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钾长石、骨灰、三氧化二铁、煅烧滑石、石英、高岭土为原料制备铁红分相釉.探究SiO2/Al2 O3摩尔比、Fe2 O3-P2 O5组成引起的釉面性状变化.结合XRD以及扫描电镜(SEM)和能谱分析,对铁红釉的分相和析晶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SiO2/Al2 O3摩尔比为10,Fe2 O3/P2 O5摩尔比为2时,釉表面为分散规则大红花.SEM和EDS显示釉中存在液相分离而带来的组分不均匀的现象,主要表现为Fe元素组分的差异;经XRD结果证实,在富铁相中析出的红色晶体为Fe2 O3.  相似文献   

2.
《陶瓷》2017,(12)
笔者对无光豹纹花釉的配方及烧成制度进行了研究。在底釉配方中添加氧化铁、氧化锌等搅动釉面出现自然窑变纹路效果,面釉施普通的光泽颜色釉,在合适的烧成条件下呈现无光豹纹花釉。研究烧成温度,保温温度、保温时间等对釉面效果的影响等,得出最佳效果为:底釉中氧化铁添加量为6%~8%、氧化锌添加量为2%~4%,采用梭式窑氧化气氛烧成,最高烧成温度为1 290℃,二次保温温度为1 130~1 150℃,保温时间为60min。  相似文献   

3.
以Fe系黑釉为底釉,Ti系釉为面釉制备窑变拉丝釉.主要研究了底面釉的成分,高温粘度,釉层厚度和烧成制度等因素对拉丝釉釉面效果的影响.当底釉配方为:釉果67%,钾长石19%,氧化铁10%,石英4%;面釉配方为:钾长石29%,方解石12%,碳酸钡10%,氧化锌5%,烧滑石4%,高岭土8%,石英26%,氧化钛6%时釉面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4.
杨齐红 《佛山陶瓷》2011,21(4):15-16,20
本文对窑变釉日用陶瓷双层反应釉的分类、相应的底釉、面釉组成及其窑变效果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相应的烧成制度,对规模化批量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专利信息     
《佛山陶瓷》2014,(7):74-74
正一种古黑色色釉制作方法及其配方一种古黑色色釉制作方法及釉料,采取底釉加面釉的双层釉制作方法,先在坯体上涂上一层底釉,然后再在底釉上涂上一层面釉,再经过氧化焰烧制而成。其特征在于:所采用的底釉为一种缺陷釉,采用一种缺陷釉的底釉配方,在1190-1200℃的温度下,致使底釉在烧制时出现很多针孔状的小点,并在面釉的掩盖下烧成一种带有一些针点的古黑色色釉,凸显一种古朴的风格。专利号:CN103833420A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建陶行业全抛釉气泡存在的难题,本文采用单因素实验法研究了全抛釉气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规律,揭示了坯体、底釉以及全抛釉的相关性能与气泡的关系。结果表明:全抛釉始熔点应与坯体的烧结性能以及底釉的融熔特性相匹配,严格控制全抛釉的高温黏度及表面张力有利于控制抛釉层中的气泡的数量和尺寸。全抛釉中形成一定量的晶体对气泡的控制和稳定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叙述了钻砂釉面砖的研制内容,重点研究具有高光发射效果的熔块颗粒及面釉,并通过控制面釉和熔块颗粒的熔融性能。采用淋釉技术,将熔块颗粒均匀分布于面釉表面,经过煅烧,熔块颗粒形成丘陵状凸起,利用丘陵状凸起的光滑表面,对外加光源产生点状反射,使釉面砖的产品表面发出如碎钻砂状般闪烁星光的特殊装饰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分析了釉泡的结构和矿物组成变化。作者认为釉泡是由于熔块中仍含有未熔融的硅酸锆晶体,使得高温时釉面局部粘度变大,致使气泡被裹挟未能完全排出所造成。提高熔块质量,调节烧成制度是克服釉面釉泡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铁系窑变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氧化气氛下的铁系窑变釉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底釉中Fe~(3 )浓度不仅受气氛的影响,也受釉组份中的其他氧化物影响;面釉熔融粘度虽与阳离子半径大小有关,但并非大多数阳离子半径大的金属氧化物都能产生良好的窑变效果,EM还发现,某些金属氧化物在底釉与面釉的结合中能产生微晶,这对窑变的产生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某锡槽槽底温度升高时,玻璃板下开口泡的气体分析,发现该气泡组分主要是氢气;根据气泡形成相关理论计算结合生产实际情况,研究分析表明,浮法玻璃下开口氢气泡形成的主要机理是锡槽槽底温度升高,槽底气体空间中氢气通过耐火砖贯通孔扩散溶入锡液中,形成氢的过饱和溶液,过饱和的氢再向耐火砖表面易于形成气泡的开口孔处聚集、形成气泡并长大、上浮,最终导致玻璃板下开口泡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