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透明质酸具有优良的保湿性能,被广泛的应用于化妆品中;利用壳聚糖制备透明质酸替代物,可以拓宽透明质酸的来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主要综述了透明质酸、壳聚糖的结构,利用壳聚糖的改性(低聚物、羧基化、酰化、季铵化、接枝共聚等)制备透明质酸替代物及其吸湿保湿性能,透明质酸替代物在化妆品和医药方面的应用;并对利用壳聚糖制备透明质酸替代物进行了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2.
<正>透明质酸简述透明质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美国的教授Meyer等在1934年在牛眼玻璃体中首先分离出了透明质酸。透明质酸有着其他物质没有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这就使透明质酸可以应用在不同的方面,也使透明质酸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对蛋白质进行调节、水电解质的扩散、促使创伤愈合等等。透明质酸在人体中的含量的变化会随着人类皮肤的老化程度的变化而变化,透明质酸的存在会改善皮肤的代谢,可以使  相似文献   

3.
透明质酸及其发展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透明质酸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以及在药品、化妆品工业上的应用。由于其良好的保湿性,透明质酸被作为“天然保湿因子”(NMF)在现代“生物化妆品”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介绍了国内外透明质酸研究发展动态和市场前景,指出尽快实现发酵法制透明质酸产业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透明质酸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目前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透明质酸的生物活性和使用效果与其相对分子量相关。近年来,低分子量透明质酸在抗肿瘤、促进伤口愈合与血管生成、免疫调节、药物靶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潜在应用价值,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针对低分子量透明质酸生物活性功能以及制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透明质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的糖胺聚糖。透明质酸的主要工业生产菌株为兽疫链球菌,由于该细菌具有致病性,因此迫切需要构建安全的透明质酸生产菌株。通过在食品级表达宿主谷氨酸棒杆菌中异源表达透明质酸合酶基因(pmHasA),实现了透明质酸的合成,摇瓶中产量达到0.35 g/L。通过强化代谢途径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ugdA2)和磷酸氨基转移酶基因(glmS)的表达以及敲除乳酸脱氢酶基因(ldh),透明质酸产量提高至0.81 g/L。在此基础上优化诱导条件,确定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为0.8 mmol/L,诱导剂添加时间为2 h时,摇瓶中透明质酸产量最高达到1 g/L。经过3 L发酵罐分批补料发酵,透明质酸产量达到4.8 g/L。该文通过调控谷氨酸棒杆菌代谢途径实现了透明质酸安全、高效的合成,为食品级透明质酸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快速估测出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对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与菌体量、浊度、粘度、电导率、还原糖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及偏相关性分析,选择与透明质酸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指标构建一元线性回归、二次项曲线回归以及BP神经网络数学模型,并对模型估测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显著性水平P<0.01下,发酵液浊度、电导率与透明质酸含量不存在相关性;菌体量与透明质酸含量存在虚假性相关;粘度及还原糖含量与透明质酸含量显著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0.869,粘度与透明质酸含量相关性最为显著,可作为估测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的唯一指标;利用三种数学模型对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进行估测验证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的估测最为准确,方差仅为1.89×10-2,通过测定发酵液粘度可快速准确估测出发酵液中透明质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透明质酸在美容化妆品方面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透明质酸的结构特性,阐述了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保湿、抗皱、防晒等作用,以及通过注射、食用透明质酸达到美容、延缓衰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60Co-γ射线对0.5g/100mL 透明质酸氯化钠溶液进行辐照处理,通过溶液的pH 值、黏度值、色度和红外光谱及紫外光谱等变化研究辐照对透明质酸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辐照降低透明质酸的分子质量、pH值、特性黏度,溶液的颜色比未辐照的更黄。通过紫外和红外扫描观察,透明质酸在辐照前后的吸收特征峰没有太大的变化,吸收强度发生变化。辐照后透明质酸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作用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透明质酸寡糖的透皮吸收活性,采用透明质酸裂解酶对透明质酸进行酶法降解,制备透明质酸寡糖,通过红外光谱与质谱对透明质酸寡糖进行分析,并对其吸湿性能、体表保湿性能和透皮吸收性能进行评价.结果显示,透明质酸裂解酶酶解制备透明质酸寡糖的最适底物浓度为1%,最适加酶量为3.0 U/mg,酶解制备透明质酸寡糖基本没有基团脱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透明质酸的结构特性,阐述了透明质酸在化妆品中的保湿、抗皱、防晒等作用,以及通过注射、食用透明质酸达到美容、延缓衰老的目的 .  相似文献   

