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郑州某深基坑工程为研究背景,介绍了工程概况与支护设计方案,并对基坑支护系统变形的现场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施工过程中深层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和时间的演化规律。利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基坑北侧桩锚支护段开挖和支护进行三维数值仿真模拟,计算基坑开挖过程中基坑侧向位移,将所得计算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再改变支护设计探究影响基坑变形的敏感性因素。结果表明:基坑施工严格执行"边开挖边支护"原则,桩锚支护系统能有效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变形,FLAC3D数值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基本一致,数值模拟结果是可信的。锚索预应力的大小对限制支护系统的侧向位移有重要作用,支护桩合理的入土深度能够减缓基坑侧向变形。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适用于建筑物密集,施工场地狭小的岩质深基坑支护。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深基坑半刚性半柔性支护的作用机理及力学特性进行分析。分析得出,由劲性桩承受开挖步荷载并传至上部已施工的预应力锚杆及下部未开挖土体,保证了开挖过程中的基坑稳定性;劲性桩的弯矩及剪力数值计算结果很小,满足强度要求;半刚性半柔性支护与预应力锚杆柔性支护相比,基坑侧壁的水平位移和基坑外侧地表沉降显著减小,基坑侧壁水平位移变化更均匀,支护效果更优;与桩锚支护相比,变形形态相近,最大水平位移发生位置向下转移,最大水平位移值及最大地表沉降值均较小。  相似文献   

3.
基坑开挖过程中对临近基坑周边建筑物的影响是监测项目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文中通过对基坑支护体系内力及变形、临近建筑物沉降等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周边临近建筑物的沉降规律.通过对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围护结构深层位移不断增大,同时基坑周边地表及建筑沉降随之逐渐增大,底板结构施工完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深入研究基坑开挖过程中超挖厚度的不同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运用岩土有限元软件Midas GTS模拟了在不同超挖厚度下深基坑开挖过程,从而得到在不同超挖厚度下基坑围护结构内力、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分布规律。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超挖厚度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及地表沉降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在超挖的影响下桩和锚索不能同时起到维护的作用,使得超挖下桩后土体变形较大,基坑的稳定性处于不利的状态。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深基坑设计水平,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以某沿海地区深基坑工程为背景,介绍了软土地区采用分级卸荷、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的开敞式基坑支护型式。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基坑开挖过程,对比数值模拟和现场监测结果,分析了基坑支护桩水平位移和锚杆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支护桩变形和锚杆力的模拟值与监测结果趋势一致,实测结果与预测值的整体偏差在15%以内,基坑工程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三维有限元模型可以较好地考虑基坑在组合支护情况下重力挡墙和空间效应对桩锚结构受力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对于软土基坑,将重力挡墙和桩锚组合,并结合分级卸荷,改变了支护结构上的土压力分布规律,能够有效控制基坑变形,确保支护结构稳定。应用成果可以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郑州某深基坑工程原设计开挖深度为9.1m,采用桩锚支护结构,当基坑开挖至6.5m时,由于设计变更,基坑开挖设计深度增加至14.7m,设计变更后在原已施工完的桩锚支护结构下面再次进行桩锚支护设计施工,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坡顶位移、深层水平位移以及周边建筑物沉降持续监测。监测数据表明:坡顶水平位移随着基坑开挖逐渐增大,靠近建筑物处发展较快,坡顶最大水平位移为0.7mm;下部混凝土冠梁对深层水平位移发展的抑制作用明显,在施工后期,深层水平位移曲线发展为“两端小,中间大”的形状,最大深层水平位移为1.2mm;整个监测过程,附近建筑物未出现裂缝,最大沉降值为0.39mm。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研究在不同施工工序下基坑开挖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及周边环境的影响,运用岩土有限元软件Midas GTS分别模拟了广州某采用桩-锚索支护的高层建筑基坑在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开挖过程,以及在进行底板施工时不对称堆载对基坑的影响,从而得到了基坑围护结构内力、变形及地表沉降的分布规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不合理的施工工序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内力和位移及地表沉降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是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地表沉降,这使得基坑的稳定性处于不利的状态;该基坑在锚索及时发挥作用比不及时发挥情况下,桩体最大弯矩减少率≥41.77%,地表沉降减少率≥32.75%;基坑底部不均匀堆载使得左、右侧桩体最大弯矩相差>5%,桩体水平位移相差>10%。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提高深基坑设计水平,为类似工程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富水砂层排桩挡墙渗漏水及基坑变形问题,以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采用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方法对比研究砂土场地止水帷幕局部渗漏水前后基坑挡墙侧向位移、墙后地表沉降及围护桩墙内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止水帷幕局部渗漏加剧了渗流作用对基坑变形的影响,围护桩侧向位移曲线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由“斜线”形向“鼓肚”形分布演变,墙后深层土体侧向位移曲线随水平距离Lp增大由非线性“鼓肚”形转变为线性分布;止水帷幕局部渗漏引起地表沉降量及影响范围增大,漏水后地表沉降显著影响区扩展为漏水前的2~3倍;围护桩身内力随基坑开挖深度增加而逐渐增大,漏水后桩身最大剪力和弯矩较漏水前减小;抑制渗漏通道扩展和阻止水土流失加剧是控制基坑渗漏灾害恶化的有效途径。研究成果可为砂土地区深基坑渗漏灾害防治与施工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以珠海某混凝土内撑式支护结构深基坑为例,介绍了滨海平原场地淤泥质土层条件下基坑监 测方案设计,对桩体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变化进行分析,总结监测对象在实际基坑 开挖过程的变化规律。监测结果显示:桩体水平位移在基坑开挖期间发展迅速,挖至基底后发展速度放 缓,但并未停止;滨海平原场地淤泥土层条件下,基坑开挖对周边土体变形影响非常大,如不能有效限制 基坑侧向变形,将导致基坑周边地面产生较大的沉降。  相似文献   

