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食》2021,(5)
正鮰鱼也被称为淮王鱼,其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在江鲜中与河豚、刀鱼齐名,而且鱼鳔特别肥厚,可加工成珍贵的鱼肚,故有"没吃淮王鱼,不算吃过鱼"的说法。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也曾写诗赞曰:"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诗中赞美鮰鱼肉质细嫩而无刺,兼有河豚之鲜美,而无河豚之毒素。在从前,鮰鱼是宫廷特供,现如今也渐渐成为了寻常人家餐桌上的一道美味菜肴。  相似文献   

2.
清蒸江团     
正相传宋代诗人苏轼从四川老家眉山出发,乘船自岷江入长江,沿江猎奇作赋,途经湖北石首城区,吃了久负盛名的石首鮰鱼,听了前所未闻的石首民谣:“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白天歇石洞,伸头像石首。鮰鱼石首有,名字叫石首。味比河豚美,骨比河豚无”后,即兴赋诗:“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这首《戏作  相似文献   

3.
正"春潮迷雾出刀鱼",阳春三月,清明之前,超越会寻味之旅来到江苏省江阴市,寻找长江三鲜刀鱼、鲥鱼、河豚鱼。鲥鱼,是一种产自长江的独特美食。因每年4月下旬至5月初鲥鱼定期入江河产卵,其他时间并不出现,因此得名。在长江江苏段,一般是"谷雨见鲥鱼",年年如斯准确无误。它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是长江三鲜之首,无数老饕客的梦中佳肴。河豚鱼肉质细嫩、鲜美,曾有"吃了河豚,百味不鲜"以及"拼死吃河豚"  相似文献   

4.
鲥鱼,古称“鱼”,属硬骨鱼钢鲜科洄游鱼类。鲥鱼体肩而长,可达70厘米左右,色白如银。上颌中间有一缺刻,下颌中间有一突起。腹部具棱鳞。主食浮游生物。鲥鱼分布于中国、朝鲜、韩国和菲律宾沿海。今据亦歌先生在《扬子晚报》上撰文介绍,美国亦有鲥角出产。每年春夏之交,鲥鱼溯江而上产卵。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初夏时有,余月则无,故名鲫鱼。”的鱼名列我国四大名贵鱼类之首,我国长江、富春江等河流中都有出产,其中以长江的鳅鱼最负盛名,与河豚、刀鱼同被誉为“长江三鲜”。地鱼营养丰富,据分析,每IOO克地角中含…  相似文献   

5.
常州特色菜     
《美食》2018,(5)
正由来说到鮰鱼,那鮰鱼的鲜美真是吊人胃口,它兼有河豚之美、鲥鱼之鲜。鮰鱼与刀鱼自古以来都是文人雅士,迁客骚人的最爱,在他们笔下会有许多文字;刀鱼的"清",鮰鱼的"浓",写来的"豪",品起来"爽"。苏东坡有诗云:"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把鮰鱼与河豚媲美,足见它的鲜美了。如果再将鮰鱼做成狮子头,就会发现相比鲜肉做成的鲜灵得多。古时候文人食客对品江鲜中的鮰鱼,也并非次次都是佐着桃花、吹着春风吃的。每逢吃鮰鱼的季节,当一个个  相似文献   

6.
《美食》2016,(3)
正河豚,历来为「长江三鲜」之首(长江四鲜为:河豚、鲥鱼、刀鱼),盛产于清明前后,味美而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代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己成为名贵佳肴。长江至江苏镇江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正是河豚群?生衍之地,江苏河豚之肥美自古有口皆碑。著名诗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出自美食家苏东坡之手,至今仍脍炙人口,民间曾有「拼死吃河豚」一说,苏大才子甚至用「值得一死」来形容河豚的美味,正是民族民间味蕾的早春认同加之文人墨客的生花妙笔,河豚从一种美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7.
味儿相近     
品味一种菜,例如鱼,它的风味如何,常会拿另一种鱼来比较:苏东坡在黄州时,常食鱼回鱼,以“雪白河豚不药人”来赞美它。明代文学家杨慎也称:“河豚有毒能药人,鱼时鱼味美但多刺,鱼回鱼兼有河豚鱼之美,而无两鱼之缺陷。”河豚为鱼中翘楚,鱼回鱼能与之媲美,自然身价徒增。荤的与荤的比,这很正常;素的与荤的比,可能吗?菌菇向有“素肉”、“植物肉”的美誉。汪曾祺在《昆明食菌》中写干巴菌:“世界上还有这么好吃的东西?干巴菌,菌也,但有陈年宣威火腿香味、宁波曹白鱼鲞香味、苏州风鸡香味、南京鸭肫肝香味,且杂有松毛的清香气味。”我们不得不佩…  相似文献   

8.
河豚三章     
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于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荻芽为羹,云最美。——欧阳修《六一诗话》 刀鱼、鲥鱼、河豚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江刀和江鲥如今几乎成了绝响,但对河豚来说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它的成名多半是因为它的神秘。  相似文献   

9.
朱宝鼎 《美食》2010,(5):58-59
刀鱼,又称鳍鱼,学名“刀脐”,俗称凤尾鱼或鹪子鱼。刀鱼全身银白,体型狭长而薄,顿似尖刀,故称“刀鱼”。是长江著名的三鲜之一,自古以来,人们将刀鱼、鲥鱼、河豚一起誉为江鲜之上品。  相似文献   

10.
记得确切点,我这一辈子也仅仅只品尝过一次长江鲥鱼。也就这唯一的一次,至今依然让我回味无穷、垂涎欲滴。鲥鱼,古称“(鱼互)”。属鲱形目,又俗称:三来鱼,三黎鱼。鲥鱼在沿海生活,因每年定时徊游入江而得名。春夏之交,便溯江产卵。此时的鲥鱼味最肥  相似文献   

