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德治 《中国水利》2005,(23):88-89
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灌区距兰州市180km,横跨甘肃、内蒙古两省(自治区),白银、武威、阿拉善3市(盟),景泰、古浪、民勤、左旗4县(旗),灌溉面积6.5万hm^2。  相似文献   

2.
<正>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以下简称"景电工程")是一座跨省(自治区)、高扬程、多梯级、大流量的大Ⅱ型电力提灌工程。该工程地处西北寒旱地区,灌区内建筑物及设备由于所处特殊的工作环境,常遭受一些盐类侵蚀及冻融破坏的影响,造成一些土建工程裂化损坏及主要设备不断老化,严重影响灌区的正常运行,制约灌区工程效益的正常发挥。为解决这一问题,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管理局在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的大力支  相似文献   

3.
本文结合黄河流域中、上游高扬程电力提水灌区的实际,推导了经济合理的极限扬程公式,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以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一期扬水工程计算实例,说明了公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根据景电二期工程景泰灌区的规划与建设,从施工组织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总结。认为重视和加强灌区田间配套工程,使其尽快发挥灌溉效益,有着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管理局在大型灌区更新改造和中日技术合作项目中,针对灌区支、斗口闸门分散、控制方式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特点,对景电一期灌区总二支口和18个斗渠口实施了闸门自动控制。介绍了闸门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  相似文献   

6.
1灌区现状1.1基本情况甘肃省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位于兰州以北187km。灌区沿古长城由东向西横跨景泰、古浪两县,北倚腾格里沙漠,东临黄河,南靠长岭山。灌区分布高程1596-1906m,东西长150km,南北最大宽度40km。灌区多年平均降雨量184.7mm,蒸发量3040mm,年日照2714h,无霜期190d,多年平均气温8.5℃,年平均风速3.5m/s,最大风速21m/s,最大冻土深99cm。灌区内土地集中连片,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光热条件充足,有可垦地14O多万亩,属荒漠发钙土。适宜小麦、玉米、胡麻、糜谷、甜菜、瓜果等多种农作物生长。宜于发展…  相似文献   

7.
景泰川电力提水灌区位于甘肃省北部黄河西岸,建有泵站43座,装机总量24.87万kW,设计提水流量28.6m~3/s,加大流量33m~3/s,灌区面积近百万亩。近年来,景泰川灌区依靠科技手段,加强管理,按灌区用户需求确定供水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深入研究景泰川灌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形成及水循环演化规律,实现高扬程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选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对景泰川灌区1960-2008年的降水量、蒸发量等水循环要素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5. 49mm,49 a中,多年降水量的正负距平幅度大致相同,降水偏多与偏少期呈周期性交替出现;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2 554. 25 mm,其中有31a蒸发量低于此值;灌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 4%,为四季最大,其次是秋季、春季,冬季的降水量为最小;夏春两季蒸发量分别占全年蒸发量的40%和33%,为主要蒸发集中时间,秋季的蒸发量次之,冬季蒸发量仅占全年的8%,为全年最少;在研究时段内,灌区年降水量没有发生突变现象;年蒸发量1972年出现降低的突变,1974年开始剧降,下降幅度大约为481. 4 mm。  相似文献   

9.
甘肃景泰川电力提灌(二期)工程,设计提水流量18米^8/秒,总灌溉面积52万亩,  相似文献   

10.
淠史杭灌区是全国三个特大型灌区之一,位于安徽省中西部和河南省东南部,横跨江淮两大流域.灌区受益范围涉及安徽、河南2省4市17个县(区),没计灌溉面积79.8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68.4万hm2(不含河南部分).……  相似文献   

11.
正河北省石津灌区承担着为石家庄、衡水、沧州、邢台、辛集5个市、25个县(市、区),提供生活、工业、生态及244万亩农田灌溉供水管护的重要职责。早春二月,却疫情肆虐,石津灌区在开展常态化引江输水工作的同时,开启了为期两个月的春季抗旱灌溉输水。管理局根据省水利厅的统一部署,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调整工作策略,牢牢把握工作重心,抓住疫情防控和安全供水两条主线,顾全大局,整合资源,集中力量,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确保灌区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春灌输水安全顺利。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利》2013,(21):I0004-I0007
<正>淠史杭灌区兴建于1958年,横跨江淮两大流域,以大别山区六大水库为主要水源,由三大渠首、2.5万km七级固定渠道、6万多座各类渠系建筑物、1200多座中小型水库、21万多座塘堰,组成蓄、引、提相结合的"长藤结瓜"式的工程体系。灌区受益范围涉及皖豫两省4个市17个县(区),设计灌溉面积1198万亩(79.87万hm2),有效灌溉面积突破1000万亩(66.67万hm2),是新中国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也是全国唯一跨省的特大型灌区。  相似文献   