10.
将BOTDA(Bril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应用于深基坑桩锚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中。在基坑开挖的过程中,对桩锚支护结构的型钢和预应力锚索进行长期监测,得到了型钢的挠度分布图以及预应力锚索的应力分布图。基于此,分析型钢和锚索受力变形状态,为基坑施工提供可靠参考依据。工程实践表明,基于BOTD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具有连续性检测的优点,适合应用于基坑支护结构的变形监测。  相似文献   

11.
以大连地铁某车站基坑开挖为研究背景,综合考虑深基坑降水、开挖、内支撑架设及预加轴力等施工过程,以大型有限元软件ABAQUS为平台,采用相应的数值模拟技术对支护桩系统简化,对施工过程进行合理模拟,建立能够反应实际开挖施工的有限元模型,对各个施工过程进行计算;将有限元计算值与实际开挖过程中的监测值比较分析,验证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得到支护系统的变形及内力随开挖过程变化的规律:支护桩最大水平位移随开挖深度的加深向下移动呈凸形,内支撑轴力在架设后一层时发挥作用最大。研究得到了基坑的数值计算方法的建模思路,可为类似基坑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江街道办二号污水处理厂项目基坑开挖深度超过9.0m,采用排桩+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了分析支护完成后的基坑变形数据,为基坑监测预警提供数据支撑,在支护桩和基坑周边布置了多个监测点。基坑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场地地下水位位于坑底标高以上,对基坑的变形和沉降造成了不利影响,也是较多监测点出现超出允许值变形的一个原因。基坑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地下水位,且需加强基坑变形监测,一旦出现较大变形应当立即采取措施,避免造成规模的损失。  相似文献   

