机制。结果表明,改性泥炭对Pb(2+)、Cd(2+)、Cd(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具有显著的吸附效果,吸附容量分别由118,64 mg/g提高到225,95 mg/g;FTIR分析表明,吸附过程为Pb(2+)、Cd(2+)、Cd(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与—OH、—COO-、C—H等官能团的络合作用或者离子交换作用。当吸附时间为70 min,pH在4~8,改性泥炭添加量分别为0.8,1.6 g/L时,可达到高效与经济双层效益。竞争吸附中,Pb(2+)、Cd(2+)、Cd(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的吸附容量均低于单一离子时的吸附容量,且竞争吸附能力Pb(2+)>Cd(2+)>Cd(2+)。 相似文献
9.
10.
以CO2为活化剂制备羊骨炭,在不同溶液pH、初始浓度、活性炭投加量等条件下,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羊骨炭对Pb(Ⅱ)、Cr(Ⅵ)和Cd(Ⅱ)的吸附规律,并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其吸附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羊骨炭对Pb(Ⅱ)、Cr(Ⅵ)和Cd(Ⅱ)的最佳吸附量分别为:4.2 mg/g、0.07 mg/g和2.7 mg/g时,吸附液的pH值Pb(Ⅱ)、Cd(Ⅱ)为7~8、Cr(Ⅵ)为酸性pH<6;羊骨炭的投加量分别为:0.2、0.7、0.03 g;最佳初始浓度分别为:60 mg/L、15 mg/L、30 mg/L。羊骨炭对3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基本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计算得四种离子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854、1.247、0.402 mg/g。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新型吸附材料Zn-MOF-74对水体中重金属Cd(Ⅱ)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吸附过程较好地符合Langmuir模型、Temkin模型、D-R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最大吸附量为16.77 mg/g;吸附过程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作用,且为自发的放热反应。采用Zn-MOF-74处理0.5 mg/L的含镉废水,有效时长可达36.25 h,Cd(Ⅱ)去除率>90%;NaCl溶液的解吸率可达到85%。吸附位点主要集中在孔道中,有静电作用、化学作用和氢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化学工程》2013,(10)
以最终制备对人体安全无毒且补锌效果良好的类人胶原蛋白-锌螯合物为目标,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对类人胶原蛋白分子(HLC)与金属Zn(Ⅱ)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和机理进行了研究,其中Zn(Ⅱ)离子浓度为1.0×10-5—1.0×10-4mol/L;并通过荧光猝灭法计算出不同温度下(298 K和273 K)HLC分子与Zn(Ⅱ)离子之间的结合常数以及相应的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Zn(Ⅱ)离子对类人胶原蛋白的内源荧光有猝灭作用;根据Stern-Volmer方程的求解结果可知猝灭机制属于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类人胶原蛋白分子和Zn(Ⅱ)离子以摩尔比1∶1形成胶原蛋白-锌螯合物;二者间的结合为自发反应,且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因此,文中的研究结果对类人胶原蛋白-Zn(Ⅱ)螯合物的工业化制备、理化性质探究以及进一步的应用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法和原子力显微镜对镉掺杂的TiO2纳米晶膜电极作了表征,并用光电化学方法测定了该电极的光电化学行为.实验发现当镉的掺杂量低于15%时,镉与 TiO2形成固熔体,掺杂量高时出现 CdTiO3的独立相;随着镉含量的增加,纳米晶颗粒逐渐变大(粒径从 10 nm到 20 nm).镉含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光电流的大小和符号,当Cd含量(相对于 Ti的质量分数)为 5%时光电流最大,外加电压为 0.3 V时光电流比纯TiO2多孔纳米晶膜电极高一倍以上;当Cd含量超过 30%时出现p-n转换现象。 相似文献
15.
难溶于水的原卟啉在1.0%的吐温80水溶液中因氢键作用力变为可溶。研究了Pd(Ⅱ)、Zn(Ⅱ)、Cu(Ⅱ)、原卟啉在吐温80存在下的吸收光谱,并以原卟啉为萃取剂,考察了金属原卟啉在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中的分配行为,讨论了分相盐、成相聚合物、萃取剂、萃取酸度等对金属原卟啉在两相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NH4)2SO4浓度1.51 mol/L,吐温80质量浓度9.0%,原卟啉浓度6.0×10-5mol/L,萃取酸度分别为5.0与pH 9.0,沸水浴加热15 min的条件下可分别实现Pd(Ⅱ)~Zn(Ⅱ),Cu(Ⅱ)~Pd(Ⅱ)的定量分离;体系萃取容量为0.020 mg/mL。该法不用有毒溶剂,仅控制萃取酸度分离性质相近的元素。其萃取机理是:金属原卟啉分子上的羰基质子受体与吐温分子上的羟基质子供体形成氢键。 相似文献
16.
17.
采用尿素均相沉淀法制备出稀土La和Zn复合掺杂α-Ni(OH)2样品材料,同时采用XRD、EDS、IR和TG-DSC热分析技术对样品的微结构和组成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样品作为MH-Ni电池正极活性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La和Zn复合掺杂α-Ni(OH)2材料具有较大的晶格间距,其含有更多的结构H2O分子,电极反应的电荷转移电阻较低;样品材料电极在以0.1C充放,终止电压1.0V的制度下,其放电比容量高达372.85mAh.g-1,同时放电中值电压较高并稳定于1.30V,1C下其放电比容量高达344.07mAh.g-1,充放电循环30次容量保持率为93.04%,显示出良好的较大倍率放电性能和循环可逆及结构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利用液相还原法制备抗坏血酸稳定纳米零价铁(AAS-nZVI)并将其应用于含Cd(Ⅱ)废水的处理。在确定最佳AAS/Fe2+(摩尔比)的基础上,研究了AAS-nZVI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pH对Cd(Ⅱ)处理效果的影响,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化AAS-nZVI处理含Cd(Ⅱ)废水的工艺条件;考察了AAS-nZVI的空气稳定性及其处理含Cd(Ⅱ)废水的动力学特性;通过SEM和XRD对处理Cd(Ⅱ)前后的AAS-nZVI进行形貌观测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AAS/Fe2+(摩尔比)为1∶3时,AAS-nZVI对Cd(Ⅱ)去除的去除效果最佳。AAS-nZVI投加量、反应时间和溶液初始pH对Cd(Ⅱ)去除率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 < 0.05),其中AAS-nZVI投加量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 < 0.01);其显著性大小依次为:AAS-nZVI投加量 > 反应时间 > 溶液初始pH。在AAS-nZVI投加量为2.0g/L、反应40min、溶液初始pH=6的最佳工艺条件下,含Cd(Ⅱ)废水(初始浓度20mg/L,溶液体积100mL)的去除率可达92.62%。AAS-nZVI具有很好的空气稳定性,空气中放置15d的AAS-nZVI对Cd(Ⅱ)的去除率仅下降1.99%。AAS-nZVI对Cd(Ⅱ)的去除较好地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可用L-H动力学模型描述;AAS-nZVI对Cd(Ⅱ)的去除是吸附和还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烧杯混凝实验,分别以实验室配水和松花江水为本底,研究了水合二氧化锰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去除水中微量镉的效能。详细探讨了影响水合二氧化锰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去除水中微量镉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种水质条件下,水合二氧化锰均可强化FeCl3混凝去除水中的微量镉,镉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纯FeCl3混凝。水体pH值、浊度、腐殖酸等水质参数对于水合二氧化锰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去除水中微量镉的效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水体pH值对水合二氧化锰强化三氯化铁共沉降去除水中微量镉的影响十分显著,Cd(Ⅱ)的去除效果随着水体pH增加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