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缤纷家居》2012,(11):176-177
2012年2月筹备2012年"一间宅"展览,邀请策展顾问仲松共同讨论展览方向:确定展览主题为"一间宅·接龙",核心理念为探讨"边界"、"关系"的研究。2012年2月中旬成立展览筹备组。成员包括:陈明、仲松、饶江宏、钟素华、田薇,全面启动2012年"一间宅·接龙"展。2012年3月9日展览筹备组会议,讨论并确定了展览时间,以及框定拟邀请设计师范围为5C人,人选为国内顶级设计师、新锐设计师;确定建筑设计师与室内设计师参展比例为4:6。  相似文献   

2.
用中国的概念来讲.其实我个人认为我只是一个个体户.为什么这么讲呢?我是一个个体的设计师,和在座各位大师级的人物比,我是太微不足道了。但是我所从事的倒是一个和设计、和我们生活非常贴切的一个普通设计师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缤纷家居》2012,(6):40-43
5月12日,由《缤纷space》主办的"设计串门",邀请著名的设计师仲松作为本次活动的主人,在其工作室所在地,有着700年历史的柏林寺,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设计茶会。主人仲松是一位由艺术界跨界到设计界的设计师,10年前作为雕塑家除了个人的艺术创作之外,还参与了大量的城市雕塑和城市景观创作,并由此进入到景观设和建筑、室内设计。广为人知的有上海浦东的标志性城市景观雕塑"日晷"、上海五角场中心"彩蛋"。  相似文献   

4.
《缤纷家居》2012,(11):172-175
仲松建筑景观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创办人,独立艺术家,跨界设计师。设计的灵感不是具体的某一样东西,灵感其实来源于对生活多年来体验——物质界与精神界的必然联系,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多与少,有限的物质正是体现了无限的精神的内涵,是从"有"到"无"的超越,因此做设计并不是局限在设计本身,而应超越设计做"有"的表象。  相似文献   

5.
正张雷作品十分纯粹,而且逻辑清晰。但在采访过程中,张雷希望自己的定位是"业余设计师"。他认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在于生活,并且当他用身在其外的角度来观察设计的时候,往往能够得到更好的答案。在张雷看来,中国设计领域的现状是设计过剩,"到底为什么而设计"、"设计从何而来"这样本初的问题却被人忽略了。A:"我希望自己的定位是‘业余设计师'。因为现在中国的大环境下,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的话题是设计、生活、价值。我想通过设计反映出来的生活,特别是生活背后的价值,谈一些自己的感想.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作为建筑设计师.实际上跟时尚设计多少有点关系.包括售楼这种非常平常的方式.也都把建筑和时尚结合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Vitra设计博物馆举办了一次名为"我的家"的展览.七件不同的作品为到场的观众创造了一个无限想象的机会。尽管设计师的理念各不相同.但这些作品的共同之处则在于,都是通过一种实验性的方式来探究对家居的构想,而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建筑和艺术之间的界线被淡化了。家,剥离掉附着在其上面的种种装饰设计,实际上只是一个供人休息和放松、娱乐并交流的地方.是一个能够平衡私人生活与工作的场所。这些作品.既不是对完美住宅的建议.也不是乌托邦式的合成艺术品,只不过,设计师们潜心于居家环境营造的创新.让我们看到了新的生活习尚及需求。  相似文献   

8.
杨铭斌  Beni 《缤纷家居》2011,(2):66-70
身为设计师,杨铭斌是一个对工作和生活都追求完美的人。对于自己的第一个家的设计,作为给自己的礼物,自然是倾力塑造,力求完美。这个住宅设计案例也因此获得2010年度香港亚太区室内设计大奖住宅类荣誉奖,这份简单的满"筑"感,也是回馈给设计师本人另一份特别的礼物。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日益丰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现代人对于生活环境和居住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在有限的"生活空间"中设计出一种让人感觉温暖、实在并具有归属感的系列化建筑设计、家装设计和家居产品设计,让人们在自己倍感压力的工作之外有种释放情绪的最好归属空间,让生活变的简单、舒适而富有情趣.  相似文献   

10.
李岩1994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室内设计师近几年开始将设计领域拓展到家居产品设计及首饰设计"物喜"品牌创始人在鼓楼附近,有一家叫做"物喜"的小店。一截枯木一支花,晨起洒水午后茶,现代生活之中这一丝古意,洋溢着对物的爱与对生活的热情。李岩是物喜的创始人,一个迷恋设计、喜欢旅行、曾一周五天跑遍京城顿顿披萨,只为给自己咖啡店研制出美味菜品的人。无论时空如何变换,对于生活的热爱以及为了这种爱付诸的行动永远都是优秀设计师的源动力。  相似文献   