13.
以郑州某主要采用桩锚支护形式基坑为研究对象,对基坑的坡顶水平位移、坡顶竖向位移、支 护桩深层水平位移、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通过对监测项目的变形展开分析,探索了其发展趋势 及稳定性。同时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基坑开挖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 行对比,结果表明模拟值和实测值在数值和变化规律上基本保持一致,支护桩的位移沿深度方向大致呈 “弓”字形变化,为该支护形式下的基坑设计与施工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用于加固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的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并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基坑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新桩与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均减小;随着新桩支护高度增加,新桩最大水平位移增大,而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基本不变。基坑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而增大,而与新桩支护高度基本无关,新旧支护桩间距对基坑滑裂面形式起控制作用。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采用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加固时,可通过增大新旧支护桩间距和减小新桩支护高度来控制基坑变形和提高基坑整体稳定性。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支护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得到基坑开挖导致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土体的位移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利用信息化施工技术对郑州某深基坑分层开挖与土钉墙联合支护施工过程中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进行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坡顶产生的水平位移主要发生在开挖和支护阶段,预应力锚杆对于控制基坑变形起关键作用;基坑变形与土方分层开挖时间有直接关系,土方开挖快,位移速率大;周边建筑物沉降与基坑壁水平位移有关联但不同步,沉降滞后水平位移一周之后。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6.
兰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变形特性及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城区工程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问题,为了研究该地区地铁车站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护结构的变形受力特点和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迎门滩站深基坑工程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该车站基坑所在区段属黄河漫滩区,地铁穿过地层主要为卵石土,水位5~8 m。该基坑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钢管内支撑体系。采用PLAXIS 3D有限元分析软件对该基坑建立三维有限元计算模型,土体本构模型采用土体硬化(HS)模型,依据工程实际开挖工况进行分部开挖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桩撑式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受力及基坑周边地表和地下管线的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围护桩的变形量、地表沉降量和管线位移量会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加有逐渐累积的趋势,但在架设内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后,这些变形量的增速会减缓甚至变形量会减小。内支撑施加预应力之后自身轴力会有较大增加,之后基本保持不变,对其他内支撑轴力的影响较小。各变形量均在控制范围之内,满足设计和环境要求,表明该深基坑采用的钻孔灌注桩+钢管内支撑支护体系设计合理。研究成果可为后续黄土地区类似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深圳益田停车场深基坑开挖为案例,以确保地铁车站及周边环境安全为目标,介绍该工程场 区的地质条件、支护形式及施工工序;并根据施工过程的监测结果,借助有限元软件对基坑开挖进行数 值模拟,对地表沉降、桩顶水平位移、支撑轴力和桩顶沉降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基 坑的中上部位置变形最大,横向变形值约为8mm,支撑轴力会随着施工和气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随 着基坑的开挖,支撑轴力不断增加,最后趋于稳定。研究结果可为该支护形式下的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提 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钢支撑支锚刚度对基坑围护结构的影响,文章以福州地铁潘墩站深基坑工程为背景,运用控制变量法,通过理正深基坑计算软件对不同钢支撑支锚刚度工况下深基坑进行计算分析,得出不同钢支撑支锚刚度下支护结构最大侧向位移、内力、基坑周边地表沉降及支撑轴力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钢管内支撑刚度从200MN/m 2增加到600MN/m 2,钻孔灌注桩侧移量减小,地表沉降量降低,钻孔灌注桩迎土侧弯矩、背土侧弯矩呈减小趋势,钢支撑轴力增大,钢支撑对背土侧地下钻孔灌注桩的约束大于迎土侧。适当增加内支撑刚度可控制周边土体变形。  相似文献   

19.
王智虎 《陕西水利》2023,(7):20-21+24
为研究基坑开挖深度对支护结构及基坑地表变形的影响,基于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基坑开挖深度下钢板桩和支撑杆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1)桩的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而先增大随后保持平稳。桩的负轴力随基坑深度增大而先快速增大,随后缓慢增大,最后保持稳定;(2)地表最大正位移(隆起)和最大负位移(沉降)随基坑深度的增大而缓慢增大,地表隆起影响范围约为0~16 m范围内,而地表沉降的影响范围为6.0 m范围内;(3)根据桩的位移分布规律,在基坑较深的位置处,桩承受的土压力迅速增大,实际工程中应增大支护结构刚度。当桩位于软弱地层中,桩的位移过大对支护结构稳定性不利,在该深度范围内也需增强支护结构刚度或增大截面尺寸。  相似文献   

20.
滨海软土地区综合管廊基坑开挖 钢板桩支护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LAXIS2D对比分析了基坑开挖过程中钢板桩支护体系的土压力、钢板桩水平位移、钢板 桩弯矩、基坑周边地表沉降以及支撑轴力等。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主动侧土压力减小,在内支撑 处应力集中,在开挖较浅时主被动土压力相对静止土压力改变均不大,被动土压力在基坑开挖时每一步 的开挖面上有增大的趋势;钢板桩最大的水平位移增加和弯矩增量均在最后开挖步产生,最后的开挖步 为综合管廊基坑开挖的关键和最危险步;基坑地表沉降随着开挖逐渐发展,最后一步开挖依然是沉降变 形最大的关键施工阶段;支撑轴力表现为一道支撑轴力一直增加,两道支撑时第二道支撑会超越第一道 支撑成为主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