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的影响效果。方法:基于卫生部颁发的消毒和感染管理文件中的要求对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质量管理,对施行前后的控制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清洗质量、消毒灭菌合格率的比较上,实施后明显的优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在质量控制实施前医院感染发生率为6.8%,实施后为0.3%,实施后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显著(P 0.05)。结论:借助进一步强化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可以进一步强化器械消毒灭菌的合格率及清洗质量,降低医院感染的出现,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饮料工业》2013,(8):55
据外媒报道,2013年6月《应用与环境微生物》(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杂志刊登一项关于灭菌过程中紫外线与温度协同灭菌作用机制的研究。研究表明紫外线与热处理在杀菌过程中可产生协同作用,温度低于45℃时灭菌效果保持不变,超过45℃后随着温度增加,灭菌效果呈指数增长。协同作用百分比在55℃下最高(40.3%)。协同作用不受流体流动方案、紫外线辐射剂量影响。在咖啡酸选择性培养基中培养的亲代大肠杆菌与非选择性培养基中获得的uvrA突变菌株具有类似的协同失活  相似文献   

3.
王金锋  汤毅  谢晶  袁训宏  肖虹 《食品科学》2010,31(22):115-118
为对果汁高温短时灭菌工艺进行精确研究,在确保果汁品质时降低生产中的能耗,对罐装橙汁的超高温短时灭菌进行计算,分析果汁中常见的细菌,得出灭菌所需的最低温度,在此基础上,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技术对橙汁的高温短时灭菌方式进行模拟实验,探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灭菌最理想时间条件。结果表明:120℃(393K)、12min,125℃(398K)、11min,130℃(403K)、8min,135℃(408K)、7min 为最理想时间条件;同时根据卡诺循环,计算高温短时灭菌的能耗,得到单位质量橙汁灭菌的机械耗功率分别为127、150、217、263W。根据能耗最低的原则可以得到计算的灭菌温度范围中,最优灭菌工艺为120℃(393K)、12min。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研究汽爆功能性红曲的灭菌效果以及对其活性物质莫纳可林K(Monacolin K)的影响。方法:汽爆功能性红曲以蒸汽为汽爆介质,研究115、125、135℃温度下分别维压0、1、3、5 min,功能性红曲中Monacolin K含量、水分含量、菌落总数的变化,采用灭菌指示胶带图像处理法评价灭菌效果。结果:汽爆灭菌在达到灭菌要求的情况下(135℃汽爆3 min),相比较传统高压蒸汽灭菌条件121℃、20 min,汽爆后功能性红曲含水量和Monacolin K的损失率分别为13.07%和3.92%,均低于传统高压蒸汽灭菌后的含水量(18.49%)和损失率(17.76%),该汽爆条件下灭菌指示胶带热敏区域灰度平均值为62.77。结论:汽爆灭菌对于功能性红曲是可行且高效的,该汽爆工艺节省红曲产品后续干燥的能量,降低了生产成本,为功能性红曲有效灭菌、保留活性成分以及减少灭菌后成品含水量的汽爆灭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串联式生防真菌产孢箱的发酵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生分生孢子是生防真菌应用和剂型化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该研究对自行研制的具有应用潜力的串联式产孢箱发酵生产气生分生孢子的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通过对球孢白僵菌ChB9菌株在两种常用培养基质(籼米和粳米)以不同重量面积比、不同灭菌方式下发酵得到的孢子粉产量、气生菌丝产量和培养基利用率等指标的统计分析来优化该产孢箱在发酵生产气生分生孢子过程中的相关关键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粳米、105℃灭菌30 min与重量面积比(g:cm2)为1∶2的组合条件最符合产业应用实际,产量为17.56±2.79 g孢子粉/kg稻米,为最佳选择。该研究获得的优化参数不仅可以指导生防真菌孢子粉的小规模实验室生产,而且可为以麦类等其他发酵基质的发酵生产工艺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魏静华 《食品与机械》2012,28(4):194-196,244
为解决固态发酵培养基的灭菌拖尾问题,在分析固态培养基原料的杂菌污染情况的基础上,采用促进芽孢萌发的方法对培养基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在培养基中添加1.5%的100 mmol/L L-丙氨酸之后,经过65℃热激活20min的促芽孢萌发处理可以明显提高培养基的灭菌效率,消除拖尾现象,并且不影响菌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氯在食品灭菌消毒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综述了二氧化氯在果蔬、水产品、禽畜肉、饮料等各种食品以及食品包装工业上的灭菌消毒应用研究进展。二氧化氯在对食品灭菌消毒上具有高效性、安全性和广谱性的特点,是目前国际公认的最理想的灭菌消毒剂。一般而言,二氧化氯浓度在1~10mg/L时,就能对食品中的多数致病菌产生良好的灭菌效果,同时作用时间比较短,大约在10min。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选用广式烧腊制品为研究对象,探究了不同因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在广式烧腊制品的生长的影响。 研究了在37 ℃及10 ℃条件下,不同pH以及含盐量对叉烧、烧鹅、烧鸭液体培养基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同灭菌 方式对于叉烧、烧鸭以及烧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灭菌效果。 结果显示,在37 ℃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pH 3.0~10.0范围内、含盐 量≤15.0%时生长;在10 ℃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在pH 5.0~9.0的范围内、含盐量≤5.0%时生长。 115 ℃、20 min高压灭菌可对叉烧、 烧鹅、烧鸭三类样品中含105 CFU/g、104 CFU/g及103 CFU/g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彻底灭菌。  相似文献   