11.
设计素描是学习产品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和产品设计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它不光锻炼了设计师的设计基本功,还可以塑造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方法、设计审美以及设计师的设计语言,并且设计素描中造型、空间感、构图、想象力都对产品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智宇  石旭 《广西轻工业》2011,(10):100-101,124
以"低碳"时代的设计为背景,从产品设计师和大众两个角度进行双向分析,着重阐述设计师应当如何反思自身的设计意义和改变自己的设计方式,争取为社会大众树立起一种"低碳化设计思潮"。并通过设计师们对"低碳化设计"不断的应用和完善,去潜移默化地引导和转变大众的审美观和生活方式,最终将"低碳"化的概念和生活方式深深地根植入大众的头脑之中。  相似文献   

13.
设计素描是学习产品设计的基础,设计素描和产品设计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它不光锻炼了设计师的设计基本功,还可以塑造一个设计师的设计方法、设计审美以及设计师的设计语言,并且设计素描中造型、空间感、构图、想象力都对产品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设计师Karim Rashid和太太大多数时间生活在纽约的Loft里。谈起他们的Loft之家,Karim Rashid总是回味无限:"我设计了一个极具Cartesian式,并拥有白色环氧橡胶地板的画廊般的空间……"Karim Rashid太喜欢这间"画廊"了,就像他坦陈自己是太喜欢纽约生活的"城市动物"一般。的确,这个Loft之家贴满了  相似文献   

15.
《缤纷家居》2013,(4):4-4
在本期的人物专题中,设计师戴昆说:"在我们七零后这个年纪,能够学习自己喜爱的专业,从事自己爱好的工作是件相当幸福的事儿。我每天都幸福着!"(《戴昆:幸福的宅设计师》)是的,因为不论是设计创作本身还是享受设计结果都是一件幸福的事。在深圳,  相似文献   

16.
LiLi 《缤纷家居》2011,(11):41-41
在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于中华世纪坛举办的"享自·东方"2011中国原创设计展,是本次设计周的一大亮点。这次展览,集合了活跃于中国原创产品设计领域的26位设计师的作品,参展设计师跨越了老中青三代,相对全面直观地呈现出了中国原创产品设计的行业现状与状态,以及积聚的巨大能量。正如该展览的策展前言中所阐述的:"‘享自·东方’:意在鼓励本土设计师找寻对于自身文化的自信,一同发现东方的,中国的生活之美。"参展的作品中,既有那些在业界早已名声大振的作品,比如《记忆凳》、《月牙椅》、《功夫系列》、《中式衣架》、《纸质椅》……也有让人惊喜的新物件。大的桌椅、屏风、条案、小的摆件……生活起居中的各种原创家居与设计品,以及所蕴含的审美经验与生活梦想,将人们带进入  相似文献   

17.
当设计师把"打掉房间里所有的隔墙,将两室一厅改成一个房间"的想法告诉房主时,他居然什么也没说,只是开了句玩笑:"那我岂不是家徒四壁了。"这是设计师朋友的家,因为兴趣相投,所以设计本案几乎不需要沟通,主人是一对新婚夫妇,丈失是搞网络的,家里手提电脑和台式电脑有好几个,最大的愿望就是把家里搞得像网吧——这当然不行。生活毕竟是生活,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设计风格,柴米油盐酱醋茶仍然一样也不能少。可是,该如何在这使用面积仅为40平方米的小家里,展开年轻的梦想和幸福的生活呢?  相似文献   

18.
《缤纷家居》2012,(10):134-139
秋天是北京最美好的季节,又是丰收的季节。初秋之际,中粮广场集合六大家居品牌海丝腾,丰意德,罗奇堡、科马,法国之家,欧罗巴,联合《缤纷Space》杂志推荐的六位国内知名设计师:何山,赵虹,贾立鲁杨,王开方、仲松,共同创意策划出六个别具特色的橱窗。在9月6日这场定为"秋宴"的家居橱窗秀上,为人们呈现一次视觉的盛宴,品牌的盛宴,设计的盛宴。六大品牌×六位设计师的创意呈现  相似文献   

19.
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出现并流传下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其中有许多精华值得我们借鉴。目前市场上大多产品只是停留在表面的中式元素设计,将传统生活方式融入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中,更能体现产品的内涵。本文通过梳理中国传统生活方式的定义、发展及特点,对比了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生活方式的差异,总结了其对现代家居产品设计产生的各方面影响,说明了传统生活方式在家居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创新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0.
儿童画是以儿童的视角创作出来的作品,极具趣味与童真。服装设计师可以从儿童画中寻找创作元素和设计灵感,从而激发创作欲望,。然后通过重新创造,,将其应用到童装的图案设计之中,使童装的图案设计更加具有创新性。正如著名的法国设计师伊夫·圣洛朗所说"所有创造只是再次创造——这只是一种对相同事物表达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