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实验以阳江豆豉为原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豆豉中的多糖,以多糖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正交试验优化最佳提取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90℃,提取时间2.5h,液固比8,此工艺条件下多糖提取率达9.53%,在最优工艺条件下提取的豆豉多糖的糖含量为89.12%。该工艺经济、可行性强,可为阳江豆豉多糖的提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一、阳江豆豉生产方法简介豆豉分为细菌型豆豉、毛霉型豆豉和曲霉型豆豉三种。我厂生产的阳江豆豉属于曲霉型,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阳江豆豉选用本地黑豆为原料(其他如外地黑豆、黄豆、竹豆等都不理想)。在蒸煮之前,先行加水浸泡,放水浸过豆粒面层约30公分。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异,一般冬天浸泡4~5小时,至有80%的豆粒表皮无皱纹,夏天浸泡2~3小时,达65~70%左右无皱纹后,将浸豆水放出,让豆在池中停放一段时间再慢慢吸水,至几乎全部膨胀,即可置于蒸豆锅内常压蒸煮2  相似文献   

3.
不同黑豆品种酿制广东阳江豆豉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研究以广西、河南、江西、越南及广东阳江出产的黑皮大豆为原料,以相同的传统生产工艺酿制阳江豆豉,分别测定了原料的粗蛋白含量、浸渍时黑豆吸水情况、流水作业化率、成曲水份、氨基酸态氮含量及产品氨基酸含量、产品的松化率及脱皮率等。比较了不同产地的黑豆酿制的阳江豆豉,综合质量品评认为阳江地区的黑豆酿制的豆豉质量最好,广西黑豆次之,其次是河南黑豆、江西黑豆及越南黑豆。  相似文献   

4.
以广式腊肠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阳江豆豉研究其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首先对豆豉的基本成分进行分析,其次对添加豆豉腊肠组与未添加豆豉腊肠组的基本成分、色泽、质构、感官评定、酸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豆豉后,腊肠的蛋白质、脂肪、p 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由25.27g/100g降至24.43g/100g,脂肪由43.78g/100g降至43.05g/100g,p H由5.80降至5.73;色泽方面,添加豆豉后,颜色变暗;质构方面,硬度、黏性、咀嚼性均降低,而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感官评定方面,添加豆豉组的腊肠口感及风味评分较高;酸价方面,添加豆豉组的腊肠酸价低于未添加豆豉组。此结果表明豆豉有利于改善广式腊肠的食用品质并延缓其氧化。  相似文献   

5.
以广式腊肠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阳江豆豉研究其对广式腊肠品质的影响。首先对豆豉的基本成分进行分析,其次对添加豆豉腊肠组与未添加豆豉腊肠组的基本成分、色泽、质构、感官评定、酸价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豆豉后,腊肠的蛋白质、脂肪、p H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蛋白质由25.27g/100g降至24.43g/100g,脂肪由43.78g/100g降至43.05g/100g,p H由5.80降至5.73;色泽方面,添加豆豉后,颜色变暗;质构方面,硬度、黏性、咀嚼性均降低,而弹性无显著差异(p>0.05);感官评定方面,添加豆豉组的腊肠口感及风味评分较高;酸价方面,添加豆豉组的腊肠酸价低于未添加豆豉组。此结果表明豆豉有利于改善广式腊肠的食用品质并延缓其氧化。   相似文献   

6.
对阳江豆豉分离菌株进行多项分类鉴定,并对该菌中性蛋白酶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预测菌株中性蛋白酶二级结构。采用18SrRNA基因序列鉴定菌株,并以菌株中性蛋白酶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应用DNA Star Protean软件对蛋白酶的二级结构进行预测。通过形态和18S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通过RT-PCR和PCR从菌丝体中克隆了基因序列,与产中性蛋白酶有关的核苷酸序列有2 113bp,推测出634个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7.
从广东阳江豆豉的曲醅中筛选出两株前发酵优势菌,经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菌株形态观察鉴定确定为米曲霉与米根霉,再选出长势旺盛,高产蛋白酶的菌株,以麸皮培养基扩大培养,单菌或双菌混合进行制曲。通过研究曲料中的氨基态氮含量与菌种生长情况,及成品的氨基态氮、还原糖、总酸含量与风味评定,确定豆豉前发酵最优菌种组合,发酵温度与发酵时间。结果表明,以米曲霉与米根霉混合制曲,于36℃条件下发酵56h,生产出的豆豉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8.
对从广东阳江豆豉的曲醅中筛选的米曲霉菌株进行培养基和发酵条件优化,结果表明,该菌产酶最适培养基的组成为添加3%的酵母粉、1%的葡萄糖、3%的硝酸钠和0.50%的氯化钙于基础PDA培养基中。该菌株产酶最优发酵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7~8,250 mL三角瓶中装瓶量为120 mL。在此最优条件下进行生长曲线绘制,培养12 h时,开始出现白色菌落,到36 h时,白色菌丝体明显增多,蛋白酶活力也持续增大,菌株培养48 h时,黄绿色孢子开始产生,蛋白酶活力达到最大值,到60 h时,菌株增长明显减慢,产生大量孢子,颜色较深,蛋白酶活力开始下降。综合菌量和蛋白酶活力,培养48 h为最适发酵时间。  相似文献   

