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在陶瓷装饰上,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方向,它是我国釉下彩绘的第一个里程碑。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思想情趣和民间风俗,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长沙窑是中国陶瓷釉下彩的发源地,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其装饰艺术的创新.特别是高温釉下彩绘的创烧成功,为唐代的陶瓷艺术注入了绚丽的色彩.古老的长沙窑,虽然己经逝去,但我们能从它民间名窑画风洒脱、俊逸、空灵的釉下彩装饰艺术中感受到湖湘文化精神气质,从它的美学特征中认识其装饰造型的独特风格,也为后人研究中国陶瓷史以及现代陶瓷装饰留下丰富而详实的考证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长沙窑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兴起预示着一个新的时代—彩瓷时代的到来。长沙窑瓷器烧制工艺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的装饰工艺和装饰风格。装饰工艺包括胎装饰(模印贴片、堆塑、刻纹等)、釉装饰(彩釉、块状浸釉等)和彩装饰(点彩、釉下彩绘等)等丰富内容,其中广泛使用釉下彩工艺和首创高温铜红釉是长沙窑最具代表性的彩、釉装饰技法。文中对长沙窑出土的一件盛唐时期的天蓝(青)釉红绿"彩"壶(残片)进行了观察和研究,揭示了长沙窑中一种以前尚未被认识的装饰工艺—剔釉和釉装饰相结合,它可能是后期流行的剔釉和"填红"工艺的开创者。  相似文献   

5.
一、湖南省陶瓷工业概况(一)发展概况湖南省日用陶瓷工业历史悠久,长沙窑始于唐代中叶,在我国陶瓷发展历史中,开创了中国陶瓷彩绘的先河,创新发展了从注重瓷器的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的发展新方向,系统的生产极具文化特色的釉下多彩日用陶瓷产品,长沙窑首创釉下彩和釉中彩,并巧妙地把传统器物装饰方法,如划花、镂雕、模印、堆贴、捏塑、剪纸、书法、绘画等技法,移植于陶瓷装饰工艺之中,创新出集文化内涵与陶瓷艺术结合的装饰技艺,这些装饰技法对宋代磁州窑、明清景德镇窑以及全  相似文献   

6.
闫彬 《陶瓷》2022,(1):24-25,33
唐代长沙窑以釉下彩装饰为特色,从追求釉色美转移到瓷器彩绘装饰美为主,景德镇元青花的出现让景德镇原有的瓷器装饰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标志着中国瓷器釉下彩绘技术走向成熟.本文主要聚焦于磁州窑与景德镇元青花这一视角,从彩绘工艺、装饰纹样表现形式、装饰艺术风格三个方面比较磁州窑和景德镇元青花,从而探讨磁州窑彩绘对景德镇元青花产...  相似文献   

7.
长沙窑釉下彩绘的发明,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长沙窑釉下彩绘题材丰富,其中花鸟装饰题材为大宗,有着独特的艺术表现。本文试图从唐代长沙窑的产生背景分析长沙窑陶瓷花鸟纹饰的艺术特征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8.
牡丹纹在陶瓷装饰史上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陶瓷装饰中重要的题材之一。唐代长沙窑开创了釉下彩装饰的先河,并将绘画和书法艺术融合在陶瓷装饰中,为后世的瓷器彩绘装饰开辟的新的天地。其装饰纹样以花卉为主,形态简单,色彩多变,其中牡丹纹饰在此时也形成了独特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9.
<正>一、釉下意象花鸟1、釉下彩定义釉下彩是瓷器釉下装饰的一种,又可以称做"窑彩"。釉下彩的出现很早,在汉末三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直到唐代,釉下彩绘瓷才真正登上历史舞台。当时湖南长沙窑的工匠们以氧化铁,氧化铜为彩料在素坯上绘出不同的图案,然后蘸上釉经1220℃~1270℃高温烧制。釉下彩包括青  相似文献   

10.
<正>釉下五彩瓷之始釉下彩是彩绘瓷的一种独特的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用颜色在素坯上绘制纹样,然后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纹饰隐于釉下,色彩经久不变。景德镇的青花、釉里红和醴陵釉下五彩等都属于釉下彩系列。釉下彩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最初只是简单地褐色点彩,并没有刻意绘饰。真正的釉下彩最早出现在唐代的长沙窑,长沙窑创烧于唐代,因为是在长沙郊区铜官镇首次发现,所以又名"铜官窑"。它代表着中国陶瓷釉下彩装饰的起点,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彭建祥 《佛山陶瓷》2006,16(10):35-37
长沙窑作为一个没有太多文献记载的民间窑场,在唐代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刺激下,异军突起,开创了釉下多彩彩绘新工艺,书写了诗文装饰等艺术特色,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新颖别致的造型以及瓷器的外销等方面都取得过突出的成就,在我国陶瓷史上留下了光彩的篇章。目前收藏长沙窑瓷器成为热潮,但市场上赝品充斥,为此有必要就长沙窑瓷器的鉴赏与鉴定作一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嵇锡贵的陶瓷彩绘艺术邓白(中国美术学院310006)中国陶瓷的装饰艺术,是传统文化中一枝灿烂的奇葩,手法之丰富,作品之精美,罕与伦比。尤以彩绘艺术,专美艺坛,为世界所称誉。远的不说,仅从唐代起,长沙窑就发明了釉下彩。那些富于民间特色的花鸟纹饰,不事雕...  相似文献   