9.
我国部分省区2008年产小麦玉米中真菌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安徽、江苏、河北、河南四省部分地区2008年产小麦、玉米真菌污染情况和菌相分布进行调查,为进行粮食中主要污染真菌产毒预测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菌株,为粮食防霉提供依据。方法将采集的小麦、玉米样品消毒后点种于PDA培养基上,培养后进行菌落计数并鉴定菌相。结果四省小麦样品真菌污染率几乎100%,优势菌是交链孢霉;玉米全部样品均被真菌污染,优势菌是镰刀菌。结论四省的小麦、玉米样品真菌污染严重,粮食储藏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粮食霉变。  相似文献   

10.
海藻酸钠涂膜保鲜牛肉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取不同灭菌方式对鲜牛肉进行表面灭菌,在不同组成的涂膜保鲜剂中浸渍一定时间,在0~4℃下贮存.结果表明:用有机酸混合液(2%HAc 0.25? 0.1%VC)对鲜牛肉进行表面灭菌后,在3%海藻酸钠,0.03%茶多酚,0.20%柠檬酸水溶液中浸渍2min,取出静置10min,浸泡于2?Cl2溶液中,取出然后于0~4℃下贮存,保鲜期达28d,各项指标仍符合国家鲜肉二级鲜度标准.  相似文献   

11.
何佳  赵启美  陈钧 《食品科学》2008,29(2):252-256
目的:利用培养基覆盖二维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2D-TLC bioautography)快速检测、追踪金钱松内生真菌抗细菌活性成分.方法:以二维薄层色谱将金钱松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样品展开,以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为指示菌,氯化三苯四氮唑(TTC)为显色剂,采用培养基覆盖生物自显影技术对其抗细菌活性成分进行检测、追踪.结果:该方法展开系统筛选简单,抑菌斑位置准确、斑点清晰,其优化条件为:以乙酸乙酯:正己烷(3:7)为弱极性展开系统,甲醇:二氯甲烷(1:9)为强极性展开系统,用20%甘油滤纸对湿室保湿,以14h菌龄的枯草芽孢杆菌为指示菌种子液,自显影薄层板36℃培养14~18 h,1%TTC显色时间为1~2 h,含0.2%~0.6%琼脂的半固体肉汤培养基应使用混菌法生物自显影,含1%琼脂半固体肉汤培养基应使用涂布法生物自显影.结论:培养基覆盖二维薄层色谱生物自显影技术是一种快速检测、追踪抗菌活性成分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成分复杂的天然产物中抗菌成分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以野生香椿种子为外植体进行培养,将香椿种子用75%酒精溶液消毒20s,再用0.1%升汞溶液消毒5min,无菌水冲洗4次~6次,接种到培养基上。在接种8d~10d后外植体分化出带有一片小叶的新生枝。切取子叶和下胚轴作为外植体接种B5+蔗糖30g/L的培养基中,10d后形成增殖苗。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缩短香椿的生长周期,再将香椿的嫩芽做如下处理浸泡(料液比1∶4,0.05%碳酸钠)、清洗、浸烫(95℃水浴2min,500mg/kg的葡萄糖酸锌溶液)、沥干冷却、切碎、拌料、加入添加剂、装罐、杀菌(85℃,30min)、冷却、贮藏。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超高压处理对真空包装法兰克福香肠微生物货架期的影响,在(20±5)℃对真空包装法兰克福香肠进行200MPa(5min与10min)、400MPa(5min与10min)和600MPa(5min与10min)的超高压处理。样品处理后于4℃保藏60d,每隔10d取样分析,直至样品微生物数量达到峰值并趋于稳定为止。与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二次灭菌的法兰克福香肠)相比,超高压处理能显著降低法兰克福香肠初始微生物数量,并对保藏过程中的腐败微生物:嗜冷菌、乳酸菌和大肠菌群的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抑制程度与压力(200~600MPa)和处理时间(5~10min)具有正相关性。效果最佳的600MPa处理10min能够将法兰克福香肠4℃贮藏货架期从9d延长至60d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GB 4789.2-2016菌落总数测定方法的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方法 使用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和枯草芽孢杆菌ATCC6633的新鲜菌株和冻干样品评价PCA培养基的倾注温度(45 ℃和50 ℃)、已处理样品放置时间(0~90 min)、培养基倾注体积(12~20 mL)、培养基品牌(7种, 编号A-G)的差异对菌落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结果 已处理样品放置90 min后, 菌落总数的计数结果显著性低于放置0 min(P=0.023)和15 min(P=0.021)样品的计数结果; 使用品牌B培养基得到的菌落计数结果显著性低于使用品牌F培养基得到的结果(P=0.024)。PCA培养基倾注温度(45 ℃和50 ℃)和倾注体积(12~ 20 mL)对菌落总数计数结果的影响未见显著性(P>0.05)。结论 需细化国标菌落总数测定方法检验流程, 研发并引入可靠的参比培养基, 对检验过程予以高度规范化, 以保障检验数据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5.
无桔霉素高比例开环式莫纳可林K红曲产品的生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筛选得到 1株不产桔霉素 ,高产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红曲霉 990 1菌 ,该菌固态发酵红曲米中莫纳可林K的含量最高可达 1 1 0 0 0mg/kg。红曲产品中开环式莫纳可林K的比例为 70 %~90 %。该菌在酵母提取物和蔗糖培养基及谷氨酸钠及葡萄糖为主的培养基的培养液中均未测出桔霉素。液态及固态发酵红曲产品也未测出桔霉素 ,初步表明该菌株没有桔霉素生物合成能力。固态发酵过程中 ,宜采取先 3 0℃后 2 6℃的变温控制模式 ;物料初始水分含量宜控制在 65 %左右。  相似文献   

