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过不少赫尔曼·普莱(Hermann Prey)的CD,也观赏过他1988年来香港的独唱会(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现再看他拍摄的舒伯特声乐套曲《天鹅之歌》影碟,倍加喜爱,他唱很有深度,被视为继施瓦茨科普芙、菲舍尔一迪斯考之后,德国最杰出的艺术歌曲歌唱家。[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舒伯特的《天鹅之歌》作于1828年,他死后的第2年,出版商哈斯林格冠以《天鹅之歌》的名称出版,,以喻作曲家的不朽绝笔.这部套曲不如前两部《美丽的磨坊女》和《冬之旅》那样在情节上有所叙述、前后连贯.《天鹅之歌》共1 4首歌曲,歌词都采用当时的青年诗人的作品,前7首为雷尔斯塔布(Ludwig Rellstab,1799-1860)所作,后6首是当时还没有名气的海涅(1797-1856)的诗,最后一首是塞德尔(Johann Gabriel Seidl 1804-1875)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提起舒曼的声乐套曲,乐迷们决 不会忘记男中音巨匠菲舍尔— 迪斯考。他演录的唱片在日本《唱片艺 术》上曾得到了崇高的荣誉——连得 两个三连霸,其中就有一款舒曼艺术 歌曲中艺术成就最高的《诗人之恋》 (DG 415 190—2)。新版《唱片圣经》给 予的评价是“菲舍尔不仅是舒伯特歌 曲的权威,连舒曼的歌曲也找不到对  相似文献   

4.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1,(6):110-111
古斯塔夫冯勒被称为是维也纳的最后一位交响乐大师。除了交响乐创作以外,他的音乐作品几乎就只剩下声乐套曲。或许我们可以说马勒的“交响乐充塞着歌曲”,《大地之歌》就是歌与交响乐的完美交融。  相似文献   

5.
隘贵 《视听技术》2002,(8):85-85
《冬之旅》是代表舒伯特艺术歌曲最高境界的三部声乐套曲之一。历来不管业内业外,人们最推崇的录音版本当数著名的德国男中音歌唱家菲舍尔-迪斯考。钢琴界的“大款”如莫尔、布伦德尔、巴伦博伊姆、希夫佩拉希亚等都先后为《冬之旅》担任伴奏。当然,这些录音中往往连同其他两  相似文献   

6.
也许,在舒伯特的室内乐作品中,《鳟鱼五重奏》《D667》不是最显露才气的一部,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要有更深的哲学意味,演奏技巧难度也更大。但《鳟鱼五重奏》无疑是舒伯特最自然清新、亲切可人的作品,也只有这部作品才能让人认同“纯真的自然之子”的形貌,而写作《死神与少女》的时候,“一个长着黑色翅膀的悲伤、忧郁的恶灵”已经降临,《死神与少女》则是它在这一”神圣的黑暗时刻”引发的“最凄美的歌”《鲍恩菲尔德》。  相似文献   

7.
一言 《视听技术》2006,(4):106-107
青春阳光少女陈洁丽的嗓音清新甜美,她还有其它歌手难得的优势,即从小磨砺出声乐录音的丰富经验。加盟雨林音乐制作有限公司后,她一直担任“青燕子”演唱组领衔歌手,参与了《草原牧歌》、《森林和原野》、《爱心》,《七色光》、《海滨之歌》等单项专辑的录制,  相似文献   

8.
舒伯特的最佳入门曲目尽管舒伯特有“艺术歌曲之王”的美称,他所写的600多首歌曲几乎首首都是珍品。但我最初接触舒伯特不是从他的歌曲,而是从他的室内乐开始的。最先听的曲目就是钢琴五重奏《鳟鱼》和弦乐四重奏《死神与少女》。虽然播放设备是早期单声道盒式录音机,但仍被那优美的旋律、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境界深深地打动。时隔二十年其魅力丝  相似文献   

9.
录音圈鸟瞰     
走红的罗马尼亚女高音安杰娜·乔治乌在Decca的最后一批唱片今年将陆续完成。新 片《我的世界》(my world》收录了她演唱的那些全球优秀的歌剧唱段和艺术歌曲,共 25个经典选段和曲目,分别用14种语言演唱,钢琴伴奏为马尔科姆·马蒂鲁。录音时间长达 75分钟,其中包括莱翁卡瓦洛的《马蒂拉塔》、舒伯特的《小夜 曲》、普那克的“Les Chemins ole Amour”,格里格的《苏尔维格 之歌》,以及希腊、巴西、朝鲜和日本等国的传统歌曲。  相似文献   

10.
超脱万物     
什么样的音乐最动人?我想一定是 那些发自作曲家心底、来自亲身 体验的音乐。象柏辽兹的《幻想交响 曲》、舒曼的《儿时情景》、肖邦的钢琴协 奏曲、舒伯特的《流浪者幻想曲》、斯美 塔纳的《我的祖国》、亚纳切克的《野草 丛生的小径》……这些真情流露之作犹 如一篇篇用音符写成的日记,写满了作 曲家心中的隐秘、梦想回忆。听其乐,便 如跨越时空,和作曲家神交。  相似文献   