13.
位山灌区地处鲁西平原,现已建设成为以2条引水渠、2个沉沙区、3条干渠为骨干工程,控制36万hm2耕地的布局比较科学合理的灌溉网络体系,是山东省最大的灌区,居国内6个特大型灌区的第5位,不仅为聊城地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水源支持,而且还开展了6次引黄济津、9次引黄入卫济冀跨流域调水工程,有力地支援了天津、河北两省(直辖市)的经济建设.如今,位山灌区已经成为聊城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建设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4.
景泰川位于甘肃省景泰、古浪境内。长期以来,干旱和风沙,对这一地区农作物危害严重,粮食产量很低,人畜饮水十分困难。为彻底改变这一地区干旱贫困面貌,国家决定修建高扬程、大流量抽黄工程——景泰川电力提灌工程。工程总体规划提水流量28.6m~3/s,灌溉  相似文献   

15.
正漳河灌区位于江汉平原西部,地跨荆门、荆州、宜昌3市6县(市、区),是湖北省最大的灌区,自然面积5543.93km~2,设计灌溉面积260.52万亩(1亩=1/15hm~2,下同),是全国九大粮食产区之一江汉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漳河灌区以漳河水库为主要水源,水库流域面积2212km~2,总库容21.13亿m3,其中兴利库容9.24亿m~3,防洪库容3.43亿m~3。灌区渠道共13990条,总长7167km,建有各类渠系建筑物17547座。灌区建有中小型水库314座,  相似文献   

16.
景泰川,一片神奇的土地。在甘肃、内蒙、宁夏三省区交界地带,在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有一块绵延数百里的山间平川,这块平川就叫景泰川。西南东北流向的黄河,东南西北走向的长城,象两条腾跃相缠的巨龙,在这块川地上翻搅出无数神奇的传说……从东方走来的唐朝商旅的驼队,从这里西渡黄河,向河西走廊跋涉;1936年,李先念、徐向前率领的红军部队在这里同反动派进行了一场殊死的搏斗。鲜血,一时竟染红了景泰川的沙砾……到了公元一千九百六十九年,景泰川这片土地上,又开始谱写一个更神奇的故事。有水,就有粮景泰川又曾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受腾格里沙漠的影响,景泰川原是一片干燥荒凉的戈壁。多年平均降雨量184.7毫  相似文献   

17.
都江堰灌区"良治"管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述明  李翊 《中国水利》2004,(18):55-56,61
良治,又称为"善治",是"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公共管理过程.都江堰灌区实现"良治"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三大问题:政府职能的转变、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参与、解决好信息和知识问题.都江堰灌区"良治"管理模式框架可表达为:先进的水利发展理念 法律(制)基础 法定管理机构 经营性队伍 各级民主参与管理的组织 先进的治理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变化环境情景下景泰川灌区地下水埋深变化规律,实现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与水环境有效控制,文章采用MK趋势分析法,运用Arcgis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埋深观测数据进行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地下水埋深年内变化从16.89m至17.25m,呈现双峰型变化趋势。灌区地下水埋深影响因素,一期西六支观测井地下水埋深与潜在蒸散发量呈高度负相关,与引黄水量呈中度负相关,与降雨量呈低度负相关。研究结果可为灌区预测地下水位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省交口抽渭灌溉管理局水政监察科1998年成立以来,以维护灌区水利设施安全和维护正常水事秩序为中心,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利设施和扰乱水事秩序的不法分子,极大地震慑了不法分子,为灌溉生产的正常进行切实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被管理局和灌区群众誉为“交口灌区‘保护神’”。深入实践“三个代表”,塑造高素质的战斗集体“打铁还得自身硬!”近年来,水政科按照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狠抓执法队伍建设。他们一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整个工作始终,深入开展“学习‘三个代表’、实践‘三个代表’”活动,使全科人员从思想…  相似文献   

20.
马奕旺  王代林 《治淮》1996,(9):11-12
淠史杭灌区位于江淮之间的丘陵地带,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是淠河、史河、杭埠河三个毗邻灌区的总称,总面积14017平方公里。灌区惠及安徽、河南二省的13个县(市、区、镇),近期设计灌溉面积75万公顷,远期为80万公顷(其中豫境内均为6.5万公顷)。工程于1958年开工,1970年渠系工程全部通水,是解放后我国兴建的最大灌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