11.
连作烟田土壤根系分泌物的变化和分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阐明烟田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变化规律及确定具有化感作用的根系分泌物种类,研究分析了种烟1年、连作2年和连作3年0~20 cm、20~40 cm烟田土壤中根系分泌物的含量变化,并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烟草根系分泌物的分解转化。结果表明:(1)烟田土壤中含量较高的根系分泌物种类有苯甲酸、4-羟基苯乙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其中4-羟基苯乙酸含量最高,含量较低的种类有4-羟基丁酸和甘油;(2)羟基丁酸、3-甲基-2-羟基丁酸、4-羟基丁酸、肉桂酸、油酸、硬脂酸酰胺和烟碱对烟草无直接化感作用;(3)室内试验表明,肉桂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邻苯二甲酸、3-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4-羟基苯乙酸和肉豆蔻酸的分解转化率均小于50%;(4)初步判定具有化感作用的根系分泌物种类包括:苯甲酸、3-羟基苯甲酸、4-羟基苯甲酸、月桂酸、邻苯二甲酸、3-甲氧基-4-羟基苯乙酸、3,4-二羟基苯甲酸、肉豆蔻酸、棕榈酸、9,12-十八碳二烯酸、苯丙酸、东良菪素、肉桂酸、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4-羟基苯乙酸。  相似文献   

12.
以市售山西老陈醋为试验样品,对其不挥发酸和有机酸进行测定,并采用灰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老陈醋中的不挥发酸与乳酸、酒石酸、苹果酸、琥珀酸、柠檬酸、α-酮戊二酸共6种有机酸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其中乳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与不挥发酸的关联度高,因此初步确定乳酸、琥珀酸、α-酮戊二酸、苹果酸为山西老陈醋有机酸特征成分.  相似文献   

13.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黑豆果籽脂肪酸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黑豆果籽脂肪酸组成及含量进行研究,鉴定出其含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γ-亚麻酸、哥伦比酸、二十碳酸、二十碳一烯酸、二十碳二烯酸;主要组分油酸占14.8%,亚油酸占42.8%,α-亚麻酸占14.7%,γ-亚麻酸占13.8%,不饱和脂肪酸总量达90.4%,特别是γ-亚麻酸相对含量较高,黑豆果籽具有很高保健价值和良好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4.
未除气与除气淡爽型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阈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STM679标准方法测定了未除气与除气淡爽型啤酒中乙酸、乳酸、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丙酮酸、酒石酸和草酸的个人和小组阈值。结果发现,在未除气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小组阈值大小顺序为苹果酸、富马酸、乳酸、柠檬酸、丙酮酸、琥珀酸、乙酸、草酸、酒石酸。其中品评员对苹果酸、琥珀酸、富马酸、草酸和柠檬酸的口感差异相对较小,而对酒石酸、乙酸、丙酮酸和乳酸的口感差异较大。在除气啤酒中,9种有机酸的小组阈值大小顺序为丙酮酸、乳酸、乙酸、富马酸、琥珀酸、苹果酸、酒石酸、草酸、柠檬酸。品评员对柠檬酸、苹果酸和乳酸的口感差异相对较小,而对丙酮酸、草酸、酒石酸、富马酸、琥珀酸和乙酸的口感差异较大。此外还发现未除气和除气啤酒中有机酸阈值差异很大,其中差异最大的是三元酸柠檬酸,其次为二元酸,包括苹果酸、草酸、酒石酸、琥珀酸和富马酸,差异最小的是一元酸,包括乳酸、乙酸和丙酮酸。  相似文献   