13.
长沙窑是中国南方的一个瓷窑,是唐代外销瓷的一个重要的生产基地。它首创了绚丽的高温釉下彩彩绘新工艺,并熟练地掌握了烧制高温铜红釉的技术。长沙窑还开创了别具一格以花鸟画为题材和书写诗文装饰瓷器的新局面,使高雅的诗画艺术能进入平常百姓家,因而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同时,它融合中西文化特色的产品大量销往海外,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4.
<正>青花瓷开启了中国陶瓷历史上精彩炫丽的一页,她的先身是湖南长沙窑在唐代成功地烧造出釉下褐、绿彩绘瓷。这种绘法娴熟,色彩绚丽的釉下彩装饰丰富了瓷器的装饰品种,开创了釉下彩装饰的先河,为青花瓷的成功烧造奠定了基础。元代的青花瓷已渐成熟。其造型风格多为体态硕大,胎质厚重的大型陶瓷器皿。这从侧面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生活用具往往体现出这个时代的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这些大型器皿满足了当时蒙古族统治者嗜于大吃大喝,用手摄入口中  相似文献   

15.
<正>彩瓷一般分为釉上彩与釉下彩两大类,上釉后入窑烧制的瓷器再加彩绘,又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彩瓷,称为釉上彩;在坯胎上先画好图案,上釉后入窑烧制的彩瓷,称为釉下彩。釉上加彩是陶瓷绘画主要的装饰技法。它是运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制好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二次入窑,低温固化彩料而成。通常包括粉彩瓷、五彩瓷、青花加彩瓷、珐琅彩瓷以及色釉描金瓷等。  相似文献   

16.
长沙窑的釉下彩绘瓷,是长沙窑瓷器中最富艺木魅力的品种。长沙窑陶瓷釉下丰富色彩,特别是透过釉面突现的各种彩绘纹样,有一种活泼、富有生命力的感觉。色彩是人类共同的追求,长沙窑陶瓷之所以能广为流传且远销海外,被誉为"天下第一窑"。  相似文献   

17.
釉中彩装饰手法是上世纪70年代发展并逐渐成熟并推广的陶瓷新装饰材料和技法。单纯从生胎施釉→彩绘→再施面釉一次性烧成的工艺流程上看,这种釉中彩又与康熙名品“豇豆红”的制作方法极为相似,与其说是历史的巧合回转,不如说是珍贵的制瓷文化的传承。按照釉中彩理论上的定义特点,起源甚至可追溯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中国古陶瓷图典》中,分条目记载了唐代四川邛崃窑和湖南长沙窑的“釉中褐彩”、“釉中绿彩”等特色品种,这就说明“釉中彩”这类彩瓷早在唐代已烧制成产品。随着陶瓷科技的进步及艺术审美的不断提升,现在景德镇的釉中彩彩绘艺术水平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釉中彩技艺已广泛掌握和使用,丰富的各种彩料都能用作彩绘,经1000多度高温煅烧所呈现出比粉彩还要艳丽的色彩,彩料经高温熔入釉中后产生较强的晕散,有水墨彩料在宣纸上的效果。使用釉中彩彩绘技术创作的作品,有着单纯的釉上或釉下所表现不出的美感、质感达到令人叫绝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釉下彩绘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经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醴陵釉下五彩瓷则是在长沙窑基础上发展而创烧的一种独具特色的釉下彩瓷,它以其"色彩缤纷、晶莹润泽、玲珑剔透、永不褪色"的特点享誉世界,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的高峰。釉下五彩瓷装饰形式和装饰技法多样,其中花鸟画是较为普遍的装饰形式。作者从事釉下五彩花鸟画创作二十多年,创作过形式各样的釉下  相似文献   

19.
简述并分析了长沙窑产品造型、装饰以及制作工艺特点.认为长沙窑形成的独具特色的釉下彩陶瓷工艺,开创了大写意中国画的先河和诗词装饰瓷器产品的先河.  相似文献   

20.
醴陵釉下五彩瓷是中国最传统的陶瓷品种,它继承了唐代铜官窑、宋代磁州窑、元代景德镇窑研发的釉下彩绘技术,并突破前者只以单色或双色在瓷器上装饰纹饰的工艺局限,创造了几乎涵盖所有色系的多彩装饰新工艺,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纹饰非常全面,图案、人物、山水、花鸟皆涉,风格各异,本文主要谈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山水画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