16.
培养基自身质量的优劣、保存是否得当、配制使用是否正确都直接影响食品微生物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加强培养基的质量控制和关注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是保证检验准确性的关键。本文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及笔者多年工作实践经验,对食品微生物检验用培养基在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以供广大同行参考。实验室需结合工作实际选择合适的培养基质控标准、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作业指导书,对培养基进行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的质量验收。此外,还要注意对培养基配制用水、生化鉴定试剂盒以及血清进行质量控制。实验室在使用培养基时要选择适宜的制备方法、灭菌方式、储存方式等,并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最终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在中性条件下,蛋白质与邻苯三酚红-铜(Ⅱ)络合物相互作用,可使络合物颜色加深,该反应在20℃,反应10 min后达到平衡。邻苯三酚红与铜的摩尔比为5∶2时显色效果最佳。在最大吸收波长517nm处测量邻苯三酚红-铜(Ⅱ)络合物的△A,蛋白质的含量与△A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回收率为93.1%~108.5%,回归方程为ΔA=0.010c-0.025 5,相关系数0.990 3。采用该方法检验了多个批次牛奶样品中的蛋白质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8.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大多使用经配制、灭菌后的脱水培养基,这些培养基贮存后是否满足《中国药典》2015年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4789.28-2013)的要求,有待验证。本实验通过随机抽取食品微生物检验常用5种脱水培养基,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培养基适用性检查中规定的方法,对每种培养基分别进行2次独立试验。使用贮存21天内的灭菌培养基接种5种菌,每种菌生化特性表现良好。脱水培养基按规定方法配制、灭菌后贮存有效期内适用性检查均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培养基和试剂的质量要求》(GB4789.28-2013)要求。  相似文献   

19.
为筛选产香菌株,本研究对真菌F036进行了形态学和ITS序列分析,初步确定其分类学地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装置(SDE)提取其培养液中的香气物质,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香气物质的组成。结果表明,菌株F036在PDA培养基上菌丝发达,有隔,呈乳白色,长时间培养后未产生孢子,最适温度为34~36℃,最适p H为5~6,具有产纤维素酶及木质素酶活性。该菌ITS序列与白耙齿菌(Irpex lacteus)的亲缘关系最近(99%),它们在系统进化树上聚在一支。在PDA培养基中,35℃、180 r/min的条件下培养3 d后,加入5%(V/V)的无水乙醇,再培养4 d,菌株F036产生了大量的香气物质。GC-MS分析表明,这些挥发性香气物质主要为反-桂酸甲酯(19.93%)、桂酸乙酯(19.66%)、苯甲醛(7.35%)、3-甲基丁醇(3.85%)、苯甲酸乙酯(2.82%)和芳樟醇(1.24%)等。因此,本研究筛选到的产香真菌F036能够产生许多挥发性香气物质,在天然香料开发方面具有较好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GC)内标法测定果酒中的甲醇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内标物为正丙醇,结合正交试验从升温程序、初始柱温和进样口温度3个方面对国标法的色谱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色谱条件,即升温程序:初始温度40℃,保持1 min,以3℃/min升至65℃,再以25℃/min升至200℃,保持5 min;检测器温度:240℃;进样口温度:220℃。通过绘制标准曲线对果酒中的甲醇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甲醇质量浓度在41.24~618.60 mg/L内与其峰面积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89,检出限(3S/N)为2.34 mg/L,定量限(10S/N)为7.72 mg/L,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7.67%~104.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值在0.33%~0.92%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佳,不受进样干扰,能快速准确检测出果酒中的甲醇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