9.
豆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豆豉古名“幽菽”。古代称大豆为“菽”,幽是指把大豆煮熟后幽闭发酵的意思。至秦朝始更名为豆豉。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最早利用微生物酿造的食品之一。《史记·货殖列传》说“糵曲盐豉千瓦,比千乘之家”。《汉书·食货志》载:“长安豉樊少翁,王孙卿为天下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闻检测技术(GC-MS/O)深入研究阳江豆豉的香气成分,共鉴定出挥发性化合物174种。SDE法对高分子量、低挥发性物质,如呋喃酮、吡喃酮等,有良好的萃取效果;而HS-SPME法能萃取更多的高挥发性化合物,如小分子的酸和酯类。通过GC-O技术在两种方法的萃取物中共嗅闻到46个香气活性区域。其中9种共有化合物(2/3-甲基丁醛、2/3-甲基丁酸、3-甲硫基丙醛、苯乙醛、愈创木酚、3-羟基-2-甲基-4H-吡喃-4-酮和苯乙醇),以及香气强度较高(评分大于2.5分)的单方法检出化合物:SDE法4种(3-羟基-4,5-二甲基-2(5H)-呋喃酮、2-乙酰基-1-吡咯啉、2-丙烯基-3-甲基吡嗪和4-羟基-2,5-二甲基-3(2H)-呋喃酮)、SPME法1种(1-辛烯-3-醇),是阳江豆豉中的关键香气活性物质,对麦芽香、酸奶酪香、烤土豆香、花香、烟熏香、焦糖香和烤香等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浏阳豆豉     
浏阳豆豉,历史悠久,畅销中外、驰名世界。早在十八世纪,就有浏阳康裕豆豉作坊,以盛产淡豆豉和五香豆豉为著;十九世纪发展到34家豆豉专业作坊。其中以杨福和朱晋升为有名,年产豆豉约18000担,销路大广,很多工商业家,以鞭炮豆豉在长沙、漠口、上海、天津、厦门等大城市,设立浏阳鞭炮豆豉庄,向国内外运销浏阳豆豉,此当极盛时期。  相似文献   

12.
中国豆豉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该文以大量历史资料论证了中国豆豉的起源最晚应在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列举了历代用豆豉治病的良方,论述了豆豉的食药文化的发展,还介绍了其独特的酿造工艺,旨在推动豆豉行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闲话豆豉     
毛羽扬 《饮食科学》2005,(10):55-55
“梅青巧配吴盐白,笋美偏宜蜀豉香”。豆豉可谓中国之特产,和酒、酱一样,都是我们勤劳智慧的祖先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酿制而成的。我国人民制作豆豉时间之久远,至少可以追溯到二千多年前的汉代,许慎《说文解宇》谓“豉为配盐幽菽者,乃咸豉也”。南朝陶弘景说:“豉出襄阳,钱塘者香美而浓。”这也说明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已有了风味独特的豆豉。  相似文献   

14.
话说豆豉     
豆豉是用大豆蒸腌加工而成的发酵制品,古称“大苦”,又名“大豆鼓”、“幽菽”、“康伯”、“纳豆”、“豉”等,始于我国。据《楚辞·招魂》中记载,豆豉在战国时已有酿造。因发酵时微生物的种类不同,豆豉可分为细菌型(山东一带)、毛霉型(四川地区)和曲霉型(广东阳江)三种,其风味略有不同,又因加工方法不同其性味也不同。如用青蒿、桑叶同制的性偏寒;用藿香、佩兰、苏叶同制的则性偏温;未用药物制过的,其透发力较弱。全国大部分地区都产豆豉,一般入药是用淡豆豉,而用来调味的则为成豆豉。 豆豉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蛋…  相似文献   

15.
黄姚豆豉     
黄姚豆鼓是广西昭平县黄姚乡的传统名产,早在清代初期,就以色黑、质软、无核、味甘、醇香而驰名远近.  相似文献   

16.
细说豆豉     
王云 《美食》2003,(5):17-17
  相似文献   

17.
豆豉趣话     
杨荣宇 《美食》2006,(4):29-30
豆豉,是用黄豆或黑豆经过蒸煮发酵而成的颗粒状调料,大概起始于秦末汉初。秦代以前并没有豆豉的记载,司马迁的《史记》以及后来的《汉书》中才出现豆豉之名,当时还有不少商贾因卖豆豉而成巨富。比如《史记.货殖列传》里就写有:“蘖盐豉千合,比千乘之家。”又如在《汉书。货食志》里面也记录有“长安豉樊少翁,王孙大卿为天下高訾。”这里的“訾”即为资,高訾就是有很多财产,由此可见那时做豆豉生意最能挣钱。  相似文献   

18.
豆豉真鲜     
盐与豉在古代是形影不离的,这两字常常连用:在汉代的《急就篇》上即有“芜荑盐豉”。说到这两者的关系之密切,可从《齐东野语》上看出:宋代有位从江西来的读书人,自认为什么都懂。一天,他要见诗人杨万里,杨万里得知他来自江西,便问他是否带来了“配盐幽菽”,有的话能否送一点。读书人不知“配盐幽菽”为何物,诗人拿过一本字书,翻至“豉”字,注释为“配盐幽菽”,“菽”是豆的古称,“幽”为密封之意,“配盐幽菽”即将豆子蒸熟,加盐等调料,放在密封的缸里,使其生霉,变成豆豉。  相似文献   

19.
自制豆豉     
豆豉醇香味美是很受欢迎的调味品.这里介绍豆豉的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湖口豆豉     
江西湖口豆豉远近闻名,历史悠久.据说,清代咸丰年间,有一位从高安来的姓卢的皮匠师傅在湖口做木屐.他发现当地盛产黑豆,便改行办起了豆豉作坊,生产甜豆豉、汁豆豉和五香豆豉.由于他制作的豆豉色、香、味俱佳,以后名扬大江南北,畅销武汉、九江、景德镇、安庆、南京和长江中下游一带乡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