11.
与古典主义崇尚格律森严的奏鸣曲相比,浪漫时代追求得更多的是个性的张扬,舒伯特写于1828年的6首《音乐瞬间》(Moments Musiceux)D780就是一套典型的自由体钢琴小品集。其中科第3首最为著名,这是一首天真纯洁、令人欣喜的小品,带有轻快活泼的民间舞曲风格。虽然总共只有54小节,音乐形象比较单一.但是舒伯特将之处理得非常精巧,真可以称得上是玲珑剔透、精致小巧。  相似文献   

12.
想起舒伯特     
可以这样说,我心中的舒伯特是与生俱来的,因为这位一生短暂、受尽苦难并且最终早早夭亡的歌曲之王,是我母亲最喜爱一位作曲家。很自然,舒伯特的许多感情真挚、质朴优美的旋律,就成为她随口哼出的摇篮曲,伴随着几度生命垂危的我,闯过了艰难人生的第一关。就这样,《鳟鱼》、《音乐的瞬间》、《野玫瑰》等等舒伯特的杰作,仿佛是一颗小小的种子,悄悄播撒进我那稚嫩弱小、混沌初开的心田。  相似文献   

13.
柏辽兹声乐套曲《夏夜》的 音乐形象和气氛上呈现出多样性,以不同声部歌手演绎的《夏夜》版本又寥若晨星,科林·戴维斯的这个“凤毛麟角”版本如何呢? 对于年轻的柏辽兹来说,当时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奖——罗马大奖一直是件可望而不可即的桂冠。作为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柏辽兹崇拜莎士比亚和雨果的作品,认为人声应该成为尽情抒发人的情感和思想的工具,而  相似文献   

14.
声乐套曲,英文为song-cycle,德文为liederkreis、liederkranz或liederzyklus,是一组有关联的歌曲,通常歌词取自同一诗人,有特定的主题(如爱情、死亡、自然等),或讲述一个故事,或两方面的内容都有,音乐的调性和结构都有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5.
李潇 《视听技术》2008,(6):103-103
舒伯特生前有幸看到莫扎特的《魔笛》、贝多芬的《费黛里奥》和韦伯的《魔弹射手》等剧的首演。这些在瓦格纳之前便兴盛起来的德语歌剧,开启了舒伯特的歌剧创作之门。舒伯特一生前后尝试创作了10部歌剧,但只有《孪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上过舞台。《费拉布拉斯》(Fierrabras)是舒伯特1821年应维也纳卡纳剧院委约而写作,不幸的是,当时维也纳人正疯狂地迷恋罗西尼的歌剧。舒伯特的这部歌剧因此胎死腹中,在他生前从未获得过上演机会。近一百年过去了,自从1920年代该剧第一次获得完整的近代首演后,1988年指挥家阿巴多在维也纳的演出,更成为歌剧舞台上令人瞩目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舒伯特的《死神与少女》(D.810)和贝多芬的《拉祖莫夫斯基》(Op.59No.3)两部弦乐四重奏的录音是日本东京弦乐四重奏团的一张精彩和成名之作,绝对是琴弦上的天籁之音。  相似文献   

17.
王彤 《高保真音响》2010,(7):112-114
马勒与他的《第六交响曲》古斯塔夫吗勒(Gustav Mahler,1860-1911年)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奥晚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可以算是在伟大的奥地利日耳曼交响乐作曲家长远传承中的最后一位大师.这个从十八世纪中期开始茁壮成长的传统,在马勒的音乐中达到顶峰。他一生创作了九部交响曲和五部声乐套曲,着重声乐,器乐思维的互相融合.探索交响曲的声乐化,而他的艺术歌曲又都是用交响乐队伴奏的。马勒还是著名的指挥家,曾任布拉格.布达佩斯、维也纳以及纽约歌剧院与乐团的音乐总监。  相似文献   

18.
《我的祖国》是斯美塔那享誉世界的交响诗套曲,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部气势恢宏的代表作,斯美塔那依然能够赢得“捷克民族音乐的奠基人”、“新捷克的音乐之父”、“捷克的格林卡”等美称。《我的祖国》是仅次于德沃夏克《新世界交响曲》的捷克音乐的代表。  相似文献   

1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就是看到一张好的影碟,或是一场好的现场晚会,总是在心里希望她没有结束的时候。自从一九八七年卡拉扬指挥维也纳爱乐团演出“新年音乐”之后,很长时间没有这种感觉了。直到有一天,看到迈可·弗莱利《Michael Flatley》的“火焰之舞”《Feet of Flames》! 那种久违的感觉——真的是一次美丽的邂逅。如果说,八七年是一代大师引领“新年音乐会”之绝唱,那  相似文献   

20.
聆听     
最近正在听/想分享的一张唱片马友友和伦敦交响乐团合作(安德鲁·普列文指挥)的《埃尔加、沃尔顿大提琴协奏曲》(ELGAR,WALTON·CELLOCONCERTOS·YO-YO MA)。是怎么发现/得到这张唱片的因为喜欢马友友的演奏,同时又喜欢埃尔加的这一曲"天鹅绝唱",多年前专门去音乐商店HMV淘得。个人觉得这张唱片在版本上有什么特点这张唱片由CBS于1985年出品,彼时的马友友还年轻,但让人吃惊的是,年轻的马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