15.
荔枝果酒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研究了荔枝果酒在加工过程中有机酸的变化,结果表明,荔枝酒中主要的有机酸为乳酸、苹果酸、酒石酸、乙酸和琥珀酸.荔枝果酒的口感不佳,是由于苹果酸、乙酸、酒石酸及琥珀酸含量过高而引起.荔枝汁加工成荔枝酒的过程中,苹果酸、酒石酸及琥珀酸的含量分别增加2.80g/L~2.27g/L、0.77g/L和0.27g/L;乙酸含量减少9.44g/L~9.38g/L.要调整相关有机酸的含量和比例以达到改善荔枝酒口感的目的,可以通过控制酶解、调整成分及酒精发酵等工艺过程而实现.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桑椹酒发酵过程中七种有机酸的变化,结果显示:桑椹原果汁中琥珀酸含量最高,柠檬酸次之;发酵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含量变化均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大值后呈下降趋势,而乳酸含量则一直上升;发酵结束后检测到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琥珀酸、草酸、抗坏血酸、乳酸含量分别为1.822、2.54、2.44、0.76、0.772、0.0756、0.0846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四川达州青梅有机酸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为产品深加工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成熟度不同的青梅中有机酸含量,并对草酸、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L-乳酸、乙酸、柠檬酸、丁二酸、齐墩果酸、熊果酸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同一地区,景市镇全熟黄果中柠檬酸、苹果酸均高于七成熟绿果,百节镇和渡市镇七成熟绿果中的柠檬酸均高于全熟黄果,而苹果酸反之。相关性分析表明,柠檬酸与熊果酸、L-乳酸、乙酸、齐墩果酸存在显著变化,与苹果酸无显著变化。结论:四川达州不同地区青梅中有机酸含量最高的是柠檬酸(19.546%),其次是苹果酸(4.013%),较其他产区青梅的高。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离子色谱法分析了葡萄酒中9种有机酸含量。通过对赤霞珠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主要有机酸变化分析,研究其从葡萄汁到原酒的酿造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变化规律和量变的幅度。结果表明,葡萄酒中有机酸主要有酒石酸、苹果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葡萄汁经发酵产生了乳酸、乙酸和琥珀酸。酿造过程中酒石酸、苹果酸、抗坏血酸和柠檬酸含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草酸和琥珀酸含量先增高后减少,乳酸含量一直呈上升趋势。乙酸是葡萄酒酒精发酵的主要副产物,含量为0.2~0.3 g/L。  相似文献   

19.
几种有机酸对紫玉米花青素热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几种有机酸通过辅色作用对紫玉米花青素热稳定性的影响。通过研究热处理过程中紫玉米花青素的残留率、酰基化花青素比例和辅色后花青素热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确定单宁酸、琥珀酸、草酸、苹果酸、柠檬酸通过辅色作用有效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而抗坏血酸降低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其中,紫玉米花青素与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辅色后,其花青素稳定性显著高于未处理的紫玉米花青素,其主要原因是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提高紫玉米花青素中酰基化花青素的含量,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活化能。因此,苹果酸、单宁酸和草酸通过辅色作用可以有效提高紫玉米花青素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Utilization of phenolic acids, including gallic acid, coumaric acid, caffic acid, cinnam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for methanol reduction in wine was investigated. Enzyme activities of pectinesterase and pectin lyase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0.1 mg/L of gallic acid, coumaric acid, caffic acid, cinnamic acid, or ferulic acid was added. However, no inhibition on polygalacturonase activity was observed when 0.5 mg/L of phenolic acid was added. Methanol content in commercial pectic enzyme (CPE) group increased from 11.53 ± 1.34 to 56.67 ± 3.75 ppm in the final products. Adding gallic acid or coumaric acid with CPE inhibited the increase of methanol production. In addition, when 0.2 mg/L of phenolic acid (gallic acid or coumaric acid) was added, the amount of total phenolic acid released from CPE + gallic acid or CPE + coumaric acid groups became higher than CPE group by approximately 466 and 539 mg/L, respectively. In conclusion, the values of lightness, red content, yellow content, total pigment, and total phenolic acid increased in the presence of gallic acid or coumaric acid with CPE, suggesting that adding gallic acid or coumaric acid into winemaking process is a potential method for reducing methanol content, improving wine quality, as well as increasing healthy compounds in wine pro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