11.
河豚三章     
河豚常出于春暮,群游于水上,食絮而肥。南人多与获茅为羹,云最美——欧阳修。《六一诗话》刀鱼、鲥鱼、河豚被并称为长江三鲜。因为物以稀为贵,所以江刀和江鲥如今几乎成了绝响;但对河豚来说却远没有那么简单,它的成名多半是因为它的神秘。  相似文献   

12.
清明前头牌小生当属刀鱼!刀鱼,是一种生活在长江下游中的海淡水洄游性鱼类,鱼形狭长似刀,因此得名,清明节前的刀鱼加上河豚、鲥鱼,被誉为长江三鲜。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扬州要吃刀鱼,无奈已过清明,刀鱼骨硬如铁,结果厨师只  相似文献   

13.
粉红石首仍无骨,雪白河豚不药人. 寄语天公与河伯,何妨乞与水精鳞.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轼赋闲黄州时所作,赞咏的是常年栖息于长江里的鮰鱼,其中尤以湖北石首笔架山、嘉鱼簰洲一带长江水域里的鮰鱼品质最佳. 鮰鱼又名江团,学名长吻鮠,是我国长江所特有的三鲜之一.鮰鱼具有鲜、嫩、滑、爽等特点,故历来都是荆楚一带名厨制作鱼馔时的首选食材之一.而要说在与当地最出名的鮰鱼菜,那还得首推已有170余年历史的汉口"老大兴园酒楼"所制作的.据《湖北民俗志》载: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湖北汉阳人刘木堂在汉口汉正街升基巷13号开设"大兴园酒楼".升基巷是老汉口餐馆比较集中的地方,因此也被称为"好吃街".要想在这五方杂处、餐馆林立的地方立足,那就得有自己的绝活.当年,对鱼馔烹制方法深有研究的刘木堂,正是以鮰鱼作为招牌经营餐馆的.  相似文献   

14.
潘春垡 《烹调知识》2013,(10):20-21
人们常将“鲥鱼、鲴鱼与刀鱼”称为长江“三鲜”。然而,镇江一带长江水域的鲥鱼、鲴鱼、刀鱼之“三鲜”更为出名。因为,长江下游的镇江数十公里水域江阔水深,是鲥鱼、细鱼与刀鱼出入的最佳地段,镇江附近的焦山,山旁小屿环列,致使虫藻麋集,给随江东上西下的鱼类提供了丰盛的饵料,因此这一带的“三鲜”最为肥美鲜嫩,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15.
食鲥鱼(1)戏(2)效(3)山村体 便为鲥鱼也合(4)归, 篱根红绽野蔷薇(5)。 一尊(6)径取花间醉, 况有新芽竹笋肥。 ——清·黄 ‘作者’黄:清代作家。 ‘提示’这首诗赞美了新笋、鲥鱼、醇酒的美味,抒发了作者喜食之情。 ‘注泽’1.鲥鱼:古称‘魱’‘鱼’等,现称鲥鱼,是我国长江、珠江等水系中盛产的珍贵鱼类。扬  相似文献   

16.
《美食》2017,(5)
<正>河豚,历来为"长江三鲜"之首,盛产于清明前后,味美且质地鲜嫩,营养丰富。早在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就有关于河豚的记载,至宋时己成为名贵佳肴。长江至江苏镇江一段江面宽阔、水流平缓,正是河豚群?生衍之地。河豚之肥美,有口皆碑,苏轼用"值得一死"来形容品尝后的感受,这与民间曾有的"拼死吃河豚"一说大同小异。苏轼也写下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样脍  相似文献   

17.
正那天,去长江边考察一家占地300多亩的养鱼场,老板与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们攻关10年,解决了刀鱼、鲥鱼、中华鲟的人工养殖难题,几十个大池,满池银光闪闪,游的简直不是鱼,都是钞票。老板说,现在大城市吃的鲥鱼,清一色俄罗斯鲥或缅甸鲥——根本没有长江鲥,因为野生的长江鲥鱼几乎已经绝种,现在都是人工养殖的了。他养的鲥鱼,成长期约需两年  相似文献   

18.
粉红石首     
鱼学名“长吻”,四川人称“江团”、“肥沱”。鱼为名贵食用鱼种,体长,吻锥形,向前显著地突出,唇肥厚,全身无鳞,肉多刺少,我国辽河、淮河、长江、闽江至珠江均有分布。4~6月为产卵期,夏秋季最肥美,冬季在有岩石的深水处过冬。  相似文献   

19.
苏明 《餐饮世界》2014,(4):26-29
正古往今来,文人骚客、贤人雅士除了对棋琴书画的艺术修道孜孜不倦地追求以外,对于"鲜"这种味觉元素的探寻也从未停止过脚步。其中最为公认的鲜美之味,也是被吟诗颂词最多的当属"长江三鲜"。宋代诗人苏东坡对鲥鱼赞赏有加,曾作诗赞曰:"尚有桃花春气在,此中风味胜鲈鱼。"在《春江晚景》一画的题诗中也对河豚"欲上时"的情景作了形象的描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清代诗人清端描绘刀鱼的佳句有"扬子江头雪作涛,纤鳞泼泼形如刀",形象地绘制出一幅春江水暖时,刀鱼结群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争先恐后银花花似雪涛汹涌的情景。  相似文献   

20.
《美食》2009,(6):35-35
扬中虽说只有332平方公里,30万人口,是全国较小的县级市,然而独特的区域位置使扬中江鲜资源丰富。由于扬中是洄游鱼进长江的入口,河豚、鲥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